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包容父母,這是一個最常面對,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很多人都以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其實再嚴重不過。</h3></br><h3>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成色,以及他人生的底色。</h3></br><h3>孟子言:“親親,仁也;敬長,義也。”</h3></br><h3>對父母的態度,關乎的不止是孝順,還是仁義。</h3></br>1 <h3><strong>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strong></h3></br><h3>《詩經》中有一首送給父母至為沉痛的挽歌,名字叫《蓼莪》。里面有句話,感人至深:</h3></br><h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h3></br><h3>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h3></br><h3>聽來幾乎讓人落淚。比起這樣的深恩,兒女就算多付出點,又算什么?</h3></br><h3>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像我們自己。</h3></br><h3>所以父母需要包容我們,我們更需要包容父母。而在這一點上,子女做到的,永遠比不上父母。</h3></br><h3>有的父母愛嘮叨,有的父母脾氣不好,有的父母觀念落后,有的父母固執。特別是父母年老了,頭腦不好用了,臟了,臭了,脾氣更壞了……</h3></br><h3>他們有多這樣,你就有多不耐煩。而生活就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每天的細節中。</h3></br><h3>人最真實的感受、最真切的心情,也是從小事和細節中來。能夠照顧好那些小事和細節,就是安頓好了父母一生的心情。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的呢?</h3></br><h3>有這樣一段文字,打動了無數人:</h3></br><h3>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你永遠想象不出,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h3></br><h3>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學不會電腦,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不厭其煩地教你認字。</h3></br><h3>沒有人不會為這些話語動容。</h3></br><h3>所以《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就是“樂其心”,讓父母心情快樂。</h3></br><h3>生活是細水長流的照顧和陪伴,能夠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h3></br>2 <h3><strong>包容父母,最能體現人品</strong></h3></br><h3>什么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人品?其實就是一點:對待父母的態度,以及對待伴侶、孩子的態度。</h3></br><h3>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最親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視最親的人,并在他們面前隨便和放縱。</h3></br><h3>這態度,就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h3></br><h3>父母、伴侶因為愛而遷就我們,孩子因為敬畏而順從我們,他們對于我們就是“弱者”。人對弱者的態度,比什么都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h3></br><h3>《中庸》講“慎獨”——一個人的修養怎樣,看他獨處時是不是跟在人前一樣,有秉持,不放肆。</h3></br><h3>父母家人是與我們難舍難分的人,與我們是一體的,所以對他們的態度,完全就是“慎獨”的應有之義。</h3></br><h3>君子慎其獨。所以君子,才是人品的典范。</h3></br>3 <h3><strong>包容父母的人,才大氣</strong></h3></br><h3>人生是一場修行,而父母正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也是最重要的對象。</h3></br><h3>一個連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他的心中是缺乏愛的,他的胸懷是不夠大氣的,他在其他人面前肯定也是一個斤斤計較、眥牙必報、不大氣的“小人”。</h3></br><h3>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沒有大氣,沒有心胸,沒有氣魄,何以成大事?</h3></br><h3>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也完全可以說“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h3></br><h3>所以《孝經》才會開宗明義地指出,孝,“始于事親”而“終于立身”。</h3></br><h3>包容父母,就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h3></br><h3>胸懷大志的人,首先要從容得下自己的父母開始做起,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真正的修行。</h3></br>4 <h3><strong>包容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strong></h3></br><h3>《三字經》云:“子不教,父之過。”對一個人最大的輕蔑是什么?沒家教。孩子有沒有家教,則全看父母。</h3></br><h3>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什么?就是因為四個字——“言傳身教”。</h3></br><h3>從心理學上講,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最多、最深的人是誰?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是他們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h3></br><h3>請所有父母牢牢記住一句話:孩子在童年時期所經歷的,將深刻地影響他的一生,從性格到行為。</h3></br><h3>這已經得到心理學上的一再證實,所以別給你的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h3></br><h3>所以父母對于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別是在對待父母這樣重要的問題上,不僅會影響到孩子日后對你的態度,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品性。</h3></br><h3>我們自己不在日常生活中包容體諒父母,孩子熏染到的就是一種冷漠和自私,而這樣的人從來都是難以為人所容、走不遠的。</h3></br><h3>反之,則就是最好的日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一種耳濡目染之中,熏陶出一種對他人對世間,溫暖的愛意、融融的善意和寬容的胸懷。</h3></br><h3>《增廣賢文》所謂“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h3></br><h3>很多對父母態度不怎么好、不夠包容的人,其實都是無心,只是因為完全的信任而完全的放得開。</h3></br><h3>但那放得開的正是自己不足的修養,對父母的傷害也是真真切切的,所以不能作為開解自己的借口,安慰自己的理由。</h3></br><h3>何況,即使無心,也是會為自己留下遺憾的。</h3></br><h3>古人的話,我聽過最傷感的一句,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h3></br><h3>今人的話,我聽過最傷感的一句,是“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h3></br><h3>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未曾失去的人不會真正體會。與父母一同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光是如此珍貴,所謂的遺憾,就是我們在浪費。</h3></br><h3>尋常生活中那些對父母不包容、不耐煩的細節,正是那個浪費的沙漏,流走的是珍貴時光,積聚下的是不盡的悔。</h3></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南部县|
合作市|
石狮市|
务川|
鹰潭市|
西宁市|
台北市|
固原市|
香河县|
昭觉县|
含山县|
勃利县|
克什克腾旗|
保康县|
汉源县|
龙陵县|
江安县|
始兴县|
济宁市|
苍山县|
阿尔山市|
石阡县|
高青县|
汝城县|
合江县|
奉节县|
平遥县|
札达县|
莒南县|
吉木萨尔县|
贵南县|
长沙市|
阜城县|
昌邑市|
武威市|
上杭县|
阿坝|
尉氏县|
崇文区|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