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進陽江陽東縣雅韶西園村,面對這經歷二百多年滄桑的古村落,一種蒼涼的感懷頓時在我心中油然而生。</h3><h3> </h3><h3> 這座又名西園十八座的古老庭院,如同一本精美而破損的珍貴線裝書,拂去歲月的塵埃,依然散發出獨特的風韻,走進了我的視野。村子坐北朝南,南面是一方長塘,整個村落,宛若一座城池。古村雖然破敗,依然可見四周由旁屋、圍墻與門樓組成的圍合,中有祠堂、水井,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獨立而完整的世界。村落中心部分是分成南北兩排整齊排列的十二棟房屋。見我們困惑,同來的譚飄老先生連忙解釋,這房屋每座三家,北面六棟房屋共十八家為“上十八座”,是先建好的,故被稱為“雅韶十八座”。南邊下六棟是稍后建的,被稱為“下十八座”。果然,我們這才發現村落主體布局如同兩個并排躺倒的“非”字,構成上下七條十分規整的巷道,巷道中,兩排房屋門戶東西相向,每座房屋確實只有三家,而且房間格局完全一致。其實,應該被稱為“十八戶”才名副其實。由于所有的房屋巷道都是南北走向,風水極好,從南邊長塘吹來的風,在巷道中穿拂而過,所以每家每戶都十分透氣。巷道兩邊,是高高聳起呈圓弧狀的山墻,當地人稱為“鑊耳”。年代久遠,有的“鑊耳”已經不復存在,但山墻上龍鳳朝陽的浮雕猶在,依舊生動逼真,以一種炫目的神采無言地述說著昔日繁華。漫步在青磚鋪地的幽幽古巷,看到幾乎一模一樣的屋宇,忽然有一種復雜的情愫,暮靄一般沉重在我心中縈回且揮之不去。因為這里的所有建筑,都曾經是一個牛販子父親為自己子孫們所設計創建的家園,他用農耕時代的父權思想與獨特創意,鑄造了一個古老的家園之夢。</h3><h3> </h3> <h3> 于是,牛鈴聲不絕如縷。透過歷史的煙霧,我們依稀看見雅韶兩百年前這片曾被稱為“瓦窯”的地方,一個叫譚謂的老人,正趕著牛車朝江城咿呀而來。老人不修邊幅,滿臉滄桑。譚謂有九個兒子,都快到娶親的年齡,沒有房子娶什么親???老人要為每一個兒子各建造一座同樣的房子,因為他對所有兒子一視同仁并不想偏倚哪一個。譚謂是個稱職的父親,想到自己的兒子們他心中充滿愜意,他放牧著牛群同時也放牧著自己眾多的兒子。他的生意做得很好,據說與他牧牛的豐富經驗有關。他從四面八方收購來的牛群,無論是什么牛,甚至是染上瘟疫的病牛,只要被他精心飼養,再在村前長塘里水浸一下,全都奇跡般地好了,而且變得膘肥體壯,所以他的生意興隆。譚謂有了大筆積蓄,于是購買了一大片土地,開始有了為孩子建房子的夢想。他喜歡自己每一個兒子,他在思想上自由地放牧著他們,他們都非常聽話,崇拜自己的父親,一個個如牛犢子一般健壯,而且忠恕孝悌,知情達理。面對這樣的兒子們,一個做父親的夫復何求?譚謂于是趕著牛車去江城去運木料,對著前面的街市他怡然一笑。他笑那木料行的老板有目無珠,只認衣衫不認人。那天,他去定購九座大屋的木料,買木料的老板見他一身粗布衣衫,滿臉胡須,竟然把他當成鄉下老兒百般奚落。賣木料老板不屑說,你若能一次交齊九座屋的木料款,我則另送九座屋的木料分文不取。譚謂捻須微笑,唯恐對方口說無憑,當即找來他人作證。然后變戲法般從牛車破衣衫中取出一堆白花花的紋銀,擺放在買木料的老板面前,老板雖然悔不當初,但已經覆水難收了。于是,譚謂用牛車運回了能建兩個九座房屋的木料,終于如愿以償地建造了聞名陽江的西園“十八座”,完成了他的家園夢想。</h3> <h3> 譚飄先生是個退休老干部,也是十八座譚姓的后人,所以說起這座古村如數家珍。我相信他說的他先祖買木料得大便宜的神奇故事極有可能是真實的,但我也心存困惑。譚謂顯然是個行事低調絕不露富的商人,否則那個木料行的老板也不會如此輕視于他。譚謂既是個牛販子,生意又做得好,陽江地方不大,木料行的老板不可能不認識他。他對譚謂的輕視也說明了,也許在當時一般人眼里,牛販子沒有什么社會地位,也是發不了什么大財的,竟敢一次買九座房的木料,簡直有點自不量力!那么譚謂建房的巨款是從哪里來的?顯然是另有生財之道。關于譚謂經商的事跡,陽江的相關地方志也沒有任何記載,只有譚氏后人們一些口頭傳說,而這些眾說紛紜的傳說,有一點是一致的,都說譚謂是一個為人精明而頭腦靈活的商人。一個牛販子,創造了一個鄉野家園神話,僅僅為人精明與頭腦靈活是不夠的,一定與他生長的時代環境有關。譚謂生于乾隆盛世,那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代。也許就在牛販子譚謂趕著牛群在泥濘小道上跋涉之時,運送青花瓷器與綾羅綢緞從廣州港來的海上船隊,正揚起風帆正駛過陽江這片后來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海面。史料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詔關閉浙江寧波、福建漳州和江蘇云臺山三地口岸,只保留廣東廣州一地口岸,歷史上稱為“一口通商”時期。