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接著六月份走過的京杭大運河南段,北段之行一直是我心念的行程,終于在十一月啟程完成了北段之行。</h3> <h3> <b> </b><b>棗莊</b></h3><h3>棗莊,全長40余公里的臺兒莊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東西走向的一段,運河從微山湖東口,蜿蜒曲折流經魯南大地入江蘇,這段蜿蜒曲折的東西走向就在山東棗莊。</h3> <h3>棗莊的臺兒莊古城,至今保存著完整的三公里古運河河道,原來只知道這個地名是臺兒莊戰役的發生地,并不知道它曾經還是運河集市的一座古城,是被乾隆譽為的“天下第一莊”,那場戰爭毀滅了它,運河集市成了一座廢墟。</h3> <h3>2008年4月8日,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七十周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啟動臺兒莊古城重建工作,現在走進的古城就是2013年建成的。</h3> <h3>重建的運河古城,被世界旅游組織稱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h3> <h3>入夜,運河邊上的酒吧街區域,霓虹燈閃爍,沙啞的搖滾,憂傷的民謠,讓古城的夜躁動起來,“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h3> <h3>沿著古城運河走到老運河大橋,站在老橋上,可以看到臺兒莊運河的臺莊閘。</h3> <h3>正值入冬,水位下降開始限航,沒能看到通航貨運的繁忙景象,只能想象著史料的記載“漕運數千艘,連檣北上,載煤動輒數百萬石……”。</h3> <h3>老運河橋邊的運河雙龍湖濕地公園,原為古運河沿岸的灘涂地,初冬的蕭條和寂寥,讓人感受的是另一種意境。</h3> <h3>棗莊的BRT公交,使我在“一市四區”行走便捷快速,棗莊也是一片物華人杰的厚土,惡補查閱了棗莊,從遠古傳說走到現在,棗莊無需任何自然風景就足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自豪和驕傲。</h3> <h3>這里有始祖文化的伏羲和女媧,接下來還有墨子,魯班,奚仲,匡衡,左丘明,孟嘗君,毛遂,《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現代詩人賀敬之……</h3> <h3>初冬,還有殘存石榴掛樹,嶧城區的“冠世榴園”世界出名,來到這里,在農戶家嘗到了多個品種的石榴,用紅紅火火結束了棗莊之行。</h3> <h3> <b>濟寧</b></h3><h3>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曲阜市內的三孔,必是打卡景點之一</h3> <h3>孔廟的開城門儀式</h3> <h3>面對孔廟孔府川流不息的游客,我對孔子的出生地尼山更有興趣,于是乘坐城際公交到尼山鎮的尼山圣境</h3> <h3>游客不多,很清凈,孔廟,書院,夫子洞……,一處處景點走起來并不累。</h3> <h3>曾經看過關于孔子出生的野史,他的父母是在尼山野合才有了他,走走尼山,腳踏實地,感受一下尼山圣境的靈山秀水。</h3> <h3>陽光暖暖,河水漣漪泛泛,走到這里,腦中僅記住的那點論語,讓我想到沂水,想到孔子點贊的學生曾皙,想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h3> <h3>朝拜了圣人孔子,接著來到鄒城,距離曲阜15公里的鄒城是亞圣孟子的故里,朝拜了孟廟孟府。</h3> <h3>京杭大運河在濟寧境內約有230公里,如今的京杭大運河,其實就是濟寧以南到杭州的“濟杭”段在通航,濟寧以北完全斷航。<br></h3> <h3>濟寧境內的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微山湖濕地公園、南陽島、南陽古鎮,這一路串起來,成為濟寧運河旅游的景點。</h3> <h3>沛縣,漢高祖劉邦故鄉,沛縣湖西航道,是煤炭、建材等大宗貨物運輸的主要水運樞紐。</h3> <h3>山東是京杭大運河的中段,整個京杭大運河有個制高點號稱大運河“水脊”,這個“水脊”就在濟寧的汶上縣南旺鎮。</h3> <h3>來到南旺鎮,直奔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這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成功申遺,南旺樞紐工程就占到兩處河道和7個遺產點。