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24日早晨8點30分,乘坐俄羅斯接迎的大巴離開赫爾辛基前往380公里外的圣彼得堡。</h3> <h3> 不到12點到了芬、俄邊界,退稅、過關一個小時完成,下午3點到達圣彼得堡市區,入住在芬蘭灣涅瓦河口海港賓館。下圖,芬蘭灣跨海大橋。</h3> <h3> 圣彼得堡,人口513萬,是俄羅斯中央直轄市和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按照規劃建設的城市。在18~20世紀建設過程中,融匯了歐洲各個時期的典型建筑風格,以其建筑精美、規劃有序聞名于世,1990年以整座城市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h3><h3> 18世紀初,彼得大帝從瑞典手中奪取了這片土地。1703年5月27日在大涅瓦河與小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儀式,由于當時與瑞典的戰事還未結束,首先修建了彼得堡要塞,以防御瑞典的進攻。至此,芬蘭灣涅瓦河流域納入了俄羅斯版圖,并在圣彼得堡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結束了俄羅斯內陸國家的歷史。1712年擴建為城,彼得大帝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圣彼得堡。</h3> <h3> 圣彼得堡位于芬蘭灣最內處,面積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在18世紀初,這里是海水倒灌、洪水淹沒的一片沼澤,不可能建成城市。為解決海水倒灌洪水泛濫問題,在規劃的市區內首先開鑿縱橫交錯的運河,用挖出來的泥土墊高市區,確保海拔在1.5~2米以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圣彼得堡是由60多條大小河流分割而成的42個小島與423座橋梁連接起來的城市。</h3> <h3> 9月25日早晨8點20分離開賓館開始了一天的圣彼得堡旅行。</h3><h3>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是俄羅斯最大的東正教坐堂教堂,它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和佛羅倫薩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教堂可容納1.2萬人。教堂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雙排托起巨大的山墻,每根石柱重120噸。整個建筑蔚為壯觀。二戰中該教堂遭到嚴重損毀,至今在高大的石柱上仍留有德軍炮擊的彈痕。</h3> <h3> 教堂位于十二月黨人廣場的北側,廣場林木森森、芳草茵茵、環境幽幽,它的東面是海軍總部大廈,西面是參政院和主教工會大廈,南面對應的便是圣彼得堡的母親河——涅瓦河。</h3> <p> 廣場上的“青銅騎士”,是圣彼得堡的標志性雕塑,是法國著名雕塑家法爾科耐一生中創作的最完美的藝術佳作。巨石上的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雕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彼得大帝所騎的駿馬代表著俄羅斯;它雙腳騰空,象征著要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馬掌下有一條踏死的大蛇,代表著當時阻礙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沖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上建立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把一個貧窮、落后、封建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帶向了強大。這一雕像曾受到偉大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高度頌揚,寫下了他最出名的敘事詩《青銅騎士》。</p> <p> 高傲的駿馬,你奔向何方?</p><p> 你將在哪里停蹄?</p><p> 啊,威武強悍的命運之王,</p><p> 你就如此在深淵之底,在高峰之巔,</p><p> 用鐵索勒激起俄羅斯騰躍向上。</p><p><br></p><p> ——普希金</p><p><br></p><p> 這個曾經鋒芒畢露的國度,如何重鑄輝煌?在前蘇聯解體的今天,在彼得大帝雕像前,重溫普希金這首詩,是挺有意思的。</p> <p> 青銅騎士的基座上刻著“葉卡捷琳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基座采用的是整塊花崗巖石,重達40噸。當年為運送這塊巨石,動用了上千名工匠,用墊鐵球和鋪軌的方法,一寸一寸的向前推動,從幾十公里外的芬蘭灣運抵這里。試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移動如此龐然大物,應該說是人間的一個奇跡。