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b> 西藏的江南波密</b></h1><h3><b> ——追尋-藏南之旅(三)</b></h3>
? 這段路我也走過,閱讀此文,勾起難忘的回憶!山山嶺嶺都有感人的故事,溝溝壑壑都有深藏的記憶!英雄的豐碑永遠在我們心中。
——這是網(wǎng)名梅朵者在我的“藏南之旅二”的留言,所言極是!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安營在林芝市波密縣城扎木鎮(zhèn),這里有最美的風光,這里也是同行者南村、龍敢他們父輩戰(zhàn)斗過的地方。<h3> 我們在此三個目的:
追尋父輩的足跡、欣賞“西藏江南”、等待墨脫公路放行。
<b>5月18日</b>,從松宗鎮(zhèn)一路下行,路況很好,路邊是茂密的森林與奔騰的江水,遠方是美麗的雪山。
我們按計劃來到了達興村。
在村口消毒處,我們剛與村民溝通入村采訪一事,一個高高瘦瘦的中年藏民騎著摩托車從村外回來,公事公辦地讓我同伴的車靠邊,不要擋道(除了我們的車,哪還有出入的車了)。
我迎向他道:是達興村的吧?是村干部?
我點支煙并遞給他一支,表明來意,他竟轉而熱情地當起了我們的向導,多虧遇到他這個較通漢語的藏民,使采訪進行的很順利。
他叫嘎嘎扎西,是治安兼防火員,他家在遠離村子幾公里的山后,耕種著十幾坰土地,兩個女兒分別在內地城市讀書(國家出資,許多藏民的孩子有此福利),一家人無憂無慮很是幸福。
這個寧靜的小山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曾是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從這里翻金珠拉山,穿金珠河谷,再翻冬久拉、西歐拉等,沿雅魯藏布江峽谷順水而下可進入珞瑜地區(qū)(即今包括墨脫縣及其以南的印控地區(qū)在內的廣大區(qū)域)。達興是珞瑜的出口,匯聚著南來北往的訊息,茶馬商人出珞瑜后多在此歇息。
? 1951年,18軍53師抽調一百多名干部,分批次從昌都徒步進入波密一帶,然后分成十組,分赴不同的區(qū)域開展工作。53師干部連有祥分到珞瑜工作組任組長。由于對山那邊的情況完全不清楚,工作組暫時停留達興村了解情況,搜集資料,建立群眾基礎。直到1952年8月,才從這里走進了今墨脫的格當鄉(xiāng)。
南村肩負著連老的期冀,特來拜訪。
在嘎嘎扎西的幫助下,我們訪問了曾任三十年村主任的尼瑪旺地,印證了那段歷史。
現(xiàn)年78歲的尼瑪旺地,年輕時是達興公社民兵連長,七十年代因抓住入境的印度特務,被獎勵乘飛機到內地參觀學習。
我們漫步村街,深深感受這里的寧靜與幸福,藏民從心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訪問結束后,我們決定放松一下。車行至玉許鄉(xiāng)林瓊村邊,我們停車造飯,野餐拍照。
行前,小龍建議南村備點兒適合拍照的藏裝,可拍點兒人物與風景照,南村便網(wǎng)購了兩套。盡日奔波,此時派上了用場。?
</h3><h3> 據(jù)說傾多鎮(zhèn)的巴康村是第一代藏王聶赤贊布的出生地。下午,我們遍尋藏王故里無果,最后在一村盡頭看到一片圈起來的空地,我們猜測,用不了多久,這里就將成為新的旅游景點——藏王故里。
夜宿此行最奢侈的酒店——扎木鎮(zhèn)旺氏大酒店,標價300元被美女們120元搞掂。
波密位于西藏東南部,印度洋暖流與西藏寒流交匯,形成亞熱帶、溫帶及寒帶并存的氣象,造就了西藏的江南——從然烏一直向西,向南,包括察隅、波密、墨脫、林芝市、米林、山南。
這里物產(chǎn)豐饒,風光無限。
波密境內尤以傾多、易貢更為突出,前者是聞名遐邇的桃花溝,后者則是西藏著名的“易貢名茶”產(chǎn)地。
<b> 5月19日</b>,我們從扎木沿318國道往林芝方向走,在通麥大橋與318分手,拐上省道305,經(jīng)過美麗的古鄉(xiāng),在微雨迷蒙中來到了易貢鄉(xiāng)。
這是怎樣一個地方啊?!
