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rgb(1, 1, 1);"> 小時候學過一首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我總覺得蜻蜓太浪漫多情,怡然自得,也懂得隨遇而安。其實人也可以像蜻蜓一樣,不與時間賽跑,少點追名逐利,與己為善,眼光泰然自若,心里寵辱不驚,抽出光陰便帶上塵封的心靈,到處走走停停,閑看云卷云舒,細聽花開花落。</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人生這場旅行,或長或短,或深或淺,但總不能窮盡所有的遭遇,沒有人可以看盡世間風景,而旅行,可以使我們變得更謙遜。人生中,總需要很多次的旅行,人哪能不學習,而旅行,豐富了閱歷,潤澤的,是靈魂。認識一個民族、一塊土地,必須漫游一寸寸的山山水水。長久的蝸居只會讓人變得愚鈍,眼光也漸漸狹隘逼仄。雖然旅行中總是充滿太多未知的兇險,但也常常會收獲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和靈感,遇到無法破解的殘局,也許走著走著就柳暗花明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熱愛旅行,一路上總有意想不到的際遇,可能是狼狽和著驚喜,也可能是汗水夾雜著收獲。總之,在你沒有起身之前,總也想不到,前面到底是晴空還是驟雨。</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我去的地方并不多,但每一次旅行的收獲都像一粒粒珍珠被我細細收藏于首飾盒中,每次打開,都璀璨奪目,叫我留連。</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如果此時叫我寫一個地方,那這個地方應該是西安吧,只能是西安,我更喜歡稱作長安。看到西安的一個廣告,一千年的中國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國看西安。西安有一種渾厚的氣魄,就像西北漢子,寬闊而硬朗.飲食文化是一個地方人文底蘊最鮮活的寫照,西安有很多久負盛名的清真美食,各種出奇的想法賦予了枯瘦的面食更多的靈氣,一塊干癟的硬饃從中劈開鑲嵌一片滋香牛肉,瞬間就勾起了我無限的暢想。單從外表說,西安的飲食習慣并不精致,比起南方的飲食文化要粗獷多了,南方人做個包子都要把面皮搟到幾近透明,再加以蔬菜汁幾近引誘,一個包子都要呈現翡翠的色調才算完,處處帶著勾引啊,尤其是江浙一帶的菜品更是清靈逸秀,俊外慧中,哪里像西安呢,牛羊肉一鍋燉,再啃個又干又硬的饃,皮帶一樣寬的面,真是一點情調都沒有,但這種飲食文化很樸實,很生動,充滿尋常百姓家的味道,一點不造作。走在回民街,牛羊肉的香味蕩氣回腸,這種香氣有種氣壯山河的跋扈,讓我心生安穩,也令我臣服。</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也喜歡北京,讓我夢回千轉的城市。不論是帝都的雪還是陽光,都讓一種威震天下的磅礴氣勢。北京的大氣,不只是皇族都城的氣派,也深深飽含于老胡同那斑駁的灰墻和滄桑的光影之間。特意去逛了北京的八大胡同,昔日的風月青樓已經被改成了特色客棧,門前冷落鞍馬稀倒不至于,只是沒有了當時的花紅柳綠、燈火闌珊,不免失意。可北京到底是北京,洗盡塵埃,褪盡鉛華,光芒不曾減半分。對于我這樣農村出生的孩子而言,北京,飽含著一種遙不可及的景仰與膜拜,是教科書里神圣而遙不可及的插畫,也是一種終身的情節。如果有一個城市,可以叫我千萬次的擁抱,只能是北京。</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我慣于用女子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西安是一位優雅貴族氣質的女子,即便到了夜間華服褪去、卸掉盛妝,骨子里的優雅卻藏也藏不住,就像生活中有些女人,無需刻意,披個麻布袋子出門也能夠氣壓群芳,張愛玲就是這樣的。北京女孩總是極端的鎮定泰然,不甘示弱,有著不輸于男人的錚錚傲骨,像徐帆、鞏俐這樣的大女人,我不知道是生于哪里,只是她們身上渾然的大氣敞亮,讓人覺得鎮守家業的正房夫人就應該是這樣的,也有人稱那種氣場叫“京范”。而成都的女子,在全國都有出了名的美貌之說,我到成都打聽哪里最有特色,那個微胖的客棧老板和我說:春熙路,美女那叫一個多啊,真是五步一個林青霞,七步一個張曼玉,我想就沖著這句話也要去,妖嬈的女子誰不愛啊,雖然女人常常鄙視男人都是好色之徒,其實女人不也一樣,遇見比自己好看的姑娘,佯裝鎮靜,其實眼里早已將對方打量了個底朝天,恨不得馬上要知道她用什么顏色的粉底,什么牌子的護膚,哎,女人啊!