<h3>善和村牌坊</h3> <h3> 我在革命老區樂安縣工作生活了44年,基本踏遍了所有的鄉鎮,但有些偏僻山村卻沒去過,比如說湖坪鄉善和村安下(一說庵下)自然村。<br></h3><h3> 一天上午我尋訪完中國傳統古村——湖坪村后,立即驅車趕往善和村,越過村界二里地左右,只見雕龍畫鳳的彩色牌坊騎于大路中間,牌樓上書“善和”二字,這應是到了善和的大門了。</h3><h3> 停下車來四周張望,只見左邊河道上一座古代三孔廊橋架在其上,橋名為“善和石陂口橋”,橋廊內十余尊佛相依次排開,十幾位善男信女守在廊廟之中;路右側崖壁上的大理石浮雕,介紹了當年紅軍在這里的戰斗生活。圖文顯示朱德、康克清、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林彪、陳毅、楊尚昆、滕代遠、張愛萍、肖華、張震、甘渭漢等都在這里指揮過戰斗;緊挨浮雕的山垇處是一尊笑開常開的彌陀佛,佛前建有一六角亭名“芳名亭”。</h3><h3> 一位姓廖名桂生的中年漢子主動前來介紹浮雕,原來他就是浮雕的創意者,又是紅色標語的收集者,全村人集資做下這項工程。</h3><h3> 我們相談甚歡,他們再三挽留我吃午飯,由于尋訪心切不得不就此拜別。</h3><h3> 由牌坊到善和村委會大約三公里,村里古建并不多,一座關圣廟看來年代久遠,香火鼎盛,是村民們娛樂打牌的場所。一座題有“和鳴會館”的古建表明了這里曾是商賈云集的集市。</h3><h3> 都說朱德舊居在善和,其實不在村委會,而是在兩公里山腳下的安下(庵下)自然村。一路打聽,在一男孩的帶領下,才在一條仄逼的巷道中找到這座古建筑,但大門緊鎖,又是這位男孩去把房東叫來開門。</h3><h3> 房東叫羅福才,與我同庚,他的父親就是朱德和康克清的老房東。羅福才夫婦在這座房子里住了四十多年,三個兒子都這里出生。房子原本是羅氏的一座“景隆公祠”,兩室一廳,帶(圖書)藏書和(墨翰)書房各一間,西廂房是朱德夫婦住,老房東住東廂房。整個房子不算大,墻壁上依稀可見當年的紅色標語。房后有事一條路直通后山豁口,方便撤離。</h3><h3> 前些年羅福才搬出這棟房子,另外選址建了新房。政府花了四十多萬元對該房進行了修繕,目前實物和字畫尚在征集中,房子交給羅福才管理。</h3><h3> 羅福才說那時湖坪、善和各個村都住滿了紅軍。他還給我講“朱德撿田螺”的故事,86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在湖坪鄉善和村一帶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整編,即“大湖坪整編”。時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隨總部駐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間適逢傳統端午節,沒有菜肴,朱老總和戰士提著竹簍去撿田螺。會餐時沒有酒,就以茶代酒,邊喝邊吟‘寒夜客來茶當酒’。康克清經常和本村的年輕婦女陳桂蓮一塊去挖野菜、采菇子,還同吃同住。解放后康克清還邀她去北京,但她沒去,康克清就寄了些錢給她補貼生活。</h3><h3> 在善和村,你還能看到兩個明代的建筑,那就是在明代末年,為了方便村民來往,村中一寡婦窮畢生之積蓄,建成的石橋風采依然。古石橋旁邊,是一座建在祠堂內的古戲臺,古戲臺頂部的三個連接的藻井,見證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h3><h3> 羅福才辛辛苦苦當我的向導,我十分感謝,當我要離開時,他們一家人堅持要我留下來吃午飯,我們素昧平生,又無交往,怎么能隨意用歺呢?可他們真的是真心真意,拖著不放,幾個孫女干脆坐在我腿上,這下我真走了了。雖然說粗茶淡飯土燒酒,吃得是滿心的感動,霉魚是樂安特色,苦楮豆腐純綠色食品,油豆腐夾肉是過年的菜肴啊!席間我邀請他來撫州玩,可他說:“縣里我幾年才去一次,那有空去撫州喲!160多公里太遠了,還是歡迎你全家過年來我這里玩吧!