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說到陳倉,首先想到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但到了陳倉,才知道陳倉最著名是中華石鼓園和法門寺。且讓我們細細看來。</h3> <h3>著名的中華石鼓園,它主要由石鼓閣和青銅器博物院兩個主體構成。</h3> <h3>我們沿階而上,先去參觀石鼓閣。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出土地就在寶雞的石鼓山上。</h3> <h3>周禮秦制傳千古,</h3><h3>銘金刻石續春秋。</h3><h3>讓我們去瀏覽,探索周秦文化的起源。</h3> <h3>這就是館藏的中華石鼓。雖是仿制品,但在燈光的映襯下,仿佛向人們訴說千年的故事。</h3> <h3>石鼓上的文字。石鼓文《車工D,《田車》,《鑾車》…,從不同的角度對秦國君狩獵,祭祖敬天,千河風光和涉馬渡河做了生動的記載。</h3> <h3>石鼓共10個,分別刻著10首四言續事詩,記述了先秦時期,君王的漁獵,慶典,祭祀,練兵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石鼓文,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公認的具有多重價值的國寶中的國寶。</h3> <h3>石鼓曾經被注入黃金,可見多么珍貴。</h3> <h3>石鼓滄桑。記載了先秦時期石鼓丟失,到唐代又被發現,引起哄動,參觀,臨摩。考察者不絕,引起朝廷重視,將其移送至陜西鳳翔縣孔廟內保存,但其中一個石鼓《作原》丟失。</h3><h3>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成上書要求,對此批石鼓運至長安妥善保存,未被采納。為此,韓愈做了《石鼓歌》以記述。</h3> <h3>至宋朝宋仁宗時,重視文物。下旨要求尋找失落的石鼓。時任鳳翔縣的地方官司馬池(司馬光的父親),找到了9面石鼓,但《作原》石鼓 始終找不到。后來金石學家向傳師尋遍關中民間,終于找到了這最后一面石鼓,但已被損傷成為一個米臼。</h3> <h3>歷代戰亂,石鼓歷盡滄桑,幾度得而復失。直至元朝初年,才把這批石鼓找到。保存至元,明,清朝。</h3> <h3>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政府,曾經把這些石鼓運到四川保護起來。抗戰勝利后,又將其運至南京,最后在北京保存。</h3> <h3>珍貴的石鼓,熠熠生輝。</h3> <h3>石鼓發現后的1300多年,歷盡滄桑,幾經磨難。由于有歷代的有志之士付出了艱苦的勞動,才得以保留至今。</h3><h3>石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h3><h3>石鼓 是中華文化的驕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喀喇|
广东省|
阿拉尔市|
新化县|
仁寿县|
措美县|
乐安县|
山东|
乐都县|
枞阳县|
黄平县|
滦南县|
霍邱县|
新邵县|
永登县|
平泉县|
肥西县|
驻马店市|
卓尼县|
吴桥县|
金山区|
九台市|
岱山县|
江永县|
彭州市|
淳化县|
固原市|
彩票|
华亭县|
阿勒泰市|
定州市|
赞皇县|
和龙市|
台安县|
翁牛特旗|
汨罗市|
金湖县|
西乌珠穆沁旗|
呼玛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