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上8點乘車離開克拉科夫,汽車行駛四個多小時,于中午到達首都華沙。我們在中央火車站二樓,一家規模不小的餐廳吃的頗有當地特色的海鮮鐵板燒自助餐。吃飽喝足后,便開始當天的重頭戲一一華沙老城區游覽。</h3><h3><br></h3><h3> 一提到老城,人們的第一印象是,狹窄的街道,凹凸不平的道路,路的兩旁豎立著各式各樣的古老建筑,包括宮殿、教堂等等。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華沙的老城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當年,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整個華沙被德軍摧毀了,整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今天我們看到老城絕大部分風格各異的老建筑,都復建于1946年二戰結束之后,因此,這些建筑的外觀色澤亮麗,顯的不是那么古樸。</h3><h3><br></h3><h3> 這里需要提到一點,重建后的華沙古城于1980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歷來,聯合國是不接受重建的東西,毫無疑問,這是因為華沙人民保護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的精神感動了世界。</h3> <h3> 中央火車站前廣場停滿各式車輛</h3> <h3> 這座位于中央火車站對面,被稱為科學文化宮的建筑(波蘭人戲稱為“斯大林的注射器”,依我看,除了它外型像之外,還隱喻著蘇聯老大哥為當時仍處于百廢待興的波蘭,注入新的活力的意思),是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贈送給波蘭的禮物,建于20世紀50年代,高234米,它是目前為止波蘭最高的建筑物。這座全部由蘇聯工人建造的宏偉建筑,僅用了三年多時間。由此可見,當年蘇聯建筑工人的工作效率有多高。這座龐大的建筑,擁有3288個房間,包括三個劇場,一個游泳池,一個博物館和一個能容納3000人的會議廳,目前有70多個科學文化機構和組織入駐,科學文化宮毫無懸念地成為華沙的標志性建筑</h3> <h3> 在科學文化宮對面的樓群里隱藏著一座叫做arkadia大型商場,它的外表十分獨特,全部由鋼架和玻璃幕墻組成,十分別致,入夜后燈火輝煌。</h3> <h3> 這里是華沙市中心,周圍高樓大廈林立,中央火車站和地鐵站就在廣場旁邊,附近還有著名的商廈和購物中心。</h3> <h3> 華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維斯瓦河由南向北流過市區,沿河兩岸樹木蔥郁,綠草如茵,市區有大小公園近70座,市區綠化面積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綠地面積78平方米,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名列前茅。</h3><h3> </h3><h3> 這是華沙市區最大的瓦津基公園,因公園內有肖邦的雕像,又稱肖邦公園。瓦基津公園因為水上宮殿瓦基津宮而得名,宮殿原是波蘭末代國王斯.奧.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別墅,現為波蘭國賓館。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在湖邊肖邦塑像周圍游覽拍照。</h3><h3> </h3> <h3>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肖邦的雕像,坐落在美麗的湖畔,被大片盛開的鮮花簇擁著。</h3> <h3> 肖邦公園門外是畢蘇斯基雕像,他曾統帥波蘭軍隊戰勝俄軍,被波蘭人視為英雄。在波蘭,畢蘇斯基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部分史學家認為他是政治家、改革家、愛國主義者,另一部分人則根據其下今屠殺了幾萬名俄軍戰俘,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h3> <h3> 從肖邦公園出來,我們沿著國王大街繼續行進,有人說,到華沙游覽不走這條大街,等于沒到華沙,因為,這條大街兩邊集中了許多著名的古建筑,包括教堂、博物館、政府機關、大學等,我就按照行進的順序,一一加以說明介紹。</h3> <h3> 在波蘭國家科學院前廣場,豎立著一座尼古拉.哥白尼紀念碑,建于1830年,哥白尼雕像手拿著指南針和渾天儀,身著長袍,在紀念碑基座上鑲嵌著銅質的太陽系九大行星。紀念碑身后的建筑,始建于1620年,二戰時被德軍夷為平地,1946年至1950年按原物重建。需要說明一下,二戰期間,華沙城市建筑損失殆盡,現在看到的所有不同風格的古建筑,幾乎都是二戰后,照原物重建的。若不是華沙大學建筑系的師生們,在戰前把華沙古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筑物都做了一一測繪記錄,恐怕世人再也見不到那些宏偉的中世紀建筑,真要感謝那些睿智的愛國學子。</h3> <h3> 在國家科學院斜對面,坐落著華沙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圣十字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始建于1682年,1757年完成。