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h3><h3>思想是導游者,</h3><h3>沒有導游者,</h3><h3>一切都會停止,</h3><h3>目標會喪失,</h3><h3>力量也會化為烏有。</h3><h3> ——歌德<br></h3><h3>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h3><h3>建立起自己的思想。</h3><h3> ——魯巴金</h3> <h3>讀書,也有儀式感</h3><h3>——【讀書宣言】——</h3><h3><br></h3><h3>我讀書,我快樂</h3><h3>我讀書,我成長</h3><h3><br></h3><h3>點亮閱讀之燈</h3><h3>開啟智慧之門</h3><h3><br></h3><h3>做學生讀書的點燈人</h3><h3>做學生心靈的領路人</h3><h3><br></h3><h3>最美長濱人</h3><h3>從每一天讀書開始</h3><h3><br></h3><h3>讀高雅書</h3><h3>做高尚人</h3><h3><br></h3><h3>讓書香充滿校園</h3><h3>思想因書香而充盈</h3><h3><br></h3><h3>讓閱讀成為習慣</h3><h3>生命因閱讀而精彩</h3><h3><br></h3><h3>最美長濱人</h3><h3>手中有書,心中有愛,眼中有學生</h3> <h3> 《課堂創意管理實用技巧》這本書涵蓋課堂常規、學生學習問題、學生行為問題、學生心理問題、后進學生管理五大方面,助力ー線教師輕松應對課堂管理問題。</h3><h3> 50多個管理技巧,好學易懂,每一個管理技巧從情景回顧、管理過程、技巧提煉、遷移運用和教育感悟五個方面進行呈現與詳解,注重實操性和可復制性。反對強管硬控,強調創意管理、積極引導,教給一線教師課堂管理的智慧和應對機智。</h3><h3> 緊貼課堂教學實際,針對課堂管理中比較典型的棘手問題給出破解之道,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土壤,而不是煩惱之源。突出工具性與實用性,一線教師案頭必備。</h3><h3> 課堂是教師成長的第一土壤,針對很多一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不足的現狀,特級教師董一菲與團隊成員從課堂常規、學生學習問題、學生行為問題、學生心理問題、后進學生管理五個方面,分享了50多個應對課堂管理棘手問題的破解之道,教給一線教師課堂管理的創意智慧和應對機智。</h3><h3> 每一個管理技巧,緊貼課堂教學實際,從情景回顧、管理過程、技巧提煉、遷移運用和教育感悟五個方面進行呈現與詳解,注重實操性和可復制生,好學易,助力ー線教師成長在課堂、使課學成為成長的士壤,而不是煩惱之源。</h3> <h3>第二章 學生學習問題之管理技巧</h3><h3>1.喚醒小組潛能,知之好之樂之 </h3><h3>——應對課堂中的小組合作低效</h3><h3>2.巧妙聯系,讓語文課堂煥發生機 </h3><h3>——應對課堂中缺乏共鳴</h3><h3>3.巧設情境,激勵成長 </h3><h3> ——應對課堂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h3><h3><br></h3><h3>常見的小組合作類型:</h3><h3>1、“常規型”。即根據學生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h3><h3>2、“小群體”型。在學生自發的人際關系基礎上,會產生非正式群體——小群體,小群體中的成員之間有共同的行為模式,有較強的凝聚力。</h3><h3>3、智能協作型。我們根據課堂學習任務,從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差異性這個角度,還可以把合作學習小組分成以下幾種類型:</h3><h3>(1)交叉合作。當學習目標較難達成,而且對全體學生都有學習要求的時候,我們運用交叉合作的分組方法,學習好的學生對學習困難學生給予幫助。</h3><h3>(2)同等生合作。A:“優——優”合作。由于優生的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展。B:“差——差”合作。如果教師不加辨別地單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話,容易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扼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些學習任務的時候,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礎相同,他們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得到提高。</h3> <h3> 《課堂創意管理使用技巧》與之前的“教學鉤子”那本稍有不同,第一本有操作技巧步驟,例子相對簡略。這一本每一個管理技巧都有這六個板塊組成:問題導入——情景回顧——管理過程——技巧提煉——遷移運用——教育感悟。有詳細的案例,有總結,更有文采。老師們也寫教學反思,如果也這樣寫,先敘述故事,再講授感悟,也很好! 建議大家抽空也讀讀,肯定有收獲。</h3><h3> 例子:那天,教到《江南》這首詩,到了朗讀環節,感覺學生狀態低迷,提不起興趣。自己也感覺這詩句沒有朗朗上口,反而有些拗口。單純的指導讀,自己有黔驢技窮。可能少了趣。又正好要教“東西”,“南北”這兩對反義詞。詩歌的情感是通過魚歡暢地游,來體現作者的開心。學生正好不在狀態,就設置情境,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吧。