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談起旅游的快樂,我會想起自己在1990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的圖書《快樂的旅行》,這是一本旅游幽默小品集??梢娢液茉缇烷_始做旅游夢了。</h3> <h3> 而我真正實現出國旅游夢是在退休之后。自2013年游了歐洲8國后,我又陸續走了亞洲的新馬泰、朝韓日;澳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h3><h3> 這兩年,我又去了北歐和東歐,加起來已經有二十幾個國家了。</h3> <h3><b> </b> 今年秋天,我隨團來到東歐旅游。</h3><h3> 當我下飛機推著行李箱走出機場時,雖然有些疲倦,還是充滿了興致,我要在這里尋找美的景色、美的人文、美的藝術,還有幽默的趣味。</h3> <h3><b> 最美的童話小鎮</b></h3><h3> 我的東歐行第一站是捷克小城克魯姆洛夫,又被稱為CK小鎮。</h3><h3> CK小鎮被伏爾塔瓦河蜿蜒環抱,滿城多彩紅頂小屋,仿佛置身于中世紀的悠遠時光。我在這里看到了哥特式風格的屋頂、巴洛克風格的廊柱、洛可可風格的教堂、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窗臺、現代主義風格的咖啡店。</h3> <h3> 隨處可見中世紀的舊屋和高塔,腳下則是古老的石板路,時不時有掉進童話書插圖中的錯覺。</h3> <h3> 在CK小鎮,最吸引我的是木偶博物館中的提線木偶。正是這些手工制作的木偶,成為捷克最值得炫耀的文化遺存,也使克姆魯洛夫數百年來一直保持童真的容顏。</h3> <h3> 在這家小店門口,還有長鼻子木偶人匹諾曹的身影。</h3> <h3> 看看這些店鋪的門臉,真是很有童話的味道?。?lt;/h3> <h3><b> 酒店前的三把椅子</b></h3><h3> 在CK小鎮的一家酒店門口,經常擺著三把造型別致的椅子,椅子的靠背是沒有上半身的人體,它們一致把屁股對著觀眾,似乎是在提醒路人:過來坐一坐吧!</h3><h3> 經常滿座的三把椅子,坐在上面的人總是樂不可支,頻頻轉身亮相。</h3><h3> 這么有趣的椅子,自然也會吸引我去坐一坐。</h3> <h3><b> 中世紀變裝晚宴</b></h3><h3> 在我們到東歐的第一天晚上,就安排了一次精彩的“中世紀變裝晚宴”。所謂“中世紀變裝晚宴”,實際上是讓旅游者換上傳統的捷克民族服享用晚餐。</h3><h3> 當旅游團的女士們穿上這身中世紀波西米亞民族服飾,是不是都美爆了。</h3> <h3> 我注意到,餐廳墻上的油畫是尼德蘭畫家勃魯蓋爾1610年創作的油畫《野外婚禮上的舞蹈》。換上服裝后,我似乎也一下子“穿越到中世紀的歐洲”。</h3> <h3><b> 快樂的晚餐時光</b></h3><h3> 朋友,為我們的相聚,為我們一起在東歐旅游,干杯吧!</h3> <h3><b> 趣,走中取之</b></h3><h3> 我在對“漢字畫意”的研究中,注意到“趣”字是由“走”與“取”兩個字組合而成。因此,對“趣”字的解讀,可概括為:趣,走中取之。</h3><h3> 在隨團旅游中,由于受時間限制,常常是“走馬觀花”的看一下;到了景點,由于游人太多,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的拍幾張紀念照。</h3><h3> 有的人一趟旅游下來,走是走了,卻沒有留下更深的印象。因此,如何在旅行中尋趣,還要看你是否“走心”。</h3> <h3><b> 帶著笑臉的腳丫</b></h3><h3> 我住的酒店環境很好,早上起來散步,發現一家戶外用品商店的廣告牌十分有趣,上面畫的是“帶著笑臉的腳丫”。