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彩云之南自由行

好運伴今生

<h3>11月6日不到凌晨三點就起來了,收拾好行囊,準備開啟我的云南之旅!同行一共八人,都是同事、同學和朋友,行程大致為:</h3><h3>11月6日沈陽飛西雙版納(玩三天)</h3><h3>11月10日西雙版納飛大理(大理玩一天)</h3><h3>11月11——13日在麗江(玩三天)</h3><h3>11月14日麗江飛大連</h3><h3> </h3> <h3>空中俯瞰云南大地,下面的那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就是金沙江。</h3> <h3>西雙版納的嘎灑機場</h3><h3>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h3> <h3>夜色闌珊的告莊夜景</h3><h3>夜幕降臨,整個夜市逐漸進入到鮮活熱鬧的氣氛,原本,夜晚才是一天的開始!告莊夜市亦如是,作為一個熱帶旅游城市,有了夜市作為添加劑,反倒顯現出特殊的繁華風貌。無論是對于當地人,還是外地游客, 都有了一個共同游覽,消遣的夜晚時光。</h3> <h3>告莊的夜市算得上是個國際交流市場了,來自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攤販和天南地北的年輕人在此擺攤,現場十分壯觀,這種恰似天上人家的繁華,在燈火輝煌中凸顯的更加明顯。</h3> <h3>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星光夜市,燒烤攤、工藝品攤……其中有不少氣質不凡的年輕人,她們并不急于向游客銷售自己的商品,而是悠閑地享受這種生活,她們或許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夢想,期待用自己的創作力和想象力燃燒青春。</h3><h3>很多人坐在臺階上聽流浪歌手唱歌,悠揚的歌聲響徹了整個夜市,人們各自想著心事的,看著遠方的,購買小禮品的,還有品嘗夜市美食的....</h3><h3>告莊夜市除了美食和人群之外,其實也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這里的很多伴手禮都是文創作品,賣的東西不是流水線上出來的工藝品,多數是文藝青年自己的創意作品,所以有很多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h3> <h3>我們住在西雙版納告莊的天麒客棧。是咱們營口人在那里投資的??蜅-h境非常好,很愜意!距離有名的星光夜市很近。周圍交通便利,配套的飯店、超市、水果店等等非常多。</h3> <h3>基諾族,1979年我國最后一個被確定的單一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及四鄰的勐旺、勐養、勐罕,勐臘?;Z族總人口數為2萬多人。</h3><h3>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諾族的祖先瑪黑和瑪妞,他們是一對兄妹。由于瑪黑瑪妞是躲在鼓里到了基諾山,所以鼓就是基諾人的吉祥之物了。而太陽鼓和太陽鼓舞的出現也應該與這一傳說有關了。</h3> <h3>基諾山寨景區以自然村寨為依托,將基諾族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獨具特色的基諾族民居、服飾及秀美的自然原始風光融為一體展現給游客。</h3><h3><br></h3> <h3>  進入基諾山寨后,首先就能見到壯觀的阿嫫腰北倒下去時的巨大雕塑。基諾族的神話傳說中,創世女神阿嫫腰北,創造了世間萬物,在世間所有生物中,阿嫫腰北最喜歡人類,她把人類的祖先瑪黑、瑪妞放入特制的大鼓中躲避洪災,待將世間萬物幾乎毀滅后她又再次重新創世,可就在第二次創世的過程中她不幸遇難身亡。景區的這一雕像就是模仿她遇難時倒地瞬間的姿態塑造的。</h3><h3>  “阿嫫”意為母親,“腰”意為大地,“北”意為創造。所以,在基諾山,阿嫫腰北神像是基諾人最頂禮膜拜的神像。</h3> <h3> 我身后面的雕塑就是基諾族的祖先——“瑪黑”和“瑪妞”。女神“阿嫫腰北”把一對親兄妹放入一個形似太陽的大木鼓中,然后造出七個太陽曬死了很多動植物,又發起洪水淹沒了整個世界?!艾敽凇焙汀艾旀ぁ痹诖蠊睦锲戳似咛炱咭怪蠛樗巳?,他們破鼓而出,成婚并繁衍了基諾族。</h3><h3> 我裝模作樣的擺弄著他們的樂器?;Z族的許多文化都來源于生活,比如這種叫奇科、布姑的打擊音樂就來源于打獵。他們以前的食物主要來源于采集和狩獵,因此在收獲獵物后就會敲擊竹筒或木棍表達心情,同時也向村里傳遞信息。</h3> <h3>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沒有文字,靠刻木、數數記事。比如,借東西的時候,就把相應的符號和數量刻在竹條上,從中間破開,借、貸人各持一半作為憑證,還清了就把竹條銷毀即可。人們把這一行為稱作刻木記事。</h3><h3>現在基諾族人已經會用漢字交流,刻木記事已經演變成了“刻字祈?!保麄儠⒆约旱脑竿煤谔繉懺谥癜迳?,讓族里的長老“施法”,然后綁在寨子里的大樹上,你的愿望就會實現。</h3> <h3>基諾村寨喜建于平緩向陽的小山坡上。