于是,我說每個組就是一片大大的蓮葉蓮葉(蓮葉變成方的了!哈哈哈)誰來當魚,在蓮葉下面暢快地游一游呀?好多學生紛紛舉手。接著,其他同學當念詩句,“魚兒們”根據意思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又到南,一會兒游到北。在活動中,在學生的歡笑聲中,學生讀書時就有了一點點意思,有了興趣。也應該明白是意思相反的詞,并且對詩歌的情感也有了理解。</h3> <h3><h3>讀書感悟:</h3><h3> 投入課堂,根據當時情境,調整教學環節與策略。但這得多難。只能在課外備課時多細致些,平時多讀書、學習才行。就像這本《課堂創意管理技巧》。 </h3></h3><h3> “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的空間交給學生,把說的機會留給學生,把練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找到自信和快樂,學生不但能獲得智慧的啟迪,更能得到愉悅的體驗。這樣的課堂上,有智慧碰撞迸濺的靈感火花,有相互交流產生的思維飛躍,更有體驗探索帶來的心靈愉悅。”</h3> <h3> 這本書里講的多是語文課堂教學,我是教數學的,我在看書時,要努力把書中講的轉化為“數學課堂”,尋找到語文與數學課堂的共性。</h3><h3> 每個技巧是獨立的,零碎的,我每看一個技巧的介紹后,都努力去思考其背后的本質——支撐這個技巧的理論是什么?</h3><h3> 本書的第二章是“學生學習問題之管理技巧”,什么是學習問題,通章看完后,我自己理解是:這章是告訴我們在課堂里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結合書里的介紹及聯系自己教學的感悟,下面和大家分享在課堂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幾點想法。</h3> <h3> 老師不論你掌握多高的技巧,在課堂中要想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首先你要對這節課要輸出的知識點做到了然于胸,這節課要解決的是什么知識點,學生要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什么,要用哪些練習題進行針對練習鞏固等等。也就是說,老師課前不把課備到位,一切技巧都是空談。</h3><h3> 這不是一句空話。一個老師走進課堂,只是想著如何把知識傳授完,漠視學生的感受或是不在乎學生的感受,那么這老師教學的狀態總是以自己為主,與學生永遠隔著一層膜。往往很多時候老師抱怨學生笨、抱怨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都是老師心中只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物”。如果老師把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去對待,常想,如果我是學生,會是怎么想的?這樣的老師,他的課堂不會差去哪里! </h3><h3> 師者有一顆仁愛之心,愛學生,在乎學生的感受,那么在就會經常反思課堂的不足,進而改進,技巧自然而然就出來了。</h3> <h3> 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的空間交給學生,把說的機會留給學生,把練的方法教給學生。 我覺得整章書里,這句話最好。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的主角交還給學生,課堂不是老師的表演。老師首先把課堂的知識點弄清楚,然后想:我該怎么設計教學活動去引導學生學。這過程學生會懂嗎?如果不懂,我該如何給學生鋪個“墊腳石”;如何讓學生感興趣;如何鼓勵學生?等等 常想,自然會想到很多技巧,并去運用,就能熟能生巧。</h3><h3> 學生課堂學習需要老師在課堂里進行引導,這是主要的。我覺得教師對課堂行為習慣的要求也是不可忽視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些要求如:舉手發言、學會傾聽、給發言好的學生給予鼓勵等行為。教師要明確給學生提出,并長期訓練、長期強調,還要設立相應的鼓勵,鼓勵學生都往這些方面去努力。如:每周表揚一次在課堂里樂于分享觀點的學生。給學生蓋個紅花印章,并告訴學生家長他的孩子在這周的課堂里最積極回答問題,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還有表揚會傾聽的學生等等。老師長期這樣做,那么學生就會養成參與課堂學習的好習慣。</h3> <h3> 朱子讀書法</h3><h3> 朱熹的弟子匯集他的訓導,概括歸納出"朱子讀書法"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六條"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系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有內在的邏輯,是一個完整的讀書、求學、進業的程序和步驟。" </h3><h3> 循序漸進讀書,朱熹主張要循序漸進。它包含三個意思:第一,讀書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顛倒。 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正好符合人類認識的規律。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總要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第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讀書計劃并切實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則。