</p> <h3> 十二月黨人廣場,是1834年為放置青銅騎士像開辟的巨型廣場,由于它靠近同年修建的參政院,所以命名為參議院廣場。為紀念100年前“十二月黨人”發動的要求君主立憲、廢除農奴制度的起義,1925年蘇聯政府將參議院廣場改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蘇聯解體后又重新啟用了老名字“參政院廣場”,但是俄羅斯人還是喜歡稱它“十二月黨人廣場”(十二月黨人,是一個由貴族熱血青年為主體組成的黨團)。</h3> <h3> 在十二月黨人廣場的西北角、海軍司令部大廈的右前方座落著斯大林雕像,據說是現在俄羅斯唯一的雕像。</h3> <h3> 隨著時間的推移,斯大林的形象在俄羅斯的民眾中又逐漸高大起來。拋開領袖身份不說,他也是俄羅斯開疆拓土的民族英雄。想想二戰的勝利,蘇聯的強大,俄羅斯最高光的時刻,能不推崇嗎?普京崇拜斯大林,把他稱為國父。崇拜英雄的戰斗民族同樣也會推崇他,再過幾十年,斯大林可能就是繼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又一位大帝。我們也一樣,崇拜的是開疆拓土的皇帝。</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海軍總部大廈是系列建筑群,整個建筑結合了歐洲古典主義和俄羅斯建筑藝術的特點,使整座建筑形成了俄羅斯自己的獨特風格。</h3></font></h3> <h3> 海軍司令部大廈,最經典的是塔樓屋頂上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高達72米,與彼得堡羅要塞大教堂尖塔遙相呼應,是圣彼得堡標志性建筑之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涅瓦河貫穿整個城市,她哺育了這個城市,為這個城市帶來了無限的風光和靈氣。站在涅瓦河邊,看著浩浩蕩蕩的河水,有一種身臨大海的感覺。</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涅瓦河全長74公里,雖短卻是歐洲第三大河(以河水流量計算,第一伏爾加河,第二多瑙河),河面寬平均400~600米,最寬1200米,最深24米。市區由于臨近涅瓦河口,河面寬基本在千米左右,在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它最寬、最霸氣。</h3></font></h3> <h3> 涅瓦河畔的瓦西里長灘燈塔(也稱拉斯特里柱)與小涅瓦河口的彼得保羅要塞。</h3> <h3> 喀山大教堂,建于1801~1811年間,從涅瓦大街方向看,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帝國風格。但在建設之初很是窘境,教堂的正門面向北方,側面面臨涅瓦大街,不但朝向不好,正門因場地狹窄沒法設計廣場。因此在教堂的東面設計了一個由94根圓柱組成的半圓形柱廊,面向大街環抱廣場,既彌補了教堂朝向不美的問題,又沒有掩蓋東正教教堂的建筑風格,是這個教堂外觀設計的最大成功。</h3> <h3> 教堂是專為存放東正教重要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造,并因此得名。</h3> <h3> 位于格里鮑耶托夫運河沿岸的基督復活教堂,是圣彼得堡為數不多的傳統式東正教堂。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反映了俄羅斯16~17世紀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筑風格。教堂輪廊美麗,裝飾花花綠綠,與古老的俄羅斯教堂、附近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物形成鮮明對比。‘它的建筑風格及外觀與莫斯科紅場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基本相似,區別在于外部鑲嵌復雜、顏色艷麗的圖案裝飾。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最漂亮的大教堂。</h3> <h3> 基督復活教堂,又稱“滴血大教堂”,之所以稱為滴血大教堂是有故事的。</h3><h3> 1881年3月1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別稱“解放者”)乘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當他的馬車經過運河河堤時,遭遇民意黨極端分子暗殺,投擲的第一枚炸彈炸傷了車夫和衛兵,亞歷山大二世不顧左右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他腳下爆炸,雙腿炸斷,被送回冬宮醫院幾小時后醫治無效死亡。</h3><h3> 1883年,亞歷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其遇剌地點修建了這座教堂。該建筑歷時24年,在1907年8月1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主持竣工儀式。</h3> <h3> 冬宮,歷代沙皇處理政務的地方,也是皇室家族的寑宮。現稱“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艾爾米塔什”意為隱宮,即整個冬宮的北半部分。