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抗美援朝總會先后組織了三屆大規模的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的活動。慰問團帶去了大量的慰問金、慰問品和慰問信,更直接地向親人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表達尊敬和熱愛之情。每次赴朝慰問團都有隨團的文藝工作者,他們不辭辛苦,不避艱險,在敵機的經常襲擾下,為指戰員們做精彩的表演。不少演員還深入到前沿陣地為戰士們演唱,把祖國的溫暖送到戰士的心坎上。有的還把一身熱血傾灑在了那片土地。三屆赴朝慰問.讓在朝鮮戰場上堅持戰斗的廣大志愿軍將士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得到極大的激勵和鼓舞,更加堅定了戰勝敵人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意志;同時也讓全國各界赴朝慰問人員更多地了解了最可愛的人在前線生活和戰斗的情形</b></h1> <h1><b> 1951年,赴朝慰問團團長廖承志(左二)、副團長陳沂(左一)、田漢(左三)向中國人民志愿軍獻旗。</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天津著名相聲演員常寶堃赴朝慰問,后來他在前線慰問演出過程中遭到美機轟炸犧牲,生命最后一刻定格在慰問一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著名藝人富少舫為志愿軍戰士演唱京韻大鼓,圖中琴師成樹常(右二)遭美機轟炸犧牲</b></p> <h1><b> 這是1951年侯寶林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為戰斗在一線的志愿軍戰士表演時,隨行人員拍攝的一幅珍貴照片。照片中的侯寶林,身著戎裝,周圍的戰士看得津津有味。</b></h1> <h1><b> 祖國慰問團送祖國人民給志愿軍部隊的錦旗</b></h1> <h1><b> 在抗美援朝戰爭前線,侯寶林和他的黃金搭檔郭啟儒除表演一些他倆拿手的經典相聲段子之外,還精心編排了《杜魯門畫像》《狗腿子》等新相聲段子,不辭勞苦地給志愿軍將士表演了一場又一場。兩人默契合作,相得益彰,捧哏演員郭啟儒憨直樸實的表演風格,恰到好處地突出了逗哏演員侯寶林機智幽默的藝術特色,贏得戰士們一陣陣的熱烈鼓掌聲和開心歡笑聲。</b></h1>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第一次慰問活動中;慰問團第2分團副團長廖享祿、相聲演員常寶坤、琴師程樹棠、汽車運輸連副連長王利高等4人在慰問活動中遇敵機襲擊光榮犧牲。</b></p> <h1><b> 第二次祖國慰問團到部隊慰問志愿軍指戰員 </b></h1> <h1><b> 1952年9月18日至12月5日以總團長劉景范(劉志丹胞弟),副總團長陳沂(總政文化部長)、李明灝、胡厥文、周欽岳。第二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赴朝這屆慰問團的規模比第一屆更大,代表性也更廣泛,包括趙丹、金焰、常香玉、杜近芳、小白玉霜、馬恒昌、張軫等知名人士。共1097人,總團下屬9個分團。進行了四十多天的慰問活動。</b></h1><h1><b> 從中朝邊境到“三八線”上的開城地區,從朝鮮的西海岸到東海岸,從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到許多連隊的前沿陣地上,到處留下了慰問團的足跡。為了圓滿完成慰問任務,有的代表帶病涉過海灘上的爛泥,到海島上慰問守衛海防的戰士;有的冒著大雨,翻山越嶺,通過敵人炮火封鎖線,到前沿陣地進行慰問;有些代表到過著名的道峰山英雄營、馬良山英雄連、三八線尖刀英雄連、牛角峰英雄連等單位,并且訪問了許多英雄模范人物。代表們還分別到楊根思、羅盛教、姚慶祥等烈士墓前舉行了掃墓儀式。慰問團普遍地慰問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同時也慰問了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他們共開慰問大會、座談會等3100余次,分贈慰問品6000余噸。在給志愿軍的有些慰問品上,印有“贈給最可愛的人”字樣和抗美援朝紀念章的圖案。</b></h1><h1><b> 一九五二年秋,中國人民第二屆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組建,這是西北分團的組成人員來自祖國西北各省自治區。</b></h1> <h1><b> 志愿軍指戰員歡迎祖國親人的到來!</b></h1> <h1><b> 敵機在轟炸,在坑道里照常演出。既使范圍狹小,坑道內昏暗一片,面對面近在咫尺,但節目演出一個又一個。</b></h1> <h1><b> 難得一見的彩色志愿軍歡迎準備迎接祖國慰問團的照片</b></h1> <h1><b> 第二次祖國慰問團慰問后的志愿軍戰士</b></h1> <h1><b> 徐玉蘭與玉蘭劇團的姐妹們</b></h1> <h1><b> 1953年4月24日,經周恩來總理、蕭華主任批準,深受觀眾喜愛的著名越劇名伶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慰問英勇的志愿軍官兵。