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欄式”竹樓,貌似孔明帽,相傳建房式樣是孔明教的。竹樓由木架支撐,用粗木做梁、柱,連榫為架,不用金屬連接。樓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鋪成,將茅草編成草排覆蓋在樓頂上。竹樓上層住人,下層不設四壁,用于堆放工具、什物和家畜棲息。</h3> <h3>現在的基諾山寨,建造房屋的時候,已經用上了更加結實耐用的現代材料,不過房屋樣式還是以傳統風格為主。</h3> <h3>紡織和刺繡是基諾婦女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基諾山,隨時都可以看到婦女們或手持紡輪捻線,或穿針引線刺繡。紡線的技藝只有經過長期訓練才能熟練掌握。織布是成年女子特別是已婚婦女的一項活計。她們用一種原始的腰機織布,把經線的一頭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頭拴在對面的木柱上,席地而坐,雙手持梭將緯線來回牽引,然后用砍刀狀的木板打緊,織出厚實耐用的“砍刀布”。</h3> <h3>竹片鋪就的小路,走在上面吱呀作響,真擔心腳踩的某處突然斷裂掉進下面嘩嘩流淌的小溪里。導游說竹片每年會更換一次。</h3> <h3>在一個大屋子里觀看他們的太陽鼓表演,太陽鼓舞,基諾語“厄扯歌”,是基諾族民間舞蹈中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在群眾中有著深遠影響的舞蹈,被視之為本民族的“根譜”。表演結束的互動環節,抓緊時間跟表演的帥哥合個影!帥哥很配合哦!</h3> <h3>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位于景洪以東,是全州離景洪城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該園是在25000畝熱帶溝谷雨林的基礎上創建,園內森林覆蓋率超過98%,是個天然的大氧吧。</h3><h3>園內有溝谷雨林、孔雀飛舞、民俗歌舞、美食、潑水狂歡等項目,是西雙版納最大的綜合性生態旅游景點之一。</h3><h3><br></h3> <h3>在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公園里的孔雀放飛。有點雞肋的感覺,表演的場面跟想象中的美麗孔雀翱翔在森林里的樣子相去甚遠。商業味道太濃了,那些放飛員不斷的喊著“20元喂孔雀”。很美好的東西讓銅臭味兒玷污了!</h3> <h3>習慣了被囚禁的鸚鵡很開心的為游人表演節目。</h3> <h3>去茶山的路上。我們走的是昆磨高速。昆磨高速規劃里程692km,通車里程461km。自昆明經元江、思茅終至到磨憨口岸,全線均位于云南境內,已于2008年全線通車。 </h3><h3>普洱至玉溪方向,大風埡口處的昆磨高速公路,被稱為“死亡公路”,這條公路路段長而陡峭,全長27公里,高度為一千多米,坡度大約為6度,坡度急降。老司機見了也發慌。</h3><h3>好在我們沒經過這一路段。不過,那段盤山路可是把我害慘了。嚴重的暈車,強忍著沒有吐出來。幸好同行的伙伴馬薇會針灸,用隨身帶的銀針給我扎了內關穴,癥狀得到緩解。</h3><h3>圖片中正在建設的高架橋就是中、老高鐵。</h3> <h3>這個茶廠是我的家鄉人在這里建的,很厲害??!有車間,有客房。采茶旺季,有些茶商會吃住在茶廠,親自監督制茶的每一道環節。甚至有些人會親自炒制茶葉,參與制茶的各個工序,最后買回自己制的茶,算是“DIY”了吧!喝這樣的茶,味道一定很特別!</h3> <h3>茶廠里面制作普洱茶的一些設備。我們來的不是時候,秋茶的制茶工作基本結束了,茶廠里面只有幾個人留守。看到制茶的一道道工序,再去喝茶,也許會品出制茶人傾注在里面的艱辛吧!</h3> <h3>我們有幸去了易武的一個高山茶園!不是臺地茶園哦!是正宗的喬木茶產地。它在勐臘縣易武鎮麻黑村。</h3> <h3>古六大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F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h3><h3>易武茶山(麻黑、高山、落水洞、刮風寨、彎弓丁家寨、茶王樹、冷水河、薄荷塘、大漆樹)</h3><h3> 位于勐臘縣易武鄉,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2200米,年平均溫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間,土壤富含各類微量元素,空氣濕潤,終年高山云霧籠罩,是大葉種普洱茶理想的生長地。</h3> <h3>易武茶山之七村八寨</h3><h3>七村(麻黑、高山、落水洞、曼秀、三合社、易比、張家灣)</h3><h3>八寨(刮風寨、彎弓丁家寨、舊廟寨、大寨、曼撒寨、新寨、倮德寨)</h3><h3> 易武茶特征:屬喬木大葉種,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茶山。其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微苦澀,香氣高,湯色淡黃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澀味低、回甘生津持久、葉底鮮活、均勻整齊,茶質優良極耐沖泡。