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歷史的記憶?鐵道兵情懷</h3> 序言<br> 在我們面前放著一本整齊清定的書籍,這就是林溪的《永遠的鐵道兵》美篇相冊,它也可以稱為不散的軍魂,看后感慨萬千。<br> 林溪的《永遠的鐵道兵》,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91周年,鐵道兵成立70周年暨昌寧籍士兵入伍89342部隊40周年慶典之際,即將出版,這是全縣1978年入伍130名鐵道兵戰友歷史上一件值得慶幸的大事,是文化藝術生活的實在舉措和永續利用回顧的工程,是應當加以稱贊和祝賀的。 <h3><font color="#010101">時光如梭,星移斗轉。昌寧人民不會忘記1978年3月10日這天,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昌寧所轄的11個公社,有130名光榮入伍的新兵由縣人民政府組織歡送整裝出發,一路北上。來到遼寧省的金縣大連灣,經過集訓后,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九師下轄的89342部隊。主要任務擔負修建京通鐵路,即北京的昌平——河北承德——赤峰——吉林的通遼。京通鐵路完工后,響應中央軍委的號召,各部隊主要參加遼寧、吉林兩省的重點工程建設,四營參加了大連市甘井子煤碳轉運站、石油七廠、四號碼頭等建設。隨著改革時代發展,鐵道兵集體轉業到各工程局。同時,有的戰友視個人家庭情況,審時度勢,退伍回鄉。</font></h3>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不要拒絕歷史,因為歷史給我們智慧。觀看過電影《激戰無名川》的戰友更不會忘記鐵道兵的歷史;不要忘記歷史,因為忘記歷史意味著對祖宗的背判,不要漠視歷史,因為不注意總結汲取前人的歷史經驗,就不能準確把握好今天;不要割斷歷史,因否定昨天,也就意味著失去明天。作者把鐵道兵各歷史基本情況完整地用文字和圖片展現給鐵道兵戰友,并且《永遠的鐵道兵》還記錄了邀請來的外籍鐵道兵戰友的照片,為此,我們為他們感到榮幸。<br>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讓我們鐵道兵戰友繼續發揚鐵道兵精神,志在四方,在各自的家鄉回憶昨天,珍惜今天,過好明天。<br>此序共勉。<br><br> 2018年8月1日于昌寧 甫會昌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金秋八月,陽光明媚。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同時迎來了新中國建國70周年,我再次將往年鐵道兵89342部隊昌寧籍老兵開展“八?一”建軍節紀念活動時拍攝的照片再編輯到一起,來紀念“八?一”這個特殊的日子。92年來,人民軍隊高舉著黨的旗幟和八一軍旗,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浴血奮戰,勇往直前,打敗了反動派,解放了全中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豐功偉績。就在人民軍隊里,有著一支英雄部隊,鐵道兵一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陸軍的一個工程技術兵種,包括鐵路、隧道、橋梁、建筑、舟橋、通信、工程等部隊,它擔負著工程保障任務。戰時,擔負戰區的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平時,主要參加國家鐵路建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鐵道兵,前身是1945年8月由四野在東北組建的一支武裝護路隊伍,后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1953年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鐵道兵領導機關。從此,鐵道兵正式作為一個兵種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54年3月5日,鐵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歷任司令員先后有騰代遠、王震、劉賢權、陳再道、呂正操等,最多時兵力達40余萬人。鐵道兵組建后,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中,為搶修、搶建鐵路、保障鋼鐵運輸線暢通無阻,立下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在國家鐵路建設中,光榮的鐵道兵先后修建了成昆鐵路、貴昆鐵路、襄渝鐵路、東北林區鐵路、新疆南疆鐵路、青藏鐵路和北京地鐵等重大鐵路建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4年1月,授命鐵道兵集體轉業。從鐵道兵到中國鐵建,各師番號由鐵一師……九師等分別改制為中鐵十一局、十二局……十九局等,繼承和發揚鐵道兵光榮傳統,成為祖國鐵道建設大動脈的雄師勁旅。京九鐵路、南昆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高鐵等國家重大鐵路建筑工程,都深深刻印下了中國鐵建的雄偉足跡。(歷史圖片和資料從網絡下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遠的鐵道兵》是一個關于云南昌寧縣39年前的1978年初春,120名熱血青年,聽從祖國和人民的召喚,離開家鄉,辭別親人,應征入伍,從四季如春的南方到冰天雪地的東北,壯志從軍為中國鐵道兵傳奇歷史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國鐵道兵的傳奇歷史故事,是感人的、可嘆的,鐵道兵用雙手構架起新中國崛起的框架,用年輕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國不屈不撓的脊梁。