而廣州的運載貨物的船隊,全部從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的徐聞出海,徐聞是當時海上貿易的出口港。唐《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漢置左右侯官在徐聞縣南七里,積貨物于此,備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諺曰:欲拔貧,詣徐聞”。陽江,古稱高涼,屬南??ぁj柦圩怨啪褪呛I辖煌ㄒ?,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中轉港。按當時的航海技術,從廣州到徐聞至少也要十天到半個月,廣州至徐聞海上航線,陽江是出海船隊的必經之路,也是補充給養的補給港和貨物中轉的中轉港,這無疑給陽江帶來空前的繁榮。譚謂如此精明的商人不可能無動于衷。他一開始踏上牛販子山道,內心一定非常迷茫。牛鈴聲聲,在瓦窯這一片煙山霧水間飄蕩,他在思考哪里才有生活的希望。抑或有一天,當他驅趕著牛群走過漫長的海岸時,遠處海面縹緲地出現的一角紅帆,如同一簇火苗,才徹底點燃了他的生命之光。這個發現讓這個頭腦精明的鄉野牛販子內心莫名地產生一絲激動,又似乎受到一種啟發。我們從譚氏后人的口頭傳說中也得到驗證:譚謂在做牛販子的同時,也做糧食生意,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雖然我們找不到任何史料文字記載,但我們可以推測,譚謂的生意,與當時陽江繁榮的海上貿易肯定有關。在給陽江港浩浩蕩蕩海上船隊運送給養的大軍中,一定有譚謂的牛群與運糧的車隊,這或許不是傳說。</h3><h3> </h3> <h3> 不管傳說如何,譚謂確實悄悄地發了,牛販子成為一方豪富,他的西園十八座奇跡般地矗立在這片后來被改名為“雅韶”的鄉野里。如今我們走進這座兩百多年前的庭院,雖然它們大都已經頹圮,瓦礫遍地,不再華美,但我們仍然感受到蘊含其中的威嚴氣勢,同時觸摸到一個家族的尊嚴與神秘的力量。</h3><h3> 看著那一座座雕龍畫鳳的“鑊耳”墻,那一間間格局雷同的房屋,我暗自思忖:譚謂為何將每間房屋建造得一模一樣呢?除了向兒子們顯示自己的公平外,還有什么其它用意?后來我終于明白了,譚謂此舉還有“維穩”的意思。一個家族就是一條奔涌的河流,有時候水平如鏡,或許水底有暗流漩渦,這樣的事情,在十八座這樣的家庭并不是沒有發生。據說譚謂有妻有妾,他的正室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而譚謂又十分懼內。他的那位如夫人始終未被正室接納,一直住在西園十八座附近一個下人們居住的小村里,而正室夫人仍不解氣,還用兇悍的口氣把如夫人稱為“爛人”,把她居住的小村稱為“爛寨”,妻妾不和無疑讓譚謂傷透了腦筋。譚謂有九個兒子,自然不是正室夫人一人所生。如夫人生的兒子肯定不能居住爛寨,因為都是譚家的后代。譚謂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再讓自己的兒子們互生矛盾產生內訌,那將動搖自己家族的根基。所以,在兒子們的面前,譚謂是個公正的父親,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能讓其中某個兒子對自己暗生怨恨之心?!安换脊?,而患不均”,家和萬事興,譚謂深諳此道。所以,他將每一座房屋格局設計成一個模樣,讓每一個兒子感到平等,對他這個老父親心存感恩之心。譚謂這樣做,顯然還有一個良苦用心,就是讓兒子們永遠團結在自己的身邊,永遠不要分離,與西園十八座血肉相連。因為農耕時代多子多福的文化傳統,兒子們是他一筆更加寶貴的財富。父為子綱,兒子們別無選擇,十八座就是家族的紐帶,把他們永遠維系在一起。西園十八座既是他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他們的化外之境。</h3><h3> </h3> <h3> 十八座那時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獨立而功能齊全的家園,也是譚謂一手打造的家族烏托邦。其實,那座被稱為爛寨的小村與十八座相隔并不遠,可以說是連成一體,是十八座的農場與市場。那里有耕地、糧倉、菜地、魚塘、水井、家畜飼養場,也有碾坊、油坊、豆腐坊,還有數千平方的農貿市場,被稱為“賣魚行”。雖然是一家人,也有集市貿易。兄弟妯娌,各司其職,各取報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然后公平交易,自己家人做自己家人的買賣,倒也童叟無欺其樂融融。十八座其實也是個封閉的世界,這個鄉下莊園高墻綿延環繞,竹樹水塘掩映,與外界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據村里族譜介紹,他們的先祖譚謂就是依靠這種隱蔽式的建筑,建立起自己的私密空間,反映了一種對財富以及與財富相聯系的世俗生存的自我設防。