</h3><h3>我們去的茶山就在曼秀村。</h3> <h3>這個房屋是村子里僅存的兩間老茶莊房子,已經上百年了!現在是破舊不堪,我們去時,人們正在拆與它緊鄰的另一個房子的房頂,也許是要重新翻修吧!這就是當年茶馬古道上無數個起點之一,它們就如涓涓細流,不斷匯聚在一起,匯聚到普洱,再由那里通向更遙遠的地方!</h3><h3>圖片右上方可以看到有人站在房頂正在干活兒!</h3> <h3>這是高臺空地上建的一組群雕,展示當年茶馬古道上馬幫的形象。</h3> <h3>茶廠所在地區是一個苗族村。我們去的那天恰巧趕上一家人辦喜事,嫁女兒。這是吃完喜宴的老鄉坐在高臺上聊天,我隨手拍的!</h3> <h3>高臺上,古樹旁,苗家的喜宴就在露天舉行,我們沒有趕上看到婚禮儀式很是遺憾。不過能看到喜宴的場面也算偏得。主人家熱情邀請我們一起用飯,我們婉拒啦!跟我合影的就是今天新娘的媽媽。她才35歲就做了岳母啦!她的女兒19歲,嫁的是山東的漢族小伙。這位年輕的岳母打開手機相冊向我們展示了她的乘龍快婿,高高的個子,很帥氣。談到她的姑爺,岳母的臉上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他們少數民族很愿意與漢族聯姻的。</h3> <h3>走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駐足在當年的茶莊前,濃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勤勞而勇敢的先民們硬是把那一片片樹葉制成了遠銷中亞、歐洲的暢銷品!開辟出了一條經貿之路,文化之路!</h3> <h3>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于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侖鎮的熱帶林海之中,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始建于1958年,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占地面積約為11.25km2,收集活植物12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h3><h3>園區分東區和西區兩部分,游玩主要看點在西區,由多個小的植物園組成;東區是一片狹長的熱帶雨林,適合徒步穿越。</h3><h3>西區建有二十多個專類植物園區,種植有會變顏色的花朵、按時開花的時鐘花,隨音樂顫動的跳舞草、只有樹干不長葉子的光棍樹以及見血封喉的箭毒木等各色奇花異草,令人大開眼界。<br></h3><h3>東區是大片原生態的熱帶雨林,可以看到大片的野生蘭花,絞殺樹等奇觀也不難看到。</h3><h3>園子非常大,西區就可以玩一整天,里面的植物絕對讓你眼花繚亂,說實話就沒幾個認識的。</h3> <h3>這個植物叫“錢串兒”。趕緊摸摸它,沾沾財氣。</h3> <h3>千姿百態的花卉</h3> <h3>在植物園里有個名人名樹園,看了一圈,就這棵李鵬手植的鐵力木長的最漂亮。</h3> <h3>大多人都只知道泰國清邁的水燈節,其實在我國的西雙版納早已有放水燈的習俗。水燈節是浪漫的,也是美麗的,我們這次行程有幸趕上了在西雙版納的告莊西雙景舉辦的第四屆水燈小姐選舉賽。(9——11日)我一路跟著游行的花車,看他們表演,看圍觀人們的熱情參與,真切體會到濃郁的傣族風情!</h3> <h3>漂亮的各式各樣的水燈。人們放水燈,祈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h3> <h3>為了看的清楚點,我們也是拼了!</h3> <h3>在西雙版納吃的傣味。傣味是傣族的飲食,具有獨到之處而又富有特色,以酸見長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飲食文化中的獨特之處。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產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所有盛菜的盤子都是竹子編的。吃的菜有酸筍,烤魚,炸水牛皮,菠蘿飯,烤野豬肉,芭蕉葉包飯,“南秘”(“南秘”是一種用各種調料調好的“蘸水”,酸酸辣辣,用來蘸黃瓜之類)等。</h3><h3><br></h3> <h3>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居于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城內文物古跡眾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遺址可辯</h3> <h3>南城樓稱雙鶴樓又稱承恩樓。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志。古城墻四面各長約1500米、高6米、厚達12米。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h3> <h3>走在大理街頭的白族姑娘</h3> <h3>寸發標,1962年6月4日生于鶴慶縣新華村的一個銀匠世家,寸氏銀器制作第六代傳人。1978年開始隨父學習金銀器制作工藝,成為走村串巷、走南闖北的“小爐匠”。