<br></h3><h3> 霧掩群峰,綠草青青。
易貢湖水,波平如鏡。
馬兒悠閑,攝友取景。
高原一隅,萬籟俱靜。
誰人輕啟歌喉,漾起空谷回聲。
更兼舞姿翩然,似有暗香浮動。
遠離戰(zhàn)火硝煙,恍若桃源勝境。
多想沉湎于斯,從此與世無爭。
易貢湖是易貢藏布的堰塞湖,海拔2600米,面積20平方公里。
當年解放軍的工作組在這里開展群眾工作,開辟農(nóng)場,建立縣人民政府。
原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將軍(對印反擊戰(zhàn)前線指揮)的軍部就在這里,當時擬將這里作為西藏首府,因周恩來總理說“你們不可能把布達拉宮搬到易貢”而作罷。
茶場內紅色的“將軍樓”還在,當年的故事依然流傳……
我們沿湖一周,戀戀不舍地離去。
<b> 5月20日</b>,我們拜訪扎木鎮(zhèn)軍營,這里是南村的父親、龍敢的父母戰(zhàn)斗過的地方。
軍營有哨兵,得知我們的來意并驗明身份后,請示上級,由一名年輕的軍官陪同我們參觀,因部隊有規(guī)定,我們沒有拍照。
南村的父親謝志友,從始至終參加了西藏平叛,剿過匪,參加了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在藏區(qū)戍守十幾年,隨部隊調防內地后,又參加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直到前幾年逝世,身上還殘留著子彈的碎片。
南村的母親曾來過這里探親,南村在電話里向母親描述了這里的變化。
而同行的龍敢兄,就是父母在這里孕育的。
1955年4月12日,24歲的龍鎮(zhèn)元,從西藏軍區(qū)司令部調到扎木辦事處,見到的第一個戰(zhàn)友就是女文件管理員劉繼蓉。
龍敢的父母就是這樣邂逅的。
后來,劉繼蓉婉拒一首長的追求,義無反顧地嫁給了多才多藝的龍鎮(zhèn)元。在那個艱難困苦的年代,愛情使他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這次,若非龍母年老體弱,她真想隨兒子一同來看看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龍父十幾年前已故)。
波密縣委大院,保留著當年的縣委紅樓,現(xiàn)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里面陳列著西藏的變遷與英雄的故事。</h3><h3> 我們將重返這里,聽張慶沖(去內地出差了)講述打響平息西藏叛亂的第一槍……<br></h3><h3><br></h3><h3>(參考資料:南村公眾號、龍敢文章、網(wǎng)絡)</h3> <h3>在達興村采訪老村主任</h3> <h3>誰人輕啟歌喉,漾起空谷回聲。</h3> <h3>更兼舞姿翩然,似有暗香浮動。</h3> <h3>行駛在易貢湖畔</h3> <h3>松宗鎮(zhèn)的早晨,感受“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意境。</h3> <h3>在父親到過的地方留影</h3> <h3>路上風光</h3> <h3>在達興村</h3> <h3>村委會前留個紀念</h3> <h3>藏族姑娘在自家門前的小溪浣衣</h3> <h3>興奮又羞怯的可愛藏娃</h3> <h3>與藏民合影</h3> <h3>南村與嘎嘎扎西合影</h3> <h3>一行人在村里合影</h3> <h3>采訪后來到了玉許鄉(xiāng)林瓊村外</h3> <h3>野炊。春華。</h3> <h3>春蘭協(xié)助南村換裝,準備拍照。</h3> <h3>醞釀情緒</h3> <h3>進入角色</h3> <h3>在傾多鎮(zhèn)尋找藏王故里的路上</h3> <h3>風景在路上</h3> <h3>傍晚的扎木鎮(zhèn)</h3> <h3>入住的酒店</h3> <h3>部分驢友換上了酒店免費提供的藏服</h3> <h3>扎木鎮(zhèn)的早上云霧繚繞</h3> <h3>古鄉(xiāng)風光</h3> <h3>途中,幺妹安排了豐盛的午餐。</h3> <h3>霧掩群峰,綠草青青。</h3><h3>易貢湖水,波平如鏡。</h3> <h3>馬兒悠閑,攝友取景。</h3><h3>高原一隅,萬籟俱靜。</h3> <h3>南村的服飾與環(huán)境較搭,姿態(tài)亦然,這很能與拍攝者達成默契。</h3> <h3>春華與南村</h3> <h3>龍敢兄夫婦的浪漫</h3> <h3>當年解放軍開墾的農(nóng)場,出產(chǎn)著易貢名茶。</h3> <h3>原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將軍(對印反擊戰(zhàn)前線指揮)的軍部將軍樓就在場里。</h3> <h3>南村的父親謝志友團長當年的風采</h3> <h3>龍敢的父母當年的風采</h3> <h3>這是在扎木兵站大門前,軍營沒有拍照。</h3><h3>左起:龍敢、春蘭、南村、春華,都是十八軍的后代,春華也曾是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老兵。</h3> <h3>波密縣委大院里的紅樓</h3> <h3>在紅樓前合影</h3> <h3>多東寺護佑著扎木小城</h3> <h3>不為朝覲,只為祈愿世界和平,祖國盡好。</h3> <h3>晚飯——從容燉了一鍋羊肉湯,這里的菜市場應有盡有,價格尚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清河县|
蒙城县|
景宁|
普定县|
金寨县|
平阴县|
兰州市|
满洲里市|
玉溪市|
泾源县|
赞皇县|
临安市|
黄梅县|
华宁县|
邵东县|
曲周县|
安国市|
青铜峡市|
紫阳县|
宜兰市|
望城县|
慈利县|
韶关市|
孟州市|
湖州市|
岢岚县|
玉田县|
天全县|
灌阳县|
远安县|
涡阳县|
卢龙县|
永兴县|
杭锦后旗|
长顺县|
扶沟县|
苏尼特右旗|
宝丰县|
河北区|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