從心理學的角度,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不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水平有差異,而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個人的能力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應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學習計劃。第三,讀書要扎扎實實打好基礎,不可囫圇吞棗,急于求成。 綜上所述,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利于讓知識結構層次化,也符合心理學中"認識材料的系列位置影響記憶效果,材料的順序對記憶效果有重要作用" 。</h3><h3> 熟讀精思讀書還有鞏固性原則,即既要熟讀成誦,又能精于思考。有些人讀書"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他提出,熟讀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為此,他主張讀書要能成誦,強調讀書必要讀足一定的遍數,即使已能成誦,但若遍數不夠,仍要讀夠遍數。"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熟讀的目的是為了精思。朱熹提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對于精思的方法,朱熹提出了"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這里所說的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過程,即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精心思考的結果。 </h3><h3> 虛心涵泳,虛心涵泳包含有讀書的客觀性原則。讀書方法具體包括兩方面的涵義。所謂"虛心",是指讀書時要虛懷若谷,精心思慮,仔細體會書中的意思,不要先入為主,牽強附會。讀書中發現了疑問,"眾說分紜",也應虛心靜慮,切勿匆忙決定取舍。所謂"涵泳",是指讀書時要反復咀嚼,細心玩味。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h3><h3> 切己體察,切己體察包含有讀書的結合實際原則。朱熹強調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口頭上,而必須見之于自己的實際行動,要身體力行。他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對只向書本上求義理,而不"體之于身"的讀書方法,認為這樣即使是"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也無益于學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后心靜理明,漸見意味。"</h3><h3> 著緊用力,著緊用力包含有讀書的積極性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必須抓緊實踐,發憤忘食,反對悠悠然;其二,必須抖擻精神,勇猛奮發,反對松松垮垮。為此,朱熹把讀書形象又深刻地比喻為救火治病、撐上水船和破釜沉舟。認為讀書應該具有猶如救火治病那樣的緊迫感,具有撐上水船那樣不進則退的頑強作風和破釜沉舟那樣的勇往直前的精神。</h3><h3> 居敬持志,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他指出,"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謂"居敬",敬,恭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 所謂"持志"是要堅定志向。朱熹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要立定學圣賢之道、修身復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h3><h3> 朱子讀書法是古代最有影響的讀書方法論。六條均反映了讀書學習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具有深刻的借鑒價值。 它是朱熹一生刻苦治學,五十載辛勤執教的切身體驗和實踐經驗總結。 朱子讀書法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讀書法,是集古代讀書法之大成,值得我們教師認真研究和參考。</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含山县|
陆川县|
诏安县|
克拉玛依市|
紫阳县|
莲花县|
沙河市|
永平县|
乃东县|
象山县|
石门县|
宁城县|
洞头县|
河曲县|
拜泉县|
九江市|
榆树市|
界首市|
崇信县|
安西县|
忻城县|
眉山市|
绵阳市|
万山特区|
麦盖提县|
卫辉市|
寻乌县|
永康市|
望奎县|
江门市|
汨罗市|
寿阳县|
红桥区|
临潭县|
涿州市|
格尔木市|
海晏县|
白水县|
息烽县|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