</h3> <h3>面對干枯雜草叢生的運河古道,雖然聽不到汶水撞擊河堤的聲音,看不見“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滾滾汶水,我依然驚嘆,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是大運河沿線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可以跟都江堰媲美!</h3> <h3> <b>聊城</b></h3><h3>聊城,京杭大運河從這里開始斷航,京杭大運河聊城段是古代會通河的一部分,全長97.5公里。</h3> <h3>聊城“中國運河國家博物館”,是運河沿岸城市中唯一的“國”字號運河主題博物館。<br></h3> <h3>沿著聊城修復的古運河風景區,一路走著,依然能看到運河留存的文化地標。</h3><h3>這座聊城鐵塔,高15.3米,有13層,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鐵塔。</h3> <h3>運河邊僅存一座的“山陜會館”。</h3> <h3>光岳樓,與岳陽樓,黃鶴樓并稱中國三大名樓。</h3> <h3>從光岳樓步行走到米市古街,清宣統漕運時期,這里是非常繁忙的漕運米市。</h3> <h3> <b>德州</b><b></b></h3><h3>德州,外地人了解這座城市,是從扒雞開始的。</h3> <h3>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由衛運河和南運河組成,其中南運河45公里,參加京杭大運河申遺,所以,決定走走南運河故道和四女寺三孔古閘遺址。</h3> <h3>來到德州市區7公里外的四女寺三孔古閘,這里已然是個施工現場,正在為四女寺洪閘除險加固,工程要2020年結束。</h3> <h3>四女寺是南運河的起點,四女寺三孔古閘附近有個1958年蘇聯援建的新閘,下面流淌的南運河,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喪失了通航能力,往下看,南運河兩邊干枯的河床部分,已經種上了農作物。</h3> <h3>沿著南運河古道一路追尋來到德州市德成區,沿路的古運河兩岸基本原生態</h3> <h3>德城區依托運河造景,在運河邊建了個廣場,遠遠就可以看到“九達通衢”,“神京門戶”牌坊。</h3> <h3>說到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必然要提到北營村和蘇祿王墓,德州市北郊的北營村,近600年來,一直被菲律賓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關注著,因為這里有中國唯一的一座外國王墓~蘇祿王墓。</h3> <h3>關于蘇祿國王葬于德州的故事,德州人家喻戶曉,作為游客似乎鮮有人知。</h3><h3>明永樂十五年九月,蘇祿王在訪問北京后,順著京杭大運河回國,路上病逝于德州,并葬在北營村附近。</h3> <h3>現在北營村安姓和溫姓,都是留下來守墓的“王室后裔”們,這家超市就是安姓人家開的,當我聊起蘇祿王,后人很驚訝我知道蘇祿王的信息,家人告訴我,蘇祿王當時就是從泉州登陸的,并問我,泉州有沒有清真寺,蘇祿王信奉伊斯蘭教,留在中國的后裔,世世代代只跟回民通婚。</h3> <h3>這家安姓的媳婦,拿出2005年6月,蘇祿王第17代孫、18代孫安姓和溫姓,受菲律賓政府邀請回菲律賓蘇祿島,尋根問祖的照片。</h3> <h3>德州運河喪失了通航,運河邊上的紅膠泥,卻以另一種方式惠及德州,這就是用它燒制的黑陶。</h3> <h3>以紅膠泥作原料的黑陶,無釉壓光,深得我的喜愛,于是來到德州的梁子黑陶制作廠參觀,這位軟刻師傅給我講解了黑陶制作工藝。</h3> <h3>這是一位硬刻大家的工作室,在此結束了德州的行程。</h3> <h3> <b>滄州</b><b></b></h3><h3>京杭大運河流經滄州8個縣市區,河道全長215公里,占大運河總長的近1/7,是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地級市。</h3> <h3>大運河選擇了滄州是滄州人的幸運,因為有了這條貫通南北的水系,就有了走出去的條件,吳橋的雜技、泊頭的鑄造、滄縣的小棗、河間的驢肉火燒就是這樣走出滄州的。</h3> <h3>滄州雖然不是旅游城市,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的吳橋雜技、泊頭,滄縣舊州古文化、滄縣武術都值得去了解,去看看!