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br><br>11月26日,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發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精彩演講。<br><br></h3> <h3><br><br>-01-<br><br>我曾是疲于追趕末班車的人<br><br>這些年來,我講過很多課,包括在黨政軍的機構、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講臺都講過,但在一個莊嚴的畢業典禮上講話,對我來說是第一次獲此殊榮。<br><br>今天讓我起個題目,我就起了“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br><br>前面講了,這對我來說是殊榮,為什么呢?<br><br><br><br>我從來沒有從哪所院校畢業。我們這代人屬于特殊的群體,長身體的時候遇上國家經濟困難;進中學遇見大改革;結婚時遇上計劃生育;步入中年遇上機構改革,打破鐵飯碗。<br><br>有句俗語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講我們已經滿盤皆輸。<br><br>你要說命運的話,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命運。給我刺激很深的是什么呢?1987年,我與五位分別二十多年的老同學聚會,結果發現他們學歷不是本科就是研究生。<br><br>唯獨我這個學校的班長、特等生,保送上中學的,還保持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學歷——初中畢業。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人生的危機,當年已經35歲了啊。<br><br>那次聚會之后,我參加了自學高考。在大約3平米的小屋子里面,滿墻、滿桌、滿地的圖表,紅筆、藍筆畫得密密麻麻,累了就躺在辦公桌上,枕個抽屜睡一會。我用兩年時間考下了黨政干部自學大專,迄今為止這是我的最高學歷。<br><br>我們這代人注定了要比別人走得更為艱苦。我當過工人,當過基層的戰士,什么都干過。今天很多人都講金一南如何如何,我最為驕傲的是什么呢? <br><br>我曾經在連隊奪得過插秧第一名,插秧插到腰彎下去直不起來,直起來彎不下去,人達到極限,就第三天下午一個一個超過安徽兵和湖南兵。憑什么,就憑這種意志,這是我最光榮的一點。<br><br>我們沒有什么好的運氣。我曾經在修機廠混凝土攪拌機前,攪拌了三天三夜。他們往里面倒砂漿,我在那兒撕開一袋水泥往里倒。一袋水泥一百斤,到最后手抓緊松不開了,完全僵了,松開了怎么也攥不攏。臉上、身上全部都是水泥石灰,一出汗就燒蝕,臉上胳膊上燒的一塊一塊,斑痕累累。<br><br>如今我們站在臺上穿著西服,大家看著油光水滑的,你能想象當時的場景嗎?就從這樣的環境中走出來的。<br><br>后來我入伍在基層連隊干了11年,出板報,墻報,打籃球,參加各種比武,忙得熱火朝天,全然不知高考機會已在身后悄悄消失,完全不知道啊。我從來不是那種敏感的人,對機會表現得比較盲目。<br><br>我36歲學外語,41歲學電腦,46歲副高職稱,47歲走上講臺。不管從哪方面說,從來沒當上時代的弄潮兒。 <br><br>我自己形容我是疲于追趕末班車的人,最后一班車快開車了,我上去了。最后一班車快開了,我又上去了。始終處于被淘汰的邊緣,我的角色一直是這樣的。<br><br>但是幾十年下來,今天能夠有所作為,取得點成就,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聰明,我就把握住一點:從來沒有厭棄過自己干的任何工作,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干的任何工作!<br><br>當工人被稱為天生的好車工;到部隊當無線技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技師;到國防大學圖書館當館員被稱為天生的好館員;走上講臺當教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教員。<br><br>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我就相信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從熱愛工作開始,一個人如果熱愛祖國,從干好工作開始。整天埋怨,整天牢騷,根本不愛干自己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br><br>數十年走來,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點體會:做有心人,干困難事,立大格局。<br><br><br><br></h3> <h3><br><br>-02-<br><br>做有心人<br><br>為什么要做有心人?因為世界變化得太快了,因為知識過時得太快了。惟有有心,才能讓你持續學習,持續積累,持續追趕。<br><br>以前我在軍區通訊團做無線技師。冬天那個寒風凌冽,屋子窗戶根本糊不住,早晨醒來臉盆里毛巾凍得梆梆硬。在那個宿舍里,我把一本哲學史簡編全部啃透,紅筆藍筆鉛筆,記了大量的筆記。<br><br>我完全想不到啊,二十年前的記錄,成為二十年后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的基礎。 <br><br>那些教授講軍事戰略,不管誰上臺都從歷史開始,從哲學開始,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我是自學的英語,比同學差多了,但下課以后,我都能講清楚要點在哪里。