該館最早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宮邸。1764年,女皇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名人225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側翼,即“艾爾米塔什”,該博物館由此得名,1852年對外開放。1922年冬宮收歸國有,改為冬宮博物館,隨后與艾爾米塔什合并,改為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該館珍藏著從石器時代至當今三百多萬件珍貴文物。</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走進冬宮首先被它的豪華大氣所震撼。拉斐爾長廊(下圖),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參觀梵蒂岡的拉斐爾作品時,興趣盎然,動起了復制的念頭,后派畫師臨摹。這座精美絕倫的拉斐爾長廊直到1792年才全部完成。</h3></font></h3> <h3> 除豪華大氣外,在色彩運用上可以說美到極致。宮殿內每個廳堂、走廊裝飾絕不雷同,建材選用也是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等名貴石材,各種價值連城的雕塑、壁畫、繡帷的裝飾和裝典,使廳堂廊色彩繽紛,富麗堂皇。</h3> <h3> 這些廳、堂、廊凝聚了設計師的靈感,也體現了羅曼諾夫王朝皇室家族的美學品位,不同的設計風格呈現出的是富麗堂皇、尊貴典雅,看的讓人瞠目結舌,文化的豐富、藝術的魅力,在建筑設計和廳、堂、廊的擺設上充分體現。</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彼得廳沙皇寶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精美的藝術雕塑。</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價值連城的青金石桌臺、青金石杯。</h3></font></h3> <h3> 重達19噸的科雷萬高腳大花盆,是用整塊雷夫涅夫碧石歷經14年雕刻而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的花盆,也是冬宮的鎮宮之寶。</h3> <h3>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很大,它與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所展示的內容分為,原始文化史、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與藝術、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等7大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陳列在350多間展廳里。2017年自由行時曾在此宮停留了七個小時,由于沒有導游,有幾次竟稀里糊涂地被旅游團隊裹回到走過的展廳,也看不全。這次雖然一個多小時,看到的東西不多,倒是把四大鎮館之寶看全了。</h3><h3> 游完冬宮讓人感慨,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了末代金帳汗,在擺脫了蒙古人240年的統治后,反而繼承了蒙古人開疆拓土的基因,把一個貧弱的莫斯科大公國拓展為疆域世界第一的國家,讓人敬佩。從展品中,我們看到了沙皇俄國的崛起過程和它的盛世,從中也看到了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h3><h3> 下圖,四大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孔雀大鐘,達?芬奇的“圣母與圣子”,倫勃朗的“浪子回頭”。</h3> <h3> 葉卡捷琳娜宮,位于圣彼得堡近郊普希金市(相當于中國縣級市),距離31公里。始建于1717年,原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夏日別墅。1752年,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女皇覺得別墅太過時,下詔重建,并用1000多公斤黃金裝飾了宮殿,并命名為葉卡捷琳娜宮,將所在的小村改名為“皇村”,以突出此處為皇家領地。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的兒媳、彼得三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皇后通過政變繼位,成為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后,又按照自己的嗜好聘請設計冬宮、夏宮的天才設計師拉斯特雷利進行重新設計和擴建,改造后的宮殿長306米,超過了俄羅斯巴洛克時期的所有建筑。</h3><h3> 整個宮殿建筑精巧淫靡,色彩清新柔和,在不失皇家風范的氣勢下,又彌漫著女性的柔美和嬌媚的風韻。