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肅北尋親記(七)

荷塘月色

<h1>  駛離谷地來到村莊,老常一直把車開到原先的場部大院門口,老常說,自農場解散后,這里許多房子都空了,地也閑置了,當年勞改人員在這里栽了很多樹,樹木慢慢長大成林,農場也改叫了現在林場的名字。他指著幾排樣式一樣的房子說,這些都是他們當年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蓋的。我望著這些已有六十多年的房子,大多都還堅固,比后來移居這里村民的房舍也顯得高大,從遺存房屋的數量看,也僅能供一部分人居住,這里算是條件較好的,有些就沒這個幸運,隨著人員急劇增加,許多人便鉆了土洞和地窩子,有的連大門都沒有,這里冬日尤為寒冷,想想都很可怕,不知他們怎樣熬過寒冷的冬夜,也不知當年佑派們可否也有等級的劃分。</h1> <h1>  這是勞改人員當年住宿的地窩子。</h1> <h1>  走進昔日場部大院,只見大門緊閉,院內空空蕩蕩,一位老人坐在長滿荒草的門前曬太陽,老人見我進來,用本地方言問道:</h1><h1> "你來這里干甚哩?"</h1><h1> 我:"我來看一看啊,這里怎么沒人住啊?"</h1><h1> 老人:"這里的人都走了,都走了,除了死的都走了。"</h1><h1> 我:"都是些啥人啊?他們都是咋死的?"</h1><h1> 老人:"都是勞改佑派,好多文化人,還有不少戴著眼鏡,餓死的嘛。"</h1><h1> 我:"您今年多大了?"</h1><h1> 老人:"今年六十八了。"</h1><h1> 我:"您當年見過死人嗎?"</h1><h1> 老人:"見過哦,都埋在那邊了。"</h1><h1> 老人用手朝我們剛才來的方向指了指,又問我:"你是不是來找人的?"</h1><h1> 見老人挺善良,我便點了點頭,老人接著問:"是你家啥人?"</h1><h1> 我:"父親"。</h1><h1> 老人:"可憐哦!作孽啊?"</h1><h1> 這時,我看老常已在院門口向我招手,便告別老人上車継續去別處觀看,如果時間允許,我真想和這位老人多聊幾句,畢竟機會難得,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樣的見證者也越來越少了。</h1><h3> </h3><h3> </h3> <h1>  駛出村莊,老常把車開進林場深處,這是一大片茂密的樹林,有高大成排的白楊,有枝干蒼勁的沙棗樹,老常說,這都是當年佑派們栽種的,聽說這里面還有林業專家,栽這些樹是為了阻擋風沙,一會兒我再帶你們看他們修的擋風壩,好高好長噢。</h1> <h1>  我和哥哥穿行在沙棗林中,一株株樹木盤根錯節,蒼老的樹干長滿了樹須,樹的樹干都向一個方向傾斜,有的枝干已幾乎匍匐接近地面,仍頑強挺立而不倒,這是它們常年抵御風沙的結果。在樹的枝頭,還有許多沒有吹落的沙棗,哥哥吃了一顆說酸酸的后味很甜,我也嘗了一顆覺得味還挺純,地上落了一片看來無人采摘,哥哥問老常,這么多沙棗沒有利用多可惜呀?老常說,這些樹老了,也無人打理,如果有人給樹澆水會結的更多,我望著這一大片高大蒼老的樹林,忽然覺得就象一群蒼桑的老人,如果父輩們活到今天,也會成了這個樣子,這片林子是這片荒蕪土地上最大的一片綠蔭,他們選種了沙漠中最能抗旱抵風,成活率最高的樹種,我的父輩也是當年這里知識結構最高的群體,這是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乃至眼淚和生命給這里留下的生命,這是他們生命的延續,也是活著的墓碑。</h1> <h1>  寫到這里,我該介紹下父親,我的父親是1926年出生,幼年時爺爺去世,跟著奶奶在叔父幫襯下長大,因家境貧寒入學時斷時續,1952年憑個人努力考取河南大學中文系,1956年畢業響應黨的號召報名支援邊疆,填寫志愿欄里寫的是東北和新疆,最后分配在了甘肅,先是在省教育廳,又分配張掖任干部學校教員,在隨后的"大鳴大放""引蛇出洞"中,說了統購統銷挫傷農民積極性的話,被貶成佑派到jb溝接受教養,幾天前,我剛在檔案局查閱了父親在1957年11月11日寫的近萬字的自我鑒定。