</h3> <p class="ql-block">崔爾莊鎮,紀曉嵐的故鄉,百年后回家鄉葬于此地,這個在正史里受到推崇,野史很風光,死后200多年還戲說不斷的人物,在崔爾莊鎮的“紀曉嵐文化園”里,這個超大煙斗的創意,詼諧有趣。</p> <h3>滄州,霍元甲的故鄉,武林高手聚集之地,滄州武術在鏢界給滄州帶來了“鏢不喊滄”的硬氣,今天在滄州習武之人依然很多,清晨,彩虹橋下和南湖都有習武之人的身影。</h3> <h3>滄縣市區南行10公里,捷地村的捷地閘,是京杭大運河在這里留下的一處文化遺產,這是中國大運河河北段主要申遺點之一。<br></h3> <h3>捷地閘還可以用,河床卻沒水了,捷地村的村民跟我說,上游有個新船閘,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樞紐工程,這里的運河,一年只有“引黃濟津”那兩個月有水,其余時間都是干的,聽到上游還有個引黃濟津的重要新閘,這里的水,即便枯竭了,但“引黃濟津”誰說不是另一條活著的古運河呢。</h3> <h3>從滄州捷地鎮,運河流經滄縣到了黃驊,這里是運河的出海口,南來北往的貨物都是通過這里走向海洋,海運到世界各地。</h3> <h3>今天的黃驊港,吞吐量以億計算,看著黃驊港進進出出的大貨車,滄州衰敗的運河,已經有了喧鬧的黃驊港替代,滄州已經從運河時代走向了海運時代。</h3> <h3> <b>天津</b><b></b></h3><h3>京杭大運河天津段71公里,穿城而過的運河分為北運河、南運河,我來到三岔河口,站在金剛橋上,天津段運河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左邊是南運河通往滄州,右邊是北運河一直通往北京通州,橋下就是海河,海河往東流入大海,南、北運河在這里交匯,形成了三河交匯的三岔口區域,在天津城的歷史就有“先有三岔河,后有天津衛”。</h3> <h3>大運河天津段遺產很多,運河沿岸建成旅游景區和公園的休閑景觀帶,是我一路走下來最美、最迷人的。</h3> <h3>天津這座城市,既有老故事也有新故事,五大道的成都道40號,這家西餐館是袁世凱八十多歲的孫女開的</h3> <h3>泥人張民間藝術</h3> <h3>順著運河的流水,我來到20公里之外的楊柳青鎮,京杭大運河路過這里,成就了一位靠漕運發家的巨商石元士</h3> <h3>他的石家大院譽為“華北第一家”</h3> <h3>原籍山東的石家,漕運發家后定居楊柳青。</h3> <h3>楊柳青木板年畫,第一批列入非遺名單。</h3> <h3>走進古鎮老字號玉成浩畫莊,觀看了傳承后人的年畫制作。</h3> <h3>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如果有天堂,天津人一定是這圖書館的樣子。</h3> <h3><b> 通州</b></h3><h3>京杭大運河在通州段長達42公里,北京段運河統稱通惠河,各路的貨物通過通惠河碼頭運到北京。</h3> <h3>各路船家,看到燃燈塔寺內的燃燈塔就是到了通州,2009年發行的《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第一枚就是這座燃燈塔。</h3> <h3>乾隆皇帝對燃燈塔有詩曰“郡城塔景落波尖”,這張圖片,最應景了,哈哈哈……</h3> <h3>走了運河兩岸的幾處遺址,驗糧樓,漕運碼頭,……有的遺址年久失修沒有保護已經慘不忍睹。</h3> <h3>通州的東關大橋是五河交匯處,申遺時專家們一致定為:五河交匯處為千年大運河北起點,站在東關大橋上,眼前就是五河交匯。</h3> <h3>橋右側不遠處可以看到北運河流進通惠河的船閘。</h3> <h3>橋的左側,溫榆河和小商河之間的小島上,每天都有許多垂釣者</h3> <h3>順著通惠河,步行八里路,我來到八里橋。</h3> <h3>始建于明朝的八里橋,是京通糧道的標識性建筑,八里橋也因“八里橋之戰”而聞名</h3> <h3>在北京通州,結束了京杭大運河之旅,從通州起點到杭州終點,從南到北,走了京杭大運河沿線18座重要的城市,每一座城市的運河,都有著獨自的魅力,京杭大運河走進它就會被吸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乌兰察布市|
云南省|
荥阳市|
温泉县|
南京市|
饶平县|
临泽县|
禹州市|
青田县|
枝江市|
永胜县|
镇雄县|
广水市|
蕉岭县|
沧源|
石首市|
綦江县|
澳门|
惠州市|
忻城县|
六安市|
阳春市|
九台市|
明水县|
寿阳县|
图片|
宕昌县|
苗栗县|
汉阴县|
壶关县|
井陉县|
塔河县|
大城县|
神木县|
三穗县|
九台市|
梁山县|
河津市|
黔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