</h3> <h3> 天藍色的外表耀眼奪目,宮殿外立面用男性大力士雕塑做裝飾,使建筑結構凹凸有致,既彌補了數百米長的建筑呆板,又彰顯了女性為王的時代,也寓意著這些大力神高高托起的是皇家的財富和權勢,尤其是宮殿教堂5個蔥頭尖頂,在碧空下金光燦爛,昭告著皇家的神圣。</h3> <h3> 宮殿內設計精致考究,每個區域或大廳的色彩、裝飾、繪畫因功能不同而異,或清新柔和,或莊重典雅,或金壁輝煌。走進樓梯立馬感受到暖暖的嬌柔之美。</h3> <h3> 宮殿內廳堂之間,通過一扇扇不同花紋圖案的鍍金大門相通,形成一條金色的走廊,既華麗輝煌,又莊重典雅。</h3> <h3>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奢華、典雅,功能不同的宴會廳。</h3></font></h3> <h3> 綠色餐廳,是宮殿中唯一沒有金飾的餐廳,在一片輝煌中彰顯素雅清新的魅力。</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制作精致的青花瓷取暖壁爐,雖有中國原素,但卻產自芬蘭。</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充滿藝術的天花板。</h3></font></h3> <h3> 宮殿中最宏偉壯觀的大廳是被稱為“黃金廳”的接待大廳,寬敞明亮、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奢華極致。大廳兩側是巨大的拱形門窗,窗門之間和大廳兩側墻壁上鑲有威尼斯巨型鏡子,廳內所有飾面均為紫金裝飾,大廳屋頂是巨幅彩色繪畫《俄羅斯凱旋》。</h3><h3> 俄羅斯盛產紫金(黃金含量占58.5%),其硬度高,時間耐久,風吹雨淋不會黯淡,永遠金光燦爛,是金屬類裝飾的最好材料(比黃金強上幾倍)。</h3> <h3> 琥珀宮,是一座內部由8噸多琥珀裝飾而成的宮殿。琥珀顏色從檸檬黃到金紅黃,在黃色系中一切色彩都包括。因此曾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這座名貴大廳的琥珀,是當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二戰中這座宮殿被納粹劫掠竊取。我們現在看到的琥珀宮,是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前耗資1100萬美元重新復原的琥珀宮(德國政府捐資350萬美元)。</h3> <h3> 威尼斯鏡子世界馳名,不管鏡面多大,映像絕對不走形。沒想到在這里留下映像(琥珀宮禁止拍照)。</h3> <h3> 為了使葉卡捷琳娜宮和花園成為俄羅斯帝國燦爛文化的縮影,凸顯“皇村”園林特色,在改造宮殿的同時,也將原來呈幾何形布局的法國式花園改建成時尚的英國式園林。當時的歐洲,文化潮流己演變為以自然為本的古典主義,這一理念同樣被引入到園林藝術中。于是在改建園林的過程中,蜿蜒曲折的小路代替了筆直的林萌路,修剪整齊的草坪變成厚密茂盛的草地,方圓規矩的池塘改為輪廊曲折的湖泊。因此,在整個葉卡捷琳娜花園中出現了兩個園林藝術不同的花園,雖同在一園,但經緯分明。站在卡梅倫柱廊上,往左邊看是法式花園,往前看或右邊看是英式古典主義園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格局對稱、幾何圖形的法式花園。</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筆直的甬道,修剪整齊的法式園林。</h3></font></h3> <h3> 充滿自然情趣的英式園林,古典主義風格的別墅散落林間。</h3> <h3> 漫步園林,在詩人的腦海是詩,在畫家的筆下是精美的油畫,無處不飄動著令人心醉的旋律,無處不彌漫著花草芬芳。葉卡捷琳娜二世生前聲色犬馬、驕奢淫靡的氣息隱藏在幽靜的別墅里,至今依然沁淫著整個園林,讓情感、想象豐富的人津津樂道。</h3> <h3> 皇村之所以輝煌,成為沙俄帝國宮殿文化、園林藝術的巔峰,得益于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沙皇,首先得從她的出身和能力說起。</h3><h3> 1744年,普魯士一個小公國親王的女兒索菲亞?奧古斯特,被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挑選為王儲彼得三世的王妃,1745年與彼得結婚并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彼得王儲對葉卡捷琳娜婚前沒有感覺、婚后也沒興趣,5年仍是處女,帝國需要繼承人,無子肯定遭廢黜,在貴族好友勸說下葉卡捷琳娜與情人有了女兒,彼得三世心知肚明,但因彼此都有情人也沒大鬧。1754年葉卡捷琳娜與禁衛軍的另一軍官奧爾洛夫又生下兒子保羅(繼位母皇成為第九位皇帝保羅一世),為此彼得王儲公開羞辱了葉卡捷琳娜,女皇將保羅抱養身邊,不讓其母接觸。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過世,彼得三世繼位,但很快失去貴族支持。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與禁衛軍發動政變繼承皇位。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1762~1796),飽讀過歐洲各國歷史的她,精通權術、善于用人,俄羅斯經濟、文化、軍事取得巨大發展。與普魯士三次瓜分波蘭,發動兩次俄土戰爭,擊敗土耳其,占領黑海沿岸和克里木半島,使俄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強國,疆域面積達到鼎盛。