<br><br>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可知。就是因為不可知,成為一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奮斗空間。<br><br><br><br>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學到用時方恨少”,關鍵看是不是有心。<br><br>如果無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不一定學得進去。如果有心,風餐露宿的場所,照樣是很好的學習天地。<br><br>我在基層連隊12年,沒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之所以能多看一些書,多做一些筆記,回想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了別人看電視的時間、聊天的時間、打牌的時間。<br><br>我們講,社會有種種不平等,但是唯時間對每個人一律平等。對這個資源的不同運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br><br>人不是輸在起跑線上的,我們這代人甚至沒有起跑線。今天有人說我們是成功者。怎么成功的?就是做有心人,就是學習。</h3> <h3><br>-03-<br><br>干困難事<br><br>我經常講,做難事必有所得。<br><br>干困難事就是自找苦吃,為什么要干困難事?我說就一條,為了克服平淡。<br><br>平淡是磨滅理想的鈍刀子。人們常說成功毀人,因為成功帶來驕傲與自滿,讓人松懈。人們也說失敗毀人,因為失敗導致頹喪和自棄。<br><br>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會忽略一個基本事實:成功與失敗只占人的生命1%都不到,人的生命99%是平淡。<br><br><br><br> 每天同一時間上班,同樣時間下班。干同樣的工作,看同樣的報紙,寫同樣的文章,準備同樣的課程。即使一塊棱角分明的石頭,也會在時間長河的打磨之中,被平淡沖刷成一塊鵝卵石,四面溜光。<br><br>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中最大的殺手,既不是耀眼的成功,也不是痛心的失敗,而是悄無聲息的平淡。 <br><br>2006年,我通過很多關系,不是為了提職晉級,而是為了坐軍艦橫跨太平洋,參加中美聯合軍演。 <br><br>一上艦,很多官兵疑問,因為當年我已經是少將的軍銜,他們覺得很奇怪,將軍完全可以坐飛機去參加軍演,你這橫跨太平洋多么枯燥,多么辛苦,還要暈船,還要嘔吐,何必呢? <br><br>為什么這么做,就是毛主席說的,不但要學有字之書,而且要學無字之書。<br><br>沒想到我們在北美水域,碰見了軍艦1979年下水以來最大的風浪。副艦長室距海面高度15米,平常海浪根本打不下來,那天滔天巨浪鋪面而上,所有官兵不許上甲板,一上去立馬會被卷到海里。<br><br>當時錨鏈倉被巨浪打碎,涌進30噸海水無法救援。軍艦前面的信號燈被打得蹤影全無。機關炮的炮衣被巨浪撕成碎片,2公分厚的鋼板彈藥箱,被打得彎曲過來。<br><br>我的那本書《苦難輝煌》就是橫跨太平洋34天,在那艘881艦上定稿的。當時風浪整整持續兩天半,我心中冒出不祥念頭,我說糟了,這本書白寫了,有可能回不去了。<br><br>我心想,要是來架直升機救援,把我的筆記本吊走就行,書稿全在筆記本里,人走不走無所謂,要把筆記本吊走。<br><br>那時真是異想天開,這么大風浪,直升機根本無法救援。 <br><br>最后我們進入維多利亞港,加拿大艦隊司令和軍官,站在山坡高崖向我們敬禮,因為中國海軍編隊經歷了最大風浪。<br><br>我和老艦長共同站在指揮艙,他講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幸虧我艦是1979年下水的,都是上海老工人的焊縫,沒有工程的層層轉包。”<br><br>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不能拿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不能拿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我們前三十年奠定了完整的工業基礎,留下了良好的工作作風。<br><br>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要一遍遍地做難事。艱苦的實踐,充滿風險的實踐,給你帶來的認知,是僅僅在空調房里品著茶水看材料,永遠不可能獲得的。<br><br> “做難事是最有效的耕耘”。生活不能總是一潭死水,生活需要波瀾,沒有波瀾營造波瀾。不主動把自己逼上墻角,形勢也會把你逼上墻角。<br><br>1972年入伍時,我在自己的日記本扉頁上寫下這句話,“做難事必有所得”。哪怕干砸了,干失敗了,也是收獲,比不做收獲要大。這句話到今天都沒變過,已經成了我人生的一個信條。<br><br>心理學家赫伯特·奧托講,普通人一生只使用能力的4%。因為你沒有干過,所以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做難事,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才華都被磨沒了。<br><br>平淡最殺滅人的志向。像我們沒有起跑線優勢的, 想有所作為,必須著力克服平淡。<br><br> 要敢于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敢于舍棄輕車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節律,敢于把自己逼上墻角。<br><br> 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自己從習慣和環境營造的惰性中解脫出來。