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斷舍離</b></h1><h1> 昨天閱讀了一篇關于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勛的文章《蔣勛:我的陋室》,為之感動,因為懂。</h1><h3></h3> <h1> 2014年他把臺北的都市生活做了舍離,不看電視,減少刷手機,也不社交,帶著筆、墨、幾本喜歡的書,簡單的行李,搬到臺東的小農村:池上。</h1><h1> 住進廢棄60年的老宿舍,回歸自然,與當地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創作作品、記錄生活。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需要“舍得”,要學會“放下”。</h1> <h1> 曾幾何時自己也被日復一日的計劃、報表、總結弄到幾欲崩潰,大腦被各種總結與報告格式化,在各種機械繁瑣的工作中逐漸迷失了自己,身體也日漸拖垮,一眼就能看到退休時的自己。</h1><h1> 于是,做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斷舍離”,離開了讓人覺得還不錯的崗位,對這樣的選擇很多人至今未懂。</h1> <h1> 自此有了自由的時間,可以一次次學習充實自己,把以前想學而沒有時間去學的東西學會,把以前想做而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嘗試一遍。</h1><h1> 人生需要留白,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充實、去完善、去經歷、去向往。</h1> <h1> 正如杯空了,方可以續茶。</h1> <h1><b> 不可棄</b></h1><h1> 此生唯一不可棄的,是“茶”。</h1><h3></h3> <h1>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如此愛茶呢?</h1><h3></h3><h1>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難于回答,原因太多:</h1> <h1> 因為中國五千年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吸引著我們去學習與探索;</h1> <h1> 因為“茶”字拆開是“人”在“草”、</h1><h1>“木”間,茶葉是大自然的恩賜,品茶時能感受到自己在原始森林的草木間穿行的歡欣與喜悅;</h1> <h1> 因為在一次次尋茶、制茶、鑒茶、行茶過程中的體驗與成長;</h1> <h1> 因為行走在茶馬古道上尋覓先人足跡時,對歷史的追尋與向往;</h1> <h1> 因為在泡茶品茶的過程中學會了“拿起”與“放下”,以及悟禪時的會心一笑;</h1> <h1> 因為與同樣愛茶之人分享時,思想的共鳴與碰撞;</h1> <h1> 因為在茶的影響下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為健康;</h1> <h1> 最終,是因為我找到了今生都丟不開的好茶,在一次次的沖泡與品味中,在滿室的茶香中沉醉。</h1> <h1> 正如蔣勛老師在池上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幾十幅作品,主題幾乎全部都是稻田。因為他在這里找到了自然的美。</h1> <h1> 而我,也終于找回了自己。</h1><h1> 茶湯的洗滌,使身心愈加的靜與凈,在茶香氤氳中,微瞇雙眼,仿佛又回到那片叢林,站在古茶樹下,撫摸著樹干,一陣風過,耳邊傳來茶馬古道的銅鈴聲……</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津南区|
修武县|
湖南省|
五指山市|
临安市|
天台县|
江油市|
宜良县|
舞阳县|
梁山县|
汾西县|
拉孜县|
岑溪市|
浦城县|
阿坝|
衡阳县|
交口县|
长寿区|
太仓市|
华坪县|
金华市|
大方县|
辽阳市|
中方县|
阿勒泰市|
广水市|
巍山|
梅河口市|
长宁县|
准格尔旗|
昌吉市|
民和|
同江市|
武穴市|
邻水|
三江|
蓬安县|
静宁县|
张家口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