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頤和園是平時經常前往之地,每次都把它當作公園游玩、參觀。它是中國著名的皇家園林,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近讀了美國三大漢學家之一魏裴德的《中華帝國的衰落》一書,了解清代從繁榮走向衰落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刻寫在頤和園和圓明園上。我翻翻近幾年拍的頤和園老照片,就像在閱讀清代的后半部史書。</p> <h3> 頤和園(原稱清漪園)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完工。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296年(1636-1912)。清兵入關后,平定各地政權,完成全國統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走向鼎盛。</h3> <h3>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北京西北郊始建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雍正和乾隆繼位后都加以擴建和改造。乾隆九年(1744年),圓明園四十景全部完成,乾隆寫了篇《圓明園后記》,昭告天下以后將不再修建皇家園林。但六年后,乾隆以為其母祝壽和疏通水道為由,大興土木建造清逸園(后面為了便于閱讀,都稱頤和園),在北京西郊的西湖基礎上挖成昆明湖,泥土堆到甕山成為萬壽山,北京西郊“三山五園”(萬壽山、香山、玉泉山,頤和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的皇家園林格局由此形成。</h3> <h3> 乾隆執政期間,采用文治武功、重視社會穩定、提倡民族和諧,農業得到發展,人口大幅增長,盛世達到頂峰。從乾隆十六年開始,乾隆先后六次下江南,閱兵親民籠絡人心、視察水利重視民生、游山玩水飽覽美景。他吸納江南園林的元素,將其拷貝到在建的頤和園中。</h3> <h3> 頤和園的布局由四個部分組成:1. 萬壽山東部以仁壽殿(勤政殿)為核心的宮廷區,含樂壽堂、玉瀾閣、文昌院等;2. 萬壽山的山前區,山前的佛香閣、排云殿、聽鸝館等,山下環湖長廊和清晏舫;3. 萬壽山的山后區,后湖兩岸的買賣街(現“蘇州街”)和幽靜的諧趣園等;4. 昆明湖區(含西湖和南湖),由湖心島、西堤、東堤、橋梁等組成。仁壽殿在乾隆時期稱“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光緒年間改稱仁壽殿,意為施仁政者長壽。它是皇帝理政居住、朝會大臣、接見使節的地方。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筑,是皇家帝后燒香禮佛的地方。排云殿原是乾隆為其母60壽辰而建的延壽寺。長廊東連宮殿區,西接清晏舫(也稱石舫,頤和園的標志景觀之一)。昆明湖上著名的十七孔橋,連接東堤和南湖島,是頤和園的標志性景觀之一,每年冬至前后會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來此拍攝“金光穿洞”。西堤上有六座橋,在湖堤垂柳碧桃襯托下,宛如江南水鄉景色。</h3> <h3> 十八世紀末,西方工業革命正如火如潮,而清朝則繼續“閉關鎖國”,使國力明顯落后于西方。乾隆后期,官僚腐敗、貪官盛行,社會隱藏著巨大危機。嘉慶執政后,盡管賜死和珅,但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有英侵略者在沿海騷亂。道光也面臨內外交迫局面,在他執政第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半個世紀,嘉慶、道光無心無力修建皇家園林,頤和園也逐步荒廢。年輕的咸豐登基后,有振興國家之心。他整頓吏治、重用漢臣,鎮壓農民起義、抗擊英法聯軍。咸豐十年(1860年),強大的英法聯軍大舉入侵,攻占天津、進犯北京,頤和園、圓明園遭到焚毀和洗劫。</h3> <h3> 咸豐去世后,年幼的同治繼位,慈禧、慈安垂簾聽政,依靠漢人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發起洋務運動、尋求民族自救。但是,同治帝剛會親政時就駕崩,年僅19歲。1875年,光緒四歲登基后,朝政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1895),為慈禧太后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并改名頤和園。修建后的樂壽堂就是慈禧居住的地方,堂前有湖畔碼頭,可直達中南海。光緒十二年(1886),在耕織圖景區的廢墟上建設“水操學堂”,又稱“水師學堂”,用于培養清朝海軍,也有人認為慈禧借此使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清晏舫的船體用巨石雕成,舫上艙原為二層中式木結構樓房,被英法聯軍焚毀。1893年,將舫上艙改建成石雕的西洋風格的艙樓。</h3> <h3> 光緒帝親政后,依然受制于慈禧,未曾掌握實權。面對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光緒帝同意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推行“戊戌變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僅百余天后,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發動“戊戌政變”,六君子被殺,“戊戌變法”成為“百日維新”,光緒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臺和頤和園玉瀾堂。光緒皇后隆裕住在玉瀾堂北側的宜云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頤和園再次遭到破壞,珠寶被劫一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駕崩,三歲的溥儀繼位。辛亥革命爆發后,光緒隆裕太后下昭清帝遜位,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于1912年終結。