1987年,前往西藏拉薩從事金、銀、銅等民間金屬工藝品的加工制作。在此期間,為布達拉宮制作了很多裝飾品和佛事用品,設計制作了銅雕“布達拉宮”,并被西藏自治區訪美代表團選作為贈送美方的禮品。1996年回到家鄉,創辦了“鶴慶標祥九龍手工藝品加工廠”。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廳命名為“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目前是鶴慶銀飾鍛制技藝的代表人物。</h3> <h3>洋人街,原名“護國路”,為紀念民國初云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護國路”呈東西走向,全長1200米,寬7米,青石板鋪面。其中最繁華的是中段,全長185.6米,是中國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h3> <h3>南詔風情島上有兩個碼頭,東部是主要碼頭——大運碼頭,北部是輔助碼頭。大運碼頭可以一次??克乃掖笮陀未?,碼頭面積達6 600平方米。廣場上有“沙壹母”銅雕,背后是10根石柱,它們代表沙壹母的10個兒子,象征人類的10種原始的勞作方式。傳說在滇西哀牢山中,有一位叫沙壹的婦女,捕魚時觸木頭感而懷孕,生下10個兒子,最小的兒子與那塊木頭變成的龍很親近,名叫九隆,這是當時的土語“坐在背上的人”的意思。9個哥哥一起推他為王。后來,十兄弟就成了各民族的始祖。九隆神話在滇西一帶很有名氣,幾乎成了創世神話。</h3> <h3>洱海邊上舞動紗巾,遠處就是蒼山。陽光從云縫中傾瀉出來,非常漂亮!</h3> <h3>遠處那個月亮門的建筑就是楊麗萍在洱海的月亮宮?,F在國家下決心要清理洱海邊的違建,據說,現在這個月亮宮處于閑置狀態。但是,當地導游說不可能拆除的。咱們拭目以待吧!</h3> <h3>“洱海的女兒”鑄銅雕塑。這是一立一臥的兩個漁女沐浴的形象,矯健而飄逸,與島上天然巖石“醉八仙”相呼應。</h3> <h3>同一個地方,不同的風韻!各顯風騷,都是美美噠!</h3> <h3>背朝大海,愜意滿懷!這是網紅打卡地,必須拍照以示留念!</h3> <h3>束河古鎮,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h3><h3>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h3> <h3>民居是束河古鎮建筑群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納西族民居典型的構造布局,小院種花,大院植樹,四季花果飄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臺,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風景?,F在古鎮內的民居多修緝為客棧,在保留當地木材結構的基礎上,又配以玻璃材質,從而大大提高了房間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為舒適。</h3> <h3>街頭隨手拍</h3> <h3>麗江古城位于麗江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br></h3><h3>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黑龍潭、文昌宮、王丕震紀念館、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舊居、凈蓮寺、普賢寺等景點。麗江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h3><h3>麗江古城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別具一格。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h3> <h3>被歲月打磨的油亮的石板路,帶著濃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無數的人、馬從它上面走過,無數的人間悲歡離合它見證過……</h3> <h3>麗江古城不是棋盤式街巷,初看有點亂,感覺容易走丟。但是只要掌握一個規律就OK啦!那就是沿著路邊的小溪,所有順著水流的方向就是向四周發散出去,而逆流走,就會回到大水車、四方街這里。</h3> <h3>麗江,云南省地級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h3><h3>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22種少數民祖。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世界記憶遺產—“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三大世界遺產。</h3><h3>“麗江”一名,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別稱“麗水”。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稱犁水,后因犁、麗聲音相近而異寫為麗水、麗江。