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2019年11月26日,蒙蒙細雨中我們迎來了中小學骨干教師赴西南大學培訓的第二天。昨日各位專家的報告似乎還在耳畔回響,令人回味悠長,今天我們又將享受專家們為我們帶來知識的盛宴。</h3><h3> </h3><h3><br></h3> <h3> 教科局蘇俊麗老師對本次研修活動的教師進行點名簽到。</h3><h3><br></h3><h3></h3> <h3> 鄧暉教授圍繞“未來的教育會是什么樣子的”這一話題開始了今天的講座——《聚焦未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h3> <h3> 課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鄧暉教授就“信息技術”這一話題跟學員們進行簡單的交流。老師們暢所欲言,鄧暉教授對教師們的發言給予了肯定。</h3><h3><br></h3> <h3> 鄧暉教授運用“雨課堂”這一軟件,用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她還結合了具體的實例談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融合,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恰當使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h3> <h3> 下午,我們全體參訓教師聽取了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鐘曉燕講師的講座。鐘老師從微課的定義、做微課的原因到最終的制作過程展開交流探討,讓老師們對微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并學會了如何制作一節微課。</h3> <h3> 每一位老師都學得非常地認真。時而記筆記,時而在電腦上操作。</h3> <h3> 鐘老師不僅從技術層面細致講解了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而且詳細介紹了如何拍攝微課視頻,如何利用軟件對視頻進行編輯,并帶領老師們共同完成了微課的制作。</h3> <h3> 實驗小學蓋秀玲老師上臺講解兩位數乘兩位數,思路清晰,講解清楚。為下一步制作微課進行鋪墊。</h3> <h3> 鐘老師細致的講解,學員們認真聽講,熱烈討論,團結合作制作微課。</h3> <h3> 經過今天下午的學習,老師們感受到微課不僅是一種教學工具,更是一種教與學的新方式,是教師成長的新源頭。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一定繼續努力探索,大膽嘗試,為曲沃教育呈現出一系列優質的微課堂!</h3> <h3> 用手機制作的微課。</h3> <h3>大家分小組討論,團結合作,集思廣益,呈現出了精彩紛呈的微課作品。</h3> <h3>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正開啟著教育的“微時代”,通過鐘曉燕教授精彩的微課制作的講解,老師們受益匪淺。瞧!老師們正沉浸在微課制作的喜悅中……</h3> <h3> 兩天的培訓讓老師收獲頗豐,她們寫下自己的感言 :</h3><h3>鄭紅霞: 今天,我踏進西南大學的校園,深深地陶醉于校園的美景,樹木蒼翠,道路蜿蜒,處處是風景;深深地陶醉于西南大學鄧翠菊教授的講座,語言精煉,高屋建瓴,句句是經典。作為曲沃教育人中的一員,我會珍惜此次學習的機會,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學有所得。</h3><h3>郭紅麗: 我們聆聽了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鄧翠菊的講座《美化教學言語 打造卓越課堂》,受益多多。鄧老師的講座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她溫暖的眼神,幽默的談吐,得體的教態,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舉手投足皆是我們處處不可錯過的學習典范,她的課真是達到了“好聽 好看 好美”的境界。</h3><h3>劉寧: “教師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更應該關注自己有聲的言語,特別是在師生雙向交流時,要講究說話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提問要有可行性,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在交流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關注細節如:我們的語流是不是清晰、平穩,我們的語氣是不是做到隨感情變化而有起伏等;不斷反思,反思自己能否表述清楚,是否有口頭禪 ,提出的問題是不是關注都不同水平的學生,評價是否及時,并努力讓自己的有聲言語變得“好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卓越!--聽鄧翠菊老師《美化教學言語 打造卓越課堂》有感</h3><h3>楊瑞: 通過培訓,我明白了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知識發展的步伐,才能勝任復雜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h3><h3>李婷: 兩位專家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見聞和深邃的教育眼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講座深入淺出,精彩紛呈,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刻的感悟,對教學研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今后我要將所學、所思、所悟、所獲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h3><h3>段小媛: 教學中老師的言語、體態、手勢、目光等方面也是課堂教學的基石,花開因有形,無聲勝有聲。教學時就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化抽象為具體,寓無形到有形,從有形到有效。</h3><h3>楊愛蓮: 聽了專家們講座,給我的心靈帶來了無比的震撼,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要達到“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很長一段路,但我會把卓越課堂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h3><h3>畢琴霞: 通過今天下午的學習,我了解到微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它是一個知識點最精華的展現,是一節課的精髓。但我也深刻感受到它所要求的技術更高!這也是我需要繼續練習提升的重點方面!</h3><h3>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學會正確制作微課,并把它創造性的運用到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讓它真正成為我工作中的好助理,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好幫手!</h3><h3>王慧霞: 聽了西南大學鄧教授的精彩講座《美化教學言語 打造卓越課堂》,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即使是自己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種語調,也應該仔細反思,努力做到為教學服務。