這座漂亮的教堂,在二次大戰中,沒能逃過希特勒的魔爪。1944年波蘭軍民在這座教堂舉行英勇的起義,與德國占領軍進行激戰,結果這座教堂被完全摧毀,眼前這座大教堂是戰后,于1946年重建的。</h3> <h3> 圣十字教堂是路易斯瑪麗皇后命意大利著名建筑師貝洛蒂設計建成的,中央高聳的雙塔完成18世紀中期,正面由內嵌式的愛奧尼亞式柱廊支撐,壁龕分別有圣彼德及圣保羅雕像,雙塔之間有精美雕塑圍繞的十字架。教堂內部巴洛克式的神壇兩邊、左右兩側各連著一個禮拜堂,沿行道刻著圣像,一邊是1719年至1722年制成的黑色大理石巴洛克式墓碑,里面葬的是拉濟維斯基。</h3><h3><br></h3><h3> 圣十字教堂有別于其它教堂的是,教堂內埋葬了許多波蘭出色的藝術家和科學家,這里可見他們的雕像,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的心臟,保存在教堂左邊第二根柱子當中。</h3> <h3> 音樂家肖邦的心臟就保存在這座柱子中,柱子上面雕有肖邦生平事記。肖邦早年居住在法國巴黎,從事學習和音樂創作,不幸客死他鄉,他的心臟被親屬保存下來,并根據其遺愿,于96年后,將其心臟帶回波蘭,安葬于圣十字教堂。</h3> <h3> 教堂的左右兩側各連著一個禮拜堂,有信男善女在做禱告。</h3> <h3> 教堂兩側各豎立著六根廊柱,宏偉而氣派。</h3> <h3> 一名工人正在為圣十字教堂門前這座名為“耶穌肩背十字架”的黑色大理石基座,做維護工作。</h3> <h3> 遠觀波蘭國家科學院</h3> <h3> 圣十字大教堂對面,是波蘭著名的華沙大學主校區,大音樂家肖邦曾在這所大學度過十個春秋,在大門右側立柱下方,掛著一幅黑色浮雕畫,上面記載著肖邦在校的情況。</h3> <h3> 這座不知名建筑的正前方,有四根造型別致的柱子,上部雕刻著四個長相一樣的人物,被沉重的石料壓彎了腰,他們表情痛苦,雕塑表現的人物出神入化。記得在其它東歐國家,類似的柱子也曾見過,據我推測,這些人物大概出自某個著名的典故。</h3> <h3> </h3> <h3> 離開華沙大學不遠,一座漂亮的白色教堂映入眼簾,它是威斯坦丁內斯教堂,建于1721年至1780年。據說,肖邦讀初中時每周必去,并負責教堂管風琴的演奏,那時已展現出他的音樂天賦。肖邦在此遇到了他的第一位初戀情人。在二戰中,這座漂亮的教堂同樣未能幸免于難。</h3> <h3> 教堂旁邊豎立著一座出生于波蘭的教皇保羅二世的雕像,他去世后也葬在了故鄉。</h3> <h3> 馬路兩旁頗具特色的老建筑</h3> <h3> 步行道,路面上鑲著一塊標識牌,上面分別刻著波蘭和英語說明。</h3> <h3> 這是哪位圣賢的雕像,看上去更像一位學者。</h3> <h3> 繼續漫步于國王大道步行道</h3> <h3> 前方出現的這座建筑很有特色,據我推測,它應該屬于新古典主義建筑。導游介紹說,這里是波蘭總統府,難怪路口有軍人和警察執勤。這座建筑修建于1643年,后來經過多次重建,從1818年開始,這里成為一座政府建筑。波蘭會議王國時期,這里是俄羅斯的總督府,也曾作為拿破侖的司令部,1994年至今,作為波蘭總統府和總統官邸。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雕像,騎在戰馬上的是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他為波蘭爭取獨立主權做出重大貢獻。</h3> <h3> </h3> <h3> 走過總統府,路邊又出現一座風格獨特的教堂,教堂旁邊被花叢簇擁著一座雕塑吸引了我的注意。這位右手放于胸前,氣宇軒昂的人是波蘭著名的愛國詩人米茨凱維奇,他生活在動蕩的戰爭年代,面對血與火的亡國之痛,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愛國主義詩篇,其中,最著名的是那首廣為留傳的《青春頌》,曾經激勵著多少波蘭愛國志士奔赴殺敵戰場。與此同時,也點燃了身在異國他鄉的音樂家肖邦的創作激情。</h3> <h3> 這是波蘭最早的皇室家族皮亞斯特家族的府邸,他們家族的金色標識,被懸掛在鐵藝大門上方的顯著位置。</h3> <h3> 圣安妮教堂及旁邊高大的鐘樓。圣安妮教堂位于城堡廣場入口處,它的外觀體現出新古典主義風格,是華沙歷史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雖然歷史上經過多次重建,不過自1788年以來,教堂的外觀基本未變。買張門票,便可登上鐘樓頂部,在上面的觀景臺,華沙老城風貌一覽無遺。</h3> <h3> 國王大道大約兩公里長,它的盡頭是華沙城堡廣場,這里是華沙最美麗也是最聚人氣的地方之一。廣場上經常有民眾自發組織的活動,藝人高超的表演吸引著眾人的眼球。不單游客喜歡這里,當地的居民也選擇來這里休閑、購物。</h3><h3><br></h3><h3> 眼前這座紅磚建的三層樓房是城堡廣場最宏偉的建筑,它是始建于13世紀的王宮城堡,1596年,波蘭從克拉科夫遷都至華沙后,這里成為波蘭皇宮,二戰期間,成為總統府,可惜之后毀于戰火,上世紀70年代得以重建。現在,被辟為博物館,里面陳列著歷代皇家的珍寶。</h3> <h3> 廣場中央矗立著齊格蒙特.瓦薩三世的圓柱紀念碑,這是由瓦迪斯瓦夫四世為紀念其父遷都華沙于1644年興建的。圓柱高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圓柱上的齊格蒙特.瓦薩三世頭戴王冠,身披戰袍,手執利劍和十字架,顯得高大而威猛。