想到撓腳心會引人發笑,我禁不住伸手撓其它的腳丫來。</h3> <h3><b> 旅行中要“趕腳”</b></h3><h3> 在當今網文中,時常用方言的諧音將一個詞句的意思改變,例如,把“感覺”二字故意說成東北方言的“趕腳”。</h3><h3> 在東歐的采風攝影中,我的體會是:只有多走路,多“趕腳”,才能發現更多好的素材,才能產生更多的藝術感悟。趕早不趕晚,趕快行動吧。</h3> <h3> 旅途中氣候常常瞬息萬變,并不是每天都晴空萬里,比如這天……</h3><h3> 我到旅館時天突然下雨了,</h3><h3> 我拿雨傘去車上取行李了,</h3><h3> 當我打開傘卻開始刮風了,</h3><h3> 把我手中的雨傘給掀翻了,</h3><h3> 這情景被攝影大師碰上了,</h3><h3> 他拍照時我的眼睛也亮了。</h3><h3> (倪玉臣/攝影)</h3> <h3> 離開了捷克后,我們旅游團的大巴車一路向南駛去,途中要游覽兩個景色優美的風景區,一個是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另一個斯洛文尼亞的布萊德湖。</h3> <h3><b> </b>哈爾施塔特是個美如仙境的湖邊小鎮,給我帶來別樣的驚喜。</h3><h3> 一條條長長的白云在半山腰繚繞,拿起手機隨意一拍,就是一張“明信片”。</h3> <h3> 布萊德湖盤踞在阿爾卑斯山脈一側,懸崖下明鏡般的湖面和湖中阿爾卑斯山脈雪白的倒影,構成優美的仙緣奇境,因此,人們常把布萊德湖稱為“山的眼睛”。</h3> <h3> 游布萊德湖,我得到最美的感受是乘坐小木船時映在水面上的五顏六色,而宣傳資料上介紹的“眼睛”卻沒看到。我開始思索:為什么說布萊德湖是“山的眼睛”呢?</h3> <h3> 在旅游車上,我回顧著對布萊德湖的印象,不停地在紙上勾畫著“山的眼睛”。</h3><h3> 我觀察遠處的山,沒看出任何“眼睛”的痕跡,只覺得半山間飄浮的白云,像是少女頭上戴著的花環。于是,我勾勒出這樣的畫面……后來,我看到一幅采用航拍的圖片,當用上帝的視角向下俯瞰湖面時,就會發現湖心島還真像是眼睛的瞳孔呢!</h3><h3>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視覺感受,這種推測,也使我對“眼睛意象”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化。</h3> <h3> 自從我對“眼睛”這個視覺意象產生興趣后,在旅途中還真是尋到了一些“眼睛”。 </h3><h3> 我在維也納的商店櫥窗中發現了“眼睛”。</h3> <h3> 在匈牙利的蒂哈尼小鎮,我發現了“房屋上的眼睛”。</h3> <h3> 不光是房屋上,有的“眼睛”還出現涂鴉墻上。在布拉格的 “列儂墻”上,就出現過一只大大的眼睛。這些畫面,放飛了樂迷們對和平與愛的夢想。</h3> <h3> 我把在東歐旅途中看到的這些“眼睛”記錄下來,專門研究這一視覺意象,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h3><h3> 布萊德湖“山上的眼睛”奇境呈現;商店創意“櫥窗的眼睛”怪異奇幻;</h3><h3> 最美小鎮“房屋的眼睛”充滿驚艷;列儂墻上“繪畫的眼睛”色彩斑斕。</h3> <h3> 在我的旅行中,對斯洛文尼亞的首都盧布爾雅那印象頗深,因為在這里見到了一些與這座城市歷史有關的動物形象,買到了喜歡的書,看到喜愛的畫展,還拍到了一些比較滿意的照片。</h3> <h3> 我在盧布爾雅那的城堡里觀看了一位女畫家的兒童繪本作品展。</h3> <h3><b> 長著翅膀的龍</b></h3><h3> 盧布爾雅那有一座龍橋,這座石橋建于1901年,四個橋頭裝飾有青銅材質的翼龍,這龍最有趣的就是:頭無角,腮無須,嘴尖有喙,體如獅虎,兩肋有翅如蝙蝠,尾削如恐龍。