</h3> <h3>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盡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宏,并不亞于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官邸。</h3><h3>納西人說起“木老爺”來,就跟我們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樣親切。木老爺,從前就是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簡單一點說,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h3> <h3>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h3> <h3>整個木府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建筑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 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吧"之諧音,體現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忠義石牌坊通體皆石,結構三層,是國內石建筑的精品;</h3> <h3>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于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朱將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漢姓“木”,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得以改成漢姓名字。</h3><h3>《徐霞客游記》里說當時麗江"官姓木,民姓和,無他姓者"。據說這民姓和也有來歷:因為子民們要替木家干活,于是木土司在木字上加一撇,代表他們遮陽避雨的氈帽,旁邊加一"ロ",代表他們干活時背的籃子。于是后來就有了這和睦相處的和、木二姓。</h3><h3></h3> <h3>在后面的獅子山上俯拍的木府全景</h3><h3>明代是納西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深得大明信任的木氏土司比較開明,不閉關自守,積極引進明朝中原漢族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教育,廣交中原名士,從內地引進文化、醫藥、教育、建筑、開礦、工藝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麗江。</h3><h3>木氏土司與麗江的聯系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h3><h3>古城周圍不筑城墻,據說是因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困”字,無異于把“木”困住。</h3><h3>歷史上,木府的占地曾達到100多畝,"其內樓閣極盛",并且嚴重"超標"。所以公元1639年徐霞客應木增士司的邀請訪麗江時,雖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但為了避嫌,沒有讓他進木府。</h3> <h3>為我們講解的這位講解員口齒伶俐,邏輯清晰,語速適中,態度平和,我們聽得非常舒服,在她的講解中,我們被木氏家族的歷代土司的雄才大略所折服。</h3> <h3>屋頂的三個藻井,中間是龍,為了避嫌,這龍只有四爪,而不像皇宮里的有五爪。</h3> <h3>大研古鎮的夜景。</h3> <h3>剛剛出爐的鮮花餅,我親自裝袋以示我送給親友的誠意,買一些給大家嘗嘗。</h3> <h3>玉龍雪山腳下的藍月谷,美麗的景色跟九寨溝很像。</h3> <h3>藍月谷又名白水河,在晴天時,水的顏色是藍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遠看就象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腳下,所以名叫藍月谷。而白水河這個名字是因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時水會變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湖水是透明的藍,近乎凝固的湛藍中,些許的綠意點綴其間。于湖心四顧,白云連橫,浮于山際,倒影在湖面,如夢幻影,疑是仙境。</h3> <h3>藍月谷這個地方它的形成是經過非常悠久的歷史,慢慢的形成的,本來這個地方是一個空曠的峽谷,可后來由于玉龍雪山上面那些冰雪慢慢的融化了之后順著山溝溝流淌了下來,最后因為積少成多后來就形成了現在的這個藍月谷了。但是這個水卻只能看不能喝,因為這個地方的水里面含銅是非常的高,所以對于這個水我們是飲用不得的。</h3> <h3>你可以站在河邊遠眺玉龍雪山,白雪皚皚,白云繚繞,美不勝收。