不過那天府的女子確實水靈,膚色姣好,肥瘦相宜,大多有著薄胎一樣細膩純凈的臉蛋,然而一開口就知道,她們絕不是溫柔的鄰家小淑,天生的大嗓門加上連珠的語速,尤其是她們大快朵頤吃辣椒時的豪爽,就知道成都女孩不是好惹的,要不怎么管四川男人叫“趴耳朵”呢。成都的美,在于它濃濃的煙火氣息和慵懶的市井味道,甚至是成都的天空,都讓我覺得很迷醉,讓我只想停下手中的一切,深深的打個盹...</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感受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在這個地方的老城區小住,一個地方的靈氣和韻味只有在老城區才能散發得淋漓盡致,老城的市井文化才足以代表一方水土真正的習性和脾氣。那些精巧的現代建筑里透露著造作的嫌疑與功利的味道。有時面對一座老屋一個舊址甚至一堆殘垣斷壁,我會鼻酸,會帶著思緒穿越,不禁感傷。有個朋友曾跟我說他在市中心買了大平復式公寓,可住進去總感覺不接地氣,不像心中家的樣子。初到成都下了飛機我便直奔寬窄巷子,雖然當時已是深夜下著大雨,任憑大雨滂沱都阻擋不了我對寬窄巷子的盛情期待,放佛在心里,到了寬窄巷子才是真正到了成都,于是我住到了寬窄巷子的老屋里,真的是老屋,很小很舊,濕氣很重,又很悶,但心里還是很喜歡那個地方。房子大多都是民清時期的建筑,后人加了修復但仍保留著原有的樣貌。我一遍遍的走過那條巷子,嘗了很多廉價小吃,拼命犒賞著自己的味蕾,管他什么的減肥計劃。也只有在這里,酸辣粉店挨著法國餐廳,旗袍會所鄰著平民火鍋,也有便宜的大碗茶,卻一點也不寒磣鄙陋。在這條無限包容的巷子里,古樸與別致,小資與市井,交融得恰如其分。許多年以后才知道,杜先生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寫的就是成都。成都的雨水與其它地方不一樣,柔婉綿長,好似生生不息的討好你,與你撒嬌黏糊,可哪里會煩,總嫌不夠呢。</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油然想起了那個叫烏鎮的地方,我眼里最嫻雅的江南小鎮,第一次去烏鎮從杭州坐了很久的長途汽車,一下車我方知什么叫江南水鄉,什么叫值得,這個小鎮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放佛一位等了千年的女子,你只見她一眼便知道,就是她了。烏鎮的氣質是那種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天生麗質,就像美人的臉,已近完美,脂粉只顯累贅。有阿婆在河邊賣一種叫青團的小吃。顏色是端莊的碧色,透著糯米的香甜又飽含青蔬的幽遠,我們云南的米糕與之相比簡直粗糙極了,當然粗糙也有一種簡約美。對于我這種愛吃甜食的人來說,那一枚枚松綠的小尤物,簡直要把我融化了,烏鎮阿婆用酥酥的吳儂軟語與我對話,半知半懂,依然認真聽著不忍打斷。沒有丁香一樣芬芳結著愁怨的臉,也沒有精致的小油紙傘,但是江南的溫婉淡然已然感受到了,杭州那樣的繁華都市已經看不到江南水鄉的影子了,我想下次若要再去江南,我只想去烏鎮。</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不得不提及上海,中國最妖嬈的城市,總讓我想到身著旗袍燙著卷發的風情女子,讓你有著無法抵御的誘惑與迷惘。她定不愿為你洗手做羹湯,但還是讓你忍不住憐愛,無限嬌寵。上海的妖嬈絕不是裝出來的,是與生俱來的嫵媚,連外灘的風中都帶著濃濃的小資情調。終于明白為什么張愛玲和陸小曼這樣生動的女子生于上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 有時對一個地方的惦念僅僅只是出于一句詩、一篇文章或一個人、一部電影。比如蘇軾的那句“淡妝濃抹總相宜”就勾起了人們的那西子湖的聯翩浮想;而壺口瀑布的氣吞山河則讓我回想于《黃河絕戀》里那段戰爭與愛情的故事;幾年前烏鎮的驟然崛起也離不開黃磊的《似水年華》;我在上海研究地鐵路線的時候看到了靜安區這一站點,迅速在腦海里搜索答案,對,就是靜安區常德公寓,601室,很想去看看那個張與胡發生孽緣的地方,據說那里早已成了私宅,每天被張的追隨者們擾得不勝其煩...往往只是一本小說或者一部影視劇,那些地圖上都無跡可尋的地方會被眾多的探路者無限放大,打破原有的寧靜,最后就成了趨之若騖的旅游景點了!