個人生活雖遭詬病,但治國有方,因此被俄羅斯人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甫洛夫斯克花園。</h3></font></h3> <h3> 俄羅斯人習慣的把圣彼得堡稱為“北方的首都”,語氣中透露著親切和驕傲。面向海洋的圣彼得堡,與它雄偉、輝煌的古老建筑和豐厚的歷史底蘊對于它所面對的歐洲,有一種坦然自若的氣度。</h3><h3> 下圖,列寧雕像。</h3> <h3> 三個世紀的滄桑留給這座城市的,不是蒼老,而是輝煌。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普京邀請了40多個國家的元首參加慶典,如此之為,靠的是它與巴黎媲美的自信。</h3><h3> 從18世紀建城開始,圣彼得堡的變化也展示出俄羅斯三百年來的歷史變遷,最明顯的就是名字的數次變更,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寧格勒——圣彼得堡。凋敝裹挾著榮耀,夢想與幻滅并存。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沒有哪個城市比圣彼得堡更像一部小說,從三百年前的“不可能之都”,到經歷“彼得格勒”改稱“列寧格勒”的革命洗禮,二戰中(1941.9.8~1944.1.7)圍城與反圍城,無論經歷了什么,帝俄時代的面貌至今基本沒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涅瓦河畔的古建筑群。</h3> <h3> 整座城市基本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建筑風格多元化,既講究對稱,又打破平衡;既追求宏偉氣勢,又注重雕塑細節。特別是那些隨處可見、鑲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細節,成了一種特殊語言,訴說著這座城市浪漫典雅的過去。下圖一、二為涅瓦大街。</h3> <h3> 哥特式風格的大樓(下圖一尖頂)一戰前曾是美國駐沙俄大使館,現為圣彼得堡最大的音像書籍商店。下圖二:是五星級的拉脫維亞酒店。</h3> <h3> “我愛你,彼得建造的大城”。普希金在他著名的敘事長詩《青銅騎士》中道出了圣彼得堡的來歷。圣彼得堡是俄羅斯最歐化的城市,彼得大帝認為俄國必須有一座全新的、按照歐洲風格建設的首都,他做到了,因此俄羅斯人稱他是18世紀最偉大的帝王。</h3><h3> 彼得大帝不僅打造了一座城市,更為這座城市注入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靈魂。圣彼得堡有80多所高等院校,400多所科研機構,列賓美術學院是世界四大美院之一,音樂學院與維也納音樂學院齊名,芭蕾舞更是首位。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國立技術大學、國立醫科大學世界馳名,并有世界唯一、教科研最高水平的兒科學院。聽導游說近四萬中國留學生在這個城市,由此可見這個城市的底蘊。</h3> <h3> 結束了一天旅行,晚餐后來到位于涅大街中段的圣彼得堡莫斯科火車站,乘坐晚上10點50分的火車前往莫斯科。</h3><h3> 下圖一,圣彼得堡莫斯科火車站,其外貌與莫斯科圣彼得堡火車站幾乎相似。下圖二,涅瓦大街。</h3> <h3> 早晨6點45分,列車到達莫斯科。</h3><h3>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人口1420萬。從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至1712年,1922年12月至今,一直是沙皇俄國、前蘇聯及俄羅斯聯邦的首都,至今有800多年歷史。</h3> <h3> 紅場是俄羅斯人精神家園的大門。對于五、六十年代出生、懷有蘇聯情結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心中向往的圣地。8點10分到了紅場,應該說我們是9月26日那一天最早到達紅場的游客。</h3> <h3> 紅場的國際知名度遠遠大于天安門廣場,可它的面積(9.1萬平方米)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南北長695米,東西寬130米,呈不規則長方形,方向不是正南正北,成35度角斜向西北。地面也很獨特,廣場南北兩邊呈斜坡狀,中部微微隆起,整個廣場全為赭紅色長方形花崗巖條石鋪成,經過歲月打磨已經凹凸不平,但锃光瓦亮,仿佛看到了俄羅斯民族的歷史。</h3> <h3>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廣場,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場所,更是俄羅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大型慶典和閱兵之處。最引人注目的是5月9日俄羅斯(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上午10點整,雄壯的《神圣的戰爭》樂曲在紅場奏響,8名俄軍儀仗隊士兵護衛著俄羅斯國旗和俄軍勝利旗幟正步走過廣場,拉開了每年這一天紅場閱兵的帷幕。