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我和我的祖國”征文</font><br><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難忘那沸騰的工地</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宋維平</font></div><br> 我是新中國的同齡人。我與新中國一起出生,我與新中國一起長大。在我人生過往70年的記憶中,令我永志難忘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燕山石化3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大會戰,那個涌現過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沸騰的工地,那片產生過新中國石化工業建設奇跡的神圣的熱土。</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一)</font></b></div><br></div><div> 20世紀70年代,化工原料短缺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乙烯是一種基礎化工原料,乙烯生產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燕山石化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投產之前,中國大陸地區的乙烯年產量不足6萬噸,而美國為2000萬噸。為解決乙烯原料緊缺問題,1973年3月22日,經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準,在北京石化總丆(后攺名為燕山石化公司)引進建設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以及高壓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13套配套裝置。這是新中國繼上世紀50年代引進蘇聯援助“156項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div><div> 30萬噸乙烯工程于1973年8月29日動工興建。工程技術新、質量要求高、安裝工作量大、工期要求緊?!拔母铩鼻皳伪本┦懈笔虚L、1970年恢復工作不久的王純,出任工程建設總指揮。由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國家建委第一工程局、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和前進化工廠(乙烯等裝置所在生產廠)等單位組成的1 萬多名建設大軍,拉開了歷時800個日日夜夜的工程大會戰。承擔裝置設備安裝主體任務的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機關全部搬到了工地辦公,各級領導現場指揮。工地上,白日里車水馬龍,焊花飛舞;到夜晚,依然是馬達轟鳴,燈火輝煌。燕山腳下昔日那片寂靜的土地頓時沸騰了!</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二)</b></font></div><div><br></div> 在這沸騰的工地上,盛開了“五朵金花”,傳頌著五位青年女焊工勤學苦練基本功、高質量焊接大型乙烯球罐的動人故事。<br></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五朵金花(左起:焦淑清、佟慧琳、孫黎芬、董艷英、劉惠英) </h5><h5 style="text-align: left;">攝影:孫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著名工人攝影家)</h5><div><br></div><div> 乙烯裝置有4個體積2000立方米的大型乙烯球罐。每個球罐的直徑是15.4米,相當于5層樓房那么高。球罐由日本東洋工程公司制造,運進來時是“西瓜瓣兒”,需要現場焊接組裝。所有焊縫加起來足有2公里長,每焊接一個球罐就需要6噸焊條。罐體的材質是九鎳低溫高強鋼板,焊接是最主要的技術難題。所有焊縫都要進行100%的X光透視和100%的超聲波探傷,以保證焊接的質量。在日本東洋公司,沒有從事過3年以上球罐焊接的高級焊工,是不能上這樣的球罐進行作業的。<br> 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在鉚焊施工隊專門成立了一支由20名青年員工組成的球罐焊接攻關隊。在這支隊伍中,有5個特別的姑娘:孫黎芬、佟慧琳、董艷英、劉惠英、焦淑清。她們中間,年齡最大的28歲,最小的20歲。孫黎芬是二級工,佟慧琳、董艷英、劉惠英、焦淑清都是1970年底進廠才剛剛轉正的一級工。佟慧琳是共產黨員。雖然她們是從眾多的青年員工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但是焊接質量要求這樣高的球罐,她們還是第一次,沒有任何經驗。<br> 當她們一出現在焊接隊伍中,在場的日本專家非常驚訝:怎么還有女子參加?能行嗎?可5位姑娘們很自信:不會可以學,技術不夠精湛可以練。一想到這是毛主席親自圈閱的重點工程,中國第一套引進的大型乙烯裝置,她們滿心里都是“為祖國爭光,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的信念。我們就是要讓日本人看看,女子也能頂起半邊天,中國的女子更不讓須眉!<br> 為了掌握九鎳鋼板這種特殊材質的焊接技術,進入現場焊接之前,姑娘們進行了幾個月的艱苦練習。焊工需要蹲功。連續幾個月她們盡量做到吃飯蹲著,開會蹲著,看書蹲著、聊天蹲著,鍛煉自己的蹲功。她們反復練習平焊、立焊、仰焊等各種姿勢的焊接,以適應球罐多種位置焊接的需要。她們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光練習用掉的焊條就達300公斤。經過幾個月的苦練,5位姑娘全部一次通過了日本專家極為嚴格的考核??