頤和園作為溥儀的私產,由清室內務府管理。民國三年(1914年),頤和園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h3> <h3>頤和園的萬壽山,山前昆明湖</h3> <h3>佛香閣,位于萬壽山前山的山腰,八面塔式建筑。</h3> <h3>排云殿,位于佛香閣正前方。</h3> <h3>排云殿,乾隆為其母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改建后改為排云殿,作為她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h3> <h3>聽鸝館,乾隆為其母所建,皇室看戲、宴飲之處。古人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優美音樂,故稱聽鸝館。</h3> <h3>仁壽殿(原稱勤政殿),乾隆、光緒時期為皇帝臨朝理政之所。</h3> <h3>瑞獸麒麟,具有龍首、鹿角、牛蹄、獅尾、虎背、熊腰、蛇鱗……外形,位于仁壽殿前。它是從圓明園長春園宮門前移到此,原為一對,另一只在侵略者火燒圓明園時損壞。弱國受欺,麒麟也受難。</h3> <h3>湖畔碼頭,位于樂壽堂前,慈禧可從中南海乘船到此。</h3> <h3>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靠仁壽殿,西接長廊。原為二層建筑,1860年被毀后重建,慈禧太后的居所。</h3> <h3>樂壽堂。</h3> <h3>樂壽堂的南院墻。</h3> <h3>院墻的窗戶。</h3> <h3>德和園大戲樓,為慈禧60大壽修建,與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皇家三戲臺。</h3> <h3>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鄰湖而建的三合院建筑。光緒帝主張的“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慈禧囚禁于此。</h3> <h3>文昌閣,頤和園內六座城關中最大一座。</h3> <h3>清晏舫(也稱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的一條大石船,是頤和園中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筑。</h3> <h3>游船碼頭。</h3> <h3>游艇碼頭。</h3> <h3>耕織圖石碑。耕織圖景區始建于乾隆年間,是體現男耕女織的佳景。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只留下乾隆帝親提的耕織圖石碑。</h3> <h3>水操學堂,光緒年間在耕織圖景區的廢墟上興建的一所水師學堂,用于培養海軍人才。現為頤和園的一個博物館。</h3> <h3>耕織圖一繪畫。</h3> <h3>水操學堂里日本人送的艦船。</h3> <h3>蠶神廟,在耕圖圖景區里近幾年重建的新建筑。</h3> <h3>蘇州街(原稱“買賣街”),位于萬壽山山后區,沿后湖兩岸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買賣街。1860年被英法焚毀,1990年重新建成。</h3> <h3>重建蘇州街石碑。</h3> <h3>頤和園西側的玉泉山,北京西郊皇家園林的三山之一。</h3> <h3>昆明湖,約2平方公里,占頤和園面積四分之三,在原西湖(位于北京西郊的水域)的基礎上開挖成。</h3> <h3>昆明湖。</h3> <h3>昆明湖。</h3> <h3>昆明湖。</h3> <h3>昆明湖。</h3> <h3>頤和園西堤,是昆明湖中自西北向東南的長堤。仿杭州西湖蘇堤,西堤也建六座橋,從北向南依次為界湖橋、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沿堤遍植桃柳,北國江南之美。</h3> <h3>西堤玉帶橋。</h3> <h3>西堤練橋。</h3> <h3>西堤柳橋。</h3> <h3>西堤景明樓,位于柳橋和練橋之間,取《岳陽樓記》中“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之句命名。</h3> <h3>繡漪橋,建于1750年,是連接東堤和西堤、長河和昆明湖的水陸交通要道,有“昆明湖第一橋”之稱。清代帝后乘船來頤和園,從繡漪橋下進入昆明湖。</h3> <h3>銅牛,位于昆明湖東堤(東岸),十七孔橋東頭北側,為鎮水患而設。乾隆二十年用銅鑄造,故也稱“金牛”。</h3> <h3>銅牛。</h3> <h3>十七孔橋,位于頤和園昆明湖,連接東堤和南湖島,長150米、寬8米,是頤和園內最大的石橋,也是頤和園標志性景點之一。</h3> <h3>十七孔橋,由十七個橋洞組成。</h3> <h3>十七孔橋,連接昆明湖湖心島——南湖島。</h3> <h3>十七孔橋。</h3> <h3>南湖島,頤和園昆明湖的三個湖心島之一。</h3> <h3>十七孔橋。</h3> <h3>十七孔橋的獅子,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形態各異的獅子,共有544只,比盧溝橋還多。</h3> <h3>十七孔橋的獅子。</h3> <h3>“金光穿洞”,欣賞十七孔橋有四季之美、晨昏之美,也有不同位置之美、不同角度之美。每年冬至前后,落日光輝穿過十七孔橋,紅光照亮十七個橋洞,呈現“紅光穿洞“的自然景觀,俗稱“金光穿洞”。</h3> <h3>十七孔橋的“金光穿洞”。</h3> <h3>“金光穿洞”,每年冬至前后,日落之前,十七孔橋西端的南湖島岸邊聚滿攝影愛好者和游客,他們用“長槍短炮”(相機)和手機等待“金光穿洞”美景顯現,拍攝十七孔橋的最美瞬間。</h3> <h3>頤和園日落。</h3> <h3>頤和園日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溧水县|
嘉兴市|
常州市|
阜平县|
常熟市|
花莲市|
德安县|
方山县|
师宗县|
德保县|
开鲁县|
文昌市|
依安县|
荔浦县|
托里县|
芜湖市|
沁阳市|
巩义市|
万宁市|
吴江市|
桃江县|
宜州市|
易门县|
九龙县|
兴业县|
桑植县|
大方县|
达孜县|
高邮市|
肇东市|
宽甸|
雷州市|
南漳县|
开原市|
千阳县|
保康县|
伽师县|
九寨沟县|
腾冲县|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