</h3> <h3> 從紅場的閱兵中看到了紅場的經典建筑,從閱兵的氣勢中看到了俄羅斯民族,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因此,凡是來莫斯科的,紅場是必去之處。走進紅場站在正中向西望去,首先看到的是列寧墓和紅墻背后的克里姆林宮。宮墻左右兩邊對稱聳立著斯巴斯基和尼古拉塔樓,雙塔凌空,異常壯觀。</h3><h3> 建于1491年的斯巴斯基塔樓也稱救世主塔樓(下圖一),高71米,四面安裝的自鳴鐘與天文臺校時鐘相連報時最準,著名的“克里姆林宮的鐘聲”就源自這里,到現在還清晰記得年少時偷聽莫斯科廣播電臺播音前那悠揚的報時鐘聲。</h3><h3> 尼古拉塔樓(下圖二),高70.4米,著名的“莫斯科的紅星”就是它,它曾經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標志。尤其夜晚,塔樓尖頂上用紅色水晶石鑲嵌的紅五星閃爍著紅光,讓人充滿著夢想。</h3> <h3> 列寧墓,作家陳運和曾在這里寫下:“十月革命的血,流淌過這兒條石鋪設的史頁,列寧不朽的魂,曾在此陵墓永遠止步停歇”。如今的列寧墓,色調肅穆、凝重……</h3> <h3> 廣場的南面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下圖一),它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1552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筑的,被稱為俄羅斯最漂亮的教堂。北面是建于1873年的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下圖二),主體是巴洛克融合俄羅斯風格的紅磚樓,南北各有8座白色尖塔,里面收藏了450萬件展品,2017年自由行時進去參觀過,在這里可以了解俄羅斯最真實的歷史。</h3> <h3> 歷史博物館,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城堡,綜紅色的建筑主體,灰白色的頂部,從遠處看,感覺他的頂部似乎積上了一層白雪。大量的綜紅色與少量的灰白色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仿佛是一團熊熊烈火在冰霜白雪之下奮力燃燒,寓意著俄羅斯民族是個戰斗民族,能夠抵御漫長的冬季。</h3> <h3>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建于1555~1561年,它不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教堂,它因外貌的獨特和華美而舉世聞名,成為俄羅斯最漂亮的教堂,也是莫斯科紅場的重要標志。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9個色彩不同的蔥頭教堂頂,宛如童話世界中美麗公主所住的宮殿。教堂由9座塔樓組合為一體,在高高的基座上高大的塔樓聳立中間,4高4矮塔樓以口字形圍繞著供奉仲裁圣母的中央教堂。這8個小塔樓代表著當年與蒙古軍隊的八天血戰、或八大戰役,最后推翻了蒙古人統治。此后,這些獨特的小塔樓又成了俄羅斯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和以莫斯科為中心的集權統治的象征。</h3><h3> 教堂前面,是1818年落成的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和紀念碑。1611~1612年,他們打敗了波蘭立陶宛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h3> <h3> 廣場的東側是建于1893年的莫斯科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古姆百貨,該百貨是世界十大百貨商場之一。</h3> <h3> 復活城門,位于莫斯科杜馬和國家歷史博物館之間,也稱伊維爾斯基大門。1689年蘇菲亞公主攝政時期,因面向紅場的墻上懸掛耶穌復活圣像而被命名為復活城門,此門進去便是紅場。</h3> <h3> 國家歷史博物館門前,聳立著蘇聯元帥朱可夫的雕像,他是蒙古諾門罕戰役擊潰日軍的組織者,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攻克柏林的蘇軍統帥,具有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干。功高蓋主,和平年代備受打壓。俄羅斯人民尊重歷史,1995年豎立雕像,以示紀念。 </h3><h3> 俄羅斯是個崇拜英雄的國度,而英雄不問出處,凡是對俄羅斯歷史發展進程中起過推動作用的名人,都會被豎碑立傳。因此,俄羅斯的街頭雕像多。對俄羅斯有過重大貢獻和推動歷史進程的名人大都長眠于新圣女公墓,那里不光是墓碑,也是墓主的靈魂與墓碑藝術的巧妙結合,形成了俄羅斯墓園文化。新圣女公墓陳列了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每一個墓碑都是歷史的一頁。公墓的雕塑各具特色,是俄羅斯整個雕塑藝術發展的歷史。這次本想再去看看,有人嫌晦氣沒能成行。其實,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別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讀生命凈化靈魂的教堂。