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海南儋州市洋浦半島有個1200歷史的古鹽場。相傳,在唐朝末年,一群鹽工自福建霞浦漂洋過海來到海南西部洋浦半島的海邊,發現這里日照充足,他們利用海岸遍佈的億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黑色玄武巖,鑿石為槽,引入海水,暴曬制鹽,因而形成了這個獨特的千年古鹽田。</h3> <h3>在這之前,我圍沿海地區大多使用”煮海為鹽”的工藝制鹽。來到洋浦的先民們利用當地堅硬耐磨,耐腐蝕的黑色玄武巖,削去一半,在石頭頂部鑿出約一公分深的凹槽,引入海水在充足的陽光下曬制海鹽,也開創了“曬海為鹽”的新工藝。</h3> <h3>洋浦千年古鹽場總面積750畝,據說最多時擁有近4000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資料顯示還存有1300多個鹽槽遍佈在周圍海灘上。</h3> <h3>進入鹽田區,可見到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黑色玄武巖鹽槽星羅棋布,依著地勢散落海邊,黝黑的鹽槽,大小相間,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配合當地的景致,就像一幅幅濃墨重彩的中國畫。</h3> <h3>據說,這里制成的海鹽色白味鮮,並對多種疾病有療效,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清朝乾隆皇帝聞報后,御書”正德”兩字,賜給當地的鹽田人。</h3> <h3>鹽田中有很多水坑,這是鹽工用海水制鹽鹵水的水池。將鹽鹵水引進鹽槽,在烈日下,水份蒸發,鹽槽上就留下白花花的鹽粒。可惜,我去鹽田時不是曬鹽季節,只看到小販們在景區販賣的鹽焗雞蛋。</h3> <h3>走進彎彎曲曲的鹽道,如同走進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懵朧中仍然感受到千年前的古人在鹽田中勞作的身影。</h3> <h3>綠色的仙人掌默默地守護著這片曾經的的熱土。</h3> <h3>我曾經工作過的企業是鹽化工企業,對鹽有著本能的感觸,這幾年來,我去過西藏的鹽井,跨過茶達木的百丈鹽橋,進過茶卡鹽湖,也去過徐聞的小鹽場,今次有機會目睹洋浦千年古鹽田,也算是有緣了吧!</h3> <h3>古老的鹽田在四周高樓和港口的輝映下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h3> <h3>2008年,儋州千年古鹽田的海鹽曬制工藝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遺產名錄,整片鹽田都納入了國家文化遺產保護范圍。現在,鹽田己開發成旅遊區,向遊客開放。但仍有30多戶鹽工沿襲著千年前的古老方式經營著這古老的鹽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西华县|
香格里拉县|
渝北区|
特克斯县|
霍城县|
龙山县|
德令哈市|
东源县|
泰安市|
和龙市|
浪卡子县|
呈贡县|
乐安县|
芮城县|
聊城市|
库尔勒市|
武川县|
永州市|
林芝县|
锡林浩特市|
合川市|
汕尾市|
宁波市|
陆川县|
合山市|
虞城县|
保靖县|
东阳市|
安宁市|
洪江市|
马公市|
元谋县|
远安县|
汝阳县|
玉屏|
海南省|
桂平市|
比如县|
新乐市|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