<br><br><br><br> 藏族詩人饒階巴桑說,成熟的年齡多余的是成熟。我們哪個人內心沒有過火花,有幾個人能夠將它聚成火焰?我們哪個人沒有自己的理想,幾十年風雨過去,又有幾個人還在堅持自己的理想?<br><br>就像詩人艾青寫的那個話一樣,“當死亡還沒有來臨,把能量都發揮干凈”。<br><br>不是說死亡已經來臨,我這個人能量特別大,真可惜什么都沒發揮出來。不是我們喜好這個,而是要充分激發自身潛力。<br><br><br></h3> <h3><br>-04-<br><br>立大格局<br><br>如果僅僅把學習當作為一個敲門磚,僅僅作為一個晉職、就業的敲門磚,那是不夠的,格局還不夠。<br><br>我碰到過一個很好的戰友,在戰略研究卓有成效,后來調機關了,很多書很多筆記放在那兒。我就問他怎么辦?他說,你全處理吧,不要了。<br><br> 我能體諒他,他覺得走上行政崗位了,當上副主任了,敲門磚敲開了,磚頭可以扔掉了。但是,如果就這種學習,格局太小了。<br><br> 我到黃埔軍校去,那個軍校門臉讓我印象深刻:“升官發財請走它路,貪生怕死勿入此門”。<br><br> 當年憑借這種信念,多少名將由此產生?<br><br> 你看我們國防大學前身抗日軍政大學,“黃河之濱,集合了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br><br> 中華民族一代一代走來,就是這樣的格局,這都是前人給我們的奠基,我們站在前人肩膀脖子上了。<br><br> 今天我們肩膀能不能像前人那么硬?后人踩著我們肩膀,會不會說這代人是軟肩膀,一踩踩塌了?這是我們今天學習、進步必須具有的格局。<br><br> 有這樣的格局,你才能使自己的能量不像個手電筒那樣四面散射,而像激光那樣高度聚集,讓你真正具有穿透力,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專注。<br><br>而今天中國的格局,從改革開放的三千多億產值人民幣,今天到90萬億人民幣,國力急劇增長。<br><br>從世界大格局中看,中國今天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資國,全球第一大制造國,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br><br><br><br> 2016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26.7%,世界第一。到了2025年,中國制造業將占全球比重40%-45%。這是我們今天的格局。<br><br> 清華大學的閻學通教授講的話非常好,他說,“中美關系要改善有個前提,也不難做到。中國國力江河日下,中美關系一定改善”。挺慘的,挺可憐的,我給你點東西援助援助,改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一定麻煩。<br><br> 除了擔心我們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美國人更加擔心什么呢?<br><br> 《華盛頓郵報》評論,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2001-2014年,中國新開設1800多所大學,培養了近500萬科學、技術、工程、醫學畢業生,是美國的十倍。<br><br> 被我們自己廣為垢病的大學擴招,現在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美國最擔心這個。<br><br> 從反面證明什么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必然包含中華文化的復興,包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格局。<br><br></h3> <h3><br><br>-05-<br><br>結語<br><br>我們剛剛開始,前面的道路還很長,困難還很多,麻煩還很大,必須一步一步地前行。為了什么呢?絕不僅僅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整個民族復興。<br><br>作為奮斗者,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絕不單是成功的享受者。所以今天別人說,金教授你別被吹得飄飄然。再吹我就跟沒聽見一樣。再說我好,我就這樣,再說我差,我也這樣。我就是我,我沒有變。<br><br> 從當初工廠、車間、連隊一路走到今天,做有心人,干困難事,立大格局,我沒有任何改變。我當年的理想依然是今天的理想。<br><br> 最讓我驕傲的,不是我獲得了多少東西,多少社會名譽,而是保持了自己的本色。當年我在連隊當兵,教導員對我的表揚,“金一南沒有忘本”,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br></h3> <h3><br> 什么叫做人之本?你不忘本就跟不忘初心一樣,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我們得活明白,搞清楚,反復問自身這個問題。一定要把持這個本。<br><br> 只有這樣,我們什么時候都不會驕傲,什么時候都不會萎頓,什么時候都不會被困難嚇倒。</h3> <h3>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清水河县|
天柱县|
隆德县|
衡东县|
崇信县|
龙门县|
竹北市|
开原市|
新安县|
工布江达县|
望奎县|
东明县|
玛曲县|
曲周县|
宿州市|
北海市|
疏勒县|
喀喇沁旗|
伊金霍洛旗|
松潘县|
喀什市|
论坛|
沭阳县|
龙州县|
庐江县|
兰西县|
高雄市|
安宁市|
遵义市|
麟游县|
西安市|
汕头市|
南宁市|
玉屏|
贞丰县|
宾川县|
沙坪坝区|
毕节市|
乌拉特前旗|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