</h3><h3>李霞: 聽了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導鄧翠菊教授的《美化教學言語,打造卓越課堂》的講座,使我深刻認識到體態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非常普遍,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h3><h3>第一,教師的眼睛</h3><h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聰明的眼睛可以說話。在課堂上,教師不可能逐一用語言表達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時,他們眼中的信息更有影響力。當學生的眼睛與教師的眼睛相撞時,他們獲得的信息和心靈感應非常強烈。充滿期待和信任的眼睛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學生將更加自信; </h3><h3>第二,老師的語氣</h3><h3>語言是教師教學和使用的重要工具。語調作為一種高級語言使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效果。語調能夠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增強教學影響力,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表達能力。</h3><h3>第三,老師的手勢</h3><h3>手勢也是一種重要的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正確的手勢往往有助于加強語氣,促進理想的教學效果。</h3><h3> 今后的教學中,在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能夠運用正確的體態語言,結合自身的個性,定會給數學課堂帶來耳目一新的效果。</h3><h3> 26日上午聽了鄧暉教授的《信息技術語教育融合創新》講座,下午鐘曉燕講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中小學微課設計與制作》,使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反思自己的課堂,覺得今后自己應該學習巧用信息技術,服務于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發展。一、要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h3><h3>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明,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插圖、推理、證明等等都是靜態的材料,單靠抽象 的語言描述,學生不易理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把抽象的知識情境 化,有利于創造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h3><h3>二、利用影視演播,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 </h3><h3> 信息技術的攝像、聲像結合功能,可以采集有關宣傳材料, 對每章的有關閱讀材料進行切實宣傳,特別是有關數學科學家的人生 經歷及其科研成果,充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進一步增強自信 心與民族自豪感。</h3><h3> 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發揮作用的方面很多很多,我會靜心思考,潛心研究,讓信息技術阻力我的數學課堂。</h3><h3><br></h3> <h3>張菊紅 : 25日聽完鄧翠菊老師的《美化教學言語 打造卓越課堂》和張銘凱老師的《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兩堂講座,使我受益匪淺。</h3><h3> 1.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要美化自己的課堂言語,像講故事一樣將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娓娓道來。讓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h3><h3> 2.教師要豐富自己的體態語言。如:端正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微笑、親切敏銳的眼神、恰當合適的姿態。</h3><h3>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形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h3><h3> 經過一天的培訓,我認識到每一位老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 </h3><h3>楊菊環 : 25日有幸聆聽了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鄧翠菊教授的《美化教學言語 打造卓越課堂》的講座,受益匪淺。鄧教授提出的審美化教學,要做到七好:好聽、好看、好想、好做、好玩、好效、好美。她用抑揚頓挫的語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豐富的教學姿態,給我們做了一堂生動的示范課,完美地詮釋了審美化教學的內涵,把我們深深的吸引到她的課堂中。反思我們的課堂,在語言、語氣、語速、姿態等細節地方關注不夠,所以課堂缺乏吸引力,很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造成課堂效率低下。這是我們今后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讓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打造卓越課堂。 </h3><h3> 26日上午聆聽了鄧暉教授《聚焦未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的講座。鄧教授首先從信息技術發展與教育的演變談起,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為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所以未來教育的特點必然是:終身化、平等化、個性化、靈活化。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要改變現在“一只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本書”為主的教學方式,盡量將信息技術與教育進行融合,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把抽象的、疑難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使信息技術更好為教育教學服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h3><h3> </h3><h3><br></h3> <h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行走在求知成長的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帶著期待繼續前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周宁县|
古蔺县|
会理县|
武鸣县|
平原县|
南阳市|
商洛市|
呼玛县|
江安县|
SHOW|
抚顺县|
临海市|
泉州市|
五莲县|
宜城市|
泗水县|
宣威市|
吴江市|
会泽县|
新巴尔虎左旗|
湟源县|
德保县|
夏邑县|
静安区|
资中县|
宁德市|
青海省|
陆良县|
白山市|
汉寿县|
师宗县|
赤水市|
洛扎县|
蛟河市|
贞丰县|
叙永县|
杭州市|
五河县|
资源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