她們有徐玉蘭、王文娟、黃艷飛、徐慧琴、陳蘭芳、唐月英、趙健貞、洪德英、熊維新、徐小琴等。</b></h1><h1><b> 1953年5月7日,越劇名伶們首先在志愿軍司令部正式演出,演三場(</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父親經常津津樂道說連看三場)</b></h1><h1><b> 5月19日,各兵團在志愿軍政治部開會,三八線上一些軍的干部在志愿軍政治部看了劇團演出,十分欣賞,要求劇團上火線演出。去前線,要過元山封鎖線,領導犯難,怕有人犧牲。但在隊員們尤其是演員的堅決要求下,隊領導決定去前線,于是在5月21日下午三時出發。過封鎖線來了兩輛大卡車,司機都是有經驗的,大炮封鎖了元山公路,炮轟之間只有幾秒鐘的間隙,司機就靠這幾秒鐘時機沖了過去,炮彈沒擊中,人未傷亡,司機高興得大聲歌唱,車上的人為拾到一命也興奮地和唱,人們就在歌聲中到達前線。接著,她們頂著寒風露天表演,輾轉朝鮮戰場慰問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她們唱《梁祝》、演《西廂》,經常是雪山做幕布,槍聲伴樂聲。在零下40度的嚴寒演出時,手凍得像饅頭,嘴唇凍得麻木了,但她們的心是火熱的,觀眾們的熱情更加高漲。她們一路演到開城,還在板門店協助做戰俘的遣返工作。她們根據朝鮮話劇《春香》,改編成越劇《春香傳》并公演,深受朝鮮人民的歡迎。 </b></h1><h1><b> 直到12月24日全體越劇名伶才凱旋回國。我志愿軍司令部給徐玉蘭、王文娟等榮立了二等功,徐慧琴、陳蘭芳等榮立了三等功。朝鮮勞動黨授予徐玉蘭、王文娟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三級國旗勛章。</b></h1><h1><b> 徐玉蘭、王文娟等與志司情報處處長江濤等在檜倉總部的合影。</b></h1> <h1><b> 徐玉蘭王文娟等在檜倉志司總部與志司首長們合影</b></h1> <h1><b> 徐玉蘭、王文娟在朝鮮檜倉演出《梁山伯與祝英臺》</b></h1> <h1><b> 徐玉蘭王文娟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演出</b></h1> <h1><b> 志愿軍司令部給徐玉蘭、王文娟等榮立了二等功</b></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赴一線,上陣地,頂著敵機轟炸,冒著炮火硝煙。這是慰問團前二次的常態,不少著名演員在轟炸中犧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相比于今天的流量明星,他們才真正稱得上是“德藝雙馨”!</b></h1><h1><b> 圖為劉景范團長在高炮陣地慰問志愿軍指戰員</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952年5月15日,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他在指揮連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被敵機投下的炸彈擊中,光榮犧牲。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他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b></h1><h1><b> 英雄楊連第壯烈犧牲不久,他的父親作為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的成員到志愿軍鐵道兵一師一團慰問全團官兵。英雄父親在全團的歡迎會上講話說:“我的兒子楊連第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斗中英勇犧牲了。 現在我沒有了兒子,但是,你們都是我最可愛的好兒子!”我帶頭舉手,呼“爸爸!爸爸!”這時,全體在場官兵自覺起立,有的大叫“父親!”有的喊“爸爸!”還有的飽含激情地高喊“親愛的爸爸!”</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紅遍大江南北、華夏內外,它的演唱者正是早已名震曲壇的駱玉笙先生。雖然當時駱玉笙先生年過古稀,但她那高亢明亮、委婉動人的嗓音依舊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無數聽眾,成為當世絕唱。</b></h1><h1><b>一九五三年4月參加了抗美援朝慰問團赴朝鮮演出,經歷四個月朝鮮戰場上的鍛煉,使這個受過舊社會侵蝕損害的舊藝人身心耳目為之一新。</b></h1> <h1><b> 1953年春,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在捐獻給志愿軍戰斗機后,以“赴朝慰問文工團第五團”副團長的身份,率香玉劇社多名骨干演員,前往朝進行慰問演出。</b></h1> <h1><b> 常香玉劇團上前線</b></h1>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這張珍貴的照片是19團團長康致中犧牲前一個月1953年6月和祖國慰問團西北分團的合影。前排右起:慰問團團長鐘紀明、康致中團長(犧牲)、慰問團副團長常香玉、19團政委孫澤東(犧牲)、政治處副主任馬驥、團參謀長王伯明(犧牲);后排右起:副團長孫錫成、花木蘭武打替身演員(犧牲)、副政委傅穎(犧牲)。