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0年以前的葛洲壩原貌</p> <h3>紅線涂鴉的就是老葛洲壩</h3> <h3>建成后的葛洲壩船閘,原來的葛洲壩沙洲己全部淹沒。</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長江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三公里處,由于泥沙沉積,在河面上,形成了兩個并列的江心沙洲島――葛洲壩、西壩(上端叫黃草壩)。</p><p class="ql-block"> 葛洲壩南臨河西紫陽,中間隔著長江主干道稱大江;葛洲壩和西壩之間隔著一條小河叫二江;西壩北臨鎮鏡山,中間有一條支流小河叫三江;遇到冬天枯水季節二江三江斷流,搭跳板可自由行走,夏天洪水季節變成一片汪洋。</p><p class="ql-block"> 葛洲壩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島,江水環抱,四季繽紛卻悠然寧靜,猶如一葉小舟漂浮在江心,只有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騰而過。</p><p class="ql-block"> 聽外公講,傳說中的葛洲壩在若干年以前,一對夫婦駕船路過此地,遇大風襲擊擱淺沉沒,棄船逃生留在沙洲上,“葛洲壩”因“擱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1970年以前的葛洲壩隸屬于老郊區,全稱是宜昌市西壩公社幸福大隊,壩長約2千米,壩寬0.5千米,面積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壩上共有6個生產隊,200多戶人家,2000人左右,從壩頭到壩尾行程30分鐘。壩上土地肥沃,一把土攥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所以壩上不種糧食只種菜,僧多粥少。</p><p class="ql-block"> 當年是吃政府供應,他們生活富裕,以種菜為主,打漁為輔,喝的是長江水,吃的是長江魚。家家戶戶住著白粉土墻青瓦平房,壩上百分之九十的都是鄒姓家族。</p><p class="ql-block"> 他們勤勞、淳樸、善良、團結。他們安居樂業,與世無爭,祖祖輩輩過著寧靜詳和的日子。這里地理位置特殊,在七十年代初,被一個大工程打破了寂靜。</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坐“江峽”輪船,視察了長江三峽,正是這次視察確立了舉世矚目的水電工程――葛洲壩工程,后來確定為三三零工程。</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30日,十萬大軍進駐葛洲壩工程,隨著西陵峽口的一聲炮響,工程開工了。從此,有了一個占地面積幾乎是宜昌市老城區三分之一的三三零工程。</p><p class="ql-block"> 葛洲壩人成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批搬遷移民。下壩搬遷至伍家崗陽壩,中壩搬遷至伍家崗共聯,上壩搬遷至點軍范家湖,比原來的環境相差甚遠。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團結協作,不提任何苛刻條件和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搬遷完畢,并無影響“三三O”工程施工工期。</p><p class="ql-block"> 他們搬的是物,牽的是魂,雖然未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從他們身上看出了葛洲壩人的大度、憨厚、奉獻的搬遷精神,也就是葛洲壩精神。為了國家建設舍小家顧大家,葛洲壩人為三峽工程作出了犧牲,為支援國家建設作出了貢獻。 </p><p class="ql-block"> 斗轉星移,山河巨變,現在那古老的葛洲壩已消失了近50年,早已隱沉于壩底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宏大的現代化水電工程。如今葛洲壩已成為萬里長江第一壩的代名詞,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來 ,我沿著三江堤岸去尋找當年的夢影,回憶它的前世今昔,感覺到時代變遷,人世滄桑,年少的記憶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鄒秀蘭,土生土長的葛洲壩人,在宜昌兵荒馬亂的解放前夕遠嫁他鄉。在家中她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葛洲壩就是她魂牽夢繞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嘎爺爺)――鄒榮山,祖祖輩輩耕耘在這塊土地上。外公中等身材,蓄著山羊胡,眼睛凹陷,老式布鞋,藏青色向左轉掖腰褲子,傳統的對襟褂子,頭皮刮得光光的,歷練精干。生活的窘迫使他總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其實外公心底善良。壩上有兩兄弟是孤兒,叫鄒松昌,鄒連昌,他們沒有房子住,外公騰出一間給兄弟倆住,直到拆遷。</p><p class="ql-block"> 外婆在我出生那年等不及見我就撒手人寰,后來外公續了一個后嘎嘎,我們相處不錯。我在宜昌二高讀書時,鎮鏡山與葛洲壩隔江相望,幾乎每周末我都會去。