</h3><h3> 雕像右前方為莫斯科大飯店。</h3> <h3> 喀山圣母大教堂,是為紀念1612年擊退波蘭軍隊入侵而建。教堂規模不是太大,卻是莫斯科最重要的教堂之一。1936年,蘇聯準備在紅場閱兵,教堂被斯大林下令拆除。1993年,喀山圣母大教堂成為蘇聯解體后第一個復建的教堂。這里供奉的圣母像是副本,原作供奉在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堅信圣母,說她多次顯靈,在許多軍事沖突中庇護著俄羅斯人民免遭戰亂磨難。在圣像面前祈禱勝利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俄羅斯義勇軍最后戰勝了波蘭立陶宛聯軍,喀山大教堂因此聲名鵲起。這個教堂我進過,在長椅上靜靜地坐了半小時,深深地感受到俄羅斯人對宗教的虔誠。記得一天下午接近5點正好走到教堂旁,只聽附近教堂的鐘聲同時響起,附近行走的俄羅斯人瞬間站立,虔誠的仰望著響起鐘聲的鐘樓。</h3> <h3> 古姆百貨,建筑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是一個由240多家商店組成的超大型商場,近些年地位己經下降,被附近更高級、更新穎的商場取代,地位也由世界四大商場之一變成十大商場之一,但其歷史之悠久,經歷之滄桑,設計之獨特、裝修之豪奢,完全可以與歐美最現代化的商場相媲美。</h3> <h3> 進入商場感覺不到它是商場,倒像是一座宮殿。</h3> <p> 列寧山(也稱麻雀山),山腳下的莫斯科河被茂密的樹木遮擋,河的對岸便是1980年第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會的舉辦場地——列寧中央體育場。那一年我們恢復了奧運參賽資格,那屆奧運會也是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美國等西方國家以蘇聯“入侵”阿富汗為由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我們帶頭響應。那屆奧運會只有80個國家參賽,成為歷屆奧運會參賽國最少的一屆。蘇聯為籌備奧運會,投資90億美元改造擴建場館,損失慘重。</p> <p> 站在列寧山上,不禁想起了《列寧山》的歌詞——</p><p> 當我們登上列寧山的高峰,</p><p> 我們的心胸多么舒暢,</p><p> 偉大的城市出現在我們眼前,</p><p> 實現了人民美好理想,</p><p> 遠處的太陽閃耀著金光,</p><p> 嫩綠的樹葉輕輕歌唱,</p><p> 啊,世界的希望,俄羅斯的心臟,</p><p> 我們的首都,啊,莫斯科……</p><p><br></p><p> 歷史有時不能回憶,回憶讓人感慨,也讓人尷尬。</p> <p> 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簡稱莫斯科大學。是1755年由著名教育家羅蒙諾索夫提議、伊麗莎白女皇下令創辦的綜合性高等院校。它是全俄羅斯學術中心,也是歐洲頂尖、世界著名的的高等學府之一,至去年為止,該校有13人獲得諾貝爾獎。</p><p> 莫斯科大學教學主樓,是蘇聯時期斯大林建筑“七姐妹”中的老大,建筑高度240米,頗有國際高等學府的莊嚴氣質。</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斯科河。</h3></font></h3> <h3> 位于莫斯科河中的彼得大帝紀念雕像,高9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塑之一。1997年落成揭幕,曾引發俄羅斯特別是莫斯科市民很大爭議,當時的莫斯科代理市長列辛建議研究遷走,莫斯科市杜馬議員認為,在做出拆遷決定之前,需要征求市民同意,如今22年過去了,雕像仍然聳立在莫斯科河中,說明俄羅斯做的比較好,能夠尊重民意。在這方面也包括前蘇聯,1962年,赫魯曉夫將斯大林從列寧墓遷出準備葬往它處,人民不愿意,赫魯曉夫只能折中,葬在紅場列寧墓的后邊,與其他前蘇聯領導人的墓地并排一起。</h3> <h3> 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俄羅斯國防部大樓。</h3> <h3> 國防部門前青銅雕塑,人物以電影《莫斯科保衛戰》為原型。弘揚(戰斗)民族精神,崇尚愛國主義,在俄羅斯無處不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莫斯科凱旋門,為紀念1812年擊敗拿破侖而建。</h3></font></h3> <h3> 阿爾巴特街,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條著名步行街,起源于15世紀。整個街道也就八、九百米長,十來米寬,但它的俄羅斯風情卻非常濃厚。街道兩側有古香古色的老店和賣傳統工藝品的特色店鋪,有點像國內旅游景點購物街或古玩市場街,售賣的商品無奇不有。雜然相間的也有非常時尚的咖啡店、服裝店、精致禮品店、高檔手表、首飾店等,這條街濃縮了傳統、古樸、現代、時尚所有的東西,有點像北京的大柵欄或上海的城皇廟,雜七雜八。</h3> <h3> 街上也有為行人畫肖像的鋪子或支攤的畫家,據說從托爾斯泰時代到雷巴科夫時代,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俄羅斯很多知名的畫家未出名之前都曾在這里呆過。