它也是盧布爾雅娜的守護神。</h3> <h3><b> 城堡老鼠對我說</b></h3><h3> 乘坐纜車登上城堡,我看到了一個卡通形象的城堡老鼠正在向游客做介紹,它說了些什么呢?</h3><h3> 導游張碩給我翻譯這段話的內容,城堡老鼠說的是:我準備在盧布爾雅那比原計劃多待一段時間。</h3> <h3><b> 街角偶遇</b></h3><h3> 墻上的壁畫很有意思,畫中人背過身來向上仰望,看的也是這幅壁畫。</h3> <h3> 在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廣場上,豎立著奧地利著名畫家埃貢?席勒的畫展廣告。</h3><h3> 埃貢?席勒對于繪畫的感覺異常敏銳和精微,因而在他的繪畫上表現出豐富細致、富于變化的特色。我曾在1986年買過一本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的《埃貢?席勒》畫冊,很喜歡這位奧地利畫家。</h3> <h3> 在莫扎特廣場上,還有各種兒童喜歡的動畫形象,作為“老頑童”的我,也滿心歡喜。</h3> <h3> 我似乎很有童心,每當旅途中遇藝術店鋪,都會進去逛一逛。這家小店中的玩具琳瑯滿目,木偶擺了整整一排,還有動物和兒童畫的創意廣告,充滿了藝術趣味。</h3> <h3><b> 克羅地亞尋趣</b></h3><h3> 克羅地亞的首都薩格勒布是一個充滿文藝與生活氣息的都市,慢節奏的生活步調、悠久的咖啡館文化、眾多的博物館與畫廊構成了它獨有的氣質。</h3><h3> 我在薩格勒布逗留的時間不長,最感興趣的是教堂屋頂上的圖案。</h3> <h3> 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城內最著名的教堂是建于中世紀的圣?馬克教堂,其彩色圖案有兩個臂章和襯底組成,用以代表中世紀克羅地亞的古王國,其設計思想帶有典型的斯拉夫風格。最美的就是它的屋頂,用紅藍兩色的瓷磚拼接而成。</h3> <h3><b> 克羅地亞的“格子” </b></h3><h3> 我對克羅地亞的最初印象是看足球??肆_地亞足球隊的隊員們因身穿如棋盤的紅白格隊服而獨樹一幟,被稱為“格子軍團”。</h3><h3> 這次來到克羅地亞,當我走進一家小店,恰好看到了這些特色,于是,我頭戴“格子帽”,手拿“格子足球”,快樂地成為一個克羅地亞的球迷。</h3><h3> 如果總結一下對克羅地亞的旅游印象,我會這樣說:“國旗有臂章,屋頂有棋盤,隊服有方格?!?lt;/h3> <h3><b> 尋找瓦爾特的足跡</b></h3><h3> 由于我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因此這次去塞拉熱窩,很想尋找到當年瓦爾特的足跡。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尋找,我還真是找到了鐘樓、鐵匠店鋪和當年鐵匠的兒子。</h3> <h3> 在電影拍攝地——鐵匠店鋪,我和鐵匠的兒子一起回顧瓦爾特,并觀看他的銅盤雕刻藝術作品。在這個圓形銅盤上,中間是一顆五角星,五星下面是中國字: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是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h3> <h3><b> 遇見白胡子攝影家</b></h3><h3> 在薩拉熱窩的三重橋上,我遇見到一位白胡子攝影家,我通過手勢與他愉快地交流,最后留下了這張難忘的合影。</h3> <h3><b> 瓦爾特的軍禮</b></h3><h3> 在集市上有軍帽出售,我拿了一頂帽子戴在頭上,準備拍個紀念照。此時,我突然發現有一位戴著軍帽的中年人在旁邊。他是個老軍人嗎?