吹娇己私Y果,日本專家們大拇指一伸:“吆西!”<br> 更為嚴峻的考驗還在進罐作業。組裝是從炎熱的夏末秋初開始的。拼裝焊接的罐體,需要把接縫預熱到120度,然后進行焊接。罐內的溫度高達60度。悶熱的空氣、刺眼的電弧光、嗆人的煙氣,無不挑戰著人體的極限。姑娘們穿著嚴嚴實實的勞動布工作服和翻毛大頭皮鞋,帶上焊工面罩,腳踩滾燙的鋼板,一干就是幾個小時,出來后除去腰間系皮帶的一圈是干的外,全身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但她們每天上崗,卻要盡可能地少喝水,常常帶進罐里的軍用水壺,出來時還是滿滿的。嘴唇裂出了血口子,嗓子也啞得說不出話來。領導和同事實在看不過去,就把水壺硬是送到她們嘴邊,但她們也只是輕輕地抿上一口。因為她們知道,一道焊縫如果不能一口氣焊完,很可能出現氣孔而影響質量和工期。<br> 令日本專家敬佩的不只是姑娘們的敬業精神,更是她們精湛的技術。一次,和孫黎芬、董艷英對口的兩位號稱“神仙焊工”的日本專家,提出與她倆進行焊接比賽。結果,孫黎芬在確保質量一次合格的前提下,拼了一天,勝利完成球罐溫帶板6條焊縫的焊接,而和她比賽的“神仙焊工”卻直到第二天上午9點才焊完。董艷英的焊縫質量一次完全合格,而和她比賽的“神仙焊工”卻有一處需要返工!讓姑娘們更為驕傲的是,在整個球罐焊接過程中,她們5人的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其中有2人達到了98%以上。<br> 經過180個日日夜夜的堅守,電焊的火花燒壞了姑娘們一件又一件衣服,也給她們的胳膊、脖子上留下了一串串疤痕,憑著非凡的毅力和無限的忠誠,她們和球罐焊接攻關隊的其他戰友們一起,用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計劃10個月的任務。<br> 工程結束時,日本專家深深地向她們鞠了一個90度的大躬。但姑娘們知道,他們致敬的,不僅僅是她們5個女工的奉獻與拼搏,更是致敬中國石化工人的擔當與技術。<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退休后的五朵金花依然風采熠熠 孫毅 攝影</h5><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三)</b></span></div><div><br></div> 在這沸騰的工地上,30歲的起重隊副隊長郭曉業,成功地指揮丙烯精餾塔的吊裝,創造了全國大型塔器整體吊裝的新記錄。<br></div><div> 乙烯工程中的丙烯精餾塔吊裝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塔重565噸,高83米。當時還沒有大型吊車,只能用傳統的抱桿進行吊裝。用這種抱桿,郭曉業和他的隊友們還從來沒有吊裝過這么重這么高的大家伙。時年30歲的郭曉業,肩上的擔子重千斤!<br> 起重隊在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和兄弟化建安裝公司的協助下,進行技術創新,設計制造了兩個64米高、350噸重的抱桿和滑車,準備用這種大型雙抱桿完成丙烯精餾塔的吊裝。<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曉業(左)和隊友們在抱桿頂上進行高空作業 孫毅 攝影</h5><div><br></div><div> 起重工在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是體力勞動最重的工種,當時的糧食定量在各工種中是最高的,每月55斤,而鉚焊工是48斤。在吊裝準備最緊張的日子里,郭曉業帶領他的平均年齡24歲的隊友們,每人一天要扛幾百根百斤重的道木;碗口粗的鋼絲繩,一放就是上千米。這些施工現場大力士們的肩膀磨出了血,手上磨起了泡,常常幾天幾夜不回家。困了在工地上躺一會,餓了啃個干饅頭。一次,郭曉業連續10天沒下火線,累昏在了工地上,隊友們把他送進了醫院??僧斔槐犙郯l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一下就急了,趁大夫不注意,拔掉了輸液針頭,悄悄溜出病房,回到了工地。郭曉業前后7次因工負傷、2次昏迷住院治療,后來被北京石化總廠黨委命名為“鐵人式的硬骨頭戰士”。<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剛強鐵漢、吊裝英雄郭曉業 孫毅 攝影</h5><div><br></div><div> 吊裝前,起重隊邀請了大學和安裝單位有經驗的起重專家,到現場進行測算和檢查,郭曉業指揮進行了4次試吊,解決了吊裝指揮配合等一系列問題。吊裝那天,郭曉業和隊友們又一遍一遍對起重機具、索具、鋼絲繩、卡扣、繩扣進行緊固和安全檢查。<br> 1975年3月31日上午,吊裝現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全國總工會、化工部、北京市、北京石化總廠的領導都來到了現場。9點整,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經理、現場總指揮張彥寧向郭曉業下達了開始吊裝的命令。郭曉業吹響了口中的哨子,揮舞起紅綠兩色指揮旗,卷揚機發出了隆隆轟鳴,鋼絲繩在滑輪間開始轉動,丙烯精餾塔徐徐上升。歷時67分鐘,丙烯塔一次吊裝成功,塔起、燈亮、管線通!人群沸騰了!<br> 這項整體吊裝的施工技術,創造了當時大型塔器整體吊裝的新記錄,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br></div><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四)</font></b></h3><div><br> 在這沸騰的工地上,“開車專家”李振杰和他的操作工友們,刷新了無乙烯開車的世界紀錄。<br> 乙烯裝置共205名職工,只有13人操作過國內的小型裝置,其他都是半路出家。李振杰,天津大學“老五屆”畢業生,時年28歲,乙烯裝置分離二班班長。乙烯裝置開車前,李振杰和他的工友們去蘭州化學公司6萬噸乙烯裝置實習了一年。從蘭州回來后,參加了廠里的“百次練兵、百次事故模擬演習”。