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國科技大學東校區,原是合肥師范學院。這里曾經是我的母校,我的家,我和我的發小們在這里一起學知識,一起快樂長大。這里曾經有我們的老師,有看著我們長大的叔叔阿姨。可是現在早已成了科大校園,這個原合師院西北朝向的正門,現在已被圈入院內。今天我故地重游,來看看我的母校,我曾經的家,來尋找我童年的記憶……</h3> <h3>門內道路兩邊的水塘似比之前稍深了些,水塘周圍的樹身姿蒼勁,已顯老態。</h3> <h3>大門向南道路兩旁是前些年栽種的櫻花樹,每年櫻花盛開的季節引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h3> <p class="ql-block">對著大門,迎面的原合師院教學樓依然穩穩地座落在那里,現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一教學樓。</p> <h3>教學樓前東西道路上的梧桐粗壯蒼勁,梧桐樹啊!我走的時候你還年輕,現在,你也老了?!</h3> <h3>原合師院家屬宿舍樓已經全部拆除重建,我家最早住在原某棟一樓,因為那時年齡太小,不記得棟號,只記得是一樓。</h3> <p>這里是原合師院的游泳池,泳池東西長80米,寬50米,四周是斜土坡,近水面四周砌有約半米高的圍墻,南邊中間有水泥階梯下到泳池。泳池東頭有一個三米高的木制跳臺,因為泳池歸體育教研室,我父親是體育教師,泳池由我父親負責管理,暑假我幾乎每天都要在這里游泳、跳水、玩耍。</p> <p> 現在它是一個觀賞魚塘</p> <h3>泳池東頭是一條南北路,路東邊原是東平房,平房前后三排共八棟,前兩排自西向東各三棟,最后一排自西向東是兩棟,最后這兩棟住的全是藝術系的老師,聲樂、美術、雕塑老師們都住在這里,小學四年級時我家自家屬樓搬到這里,住中間一排的中間一棟,與藝術系老師宿舍東頭一棟前后相對,所以每天都能聽到叮叮咚咚的鋼琴聲和老師們的歌唱聲。因為藝術系老師的孩子和我們都是同學,所以我經常在他們家里玩。我家后窗正對著后來旅居法國的女畫家楊光素老師的家門,她在家里畫畫,尤其是畫年畫時經常叫我去給她當小模特。</h3><h3>沒想到五十年過去了,這里居然還保留著兩棟平房,而這正是當年藝術系老師們居住的那兩棟!雖然因為前后建樓抬高地基,平房比之前低矮了很多,但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它!</h3> <p>我的母校——合師附小教學樓依然存在!外部被粉刷一新,所有的門窗都沒動,依然是原來的木質門窗。可是現在它已經成了科大的校史館。</p> <p>我們曾經合師院的孩子都是從這幢教學樓——原合肥師范學院附小教學樓走出來的,它記載了我們少兒時的童趣和快樂,我們得以在這里健康成長。門前高大聳立的青松雖已蒼老,但它是我們童年永久的見證!</p><p>教學樓一層中間上二樓的樓梯是東西各一道環繞而上的,按當時的設計來說是頂級美的不能說了。</p><p> </p><p> ——這一段是我的一位發小兄長說的</p><p><br></p> <p>大松樹、老龍柏,我回來了!你們還認得我嗎?我魂牽夢繞的母校,我回來了!你還記得我嗎?一路一池都是夢,一草一木總關情,這里,牽拉著所有合師院孩子的心!</p> <p>教學樓內部除了正面原來校長,老師辦公室的門堵上改成一面墻以外,其它結構一點兒也沒變。</p> <p> 我六年級時候的教室</p> <p>靠在教室門口,就像靠在母親的懷里……母校啊,讓我親親你!</p> <p>原先的大禮堂兼學生食堂改建了,雖已面目全非,然地點一寸也未動。禮堂大門向西,正前方就對著南北對稱的兩座敎學樓,其中南樓就是我們附小教學樓。現在兩座對稱的教學樓依然有活力,沒有抹去我們對大禮堂和大禮堂內曾有生活的快樂記憶。</p><p>離開故鄉故土的憂傷是人生的傷痕,何況是離開我們兒時最憧景的故土故鄉,所以憂為傷感。好在目前還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建筑和道路方位,以寄托我們的懷念之情……!</p><p> ——這段還是我那位發小兄長說的</p><p>原來的大禮堂兼學生食堂,里面靠東頭是一個舞臺,燈光音響一應俱全。每到周末,或者放電影,或者是文藝演出,原合師院的文化藝術氛圍是非常濃厚的,我經常說我是看著歌劇《江姐》長大的,就是在這原來的大禮堂里看的,是合師院師生合演的,不知反復演出了多少場,每次我都要看。