</b></p> <h1><b> 志愿軍前線部隊熱烈歡迎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b></h1> <h1><b> 第二批赴朝慰問團,元總政文工團演員不分晝夜,深入志愿軍一線,慰問指戰員。</b></h1><h1><b> 圖為演員在夜間為榮立集體一等功的某部六連演出</b></h1> <h1><b> 慰問團與15軍文工團合影留念</b></h1> <h1><b> 志愿軍鐵道兵部隊集會,熱烈歡迎祖國赴朝慰問團。</b></h1> <h1><b> 第二批慰問團慰問坦克部隊</b></h1> <h1><b> 著名山東快書演員高元鈞為志愿軍空軍指戰員演出</b></h1> <h1><b> 第五次戰役前,中國人民慰問團到達“三八線”附近陣地慰問志愿軍指戰員和朝鮮民眾。</b></h1> <h1><b> 第五次戰役前,志愿軍指戰員進行戰斗動員。</b></h1> <h1><b> 受祖國慰問團影響,戰士們紛紛簽名寫信給毛主席,決心打好這一仗(第五次戰役)</b></h1> <h1><b> 1953年10月,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長賀龍率領慰問團到朝鮮慰問志愿軍</b></h1> <h1><b> 1953年,賀龍率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慰問志愿軍部隊,左起楊得志、賀龍、鄧華、李達、張南生。</b></h1> <h1><b> 賀龍(前排左三)為團長、朱學范(后排左一)為副團長的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在朝鮮與金日成(前排左四)等合影</b></h1> <h1><b> 第六、四分團的全體代表</b></h1> <h1><b> 志愿軍總部領導與赴朝慰問團一起觀察陣地,右前為慰問團賀龍團長。</b></h1> <h1><b> 慰問團發給每個志愿軍同志:</b></h1><h1><b>1、特制的金筆:刻有“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紀念”含金量:58.3%</b></h1><h1><b>2、紀念章:刻有“和平萬歲”</b></h1><h1><b>3、搪瓷缸:刻有“贈給最可愛的人”</b></h1><h1><b>4、香煙盒:刻有“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b></h1><h1><b>5、白毛巾:印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增加生產、支援前線”“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b></h1><h1><b>6、絲手帕:印有:贈給最可愛的人</b></h1><h1><b>除此以外,還有大量的文藝書籍,信紙、信封、明信片。鋼筆水</b></h1><h1><b> “白錫包”香煙煙標,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由上海煙草公司生產的慰問赴朝志愿軍的香煙。當年,它們大多隨祖國慰問團一道進入朝鮮,目前在國內極為罕見。</b></h1> <h1><b> 祖國慰問團慰問67軍;后排(左4)賀龍,(左5)67軍政委曠伏兆、前排(左3)康克清</b></h1> <h1><b> 圖為慰問團文藝工作者和上甘嶺駐軍的戰士指導員一起合影留戀,賀龍、康克清、陳開云也在其中。</b></h1> <h1><b> 慰問團演員們正在表演歌舞節目,此次慰問團來到高炮陣地,為那里的志愿軍們表演。</b></h1> <h1><b> 圖為慰問團來到了戰場前線,正在為廣大志愿軍進行慰問演出,舞臺在山邊上,舞臺下面全是志愿軍指戰員,邊上的山巖也有志愿軍指戰員。</b></h1> <h1><b> 在檜倉志愿軍總部禮堂演出受到官兵歡迎!</b></h1> <h1><b>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劇團,大部分還是私有制的,他們是依靠票房收入為生的。中等城市的普通劇團演出,每張票一般票價是8角至1元左右,而當時1角錢可買4個雞蛋,像程硯秋、尚小云、馬連良、周信芳這一級演員出臺,票價均在8元至16元左右,若梅蘭芳演出票價則更高。因此說,這些名演員在朝鮮多演出一天,劇團每天就少收入千元計,個人則百元計。同時,這些藝術家們不但慰問演出期間沒有收入,而且還要付給琴師、掌鼓師、化妝師等人工資。可是他們為了表示對志愿軍的熱愛,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敢與世界頭號強敵美帝國主義較量感到自豪,他們不計金錢損失,這是高尚的藝德所在。</b></h1><h1><b> 赴朝慰問團的周信芳、程硯秋、梅蘭芳、馬連良。</b></h1> <h1><b>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兼任慰問團副總團長,到了朝鮮開城,梅蘭芳大師首先與馬連良同臺演出了“打漁殺家”這兩位藝術大師從未同臺,更談不上合演,此次的合演堪稱京劇史上的“絕唱”。 </b></h1> <h1><b> 1953年10月,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總團京劇團梅蘭芳劇團(右三為梅蘭芳),在開城演出《貴妃醉酒》。