鷹廈鐵路、成昆鐵路、青藏鐵路、引灤入津工程等等,已經成為銘記鐵道兵功勛的豐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為鐵道兵提詞:“人民鐵軍”,追溯鐵道兵的光輝歷史,弘揚鐵軍精神,展示昌寧縣籍鐵道兵老兵良好社會形象,就是最好的發揚和傳承鐵道兵精神:弘揚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積極進取。這也正是當今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的正能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縱觀鐵道兵的歷史,這是一支從戰火中走來的英雄部隊,在遼沈戰役打響之前,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奉命在9天時間里,修通四平至錦州鐵路,便于集結大軍,為遼沈決戰立下第一功。“大軍打到哪里,鐵路修到哪里”這是鐵道縱隊在解放戰爭時的真實寫照,這支從戰火中走來的部隊逐步形成了流傳后世的鐵道兵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鋼鐵運輸線,是鐵道兵用生命和鮮血架起來的。朝鮮戰爭初期,鐵道兵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美軍始終把破壞我軍鐵路補紿線作為戰略重點。從此,轟炸與反轟炸、破壞與搶修,構成了這場戰爭中最為悲壯的篇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難忘的1978年初,云南省昌寧縣120名十八、九歲的好男兒,應征入伍,一路北上,到了冰天雪地的東北遼寧省,成為鐵道兵第九師42團的一名光榮的戰士,開始了鐵道兵軍旅人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九師簡介:組建之初原為中國國民黨100軍197師。1949年8月4日隨陳明仁將軍長沙起義,自稱為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第1軍第1師,隨后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2軍214師。先后參加了廣西剿匪和荊江分洪,在荊江分洪期間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九師。后進軍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爭期間劃歸鐵道兵團,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九師。1954年6月鐵道兵整編,師轄5個團,分別為第41、42、43、44、45團。1955年2月21日從朝鮮戰場回國。1973年,修建沙(河)通(遼)鐵路。1984年1月1日響應國家軍隊改革,改編為鐵道部中鐵第19工程局。2001年9月歸屬中央企業工委序列。現為中鐵19局集團有限公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難忘的1978年初春,120名云南昌寧籍好男兒走進鐵道兵第九師42團的軍營,與戰友們高唱著:《鐵道兵志在四方》的軍歌走向了鐵道建設的大業中。</font></h3> 《鐵道兵志在四方》<br>背上了(哪個)行裝扛起了(哪個)槍,<br>雄壯的(哪個)隊伍浩浩蕩蕩,<br>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去哪<br>里去呀,<br>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br>離別了天山千里雪,<br>但見那東海呀萬傾浪,<br>才聽塞外牛羊叫,又聞(哪個)江南稻花香。<br>同志們那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呀,<br>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 背上(哪個)行裝扛起了(哪個)槍,<br>雄壯的(哪個)隊伍浩蕩蕩,<br>同志呀!你要問我們那里去呀,<br>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br>劈高山填大海,<br>錦繡山河織上那鐵路網,<br>今天汗水下地,明天(哪個)鮮花齊開放。<br>同志們那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呀,<br>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 <h3><font color="#010101"> 翻過41年的歷史,120名昌寧籍鐵道兵老戰士在后來的日子里,有的退伍還鄉,有的轉業到地方參加各行各業的工作,有的在1984年的軍隊改革中,走到了改編后的中鐵19工程局的新崗位,參加了改革開放后國家鐵路建設大業。同時,時間又把這些鐵道老兵打磨成了老年人,但是,今天,鐵道兵精神又將他們重又聚到了一起,他們一起回憶那逝去激情燃燒的歲月;一起去傳承“艱苦奮斗,志在四方”鐵道兵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并入鐵道部,鐵道兵指揮部改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鐵道兵各師分別改稱鐵道部各工程局。從此,鐵道兵在解放軍序列中消失,但炎黃子孫絕不會忘記鐵道兵對中國解放與鐵路建設的汗馬功勞。