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班的班本課程——一碗阿能面引發(fā)的故事。這一次的故事發(fā)生在主題《吃得香,長得棒》里。 前期,我們一起梳理了《吃得香,長得棒》的主題目標。 那如何通過主題《吃得香,長得棒》的班本實踐來讓孩子更加了解家鄉(xiāng)的美食呢?如何有效的鏈接我班孩子的已有經驗予以深度的學習與發(fā)展呢?于是,我們再次研讀組本審議內容,再次審視完整兒童活動課程《吃得香,長得棒》主題。 買菜之前,我們一起制定了自己的計劃,有目的的跟著爸爸媽媽進入菜場,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 后期我們還制作了我的買菜故事,一起來分享買菜的趣事。 回到教室,媽媽們負責掌勺。一盆盆由孩子們挑選、搭配的可口菜肴上桌啦! 在好吃的食物活動中,我們一起分享了自己喜歡的食物。來自西安的朗朗說他最喜歡吃面條,西安是面食之都,有各種各樣的面條。說到面條時,點點也說自己喜歡吃面條,是我們桐鄉(xiāng)的阿能面。 都說走在桐鄉(xiāng)街頭,三步就能看見一家阿能面店。我們的故事也要從這一碗阿能面開始說起。在給孩子們看阿能面的面條時,孩子們對面條充滿了好奇,“老師,面條是什么做的?”“店里是怎么做面條的呀?”帶著這些有趣的問題,我們開始探究之旅。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了解阿能面,我們就開展了以下活動。希望孩子們能夠跟著我們一起去探索面條的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條的初體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br> 班級里的孩子都吃過阿能面,但他們對于“面條”是怎么做的并不了解,孩子們都對面條充滿了好奇。于是,第二天我們帶了一些面粉,看到白白的面粉時,孩子們都驚嘆不已,“原來面條是面粉變的。”<br> “那面粉是種出來的嗎?”“它長在哪里呢?”一系列的問題又冒出來了,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想帶著孩子走進面條的世界,于是就開展了《面條長成記》這個活動,我們準備了小麥、面粉等材料,在活動中讓孩子們了解到要做成面條就要先種小麥,然后將小麥磨成面粉,最后進行和面、搟面、拉面等步驟。孩子們在用橡皮泥嘗試做面條時,馨馨說:“我們會做面條了,真好呀!”“我們沒有學會,磨面粉還沒有學!”言言一邊拉面條一邊說到,“是呀,面粉怎么磨出來的呀?”馨馨自言自語地問到,“肯定是大機器弄的,反正我是不行,小麥太硬,我磨不動。”言言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麥演變史</h3> <br> 聽到了孩子之間這樣的對話,于是我問孩子:“小麥是如何變成面粉的?”收到的回答千奇百怪,點點說:“就是把小麥壓一壓,就會變成粉了。”仔仔說:“先把小麥煮一下,軟了就可以變成面粉。”小孫說:“送到工廠里,叔叔就會把它變成面粉。”<br> 我說:“小麥要磨一下才能變成面粉。”“磨?什么是磨?怎么磨?用什么磨?”這些問題又充斥在孩子們小小的腦袋里。帶著這些問題,我請孩子回去采訪一下爸爸媽媽,去找找資料或者是看看家里是否有這樣的磨粉工具。<br>第二天來上學時,孩子們很激動,紛紛來告訴我說自己知道是什么東西把小麥磨成粉了,有的說是“大型的磨粉機器”,有的說是“料理機”,有的說是“石頭磨盤”。<br> “石頭磨盤?什么是石頭磨盤?”孩子們追問到,“就是兩塊大石頭,可以轉圈圈,轉完就會變成粉。”峻峻解釋到,可是孩子們還是聽得云里霧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具的進步</h3> <br> 石磨盤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而言是一個陌生的詞,沒聽過更沒有見過。于是,我將家里的小石磨盤帶來了學校,孩子們看到之后都很興奮,原來這個就是石磨盤!“老師,這個怎么磨啊?”“老師,我想來磨!”<br> 哎,不要急,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吧!通過觀察,孩子們知道石磨盤是由上下兩塊石頭組成的,兩塊石頭接觸的地方有花紋很粗糙,上面這塊石頭有洞,下面這塊石頭有“小嘴巴”。<br>“那小麥要放在哪里磨的?”“放在兩塊石頭中間!”“對,那怎么放進去的?”“小洞洞里!”說完,我們就一起嘗試了一下,磨了好一會,終于有點面粉的感覺啦!<br> “你們覺得這個石磨盤磨起來怎么樣?”“太慢了!”“磨的面粉跟買的面粉不一樣!”“是的!買的面粉很滑,磨的面粉還是有一粒一粒的!”“你們觀察的很仔細,石磨盤是古代人用的工具,現(xiàn)在我們已經不太使用它了,磨面粉的工具都變成了機器!”