</b></h1> <h1><b> 第三屆慰問團副總團長梅蘭芳(左)與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右),在朝鮮開城同臺演出《打漁殺家》(梅馬同臺,維一的場面)</b></h1> <h1><b> 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在朝鮮為志愿軍表演京劇《徐策跑城》后,志愿軍戰士上臺獻花致意。</b></h1> <h1><b> 志愿軍政治部秘書處的處長陪同梅蘭芳,馬連良,程硯秋,周信芳等參觀朝鮮的普光殿</b></h1> <h1><b> 山東著名呂劇演員郎咸芳為志愿軍演出《李二嫂改嫁》,向最可愛的人致敬!時至今日,慰問團赴朝慰問仍是一段佳話。</b></h1> <h1><b> 1954年,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給犧牲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掃墓</b></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第三次祖國慰問團慰問志愿軍的歌;</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春風吹過鴨綠江,祖國人民想著前方。帶來溫情和厚意,帶來感激的熱心腸。</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最可愛的人們哪!你們聽我來唱,聽我來唱。</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問身體可健康?同志們睡覺香不香?冬去春來雪未盡,早晚多穿棉衣裳。</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問生活好不好?米面青菜可便當?要是缺少不夠用,祖國人民再送上。</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問精神可歡暢?祖國的藝術想不想?今天和同志們見了面。咱們加勁演一場。</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戰斗準備一定好,工事修得一定強。敵人冒險來登陸,就把他消滅在海灘上。</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英雄模范覺悟高,建立功勛真不少。北京城里搭彩樓,等你們回國來作報告。</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英雄得陣地英雄得山,英雄得故事到處傳。編成歌兒萬人唱,千年萬年唱不完。</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部隊文工團用同樣的曲調,回唱一首:</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獻給祖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春風吹過鴨綠江,祖國的親人到前方,帶著溫暖與希望,來和子弟敘短長。</b></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見到久別的親人面,個個心里暖洋洋。好像見了毛主席,又像見了爹和娘。</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千言萬語說不盡,不知先說那,自從跨過鴨綠江,一直戰斗在前方。</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祖國人民千千萬,支援我們忙又忙。夏天來到單衣到,棉衣送來天未涼。</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捐飛機又捐大炮,保證我們打勝仗。感激的心情說不盡,幾句話兒請帶上。</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毛主席的教導,我們永遠記心上。祖國人民的囑托,我們永遠不會忘。</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彈滿庫來糧滿倉,我們的陣地鋼一樣。處處都是上甘嶺,人人要把英雄當,</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們是祖國好兒女,堅決為祖國爭榮光。為了去見毛主席,爭取帶上軍功章。北京城里見了面,再和親人敘短長。</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河西区|
白朗县|
蒙自县|
邢台县|
兰坪|
咸丰县|
山阳县|
河北省|
通化县|
长寿区|
江津市|
信阳市|
黄梅县|
富川|
南宁市|
湛江市|
济宁市|
苍溪县|
合江县|
株洲市|
东乡县|
资源县|
濮阳县|
柘荣县|
绥芬河市|
虎林市|
赤峰市|
泾阳县|
新田县|
平邑县|
沭阳县|
晋城|
克拉玛依市|
河间市|
靖边县|
麻城市|
桦南县|
杂多县|
那坡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