</p><p>有時候老師們也在舞臺下廳堂里跳交誼舞,我們孩子們也在里面鉆來鉆去地玩耍。</p> <p>大禮堂北側紅色建筑位置,原是合師院的教工食堂,拆除重建的這棟紅色建筑據說仍然是教工食堂,不知真否,我沒有進去核實。</p> <p> 圖書館應該是改建了一下</p> <p>?? 清蓮:太感謝你了,給我送來如此美的視頻!此時此刻我似乎也回到了兒時快樂的生活中……。游泳池的修建是為了增強學校的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地制宜修造的,它的建成和起到的作用比預想的高的多,我們全院內的伢們都學會了游泳,而且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歡樂和至今仍深深銘記在伢們心靈中的記憶……!</p><p>西平房旁的大操場,始建于1956年。當時場地有正規的四百米跑道,跑道的道面鋪設的是當時用很細的碳渣沫加細砂和黃泥攪和而鋪設。這種跑道材料當時在全國都是如此應用。場中是正規的人工自然草地足球場,靠西平房圍墻旁還有一水泥予制板式的主席臺,主席臺左右各立一個高木柱,以利開全院學生運動會拉橫幅和夏季露天放電影掛屏幕用。</p><p>此大操場是合師院唯一的體育運動場地,它的建成和使用,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起到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作用!也為我們伢們建康成長提供了一個場地。我們伢們在“文革”時期,多半時間都在哪兒度過的,伢們的“足球隊”也是在那兒誕生的,當時你父親袁敬先老師還親臨現場,給合師院大伢隊指導!</p><p>游泳池和大操場的建成和使用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離不開當時合師院體育敎研室全體教師的辛勤付出,他們在這里頂烈日抗風寒辛勤執教,為院校和國家輸送“德智體”合格的人材!</p><p> ——這段依然是我的發小兄長說的</p><p>文革期間,我家又搬到西平房,這里原來自南向北前后十幾排灰色的平房,平房東側是大操場,西側緊靠合師院西圍墻,墻外就是金寨路。我家住第二棟,都拆除建了高樓,現在尚存的一棟應該是原合師院的體操房,體育教研室的體操老師曾經教我在里面練體操。</p> <p>我的父親30歲就是國家級足球?? 賽裁判,合師大伢隊也請他指導過,五十多年過去了,大伢們都還記得我的父親,還記得合師大伢隊的輝煌,謝謝我的發小們!</p> <p> 原來的籃球場已經成了停車場</p> <p>現在的中科大西門,面臨金寨路。原來是合師院的小側門,當時只有兩扇鐵柵門,現在是中科大的正門。</p> <p> 現在的中科大北門</p> <p> 金寨路早已是高架橋路</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走了!再見了,我的母校,我曾經的家!69年初我離開你,成為一名下放知青。同年,中科大南遷至此,合師院撤消,我的父親去了安師大。我合肥的家沒有了,所有合師院孩子的家沒有了,我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像被端了窩的鳥兒,四散分離……曾經的發小,曾經的老師,還有看著我們長大的叔叔阿姨,再也不能在這里歡樂相聚,我們的人生從那時起似乎被腰斬了!這成了我們心中永遠的痛……</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往事已去,余生自珍。來到天鵝湖,讓清清湖水洗愁悶,享徐徐清風舒心懷。</p> <h3>再見了,合肥!養育了我的城市,愿你的明天更美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土默特左旗|
昌邑市|
双牌县|
石河子市|
平顺县|
长沙市|
广平县|
宝丰县|
达日县|
开化县|
南部县|
孝义市|
临朐县|
定南县|
兴业县|
石河子市|
泾源县|
武邑县|
金坛市|
汉川市|
蓬安县|
商丘市|
金川县|
安龙县|
吉木萨尔县|
开封市|
隆安县|
鲁山县|
巴彦淖尔市|
泗水县|
德保县|
鸡东县|
慈溪市|
延吉市|
鹿邑县|
阳原县|
长沙市|
灵寿县|
同心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