你也可以到這湖水里洗洗手,傳說這里的水來自玉龍之口,帶有靈性,洗一把是官運,洗兩把是生意運,洗三把就是桃花運,寄托美好的心愿。你可以找一塊空閑地,靜靜地看著水面,陽光灑下,波光粼粼,仿佛只剩下自己。悠悠白水河,靜靜藍月谷。這里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山谷,還是一個多情的山谷、一個見證愛情的山谷,見過她,你就永遠不會忘記。</h3> <h3>托起一股清泉,滋潤我的心田!</h3> <h3>在這個湖泊的上游是一個瀑布,雖然說水流量不是特別的充沛,不像其他的瀑布那樣壯觀,但還是會給我們一種人間仙境一般的感覺,就仿佛是我們的花果山水簾洞一樣。</h3> <h3>我們同去的一位姐姐在藍月谷穿民族服裝拍的照片,美極了!</h3> <h3>在索道入口處排隊時就已經是下雨了。我們沒有經驗,其實這時候就應該取消上山行程,索性在山下的藍月谷接著玩。</h3> <h3>我們的運氣不好,上午在玉龍雪山腳下的藍月谷玩的時候就看到雪山上濃云密布,結果下午坐索道到達山頂時,就雨雪交加。周圍一片霧茫茫,我拍照的興致蕩然無存了!</h3> <h3>這是晴好天氣的玉龍雪山山頂。我們去的時候雨雪交加,白霧茫茫,沒有看到什么美景,借用一下網上的圖片吧!早有攻略上講,玉龍雪山,遠觀美麗,近看無趣,此次行程,切身體會到了,此言有理!</h3> <h3>因為天氣冷,氣壓低,有點不舒服。同去的一位同伴有嚴重的高原反應,她的表妹為她扎了針灸,癥狀得到一些緩解。</h3> <h3>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以東巴文化為特色,占地7畝,包括歷史、自然、藝術在內的綜合性民族民俗博物館。博物館主體建筑形式為仿古納西族四合院式,根據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水環境條件,形成以群體院落作為主體建筑帶的古建筑。</h3><h3>在這里看到有關東巴文化的各種圖片文字介紹,還有經書、繪畫、祭祀法器等實物資料,以及納西族古老的生產生活用具等,是云南省最值得一看的博物館之一。</h3> <h3>所謂的東巴文化其實是納西族的傳統文化,因其保存于東巴教而得名,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為基本特征,信奉萬物皆有神靈。其教徒稱“東巴”,意為“智者”,他們集巫、醫、學、藝、匠于一身,是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者。至今保留在民間的東巴象形文字,共有1400多個單字,被譽為當今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東巴象形文字記載的東巴經文典籍,多達2萬多冊、1500多種,其內容有哲學、歷史、宗教、醫學、藝術等,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早在19世紀,東巴文化就引起了外國學者的重視。如今,美、英、法、德等17個國家和地區收藏有東巴經書,先后從文字、歷史、宗教、音樂、舞蹈等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翻譯、整理和研究。</h3> <h3>在博物館內偶遇一個德國旅游團,他們對中國的民族文化很感興趣,大家都認真聽導游講解,不時的提一些問題。我也想跟著蹭導游講解,一聽才發現人家是德語講解,太尷尬了!還是自己好好看展品介紹吧!</h3> <h3>三股水冒金地,自古都是馬幫前往西藏和返回時必定祭祀祈福的地方,遠古的馬幫在萬福萬壽碑前祈福平安,在德眼泉飲水休整。</h3><h3> 點了如意平安燈便踏上遠程,這里是北觀玉龍、哈巴雪山,南眺長江第一灣的最佳觀景點,這里是洛克心中的香格里拉。</h3><h3>冒金地,不是可以冒出金子的地方,而是可以給遠行的馬幫提供錢財的地方,類似于救助站。此地人看徳重于生命,徳能生才,所以這里的茶馬古道千百年來生生不息,財源不斷,故有冒金地之稱。如果他們能掙到錢,順利回來,都會到這里捐贈一些錢,表示感謝。而馬幫生活是危機四伏,危險重重,有的人可能永遠回不來了,這個錢也就不可能歸還了!</h3> <h3>茶馬古道路線圖</h3><h3>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并不止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道路系統。</h3><h3>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三條大道中,以川藏道開通最早,運輸量最大,歷史作用較大。</h3><h3>這張圖上展示的是滇藏道,它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h3> <h3>在這里參觀的實際是一個納西族的博物館。里面展示了納西族的日常生活用品,生產工具,他們的祭祀用具……</h3><h3>大廳里的那個碩大陰沉木具有極高的價值,被譽為植物界的“木乃伊”。陰沉木是由于地殼變遷等自然災害使得古森林倒埋于古河床低洼深處或者淤泥里 ,在缺氧、高壓以及弱酸、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環境下,歷經千萬年緩慢炭化而形成。