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三、424部隊大事記<br> 1.1955年授軍旗及開學典禮<br> 1955年9月,解放軍重慶通信技校在遺愛祠學校司令部大操場舉行授軍旗儀式及開學典禮,解放軍總參謀部派尤太忠少將親臨學校,授師級八一軍旗并參加開學典禮。授旗及開學典禮均按蘇聯紅軍儀式進行,當校長邢紹孔上校接過并跪吻軍旗后,揮動軍旗,全體官兵高呼萬歲萬歲萬歲!</p><p> 授旗之后,在軍旗引導下,身著五五式新軍服的全校師生,以排列整齊、步法一致的分列式接受了首長和來賓們的檢閱,圓滿地完成了受閱任務,從而邁入現代化、正規化的國防建設行列。</p><p> 2.1957年罷課風波<br></p> 1955年和1956年,學校分別招收地方高中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進校,但高、初中生進校后所開課程一樣,因而許多高中畢業生向學校提出要求:一是免學部分高中學過的基礎課,早日進入專業課學習;二是高中生今后畢業時頒發大學文憑。學校領導斷然否定了學員要求。當時已至1957年初夏之際,中央發出了全黨整風的號令,全國掀起了四大運動,在校學員也卷入了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浪潮,強烈要求轉學西軍電并開始罷課,持續四日之久,時逢中央首長抵渝,部分高中學員由罷課轉向要求向中央軍委領導面陳訴求。后來由于整風轉為反右,參與罷課滋事的三百多學生,少數為首者被劃為右派并處理回家,訓練部長被撤職并受到處分,其余學員全部留校繼續學習至畢業。 <p> 3.1958年學校奉命搬遷<br> 1958年全軍院校大調整,學校奉命搬遷,新校址選在相距約40公里的北碚區歇馬場原步兵學校(1953-1958年,1958年遷往桂林)營地,同年4月開始實施搬遷。部分干部、家屬、職工以及所有教學設備、訓練器材、辦公用具等均先期用汽車轉運至新校區后, 4月28日早上6點,全副武裝的學員和干部在賀伯升政委親自率領下,從市區鵝嶺公園下面的遺愛祠老校區出發,開赴新校址。行軍途中利用地形地物進行了防空和戰斗演練,做飯并用午餐,翻越中梁山,沿山間崎嶇小道陡步行軍80余華里,下午6點到達新校址歇馬。經過一天的奔波,也使學員們經受了一次實地考驗和鍛煉。</p><p> 4.1961年幫助地方群眾破除迷信<br> 1961年前后,全國軍民承受著天災人禍的嚴重困難,缺糧少吃是普遍問題,部隊周圍的許多社員群眾整天守在附近磨灘河瀑布沖擊的深水潭旁,傳說有魚精顯圣救百姓。部隊領導決定采用深水爆破的方法破除這個魚精顯圣的迷信,便在全校干部和學員中挑選50名身強力壯水性好的軍人,組成五個戰斗小組和一個指揮組分乘橡皮舟和木筏實施爆破,結果爆破后不僅沒有魚精,連小魚都沒有幾條,最終結果徹底破除了社員們心中的迷信。<br></p> <p> 5.1966年參加地方四清運動<br> 1966年初,根據上級統一安排,在校領導石崖副校長帶領下,學校師生赴忠縣開展“四清運動”,干部和師生們組成工作隊,深入忠縣各區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長達半年之久。所謂“四清”,先期以 "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為主,后期發展成為 "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和清經濟"四個方面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組織社員圍繞清產量、清收入、清帳目、清工分開展運動,同時進行發展黨員、清理階級隊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本達到預期目的。直至文化大革命開始,又返校參加文革,開展“四大”并進行全國大串連。</p><p> 6.1967年“828武斗”<br></p><p> 時間:1967年8月28日。地點:以重慶北碚歇馬四二四部隊為中心方圓五公里。直接參加武斗和波及群眾軍地兩派一萬多人。雙方交戰4小時,動用步槍、沖鋒槍、機關槍、手榴彈、迫擊炮等輕重武器及軍用電臺,攻方還動用了127和145高射機槍,從部隊營區外的山包上和停在學校墻外公路的車上向部隊內射擊,攻擊的主要目標為學校教學大樓,包括三、四號樓等部隊營房墻上均留下了很多機槍、步槍彈孔,隔離室旁家屬院和洗澡堂等地還被迫擊炮擊中。武斗雙方共死40多人。為避免更大傷亡,守方撒退,攻方占領學校。<br></p> <p> 四、424部隊與林園通院</p><p> 解放初至1961年以前,林園所在地為解放軍高級步兵學校——"西南軍政大學”(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1950年4月更名)所在地,1951年6月又更名為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p><p> 1962年2月,中央軍委命令,將西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西軍電)雷達專業(包括六系和七系)遷往重慶林園,成立解放軍重慶雷達工程學院(簡稱重慶雷院,又稱412部隊,軍級單位),調西軍電副院長曾慶良少將任雷達學院院長,溫恩生(大校)任副政委,賀伯升大校、周石夫大校、畢德顯大校任副院長,雷達學院辦學至1970年2月。其中,1963年8月,軍委又決定,"西軍電"的一系通信專業部分人員遷往重慶,而重慶雷達學院的二系、三系和四系重返"西軍電"。</p><p> 1970年3月以后,林園改為解放軍重慶通信兵工程技術學校(451部隊,師級單位),首任周石夫校長(任期1970.03——1975.08),齊木璽政委(任期1970.03——1975.06)。 </p><p> 1961年有424部隊領導(如賀伯升政委)干部參與412部隊(雷達學院)的籌建,1969年又有大批424部隊領導干部和教員調入451部隊,成為451部隊(1970年稱解放軍重慶通信兵工程技術學校,1978年改稱解放軍無線電通信技術學校,1986年6月改稱重慶通信學院,現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的骨干。</p><p> 五、后記</p><p> 國有史,縣有志,家有譜,我們走的再遠不能忘記來時的路。424部隊是我們父輩工作、戰斗過的地方,也是我們發小童年記事之地。424部隊有過輝煌與光榮,有過難忘的歷史,但隨著時過境遷,往事如煙,逐漸淡化。這里,是大院子女的根基所在,424始終是發小們心中的情結所在,因而為了固本強根,非常有必要追記這段歷史,正本清源,留與歷史。</p> 風雨飄搖六十年,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但圓亭子已深深扎根于424人的心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br> 由于時間倉促、資料有限,以上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br> 特別感謝<br> 424部隊政治部干事杜克和(89歲),424部隊校務部秘書吳岐章(86歲),424部隊訓練部教員鐘金佑(80歲),424部隊訓練部秘書陳漢初,424部隊604中隊學員劉佐剛,412部隊第九教研室教員劉天民,424部隊子女邢魯川、陳小云、宋曉光、張立澤、周渝峰、方予真、方予渝,同學王玨,同事肖輝,412部隊子女林萬印、林萬芳,451部隊教員李朝云及重慶通信學院《奮進五十年》紀念冊編著者。<br> 2019年10月渝生于歇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延庆县|
清涧县|
定陶县|
都匀市|
凌海市|
广州市|
阜南县|
德化县|
揭阳市|
昌吉市|
潍坊市|
雷山县|
株洲市|
琼结县|
彝良县|
双柏县|
潮州市|
芜湖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江市|
珲春市|
东光县|
昭通市|
鹿邑县|
黄平县|
名山县|
灯塔市|
钦州市|
井研县|
罗山县|
海伦市|
蒙自县|
山阴县|
新泰市|
东乡族自治县|
渭源县|
白朗县|
苗栗县|
同仁县|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