我和姐姐的童年大半是在外公家渡過的,姐姐啟蒙就讀葛洲壩小學。</p><p class="ql-block"> 舅舅鄒錦昌在輪船上工作,跑重慶至上海,家安在重慶萬州,每年休假總會回葛洲壩住上幾天,他會帶我們去長江中撈魚。</p><p class="ql-block"> 外公劃著豌豆角的小船,舅舅在船頭撒網,我和姐姐坐在船倉,聽外公說:”會撒網的撒一片,不會撒網的撒一線”。撒網也是一門技術活,幾網下去可撈半筐,全是麻花魚,大白刁,江鰱之類的好魚。</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不煎不炸就用水煮,幾勺豆瓣醬,一大勺鹽,幾片生姜,清水大火煮半小時,又鮮又美。閑季外公還會去壩尾磧壩上釣魚,釣的棍子魚腌制成魚干。 </p><p class="ql-block"> 每年茄子辣椒成熟的季節,外公會親自把我們娘三母子接過去,采摘第一批新鮮的蔬菜叫“開園”,也就是“開炸”。外婆把摘回的辣椒茄子裹上面粉,炸幾盆端上桌,比肉都好吃,像過年殺年豬一樣熱鬧,每年都期盼這一天,壩上沙土長出的白菜蘿卜冬瓜特甜味好。</p><p class="ql-block"> 外公屋前一片桃林,春天桃花盛開,結出的果實叫柿餅桃,又脆又甜。桃樹下面是三嘎婆家喂的幾頭黑毛豬,受豬大糞困擾,想吃桃子還得穿膠鞋去采摘。逢枯水季節,人們會去后河沙灘種瓜點豆,短短幾個月可長出豌豆和玉米,不等洪水來臨就收割完畢。</p><p class="ql-block"> 后河印象最深的就是桃花魚,退水后沙灘上留下的小水蕩里,若隱若現又像桃花又像魚,一朵朵飄在水面漂亮極了,我們拿著玻璃瓶舀回家,后來才明白桃花魚竟然是水中熊貓之稱的稀有動物。</p><p class="ql-block"> 葛洲壩整個沙洲由礁盤托起,壩頭人稱老虎礁,每逢秋冬枯退的江水,沖擊拍打著礁石泛起層層浪花,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 老虎礁與紫陽一江之隔的獅子包遙相呼應。俗稱:”南有獅子包,北有老虎礁”,一對雄獅猛虎穩坐長江西陵峽口,守護著川江來往船舶平安航行。</p><p class="ql-block"> 壩尾展現出一條長長的磧壩,一直延伸到大江之中,如玉的鵝卵石堅守維護著沙洲,無論洪水多大,水漲壩漲,總不會淹沒。</p><p class="ql-block"> 磧壩上的鵝卵石,人們都用來蓋房子時砌墻腳,砌階沿石,扣水池,如今人們視它為寶,稱為“三峽石”,可惜都埋藏江底。</p><p class="ql-block"> 外公離開我們多年,1966年夏季,外公因肺氣腫生命垂危,我和媽去了壩上,只見外公呼吸急促缺氧,那時壩上離醫院遠交通又不方便,眼睜睜的親眼看見外公落下最后一口氣。</p><p class="ql-block"> 媽媽哭得呼天喚地,我也不知所措,外公就埋在后河的竹林,現在早已被三三零工程覆蓋江底,長眠在葛洲壩一號船閘。每當我路過此地,都會含淚發自內心的深深思念。</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外公的忠魂,他日夜守望著電廠的安寧,目睹葛洲壩電廠發出的電輸送到華東各地。</p><p class="ql-block"> 人們在游覽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時,可曾關注過淪落江底的葛洲壩這個沙洲島,雖然它不復存在,但已成為一種象征,從某種程度上講,葛洲壩托起了中國經濟發發展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每當我漫步在葛洲壩船閘,朝上瞭望,仿佛看見了外公佝僂的背影在田間勞作;看見了外公家房頂升起的裊裊炊煙,青煙在風中飄舞;看見了河邊的楊柳樹,樹上掉下我最害怕的青綠色毛毛蟲在地下移動;看見了外公做的“八卦”風箏飛的很高很高。</p><p class="ql-block"> 仿佛聽見了那熟悉的川江號子,纖夫鏗鏘有力的吆喝聲;聽見了壩上鳥蟲的蟬鳴;聽見了高音喇叭傳出的紅色革命歌曲,這一切都變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外公的故土,媽媽的祖地,回不去的鄉愁,是我血脈里的一部分,那片熱土至今讓我深深眷戀,在我這一輩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葛洲壩已成為世界矚目之地,我的下一輩都是在葛洲壩工程建設中出生的,他們只能聽我講述那過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要告訴外公,您的第三代第四代已遠走高飛,分布在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昆明,大表姐一家定居美國多年,各有建樹。葛洲壩人有骨氣有壩(霸)氣,葛洲壩精神將世代永久傳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麗華 于上海 </p><p class="ql-block"> 二O一九年 十二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谷城县|
无为县|
连城县|
渭南市|
新干县|
新建县|
淮南市|
磐安县|
台前县|
泽普县|
杨浦区|
龙游县|
东乡|
竹北市|
澳门|
新兴县|
昭平县|
咸阳市|
鹤庆县|
汉川市|
和顺县|
体育|
子洲县|
三台县|
蒙城县|
略阳县|
鹰潭市|
墨竹工卡县|
双城市|
固始县|
涟源市|
舟山市|
和平县|
乌兰察布市|
吕梁市|
苍梧县|
通河县|
安丘市|
安西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