<br> 說完,我們用料理機嘗試了一遍,通過對比,孩子們發(fā)現(xiàn)料理機磨面粉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 同樣的時間內能夠磨更多的面粉,磨出的分也更加的細膩。是呀,這就是工具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營養(yǎng)大作戰(zhàn)</div> 望著磨出來的面粉,子涵問:“這個面粉要干嘛呢?”“我還沒想好,那你想用來干嘛?”“可以做面條嗎?”“可以是可以。”聽到這個回答,孩子們很開心,都樂開了花,紛紛摩拳擦掌地要開始做面條了。“老師,面條可以放水果嗎?”“老師,那我可以放糖果嗎?”“我想放牛奶!”“我要放黃瓜!”一個個想法瞬間像我拋來,“哎,不如我們做一碗營養(yǎng)面好了!”<br> 《吃得香,長得棒》主題內,原本就是有一個活動《我的食物金字塔》,在之前我們的孩子已經了解過了。于是,我請孩子們按照食物金字塔來設計營養(yǎng)面。<br>沒過一會,一張張營養(yǎng)面計劃單就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里面除了面粉這個標配,孩子們還畫上了牛奶、黃瓜、獼猴桃、番茄、雞蛋、肉肉、菠菜、火龍果、草莓、胡蘿卜等等。<br> 這么多種類里,我請孩子們投票選出8樣蔬菜、水果、肉類,投完票之后“菠菜、獼猴桃、火龍果、牛奶、胡蘿卜、豬肉、雞蛋、番茄”獲勝,成功進入下一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廚顯身手</h3> <br> 材料都準備好了,小朋友們一個個都化身大廚準備做面條啦!問題又來了,怎么和面呀?來,一起跟著視頻學一學,原來是先倒一點水。“老師,沒有水呀!”“誰說沒有的,你們投票出來的都是可以變成汁的。”“對,榨汁!榨汁就可以了!”于是,我們再一次感受了科技進步帶來的喜悅,一樣樣水果蔬菜都變成汁。<br> 準備操作啦,孩子們慢慢往面粉里導入水果蔬菜汁,用手進行和面。“哎呀,好粘呀!”“我的手上全是面粉了!”“不要急,多揉一揉就好啦!”孩子們認真的和面,一點一點的加蔬菜水果汁,過了一會,一個個漂亮的面團便完成了。<br> <br> 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面團開始來搟面了,搟碗面條之后問題出現(xiàn)了,怎么變成面條呢?使用刀切過于危險,于是我們用瓶蓋做蝴蝶面。用瓶蓋在面皮上印下一個個圓形,然后用手指在中間一捏,漂亮的化蝶面就做好啦! 等面條晾干后,下午我們就要品嘗面條啦!老師也化身大廚,為大家燒了兩個澆頭——番茄雞蛋和紅燒肉沫,孩子們一個個排著隊選取自己喜歡的澆頭,一碗營養(yǎng)又美味的面條就完成啦!<br> 可是,品嘗一下之后,孩子們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面條太淡了。是呀,我們做的面條太厚了一點,里面是沒有味道的。不過沒關系,有失敗的經驗,下次我們才會做的更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來做老板</div> 過了幾天,玩區(qū)角的時間又到了,我發(fā)現(xiàn)在語言區(qū)內的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游戲,馨馨說:“你要吃什么面?”“雞蛋面。”“好嘞,你的雞蛋面好了!”“我吃完了!”“好的,好吃嗎?這碗雞蛋面5塊錢,你可以掃二維碼!” 聽完這段對話,我被震驚到了,原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是如此的豐富,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灰黄饋黹_一家阿能面店繼續(xù)深入下去呢?在跟孩子們商量過這個想法之后,他們都紛紛獻計,說需要價目表、菜單、碗、面條、蔬菜、二維碼牌子等等。到這里課程雖是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是我們的游戲還在繼續(xù),希望孩子們在游戲中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究、獲取最真實的感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镇雄县|
嘉义市|
侯马市|
射阳县|
府谷县|
宣恩县|
元氏县|
错那县|
江安县|
南投市|
加查县|
盈江县|
长沙市|
鄂托克前旗|
武山县|
平乐县|
东阳市|
定结县|
和林格尔县|
凉城县|
普安县|
台州市|
紫阳县|
晋州市|
桓台县|
页游|
漯河市|
承德县|
绵阳市|
当涂县|
乐山市|
洱源县|
三台县|
遵义市|
华池县|
曲阳县|
阿瓦提县|
牙克石市|
崇仁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