練兵活動有一個要求: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操作工人,不看操作手冊,能夠在第一時間辨認出所有管線和裝置的名字、作用和走向。在蘭化公司實習和廠里“雙百”練兵中,李振杰脫穎而出。<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乙烯開車專家”李振杰(左)后來擔任了前進化工廠廠長</h5><div><br></div><div> 李振杰和另外四名技術人員被稱為降伏壓縮機的“五虎上將”。作為“五虎上將”的第一將,李振杰有兩個特點,一是艱苦的工作能沖得上去,二是艱巨的技術難題能拿得下來。<br> 乙烯壓縮機是整個乙烯裝置的關鍵設備,如同人的心臟,只要有一點點的毛病,整個裝置就會停擺。乙烯裝置采用的是美國魯姆斯的工藝設計,日本東洋工程公司設備制造。日本專家嚴肅地指出,乙烯裝置壓縮機開車時,壓縮機管線內必須非常干凈,一旦有東西進入,壓縮機就會受到致命的傷害。為了把壓縮機的一根管線的內壁清理干凈,李振杰與他的同伴們一道,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刷子鉆了進去。管線的內徑只有1尺5寸,稍胖一點的人根本進不去。當時體重120斤的李振杰,靠著臂肘和膝蓋,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身體,清一段,爬一段,管線內彌漫的鐵繡幾乎讓他喘不過氣來。當他們清理完畢,從管線內爬出來的時候,外面的同事幾乎都認不出他們了,簡直是紅褐色的幽靈。<br> 在丙烯壓縮機單機試車時,由于日本東洋公司原設計的缺陷,第一次試車失敗。日方技術代表認為是中方操作所致,堅持再開一次。李振杰認為,這無異于按原來的操作方法,將失敗的過程重演一遍。在這節骨眼兒上,李振杰和同伴們仔細查找原因,絞盡腦汁想辦法。針對原設計缺少兩臺泵的缺陷,他們提出在缺陷部位接上一根臨時管線。果然第二次開車順利成功。日方技術代表稱贊說:通過丙烯壓縮機單機開車,我看出中國人技術水平很高,對裝置整體開車我就放心了。<br> 1976年5月17日23點30分,30萬噸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從投料到生產出合格乙烯,僅用了9天零15個小時,比預計時間提前了一半,刷新了無乙烯開車的世界紀錄。消息傳到美國魯姆斯公司時,公司高層認為沒有這個可能,回電要求再調查核實。那位在燕化現場的美國技術人員對李振杰他們說:沒有乙烯冷卻,還能用這么快的時間生產出合格乙烯,這絕對是世界一流水準。<br> 北京石化總廠30萬噸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是中國石化工業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后上海、大慶、齊魯、揚子等石化公司,均按照燕山石化的模式成功建設了30萬噸乙烯裝置,將祖國的石化工業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為新中國的經濟大廈打造了一根穩固的支柱。</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五)</b></span></div></div><div><br> 在這沸騰的工地上,我時時被發生在這里的傳奇的英雄故事和他們展現出來的高尚情思,感動著,鼓舞著,激勵著,寫出了一批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沸騰的工地成為我那時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源泉。</div> 我那時先后擔任北京化工建筑安裝公司和北京石化總廠的新聞干事,在《北京日報》發表了《英姿颯爽女焊工》、《紅外線加熱器的誕生》、《30萬噸乙烯建成投產》等單篇通訊和消息,組織并撰寫了兩個版面的“3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專題報道”。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撰寫了《五朵金花》的廣播錄音文字稿。 以3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的人物和事跡為創作素材,我在《北京兒童》雜志發表了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的組詩《歌唱石油化工城》、數來寶《三個小鞋匠》;在《北京少年》雜志發表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散文《鳳凰嶺飛了金鳳凰》; 在著名的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關學增先生的指導下,創作了單弦聯唱《五朵金花》,在北京石化總廠組織的文藝演出中獲得一等獎。1976年的七一,在《北京日報》發表了散文《永不褪色》,塑造了一位奮戰在乙烯施工第一線、與工人群眾打成一片的基層黨委書記形象,作為報紙對黨的生日的紀念。<br><br> 我愛我的祖國。我對祖國的熱愛,是與對燕山石化3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那片沸騰的工地的熱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br> 那沸騰的工地,永遠是我心中的圣土!<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于芍藥居</div><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永年县|
屯门区|
兰考县|
蕲春县|
绵阳市|
孟津县|
西畴县|
禄劝|
乐安县|
武功县|
耿马|
凤山市|
商都县|
开化县|
龙山县|
长沙市|
汉川市|
重庆市|
奉新县|
定陶县|
平阴县|
济宁市|
确山县|
中牟县|
辉南县|
沽源县|
平山县|
玉田县|
金沙县|
秭归县|
土默特左旗|
福安市|
泰兴市|
定襄县|
银川市|
巴南区|
于都县|
东光县|
林周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