</h3><h3> 雖然語言不通,我還是試圖與他搭訕。我哼唱起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主題曲:都都嗖都、來來都來、咪都發~</h3><h3> 唱到這里,老軍人也興奮起來,愉快的與我握手。他還主動地行了個軍禮,我也隨他舉手行禮??纯次覀儌z,誰更像瓦爾特?從行軍禮的姿勢就能夠看得出來。</h3> <h3><b> 探訪國家圖書館</b></h3><div> 在貝爾格萊德,當我游覽圣薩瓦教堂時,發現旁邊的一座建筑旁有雕塑,就急忙走過去看。又發現這座建筑的櫥窗里有展覽海報,上面的中世紀線刻畫真是好有歷史感啊!后來才知道這里是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div><h3> 國家圖書館本是不讓外人進的,可是那天門口偏偏沒有工作人員把守。在一樓的展覽廳,我一邊觀看展覽,一邊用手機“刷刷刷”地拍個不停,也就用了十多分鐘,就把整個展覽拍攝下來。</h3> <h3> 這個展覽除了木版線刻繪畫之外,還有一些珍貴的照片及文獻資料。展覽的中心位置上有一幅巨大的人像照片,我猜測:他就是這個展覽介紹的主要人物。</h3><h3> 由于語言文字的障礙,我對照片上人物一直沒有認出來。后來,我通過閱讀和比對照片,終于找到了答案。這個展覽介紹的人物是:塞爾維亞的著名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也就是那部著名的《哈扎爾辭典》的作者。</h3> <h3> 圖書館二樓的自習室是對大學生開放的場所,我還是進去了。</h3><h3> 一些大學生正在學習研讀。有的學生抬起頭來看看我,也有些納悶:這個急匆匆拍照的中國人是位前來采訪的記者吧?</h3><h3> 我在這里又是一頓拍照,十分盡興。</h3><h3> 后來我了解到,這座圖書館于1972年建成,面積約2萬6千平米。圖書館內部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公共空間還是閱覽室,都給人溫馨舒適的感覺,每個細節都設計得很精致。<br></h3> <h3> 在貝爾格萊德,可以說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的探訪。</h3><h3> 在結束了這次探訪后,我站在圖書館的標志旁留影。</h3> <h3> 薩爾斯堡是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阿爾卑斯山秀麗風光與巴洛克建筑藝術渾然一體,城堡要塞與溫婉的薩爾斯河一高一低相映成趣,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綠樹成蔭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把薩爾斯堡點綴成世界最美的城市。</h3> <h3> 在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我們參觀了莫扎特故居。走在街上,發現商店的櫥窗里“莫扎特”品牌的商品遍布薩爾茨堡的大街小巷。</h3> <h3><b> 偶遇古典音樂人</b></h3><h3> 在維也納皇家歌劇院門前,穿著百年前宮廷古裝、戴著和假發的音樂會攬客生熱情地招呼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遺憾的是,我實在是沒有時間享受這場音樂盛宴,碰到他們也只好說“NO”。我還是很愿意同這些富有異國情調的音樂人接觸,于是留下了合影照片。</h3> <h3><b> 暢游多瑙河</b></h3><h3> 在匈牙利的游覽中,旅游團乘坐多瑙河游船,欣賞多瑙河兩岸的美麗風光。