</h3> <h3> 照片前面是古城的銅鑄模型</h3> <h3> 古城堡廣場周圍的建筑,錯落有致,各有千秋,別具一格,它們外表色彩艷麗,千姿百態。</h3><h3><br></h3><h3> 原先,城堡廣場被厚厚的城墻包圍,二戰時被炸毀,現在看到的是修復后的一段城墻,從殘垣的剖面來看,城墻最少厚達一米。</h3> <h3> 出古城廣場,沿著狹窄的老街走不了多遠,一座建筑外觀別致的教堂出現在眼前,這是天主教華沙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又稱瑪利亞大教堂),也是華沙的三座主教座堂之一(另外兩座教堂是,圣十字教堂和圣馬丁教堂),曾經有兩位國王在此加冕。可惜這座始建于14世紀的宏偉教堂,在華沙起義時被德軍摧毀。現在看到的是二戰后重建的,不過,并沒有影響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h3> <h3> 教堂通往皇宮廣場的狹窄小路,當年,國王加冕后,就是通過這一條路,進入廣場接受臣民頂禮膜拜。</h3> <h3> 離開城堡廣場,走過一段昏暗狹窄的街區,驀然,眼前豁然開朗,又一座小廣場出現在眼前,這里就是著名的美人魚廣場。</h3><h3><br></h3><h3> 傳說,在波蘭的維斯瓦河有美人魚,當時有一個名叫華爾的男青年和一個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結伴,劃著小船來到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開拓家園,河中的美人魚作為他們的庇護者,見證了他們的創業史。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兩人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把美人魚形象作為華沙的城徽。美人魚銅像于1938年建成,是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尼茨霍娃的杰作。美人魚的形象似美麗的少女,她右手高舉寶劍,左手持盾牌護身,整座雕像出神入畫,表現出波蘭民族堅貞不屈的性格。二戰時,為躲避德軍的轟炸,當地百姓將美人魚藏匿起來,使其幸免于難。</h3> <h3> 美人魚廣場是又一座體現波蘭傳統文化的廣場,四周是整齊排列的露天攤位,大部分經營旅游紀念品,這里還有餐館和咖啡吧。游人走累了可以坐在長椅上休息,沒有人會打攪你,只有幾只覓食的鴿子走來走去。整座廣場沉浸在寧靜而祥和的氣氛中。</h3> <h3> 通往華沙老城的城門</h3> <h3> 這里是古城堡的城門和城堡,厚實的城墻和塔樓全部用紅磚砌成,固若金湯,這樣堅固的堡壘,不用炸藥很難攻克。由此可見,古人的防御意識有多強。</h3> <h3> 離開美人魚廣場,出城門,就算告別老城了。此時,猛然發現,周圍的景致沒有太大變化,建筑還是老樣子,石塊鋪成的道路仍然坑坑洼洼。在不知不覺中,又走過了幾條街……</h3> <h3> 我們在一幢老式的三層樓房前停住了腳步。據導游介紹,這座大門里面就是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故居,現辟為博物館。這棟樓房是二戰后在原址上新蓋的。</h3><h3><br></h3><h3> 凡是受過中等教育的人,沒有不知道居里夫人大名的。我在上初中時,倒背如流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鐳和釙,是她發現的。居里夫人在放射化學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她曾兩度榮獲諾貝爾獎(一次物理獎,一次化學獎),這位出生在波蘭的法國籍女科學家,是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也是第一位一生中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偉大科學家。</h3> <h3> </h3> <h3> 離開居里夫人博物館,路旁的古建漸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馬路,現代化的建筑。驀然回首,遙望著漸行漸遠的老城區,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傷感與惆悵,也摻雜著依依不舍的情愫。</h3><h3><br></h3><h3> 華沙老城區的美不全在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內涵。七十年前,英雄的華沙人,面對眼前一片廢墟,他們擦去傷心的淚水,團結一心,攜手共建家園。在短短的70年間,建成了一座讓世人矚目的美麗城市,這是真正的感天動地的壯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许昌市|
普洱|
彩票|
花莲市|
启东市|
平和县|
滕州市|
普洱|
万年县|
八宿县|
惠安县|
白朗县|
怀宁县|
共和县|
武宁县|
米脂县|
宣城市|
鄢陵县|
绵阳市|
呼图壁县|
竹溪县|
陆川县|
日喀则市|
正蓝旗|
巴东县|
高要市|
湟源县|
彰化县|
沁水县|
夏邑县|
巴东县|
栖霞市|
慈溪市|
双鸭山市|
泸溪县|
防城港市|
昆明市|
永仁县|
延川县|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