這種設防,起因于憂患意識,而終止于封閉心理與生活狀態。譚謂用這種生活方式將子孫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股以血緣為聯系的強大家族力量,這種家族力量在農耕時代,足以將一切艱難險阻沖破。但是這種以宗親為中心的家族文化,既是一種被強化的理念與法規,同時也是夢魘與枷鎖,制約著家族每一個人的創造力與進取心。任何人都要按照家族為他們設計好的生活模式,住一模一樣的房子,過各自雷同的生活,婚喪嫁娶,養兒育女,生老病死,一輩子都固守在十八座這座封閉如同古墓的世界中,不斷復制著千篇一律的生命故事。雖有骨肉至親,卻沒有熱血沸騰,就這樣一代代在平庸中讓年華老去,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沮喪而不能忍受的生活!于是,這種生活方式被十八座的后代子孫所厭惡與背棄也是在所難免。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十八座開始重視教育,學而優則仕的圣人教誨,讓這座深宅大院響起了瑯瑯書聲。于是,一代又一代頭腦清醒的譚氏后人,帶著復雜的心情,在父輩們困惑的目光里,義無反顧地走出這座有著銅獸門環的油漆大門,而且一去不再回頭。因為他們比父輩幸運,祠堂嚴厲的族規已經失效,不能再約束他們年輕而不羈的心!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他們抱著光宗耀祖與改造世界的雄心,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這些年輕的譚氏后人,后來如種子般播灑到四面八方,從此華夏各地安家。他們中英才輩出,如同璀璨的星斗……</h3><h3></h3><h3> </h3> <h3> 人去樓空,歲月流逝,雅韶顯赫一時的十八座終于成為一座寂寞無聲的廢園。</h3><h3> 現在,這里只有很少的幾家譚氏后人還在居住。順著靜默的幽巷漫步時我在思忖,如果譚謂老先生在天有靈,面對歷經滄桑如今甚至有點凄涼的西園十八座,他會想些什么呢?是幻滅還是欣慰?也許他什么都不想。他既然是個精明世故的商人,就會懂得他的后人,更會破譯他們的心靈密碼。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個古老的家族,如同一株開枝散葉的大樹,歷經兩百多年的風霜雨雪,自然有繁盛與衰落的時候,更何況這里的天地太小,也難以容得下眾多后代子孫。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兒孫不管他們到了哪里,他們的根都扎在這里。雖然他們遍布世界各地,這里依然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精神家園。</h3> <h3> 果然,在西園的大門口,我們看到譚氏后人重建西園大門樓碑記,中有聯語——</h3><h3> </h3><h3> 神州百年滄桑逢盛世,西園青磚紅瓦古風存;</h3><h3> 古建奇觀先祖留圣跡,數典念祖合力鑄輝煌。</h3><h3> </h3><h3> 在大門前,我們還看到一幅醒目的廣告:“明清古韻,尚師人居”。</h3><h3> 古村臨近長塘的一座矮墻上,一株綠蘿伸展著油綠而肥碩的葉子。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墻角,我們還看見了一從淡粉色的月季花,在還有些料峭的寒風中輕輕搖曳,給十八座古老的庭院增添了幾許春色與活力。幾個年輕人走過來,譚飄老先生介紹說是西園村委會的干部,其實都是譚氏的后人。他們對我們的到來充滿熱情,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述十八座的時代變遷,并告訴我們,地方政府對西園十八座十分重視,已經著手保護與開發,在不遠的將來,這座古老的庭院必將有一個巨大的變化。</h3><h3> </h3><h3> 我想,到時我一定還會來的。我將會用我最美好的祝福,獻給這座新生的滄桑家園!</h3><h3> </h3><h3></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望谟县|
隆回县|
晋州市|
龙南县|
宜黄县|
湟源县|
泰兴市|
光泽县|
徐州市|
盘锦市|
盐山县|
伊宁市|
洪雅县|
津市市|
神池县|
潜山县|
富裕县|
环江|
洪雅县|
灌云县|
肃南|
茂名市|
萝北县|
新津县|
浙江省|
施秉县|
高碑店市|
富宁县|
宜兰县|
澄迈县|
金山区|
上林县|
枞阳县|
琼海市|
丹东市|
广东省|
孝义市|
慈利县|
五台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