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徽州木雕 是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與具有徽派風格的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木并稱徽州三雕。徽州山區盛產木材、建筑物絕大多數都是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藝人發揮聰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舊時,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布之廣在全國首屈一指,遍及城鄉, 民居宅院的屏風、窗欞、欄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品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過去的房間布局設計,估計是為了隱秘和安全為主吧,現在看來,采光很是不足,加上當天陰雨,不帶三腳架的情況下想拍的清楚真是個麻煩的事情……懶人自有其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好奇怪的感覺,這里的木件上面幾乎人臉的部位很多都被鏘掉了,不知道咋回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徽州木雕是根據建筑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表現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條、樓層攔板、華板、窗后、欄桿等處、雕花撰朵,富麗繁華。木雕的邊框一般又都雕有纏枝圖案、婉轉流動,琳瑯滿目。木雕既考慮美觀,又重視實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欄板、檐條,采用浮雕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圓雕較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木雕工藝的內容: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蟲魚、云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楹聯,以及幾何形體等圖案,有寫實的具象的,有寫意的、變體(形)抽象的,可以說無所不包,只是在使用范圍和對象上各異,內容布局有所側重</font></h3> 鏤花隔扇門,每扇門的上半部是連綿圖紋鏤窗,下半部稱“裙板”雕刻著花鳥平板浮雕,連接上下兩半隔扇中部名叫“束腰”,全雕著戲文和故事,雕技稱得上是“鬼斧神工”堪稱為精品。<br> <p>設計者很懂得欣賞者的實際需要,隔扇中部的束腰與人視線持平,是觀賞的最佳角度,因而往往用以刻畫帶有情節的民俗故事,戲曲故事的人物圖案。<br></p> <h3><font color="#010101">從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的明星商人。他們發家致富后,遵循儒家文化傳統,紛紛回故鄉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藝雕梁畫棟進行內部裝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藝術裝飾風尚。而文化的基因,雜交文化沖撞的開放,使得徽商在木雕藝術中更多的追求儒家文化的氣息,并使其成為具有鮮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藝術流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名人軼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題材。描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貴族生活,文人騷客的風雅畫面和宗教神話、先賢事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縱觀徽邑六縣木雕藝術的規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廟等建筑裝飾,小的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筆、墨硯等,應用范圍極其廣泛。</font></h3> 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云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以人物為主的有名人軟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題材;以山水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勝,如黃山、新安江及徽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風光;以動物、花木、圖案為內容的,一般呈連續圖樣形式,亦能獨立成畫<br> 徽州木雕中的個性特征,能充分體現在刀刻形象上,應該感謝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br>徽州木雕作品繪畫性很強,作品從正面觀賞最佳,每地一塊或一組獻詞是在一個平面上,采用陽刻的手法,依據畫面的結構,逐漸遞增使層次加深。<br>它們的形體受雕刻材料的實用板面所約束,處理層次基本上在允許雕刻深度的平面上變化,整體感很強。<br>從雕刻裝飾角度,安裝時也有技巧,講究觀賞視角,花邊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個平面上,顯得層次豐富,在統一中求變化。 <h3><font color="#010101"><h3>文字內容:百度百科-徽州木雕</h3><h3>圖片:咱拍的</h3></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锦屏县|
洪江市|
唐海县|
娄底市|
信阳市|
新野县|
望奎县|
喀喇沁旗|
东光县|
望城县|
铜陵市|
宣武区|
会宁县|
新竹市|
类乌齐县|
突泉县|
渭南市|
蓬安县|
马鞍山市|
杭州市|
娱乐|
富顺县|
瑞安市|
延川县|
延寿县|
贡嘎县|
盱眙县|
罗平县|
凤台县|
华宁县|
乐亭县|
九江县|
新兴县|
河曲县|
开封市|
罗甸县|
榆树市|
亳州市|
靖边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