</h3><h3> 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水,傾聽著游船中播放的“藍色多瑙河”音樂旋律,此時的我,簡直是美醉了。</h3> <h3><b> 一展歌喉</b></h3><h3> 在這種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我似乎也要放開歌喉 亮一嗓子呢!</h3> <h3><b> 偽鋼琴家</b></h3><h3> 酒店大廳里擺放了一架鋼琴,這個道具很受旅游者的喜歡。我來到鋼琴旁,裝模做樣的裝扮成“鋼琴家”進行演奏。雖然是“亂彈琴”,我彈奏鋼琴的姿勢還是有模有樣。</h3> <h3><b> 傾聽肖邦</b></h3><h3> 當我們走進肖邦公園,就會看見巨型的肖邦雕像,十分震撼。</h3><h3> 只見雕塑中的肖邦眉頭緊皺,神情剛毅,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沉浸在音樂創作的構思之中。他頭上的樹干展開,枝葉飄垂,猶如颶風吹過,為雕塑增加了動感,也使這件作品更加生動別致。</h3><h3> 我站在這座雕像前,被肖邦雕像和公園的氛圍所感動,突然覺得200年時光流淌,卻依然回蕩著肖邦美妙的鋼琴演奏聲。</h3> <h3><b> 雙手“托舉”自行車</b></h3><h3> 酒店的環境設計很有特色,有一面畫著傾斜房屋的背景墻,還有一些其它的環境道具。</h3><h3> 許多人都喜歡站在這面“傾斜的房屋”前照相,“傾斜房屋”的動感會產生一定的幽默效果。在大多數人“推墻”的時候,我選擇在一個角落里“托舉”自行車,是不是也很有“鬧”。</h3> <h3><b> 太極功夫</b></h3><h3> 前些年,我學過一段“太極拳混元”,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每次出國旅游,我都會在當地擺個練太極拳的姿勢,顯示一下“中國功夫”。這次東歐之行,自然也免不了操練。環境也挺配合,廣告上標示著“太極”兩字。</h3> <h3><b> 與波蘭美女合影</b></h3><h3> 在旅游中尋趣,也是一種審美,包括尋找美的景色、美的人像。</h3><h3> 在華沙的廣場上,我主動為團友和一位波蘭美女拍了合影照。當我要繼續拍時,卻迎來兩位美女,那就拍個“我們仨”吧!</h3> <h3><b> 《守望者》</b></h3><h3> 布拉迪斯拉發的雕塑中,最著名的雕像人物是這個趴在井口的管道工,他的名字叫庫米爾。據說他在工作中忙里偷閑,從下水道探出頭來,想看看風景。</h3><h3> 這個雕塑建成于1997年,是老城的地標之一,人氣非常旺,經常能看到排隊求合影的狀況。</h3> <h3><b> 街上的風景看過來</b></h3><h3> 雕塑人像看著街上的風景,游客圍觀著他,摸一下他的頭,成為街上的另一道風景。</h3><h3> 由于喜歡這個雕塑,我自然也要與他親近一下。我摟著庫米爾的肩膀,與他一起向街上觀望。</h3> <h3><b> 與雕塑互動</b></h3><h3> 這個“好客的禮帽先生”的雕像位于布拉迪斯拉發古城廣場羅蘭噴泉附近,此雕像被視為這座城市好客的一個標志。當我來到這里,便想著與雕塑互動一下,讓他為我戴上禮帽,此舉似乎有些行為藝術。</h3> <h3><b> 旅途中的讀書時光</b></h3><h3> 到東歐的這些天,每到一座城市,我都要想法尋找到當地的書店逛一逛。一走進書店,我就不想出來了。好在每次逛書店,我都能把握住時間,沒有一次遲到。只有一次很危險,當我從書店出來時,有些迷路了。后來趕緊掛電話詢問,才找到返回的路。</h3><h3> 關于我在歐洲尋書的故事,應該能湊合寫一個美篇了。</h3> <h3> 有人問我:你能看得懂這些外文書嗎?