顏色光鮮,細膩光滑,致密耐腐,具有特殊香味,較同種現代木相比,陰沉木內含物(如樹膠、精油)含量較多,密度較大,尺寸穩定性較好,耐腐性能較強。</h3><h3>在我國,陰沉木主要分布在西南、東南等地。</h3> <h3>站在高臺上,遠眺長江第一灣,俯視蜿蜒而過的金沙江,它猶如一條緩緩拂動天地的緞帶,在群山峻嶺間飄然而下。</h3> <h3>“三股水”位于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宏文村(德盛莊)東北面半山腰上。這里是三江并流區域中金沙江的雄古—劍川遠古河谷和現今長江第一灣至虎跳峽段金沙江河谷的交匯處,且在玉龍雪山橫斷山脈海拔最低的拉市海西山梁的西側,因此,這里曾是滇西北進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之地,四岔路口和金沙江古渡口,由此向北渡江到橋頭、香格里拉、德欽、拉薩;向西到石鼓、塔城、德欽、拉薩;向南到劍川、大理、普洱;向東經“冒金地”背后著名的“七十二道灣”鋪石古道翻蒙古哨到麗江古城。</h3><h3>千百年來,這里居住著幾十戶淳樸的納西族村民,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絡繹不絕的藏、納、白、漢等民族的馬幫在此打尖,補充給養和野外夜宿放牧。他們融洽相處,互相幫助,看德重于生命,看德為做生意之靈魂。</h3> <h3>刺激的金沙江漂流!</h3> <h3>在金沙江旁邊的樹林里,吃馬幫菜!不知道是否正宗,但是味道不錯。尤其是那個“粑粑”,得到大家一致好評,跟人家要了好多盤,是不是一群“大吃包”???</h3> <h3>重溫兒時打滑梯的游戲!很開心??!</h3> <h3>平生第一次騎馬。重走茶馬小道,仿佛仍能聽見“蹄嗒蹄嗒……”的馬蹄聲和清脆悅耳的鈴鐺聲,使邊遠的山寨、寂靜的山林充滿了生機,也讓山里人充滿了對外界的遐想。這里,曾經是茶馬古道的三岔路口,無數的馬幫在這里有序的排隊過江,而寂靜的小鎮至今依然秉承著馬幫千年的精神默立在山水間!</h3><h3>它非常溫順,我不忍心夾它的肚子,腿盡力向外分開,所以,騎一會兒就感覺腿很不舒服。騎馬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臨下馬之前,拍拍它的頭,跟它說再見!應該是此時第一次見,也是最后一次見吧!</h3> <h3>一路上,拍了好多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照片,這就是他們的常態,卻是我們眼里的風景!</h3> <h3>金沙江從石鼓突然急轉北流約40公里后,在中甸縣橋頭鎮闖進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山削巖,劈出了一個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險的大峽谷——虎跳峽 。</h3><h3>跳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于世。從虎跳峽鎮過沖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順江而下,即可進入峽谷。</h3><h3>江水在約30公里長的峽谷中,跌落了213米,江面最窄僅30米,金沙江在這里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⑻鴯{峽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臨峽一側山體陡峭,幾乎是絕壁,無路可尋;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br></h3> <h3>上虎跳距虎跳峽鎮9公里,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峽寬僅叨余米,江心有一個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巨石猶如孤峰突起,屹然獨尊,江流與巨石相互搏擊,山轟谷鳴,氣勢非凡。</h3> <h3>背靠滔滔江水,笑對人生百態!</h3> <h3>乘車走在去香格里拉虎跳峽的路上,一路上,玉龍雪山遠遠的相伴而行,彩云之南的初冬景色異常美麗,純凈的天空,潔白的云朵,滔滔的江水……我們在金沙江漂流,吟誦著毛主席的詩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我們站在虎跳峽旁邊,聽驚濤駭浪的轟鳴,看滾滾江水奔流不息,我感嘆大自然的壯美,也感嘆人生的短暫和自身的渺小。</h3><h3>滄海橫流,人生苦短,把握當下,無悔余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镇康县| 石柱| 塔河县| 金坛市| 扶余县| 武威市| 武夷山市| 黄骅市| 巴南区| 本溪| 遂溪县| 平阳县| 富宁县| 马关县| 香格里拉县| 永春县| 新津县| 栾城县| 宜丰县| 习水县| 金秀| 马鞍山市| 麟游县| 山西省| 临颍县| 罗江县| 饶平县| 大荔县| 深水埗区| 泰顺县| 和林格尔县| 高邮市| 上蔡县| 蓬溪县| 宁远县| 开封县| 陆丰市| 连云港市| 涞源县|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