</h3> <h3> 街頭畫攤,也是一道風景。據說這里能淘到好畫,看準畫匠的發展,買上幾幅撂上十年、八年,沒準就成了名畫。</h3> <h3> 阿爾巴持大街除了是商業街之外,最著名的人文景觀就是門排53號的一幢二層綠色小樓,普希金故居。</h3><h3> 普希金(1799~1837),是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史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史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其他代表作不一一細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句可能我們人人都熟悉。他創新了俄羅斯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仍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范,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h3><h3> 普希金出身于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12歲前往沙俄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圣彼得堡“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后來發表的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6年回到莫斯科,與俄羅斯第一美人娜塔麗婭?岡察洛娃結婚,并居住在這里。婚后第6天詩人給朋友寫信說,“我結婚了…覺得非常幸福。我唯一的希望是我的生活不要發生任何變化……我不指望有更好的生活”。這幸福生活的時光只有3個月,1837年2月10日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生命消失了,但他留給俄羅斯、留給世界的卻永遠不會消失。1999年俄羅斯政府為紀念普希金誕辰200周年,特意在故居的對面建立了這尊青銅雕像。</h3><h3> 到故居拜謁的人不少,我們只是在雕像前照張相,不多的時間還得陪著女人逛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走出阿爾巴特大街,結束了“德進俄出北歐行”的所有行程。前6國的首都之行,時間雖然緊湊,安排的景點基本都能落實,差的就是俄羅斯。原因兩個,一是導游問題,圣彼得堡、莫斯科兩位導游是兼職的中國留學生。第一天下午3點到達圣彼得堡直接安排到飯店晚餐,然后入住賓館,把緊湊的行程全部移到第二天。第二天故意拋掉彼得保羅要塞以免影響自費的葉卡捷琳娜宮。晚上6點回到圣彼得堡晚餐,餐后賴在飯店故意拖延時間,把游覽涅瓦大街的時間浪費掉,然后直接送站走人。莫斯科的導游更差勁,為了讓游客全部自費參觀地鐵,故意把游客拉到封閉施工的二戰勝利廣場(勝利廣場是個非常不錯的景點,行程中沒有此景點),參加自費的坐地鐵,然后游覽阿爾巴特大街,不參加的只能呆在原地。自費沒成行竟想直接走人,在領隊勸說下才把游客拉到阿爾巴特,否則又是直接送到賓館。出國旅行就怕遇見當地兼職的同胞,旅行社聘的便宜,導游只能靠定點購物、自費項目賺錢,所以只能坑害游客。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自己,早晨8點多到達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周四閉館不能參觀,亞歷山大公園又趕上外國政要瞻仰二戰無名烈士墓臨時封閉,看完廣場應該立馬走人,附近的革命廣場,步行只需7、8分鐘,或者到莫斯科河高高的橋上俯瞰克里姆林宮和莫斯科市區,景觀感受也很好。這會不知誰提醒,讓大伙想起途中導游說過的古姆百貨冰淇淋,因為普京送給習主席、黙克爾吃過,10點開門營業那就等吧,結果整個半天全部耗在紅場(經過一夜冷凍的冰淇淋口感并不好,棒硬沒有綿柔感)。原來的俄進德出改為德進俄出,就是想好好看一下俄羅斯,結果因為導游和冰淇淋竟事以愿違。</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下圖,位于阿爾巴特街口的俄羅斯外交部大樓,是斯大林建筑“七姐妹”之一。</font></h3> <h3> 俄羅斯之行,在意猶未盡中結束,留下遺憾……</h3><h3> 9月27日下午1點50分,由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撘乘J2 851航班,經巴庫中轉J2 067航班,28日早晨6點30分回到北京。</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昌平区|
东海县|
卓尼县|
区。|
高青县|
凌源市|
枣庄市|
寻乌县|
郑州市|
阿城市|
榆林市|
增城市|
克什克腾旗|
阳西县|
承德县|
南川市|
鲁甸县|
武汉市|
沽源县|
加查县|
南郑县|
荆门市|
军事|
凤翔县|
绥棱县|
宕昌县|
正安县|
巨野县|
东宁县|
安仁县|
望谟县|
崇州市|
莆田市|
淳化县|
新巴尔虎左旗|
闽清县|
龙川县|
隆尧县|
清河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