“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人們會永遠銘記您的番號,會以你們為榜樣,成為國家棟梁之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憶當鐵道兵的崢嶸歲月,老兵們更加珍視戰友情懷,更加珍惜過去當鐵道兵的光榮和榮譽;回憶當兵的日子,老兵們更加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明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鐵道兵精神的核心內涵是“艱苦奮斗、志在四方”,這與我們當前所倡導的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治國理念、與時俱進并無二致。所以,鐵道兵精神既是一種概念,一種內涵,一種財富,更是一種力量,一種追求,一種資源,是具有鐵道兵的傳統文化。成為鼓舞人、激勵人、鞭策人的力量源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2年,為支援祖國各地的經濟建設,北京指揮中樞令鐵道兵進軍大興安嶺,鐵道兵三、六、九三個師8萬余人,奉命會戰“高寒禁區”,直插密林深處,向縱深挺進。會戰指揮部(505)設在加格達奇。這時的加格達“氣”改成了大興安嶺特區政府所在地--加格達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新中國以來修的鐵路有三分之一是他們用雙手建造起來的,特別是西南鐵路大會戰,僅成昆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日夜奮戰,以平均每公里犧牲一個人的代價,僅三年時間,在所謂的“鐵路禁區”就使這條路全線貫通。長年累月在深山峽谷英勇奮斗,他們就是唱著這首鐵血軍歌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鐵道兵志在四方》這首歌是革命的英雄主義和美妙的音樂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上無數鐵道兵戰士戰時和平時搶修鐵路那無私無畏感天動地的故事,所以,這首歌不是一般的鐵血軍歌,它是英雄的鐵道兵們幾十年來用生命和鮮血譜寫成的歌曲;是一座人民的戰士永遠立在廣大群眾心中的豐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和其他兵種不一樣,又要拿槍又要拿鎬鍬,又要打仗又要搶修鐵路,戰爭時期有鐵道縱隊鐵道兵團,在朝鮮戰場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一條打不爛炸不垮的鋼鐵運輸線,連當時的美國空軍發言人都感慨道:“他們是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和平時期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搶修搶建鐵路,新中國以來修的鐵路有三分之一是他們用雙手建造起來的,特別是西南鐵路大會戰,僅成昆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日夜奮戰,以平均每公里犧牲一個人的代價,僅三年時間,在所謂的“鐵路禁區”就使這條路全線貫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生是短暫的,當兵的時光是鐵道兵老兵們友誼的基石,今日的相聚是他們友誼的平臺。感謝軍營生活,給了他們綠色的記憶;感謝戰友,陪他們風雨兼程;感謝家鄉的綠色大地,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和希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時期的高鐵時代,都是鐵道兵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打下的堅實基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勛章已成為昔日的輝煌,今天鐵道兵老兵們將共同描繪出更加燦爛的明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勛章已成為昔日的輝煌,今天鐵道兵老兵們將共同描繪出更加燦爛的明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勛章已成為昔日的輝煌,今天鐵道兵老兵們將共同描繪出更加燦爛的明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勛章已成為昔日的輝煌,今天鐵道兵老兵們將共同描繪出更加燦爛的明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八一”軍旗永遠飄揚在昔日鐵道兵老兵的心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懷念起當年的軍裝,老兵們感慨萬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鐵道兵89342部隊九師四十二團老兵,從左起前排:楊洪華、于仕清;左起后排:甫會昌、李光洪(已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鐵道兵89342部隊九師四十二團老兵,從左起前排:李光洪(已故)、甫會昌、趙明富、李國才、楊自軍、瞿中相;左起后排:楊洪華、李華、陳廷勇、李正才、沈建中、楊歧富(已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楊洪華有昔日老戰友甫會昌同志在一起。</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建平县|
苍南县|
台州市|
黎城县|
惠东县|
兰坪|
易门县|
呼玛县|
绵阳市|
久治县|
永定县|
凤凰县|
怀集县|
石渠县|
蓝田县|
巨鹿县|
阿巴嘎旗|
石家庄市|
抚松县|
泰和县|
博爱县|
泉州市|
阜阳市|
金湖县|
绍兴市|
文安县|
扎兰屯市|
化德县|
高碑店市|
秀山|
时尚|
孟连|
南雄市|
耒阳市|
永安市|
栾城县|
静宁县|
自治县|
石棉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