</font></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去年國慶長假的時候我第二次去了蘇州,第一次去的時候我不到十八歲,帶著山里人天生的膽怯和茫然,小心的審視著這個出現在課本中讓我牽腸百轉的小城,去過亦無多少印象。第二次去的時候心里那顆憂郁的洋蔥早已被切開了,只帶著一雙明媚的眼睛及恬淡的心,方才真正感受到蘇州那驚艷之美。是從南京坐高鐵到的,下車時天色已近昏暗,急急的打車去了山塘街,七里山塘融縮了水鄉的古韻,還有那走不完的石橋和逛不完的旗袍街,以及那涼透心的絲綢啊,怎能不愛呢!第二天大早就去了園林,又慌著奔赴周莊,生怕短促的假期讓我再次錯過蘇州的每一個細節。怎么說,對于蘇州我的詞匯量顯然局促了,只能說蘇州是我夢中的蘇州,是我想去千百回的蘇州,每一道橋,每一座豐姿綽約的老宅和那一條條光影婆娑的石板路,都讓我駐足停留,那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蘇州啊!</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010101"> 離開蘇州就到了上海,高鐵路程只要三十分鐘,有蘇州是上海后花園的說法,可我每回都是先去蘇州再到上海。我知道上海是位大家名媛,懂得一顰一笑的分寸,懂得適時離場來保護自己,而蘇州只是一小女子,像大戶人家后院里的小妾,總是要先看了那粉嫩嫩的小女子再轉而去到正房屋里。上海從來不讓人失望,缺的只是金錢的襯托。我來回游走在南京路和外灘之間,想起《紅玫瑰與白玫瑰》,想起電影《和平飯店》里葉童演的歌女阿曼,也想到張愛玲的小陽臺和陸小曼那散落一地的高跟鞋。那些叫人又愛又疼的女子,也只能生于上海這樣一座風情萬種的玫瑰之城吧!</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小時候每當被談及夢想,總是說出環游世界的憧憬,后來地理課上學到了世界人文地理,我特別興致勃勃的在地圖冊上涂了很多五角星,每個符號都代表著我想去的目的地,那些紅色的圓珠筆印擠滿了整張世界版圖,那時多年輕,滿腦子的豪情壯志,對于夢想從來不嫌多。相信很多人應該都和我一樣宣布過環游世界的口號吧!只是走到今天,大多數人包括我,已經羞于提及夢想,夢想一詞竟慢慢淪為隱私被深藏于箱底,偶有提及,總被身邊人恥笑天馬行空,慢慢的我也不提了。直至去年那位辭職去看世界的女教師出現,眾多已然老去的八零后們嘩然了,借著互聯網的力量紛紛轉發喧囂,我想這次大家應該不是吐槽,而是那短短的十個字掀開了床底那個木箱子,我們曾經的夢想被公諸于眾,赫然紙上了,怎能平靜?想歸想,我已經過了做夢的年齡,知道每天必須踏實的工作學習,也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節奏,可是我還是在當當網上買了很多關乎旅行的書,有一本是畢淑敏的《藍色天堂》,我一直喜歡這位知性樸素的女作家,因為報紙上刊登的一個廣告,毅然花了半身積蓄獨自踏上環球航海之旅,據說為大陸公民首次,當時已經過了退休年齡又沒有英文功底,就為了放下心里那顆很重的石頭,在人生下半場踏上了環球之旅。我在書里跟著她游歷了很多國家,隨書還獲贈了一張環球油輪“和平號”的船票明信片,我大多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看這些書,跟著“和平號”的航線在文字號召下,我的心仿佛也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那種感覺,真的美妙極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很想分享一下書中關于旅行的理由:遠方有故事;旅游能使人脫離凡俗;旅游可以讓人從原來的窠臼中跳脫而出;旅游是為了心靈的釋放;旅游為了追尋某種在社會里已經遺失的東西;旅游是為了忘掉自己是誰!旅游的意義很多,可是旅游又沒有任何目的,有些時候,我們旅行,就是為了遭遇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不同的觀點。</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試著問了幾個異性,如果你的妻子在垂暮之年拿出畢生積蓄獨自去環球旅行,你會怎么辦?我得到的答案無一不是痛斥,我小心止住了心里的落寞,輕輕地想了一下,如果有這么一天,我做了這么一個大膽的決定,我希望我的先生可以跟我說你一個人去我不放心啊,讓我帶上你吧!如果有這么一個男人,就是帶著我去周游屋后的池塘我也是滿足的,有沒有環球旅行其實沒那么重要。真正的天下,其實存在于人的心里,在乎于一粥一飯之間,隱藏在舉手投足之側。