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分享人:</h3><h3> 楊建華,"晉城市《孫子兵法》學術研究會"副會長,公路設計公司經理,從事公路設計十九年,工程師,BIM工程師,造價員,喜歡打球,徒步,讀書。</h3><h3><br></h3><h3>分享主題:</h3><h3> 毛主席如何評點和運用《孫子兵法》</h3><h3><br></h3><h3>分享時間:</h3><h3> 2019.12.7 下午 17:30</h3><h3>分享方式:</h3><h3> 線上,“晉城市《孫子兵法》學術研究會”微信群。</h3> <h3> 各位兵友大家好,時間飛逝,最初和大家認識到現在已經過去七月有余,在這期間我們孫子兵法學術研究會在不斷更新思路,我們的學習群也在不斷壯大,我自己也在一天天進步,我們共同完善著自己,享受孫子兵法給我們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我自己最真實的感覺就是,學之前,遇到事不知進退,學之后,遇到事進退自如,而且因為孫子兵法這個平臺我認識了許多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我對國學的了解僅僅是因為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讀到的,知之甚少,人到中年總想總結自己,以備不再重復犯同樣的錯誤,但總是詞窮,不知道該如何更能言簡意賅,接觸到孫子兵法和部分國學總算讓我找到了答案,這都得益于認識喜歡國學和孫子兵法的朋友,說到分享,其實對于我而言也只是一次學習,從字面意義上說,談談我學習孫子兵法的一些認識和心得,這次因為是第二次,我和大家共同去學習一下毛主席是如何理解、應用、評價孫子兵法的,借助偉人,帶給我們一些借鑒和啟迪。</h3> <h3> 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讀(毛主席的軍事原著中采用兩句孫子兵法的原話,因此我從這兩句話中進行)</h3><h3> 一、“避其銳氣、擊其惰歸”</h3><h3> 《孫子兵法》"軍爭篇"原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h3><h3> 毛主席在1938年《論持久戰》中這樣說過,“具體地實現主動性于作戰中的東西,就是靈活地使用兵力。靈活的使用兵力這件事,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這就是把主動和靈活問題提到了決定生死的高度,毛主席對孫子提出的戰略戰術原則進了靈活的應用,不是簡單的死板硬套,而是根據自身的強弱出發,進行分析采用。<font color="#ed2308">對于我們自身而言也是,你有可能是孫子所說的我方,也有可能是敵方,如何爭取勝利避免失敗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分析清楚,靈活采用。</font></h3> <h3> <font color="#ed2308">孫子是一位軍事家,又是一位哲學家。</font>他的哲學思想往往是從軍事概念和范疇的形式表現出來,使軍事和哲學水乳交融。孫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戰略原則當中,在戰略戰術上,孫子強調三點:</h3><h3> <font color="#ed2308">一是強調機動靈活,</font>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變化取勝者,謂之神。”要針對不同的敵人,采用不同的作戰方法戰勝它。</h3><h3> <font color="#ed2308">二是善于避實擊虛,</font>認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要“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攻擊敵人要撿虛弱的地方打,這樣才容易獲勝。在部署具體作戰計劃時,可采用“以十攻一”的打法,即“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h3><h3> <font color="#ed2308">三是力求掌握主動,</font>認為善戰者致人而不致與人。要能在戰場上左右敵人而不為敵人所左右,“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地給敵人以打擊。</h3> <h3> 毛主席把孫子戰略戰術原則中關于動與靜、實與虛、主動與被動的樸素辯證法思想,經過革命的改造,汲取到了毛主席軍事辯證法思想之中。在我國革命戰爭中,毛主席十分重視主動性和靈活性。認為主動性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靈活性是實現作戰主動性的保障。他曾經說“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去了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于被打敗和被消滅”。</h3><h3> 著名的軍事十大原則,就是毛主席根據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經驗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結合孫子兵法總結符合我軍的重要理論,比如第一條“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就是對孫子兵法“避實擊虛”原則創造性的發展。毛主席不僅采用“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還采取示形的辦法。制造假象迷惑敵人,本來能攻,卻裝作不能攻,能而示之不能,造成可乘之機,再采取神速行動,出其不意,取得軍事上的勝利,<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對“孫子兵法”這些思想都認真加以提煉和汲取,以豐富其軍事哲學。</font></h3> <h3> 毛主席是一位極具批判主義的偉大軍事家,在運用孫子兵法也不是照搬硬套,除了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還進行了引申發展,在延安反圍剿戰爭制定的戰略退卻就是發展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思想,戰略退卻是劣勢軍隊面對優勢軍隊,因考慮到不能迅速取得勝利,為保存軍事實力,待機破敵,而采取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在指揮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戰斗中,面對國民黨軍隊幾十萬大軍的瘋狂圍攻,毛主席率領紅軍并不正面出擊,而是暫時避開敵人的銳氣,誘敵深入,實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策略,拖得敵軍筋疲力盡,士氣沮喪,充分暴露其弱點之后,以逸待勞的紅軍,看準敵人的弱者或孤立者,一舉殲滅,取得全勝。