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母校,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當年由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和中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共同設計,中西合璧,強強聯合,使當年金陵女子大學的建筑群</h3><h3>成為古典與文明集于一身的藝術典范。</h3> <h3>金秋之際,再次走進這所“東方最美麗的校園”——隨園,百年銀杏浸透著歷史的濃郁,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屋前道旁的古樹間。美麗的校園,到處都留下我們青春的記憶,古老的銀杏、雪松、水杉在夕陽下透出詩情畫意。</h3> <h3>在這銀杏金黃的秋天,隨園瞬間回到了金陵。我特意帶著相機遠道而來,就為了用相機記錄下金色銀杏掩映下的紅墻綠瓦、雕梁畫棟、古味留香的典雅校園。</h3> <h3>從校門口進入隨園,便如踏入宮殿一般,建筑的古韻,讓人仿佛回到了民國。道旁兩排高大的法桐,已經遮天蔽日,剛直中帶著婀娜,使人感到了隨園歷史的厚重和現代的靈性。</h3> <h3>隔著大草坪,映入眼簾的是隨園的標志性建筑——100號樓,夕陽把時光也一并做舊,古典建筑的厚重與深沉,古老銀杏的燦爛金黃,水杉的挺拔俊秀與深紅,在它的渲染下更顯得韻味綿長。</h3> <h3>走在灑滿銀杏黃葉的路上,可以享受片刻的寧靜,細細地沉淀、靜靜地品味生命的質感和人生的跌宕。</h3> <h3>在傳統式園林德風園里,孔子像后直立挺拔的雪松,臨水斜種的“樸樹”、錯落有致的“溲疏”,四季常綠的“白皮松”、姿態瀟灑,樹皮斑駁的“榔榆”,在秋的世界里五彩繽紛,映在湖水中的倒影,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隨園之美又多了一份精致</h3> <h3>枝條輕點湖畔,秋風吹動紅葉,曲徑通幽韻無限、小橋流水詩意濃。輕輕推開歷史的門扉,仿佛“隨園先生”袁枚,正在池邊搖頭晃腦的吟著“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詩句。</h3> <h3>古典又華麗的古建筑,掩于主干道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之中,樓旁對稱種植的4株百年銀杏,在這金秋時節已是滿樹金黃。在古建筑中國紅的襯托下,如夢似幻,吸引著眾多游人駐足觀賞。樓旁兩側的四棵水杉,傲然挺立,生機盎然。樓前的雪松,郁郁蒼蒼,見證著曾經歷史的滄桑。</h3> <h3>如今,沐浴著百年風雨陽光,古建筑依然在古樹名木、綠蔭曲徑間深沉的矗立著,雖然四季更迭、時光流逝,一代又一代學子的離去,卻從未間斷芬芳與書頁翻動的聲響,依然美麗優雅,恬靜端莊。</h3> <h3>順著落滿黃葉的道路,悠閑的行走在古老的隨園,因本科生都在仙林新校區就讀,那些亦如當年我們年輕時稚氣的臉已經不見,更多的是年老的教授、游人以及滿臉書卷氣的研究生們。隨園之美,除了古色古香的那份寧靜,也彌漫著濃濃的書卷氣息。</h3> <h3>今天,當我再次走進隨園,踩著黃葉,踏著石階,經過長廊,望著那含有中西之美的民國建筑,仿佛李瑞清、陶行知、陳鶴琴、徐悲鴻、高覺敷、張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陳邦杰、陳洪、吳作人、李旭旦、孫望等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名家大師的身影又浮現在眼前。依稀能感受到他們赤膽忠心的愛國熱情以及深厚雋永的“厚生”精神。作為南師人,這種精神力量會隨著歲月沉淀,悄然融入每位南師人的血液之中,博大精深,源遠流長。</h3> <h3>金秋的隨園,其景,醉美無比,其神,韻味無窮。隨園,不愧為東方最美麗的校園!</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大宁县|
章丘市|
固安县|
综艺|
哈巴河县|
宜宾市|
疏勒县|
门源|
广南县|
诸暨市|
德钦县|
华亭县|
都兰县|
和田市|
库尔勒市|
长沙市|
军事|
普宁市|
安国市|
桐柏县|
阳城县|
威海市|
洛扎县|
祁门县|
宁乡县|
平武县|
河津市|
家居|
宁河县|
永城市|
东乡县|
平利县|
邳州市|
丁青县|
兰州市|
平泉县|
溧水县|
寿阳县|
保亭|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