說不定我在外打工的兒子們也會回來”。可幾個小外孫女搶著話頭說:“我爸爸白天不回來,晚上也不回來,過年也不回來,不要我們了”,一番話說得我好心酸,留守兒童的境遇令人同情。臨行時我把口袋僅剩的一百元現金塞給孩子,可誰都不要,叫我滿懷愧疚。我走了,夫婦倆把我送到村口,再三交待莫走叉了路。這就是老區人民! </h3><h3> 當年的紅軍走了以后,給當地留下的是國軍一次次的拷打和盤查,盡管如此,他們卻留下了老祖業來紀念朱總司令。</h3><h3> 江西省48個中央蘇區縣,撫州就有九個縣,每次反圍剿都發生在這里,又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轄區,它是共和國的搖籃,是萬里長征的出發地,是諸多軍隊、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事革命的第一站。當年這里的兒女絕大多數都犧牲在五次反圍剿和長征路上,在軍旗、黨旗和國旗上都有他們的鮮血,共和國不應該忘記他們!</h3> <h3>善和石陂口三孔廊橋</h3> <h3>廊橋碑記</h3> <h3>廊橋側影</h3> <h3>廊房內設有佛像,善男信女們天天在守候</h3> <h3>芳名亭和大肚彌陀佛</h3> <h3>浮雕碑文(一)</h3> <h3>浮雕碑文(二)</h3> <h3>善和村所有的紅色標語156條</h3> <h3>老一輩革命家當年的照片</h3> <h3>毛澤東和朱德等人合影</h3> <h3>林彪和戰友們合影</h3> <h3>紅色標語的圖片</h3> <h3>據說這棟房子有八百年的歷史,值得探討,我看不像</h3> <h3>古宅雖不宏偉但十分完整</h3> <h3>紅色標語</h3> <h3>紅色標語</h3> <h3>紅色標語</h3> <h3>善和街市</h3> <h3>關聖廟</h3> <h3>關圣廟的故事簡介</h3> <h3>廳堂供奉著關老爺</h3> <h3>文經武緯</h3> <h3>古鐘</h3> <h3>廟內的古戲臺</h3> <h3>和鳴會館</h3> <h3>紅色標語</h3> <h3>古涼亭</h3> <h3>安下村門牌號</h3> <h3>朱德與康克清舊居</h3> <h3>房主人羅福才在舊居前</h3> <h3>中廳</h3> <h3>東廳</h3> <h3>西廳</h3> <h3>舊居為景隆公祠</h3> <h3>大門</h3> <h3>大門</h3> <h3>上后山的路</h3> <h3>廳堂對聯</h3> <h3>朱德夫婦寢室</h3> <h3>室內</h3> <h3>房東寢室</h3> <h3>”翰墨”書房</h3> <h3>東廳的壁畫與對聯</h3> <h3>”圖書”藏書室</h3> <h3>中廳縱深</h3> <h3>羅福才的新居</h3> <h3>羅福才寫的《朱德與安下村》原稿,己登載《樂安信息》報</h3> <h3>羅福才寫的《善和風光》</h3> <h3>舊居側的廚房</h3> <h3>五十歲時的羅福才</h3> <h3>羅福才的夫人</h3> <h3>羅福才夫妻合影</h3> <h3>夫人和孫女</h3> <h3>四個孫女</h3> <h3>我和福才共進午餐</h3> <h3>我和福才及孫女合影,由大孫女拍攝</h3> <h3>房東羅福才與我同年</h3> <h3>村內古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特克斯县|
永定县|
襄垣县|
合山市|
云阳县|
盘锦市|
夏津县|
罗江县|
栾川县|
湘潭市|
鹤山市|
年辖:市辖区|
浦北县|
晋宁县|
绿春县|
喀什市|
澄江县|
阿坝县|
资兴市|
新沂市|
抚松县|
抚顺市|
峨山|
德令哈市|
贵德县|
綦江县|
青州市|
石台县|
北宁市|
丘北县|
辉县市|
徐汇区|
宜兰县|
安岳县|
象山县|
定兴县|
白朗县|
吉安市|
唐海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