</h3><h3> 我回答說:看不懂,我只能看明白點雜志上的圖。</h3><h3> 因為我是畫畫的,對于國外書報雜志上的圖片,似乎能看懂。碰到特別喜歡的,我就買一本書,或者將喜歡的內容用手機拍攝下來,等回家后再繼續研究。</h3> <h3><b> 捷克木偶奇遇記</b></h3><h3> 在布拉格老城區,我走街串巷,終于找到這家木偶店。</h3> <h3> 我與店中的木偶藝人進行交流。當然,不會用語言交流,就只好用動作或者笑容。</h3> <h3> 穿格子服的幽默小丑用手指著我,好像在說:你怎么不看我呀?</h3><h3> 我說:我在自拍,就是為了與你同框。</h3> <h3><b> 尋找卡夫卡</b></h3><h3> 著名作家卡夫卡曾居住于布拉格黃金巷門牌為22號的房子里,并在此默默完成了當時不為人知的《鄉村醫生》和《致科學院的報告》。</h3> <h3> 到布拉格尋找捷克作家卡夫卡,是我的一個夢。在這家紀念品店里有卡夫卡的明信片出售,我十分喜歡,急忙把老婆交代“在內急情況下上廁所”用的銅幣拿出來,買了幾張卡夫卡的明信片。</h3> <h3><b> 大熊貓 有人氣</b></h3><h3> 在捷克老城廣場,世界各地的游客與熊貓人偶合影。</h3> <h3> 這個黑猩猩雕塑,吸引了許多游客圍觀照相。</h3> <h3> 我在布拉格市政廳旁邊,等待天文鐘的敲響。</h3> <h3><b> 后 記</b></h3><h3> 東歐是充滿文化和地域風情的旅游勝地。我在旅游中以一種探尋的眼光,努力發現旅途中各種藝術趣味,從而享受旅游帶來的快樂。</h3><h3> 下面是我在東歐旅游尋趣的簡要概括:</h3><h3>去 CK 小鎮,演繹一幕中世紀的時裝晚宴。</h3><h3>去薩爾登堡,探訪一塊古典音樂的發源地。</h3><h3>去古老鹽都,欣賞一處哈爾施塔特的美景。</h3><h3>去音樂之都,聆聽一場優美的維也納之聲。</h3><h3>去布萊德湖,觀賞一片最清澈美麗的湖泊。</h3><h3>盧布爾雅娜,感受一種浪漫與愛意的情趣。</h3><h3>去薩格勒布,體驗一次克羅地亞球迷瘋狂。</h3><h3>十六湖公園,拍攝一幅仙境里的歐洲九寨。</h3><h3>去塞拉熱窩,尋找一位英雄瓦爾特的足跡。</h3><h3>貝爾格萊德,閱讀一部塞爾維亞歷史書香。</h3><h3>蒂哈尼小鎮,尋覓一處匈牙利的世外桃源。</h3><h3>去布達佩斯,伴隨一曲藍色多瑙河的暢游。 </h3><h3>去斯洛伐克,邂逅一尊雕塑感受幽默妙趣。</h3><h3>去奧斯維辛,銘記一段被戰爭蹂躪的歷史。</h3><h3>去克拉科夫,探尋一個中世紀古城的風采。</h3><h3>去波蘭華沙,考證一座英雄城的浴血重生。</h3><h3>徜徉布爾諾,聆聽一個古城堡的悠揚鐘聲。</h3><h3>行走布拉格,追尋一番木偶與詩意的童話。</h3><h3><br></h3><h3><b> 創意選題:YMY藝術工作室 </b></h3><h3><b></b><b> 文字撰稿:楊梅良</b></h3><h3><b> 攝影圖片:楊梅良、胡微平</b></h3><h3><b> 特邀攝影:倪玉臣</b></h3><h3><b><br></b></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彰化市|
德兴市|
渝北区|
金山区|
桃园市|
荥阳市|
桦甸市|
微博|
县级市|
永德县|
六安市|
永寿县|
安福县|
西和县|
革吉县|
嘉义市|
北川|
乐陵市|
同德县|
闵行区|
盐亭县|
太保市|
东城区|
富川|
子长县|
高雄市|
万全县|
万州区|
随州市|
高要市|
婺源县|
乐清市|
三门峡市|
遵义县|
遂宁市|
民县|
利川市|
灌云县|
三明市|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