</h3><h3>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23萬國民黨部隊從南、西、北三面進攻陜北,毛主席縝密分析了其戰略意圖后,決定“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讓我軍暫時撤離延安,誘敵深入,讓敵人背上包袱,我軍輕裝上陣,在運動中殲滅敵人。</h3> <h3>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表,毛澤東軍事思想之所以成為世界軍事之林的優秀理論,正是因為他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哺育了這一偉大的軍事家。鐘情傳統古籍,鐘情《孫子兵法》,從青少年時代到晚年時代,毛澤東始終沒有離開過《孫子兵法》。可以說《孫子兵法》伴隨了毛澤東的整整一生。我們應當承認,毛澤東軍事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優秀軍事文化傳統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傳統軍事文化的升華。</h3><h3> 在戰爭年代,毛澤東指揮打仗絕不是機械地照搬《孫子兵法》。他依靠的是實事求是,運用的是《孫子兵法》的精神實質,吸收的是它的精華。正如他自己所說,“其實,打仗的事怎能照搬書本去打?我讀過《孫子兵法》,但打起仗來全忘了,只知道根據具體情況。”因此我們學習孫子兵法也一樣,要熟讀理解,在運用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采用。</h3> <h3> 二、“知彼知己,百戰不殆”</h3><h3> 孫子兵法謀攻篇原文“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h3><h3> 1936年12月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評點“有一種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種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們都是不能解決戰爭規律的學習和使用問題的。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h3><h3> 1938年5月在毛主席《論持久戰》中評點“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物質基礎做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特征,競賽結果,有勝有敗,除了客觀物質條件的比較外,勝者必由于主觀指揮的正確,敗者必由于主觀指揮的錯誤。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定性,即更帶所謂的“蓋然性”。</h3><h3> 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真理。錯誤由于對彼己的無知,戰爭的特性也使人們在許多場合無法全知彼己,因此產生了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的不確定性,產生了錯誤和失敗。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h3> <h3> 毛主席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戰爭的指導規律,他的科學價值超出了軍事科學的范圍,具有深邃的哲理。具體案例,群主講的也比較多,我就不再累述。</h3><h3> 毛澤東軍事思想怎么看都像《孫子兵法》,但里面又找不到幾句《孫子兵法》的話,《毛澤東選集》中先后有四處直接評說《孫子兵法》,其中除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直接引用外,再也找不到幾句《孫子》的原話。這個現象只能說明<font color="#ed2308">“神似勝于形似”</font><font color="#ed2308">,“內化的哲學理念,勝于外在的形態相肖”。</font></h3> <h3> 今天我就說到這兒,很抱歉占用大家的空間和時間,而且我本人也是和大家一樣,是孫子兵法的初學者,對其精髓還沒有窺其一二,我之所以學習孫子兵法,是因為曾經很困惑的事,無法解釋的事,在接觸孫子兵法后,在一個瞬間突然就明白了,<font color="#ed2308">易經中“元、亨、利、貞”可以很好的解讀我的心路歷程,開始學習了解孫子兵法,</font>通過學習了解發展自己,然后汲取有用的東西加以利用,堅持學習,堅持閱讀,不斷努力,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天賦不夠,學不知其所以然,但我相信,每天堅持,隨著歲月的流逝,我終將受益匪淺。</h3><h3> 在這里想呼吁一下研究會的兵友,一是能每天堅持朗讀、發微群,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習氣氛,一群人會走得更遠;二是能夠告訴你身邊的人,有這么一部著作很值得學習研究,就是孫子兵法,我感覺凡是對國學對孫子兵法有研究的都是事業有成的人;三是心存善意,之所以努力的搭建這個平臺,終將是一次互相成就。</h3><h3> 借此機會還是想感謝趙會長對我的教誨幫助,感謝馬秘書長不遺余力的努力,以及兵友們的互動分享,都給到我很多知識的累積,感謝燕琴、田哥對我的啟迪,感謝李校長對兵法研究會的支持和關注,感謝贊助過研究會的各位兵友,也感謝我的朋友領導對我的寬容和幫助,<font color="#ed2308">君子當厚德載物,我當自強不息!</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謝謝大家!</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大宁县|
稻城县|
墨江|
收藏|
徐汇区|
龙口市|
西宁市|
黔东|
讷河市|
青田县|
绍兴县|
桐梓县|
志丹县|
阿克苏市|
山东|
陇川县|
旺苍县|
太康县|
思茅市|
通化市|
乌兰察布市|
鹤庆县|
江门市|
郎溪县|
嘉定区|
元谋县|
上蔡县|
涿鹿县|
米林县|
资兴市|
同江市|
湘西|
忻城县|
进贤县|
高阳县|
陆良县|
聊城市|
东港市|
独山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