</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有些地方會吸引人神往,但去了一次就真的會忘了,提不起你第二次想去的沖動,比如天津,我只記得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化學的味道。比如無錫,我只記得有位叫西施的女子曾住過。還有南京,雖說是六朝古都,但我去到那里,一點也不激動,我只記得秦淮河上漂著的紅燈籠,可能是小學時學的那篇詩文印象深刻,所以我總把南京看得太脂粉。也有三亞,白色的建筑相映著藍色的大海,很唯美很洋氣,但總讓我感到濃烈的孤單和悵然。<br></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關于旅行的文字,我怎么掏心掏肺的敘說可能都只能算作一管之見,甚至會暴露自己的無知,不小心就惹了賣弄的嫌疑,但我確實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靈,一遇到文字我就會控制不住的矯情到沒完沒了,但文字在我心里,確實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我甘愿向一切美好的事物臣服。也喜歡與人分享文字,不管是否被待見,孜孜以求,字字銘心,最大的愿望是有人愿意看,便可以寫到老。</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對于旅行,教科書發揮的意義無異于小時候媽媽做的飯,在你味覺形成的時候埋下了深刻的印記,無論你走多久,都改變不了味蕾始終的慣性。小時候課文里描寫的趵突泉、吐魯番的葡萄、桂林山水、天安門長城等等,正因為小學課文里的描寫,從小就在心里種下了一顆顆美麗的種子,特別想長大了親自去看一看,身臨其境一番。所以我每到一個書中讀過的地方玩,心里都覺得特別滿足與釋懷。</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當我去到南昌的時候,慌忙打聽去井岡山的路線,井岡山,無數次出現在歷史課本上,多么神圣的三個字啊。而去西安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心情,在時間及其倉促的情形下,想去延安的愿望特別強烈,且是要坐火車去的,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黃土高坡,稀稀落落的廢棄窯洞,感覺思緒已經回到了書里,懷著一腔熱血投身革命圣地。車子把我帶到壺口瀑布的時候,我心里是感動的,像一個孩子見到老母親一樣的動容。大自然的雄渾、包容與磅礴是需要我們這些久在世俗中打滾的人前去洗禮的。我終也明白了旅行對于我的意義,就是凈化我的靈魂。</b></font></h1> <h1><b><font color="#010101"> 那旅行的記憶啊,是三生都道不盡的。只能在閑暇之余,用心將這些回憶做成了一枚枚別致的小繡片,縫在我衫子的衣襟上,在沒有人的時候,拿出來,細細撫摸。</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想文字是有溫度的,也有著多情的色調,甚至我感覺文字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清幽味道,如果要取個名字,那就叫墨香吧。只有在文字的靈魂中,才能感受得到思想的無限綿延,可以看到現實之外更廣袤的天空。世間哪里來那么多的知己啊,有時書比人要可靠,讀書會陪伴人的一生,所以記憶最好的儲存方式應該是轉化為永恒的文字。也恰如文字,貼心貼肺給我溫暖,懂得我的喜悅,分享我的哀愁,所以我很想將它們表達出來,讓筆尖開出一朵朵美麗的白蓮花吐露芬芳。如果你也樂于行走,便將這段文字贈予你,一路隨行...</font></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慢下來,將日子過成一首詩!</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临江市|
沂水县|
从江县|
米脂县|
邳州市|
平邑县|
长岛县|
新津县|
通渭县|
滁州市|
应城市|
泗阳县|
阜宁县|
汶上县|
平舆县|
电白县|
仁寿县|
临高县|
文山县|
甘孜县|
土默特左旗|
大同市|
濮阳市|
巫溪县|
北宁市|
凤冈县|
大余县|
兴城市|
察隅县|
监利县|
华亭县|
田东县|
界首市|
甘德县|
台前县|
鄯善县|
武城县|
仁布县|
南昌市|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