從內容看,象是思想匯報,也有自我剖析和反省,從行文看,思路清晰文筆也算流暢,檔案中記述在校時曾向雜志投過稿,至于結果則不得而之。至于老河南大學,曾是國內最好的大學之一,其地位甚至高于如今的九校聯盟,后經歷了幾次拆分和省會搬遷,被許多后來者超越,這是后話。父親來甘肅時,我年僅五個月,在我印象里,就是一張和媽媽結婚時的照片,這是唯一的遺物,還是這次查閱父親檔案,方見父親的親筆。不曾想在這里競走上了不歸路,撇下孤兒寡母獨自上路,二十年冤屈平反后用補發的喪葬費為我奶奶置了一口棺材,也算盡了最后的孝心,而自己卻在青壯之年葬身于這片大漠荒野,至今連尸骨都不知處于何地?</h1> <h1> 我在地上撿了幾顆沙棗,我在想,如果當年他們能吃到這個,會不會少餓死幾個人哪?可惜他們很多人還沒等到沙棗結出果實便已離去。</h1> <h1>  這棵倒下的樹干,使我想起當年臥地的身軀。</h1> <h1> 這里現在成了國家公益林,不過寫在鐵絲網圍起的水泥柱上會讓人聯想很多。</h1> <h1>  上面的橫標說明這里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示范,誰還能憶起這里當年的那種和諧?</h1> <h1> 看過林場,老常又帶我們來到當年佑派勞動的農田,眼下冬季一片荒蕪,田里長滿了齊人高的蘆草,老常指著前方說,過去那里有一條很高的防風壩,不知后來咋就平了,這些地看著近兩年也不象有耕種的痕跡,老常說,他們還修有一條好多公里的水渠,現在也不再使用了,據楊cian惠巜jb溝紀事》記載,當年修這些工程,還累死、折磨死過人,如今成了廢棄的荒野,真的很無語。</h1> <h1> 進入當年的農田,還要鉆過一道鐵絲網。老常打頭,我和哥哥也跟著鉆了過去。</h1> <h1> 過去的農田成了荒草地。</h1> <h1>  看過農田,時光也近中午,返回途中,老常帶我們走了另一條路,駛出不遠,便見不遠處有一座長城烽燧,老常說,前面還有更大的,果然不大一會兒,老常便把車停在一烽燧前讓我們拍照,據資料上講,夾邊溝是因東邊山上有明長城,西邊山上有漢長城,中間一條排洪溝,這便是jb溝名稱的由來。眼前的這座烽燧讓我想起了王昌齡《岀塞》的"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概嘆,可惜父輩連這種悲壯的豪邁也無福消受,在這里只是折磨與屈辱,絕望和無奈,卑微地甚至不如一只螻蟻。</h1> <h1>  快進村時,老常指著村口一張招牌讓我們拍下,他說,就是這塊牌,攔住了許多前往加邊溝的車輛,說是林場防火,都知道他們防的是啥。</h1> <h1>  回到老常家,老常媳婦已經燒好了午飯,端上來兩碗熱騰騰的撈面,有辣椒白菜,還有一碗自已腌制的酸菜,我們也不客氣,端起碗配著可口的酸菜吃了個精光,麻煩了老常一上午,還吃了兩頓飯,我們實在過意不去,就摸出幾張大鈔以示感謝,老常堅辭不要,我們說一定收下,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以后還要麻煩你哪,下次再來還要找你,老常說,下次再來多住幾天,我姐夫就是夾邊溝的,原來是支書,現在雖然退下來,但他知道不少事情。下次來我帶你們找他去。我們言一定一定,在分手時,老常一直把我們送上村口,望著我們乘車遠去。</h1> <h1>  回城的路上,我把老常的大名和手機號碼輸進通訊錄,感覺今天之行有如天助,不虛此行。</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青铜峡市| 三明市| 普定县| 个旧市| 平山县| 锡林郭勒盟| 烟台市| 新安县| 安新县| 宁海县| 东辽县| 饶阳县| 宽甸| 新平| 尉犁县| 新安县| 临西县| 沙湾县| 平塘县| 博爱县| 同江市| 大厂| 措美县| 南雄市| 义乌市| 广灵县| 隆昌县| 砀山县| 苍南县| 于田县| 昭通市| 蓝山县| 枝江市| 永安市| 肃南| 绥阳县| 潮州市| 长沙市| 天长市|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