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臧克家先生曾說:“毛澤東詩詞是個說不盡的課題。”</h3> <h3> 自小開始接觸毛澤東詩詞,我曾經一直以會背誦主席所有詩詞為榮,不過現在卻不能背誦所有,只是想得起某一首詩詞其中的一句而已。印象中對毛澤東詩詞產生濃厚興趣,在于一句小時候那時并不知道出處的名言——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一個中國人人人皆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卻鮮有人知這句話出自于何處,直到后來我才知道出自主席之《清平樂·六盤山》,其中“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成為至理名言。</h3> <h3> 少年時,還總是聽到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原文卻是出自《西游記》第二回之“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菩提祖師教授孫悟空筋斗云時所言。然而,主席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卻將這句話更上一層樓,他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道出“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道理。</h3> <h3> 中學時代,我們傳誦最多的詩詞除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或是“聽取蛙聲一片”、“一壺濁酒喜相逢”……更多的是主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壯志,還有“雄雞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打倒一個舊世界,迎來一個新中國的信心決心,當然,我們都喜歡“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h3> <h3> 2019年9月30日,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同志發言中指出,“70年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總書記還指出“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這是滄桑巨變換了人間的70年”,總書記的兩句話分別引用了主席的四首詩詞之名言:《水調歌頭·游泳》之“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之“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還有《浪淘沙·北戴河》之“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主席的詩詞,有著吞吐宇宙之志,有著翻江倒海之勢,有著動搖山河之壯,有著扭轉乾坤之力,有著溫婉動人之情,即使是哭也要哭成傾盆大雨……他的詩詞,猶如永不枯竭的甘霖,可供中華民族世代從中汲取有益的滋養,又如非同凡響的交響樂,將始終以昂揚旋律鼓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勇前進。</h3> <h3> 毛澤東同志是個樂天派,富有革命的樂觀主義和浪漫主義。他不管急難險重,不管風吹浪打,總有“今日得寬余”的心態;面對困難挫折,也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面對列強,不就是“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罷了;管他帝王將相,也不過“糞土當年萬戶侯”……他有這種雄偉的氣魄、英雄的氣概、樂觀的氣度,因此任何艱難險阻,都嚇不倒他。詩詞創作與作者的個性品質、人生經歷、學識閱歷有直接的關系。毛澤東同志自己說:“詩難,不易寫,經歷者如魚得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他的詩詞是歷史真實的記錄,也是那個時代文學真實的表現,是他老人家一生風雨經歷的寫照,更是中華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追求民族獨立與自由的不斷犧牲奮斗的寫照。</h3> <h3> 毛澤東不僅僅是個政治家,他也是個詩人,他又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個政治家。政治家的詩人與詩人的政治家,對毛澤東來說是集為一體的,他的詩詞就是這樣的一個嵌合體。山河破碎奮勇抗爭的辛棄疾,仕途潦倒顛沛流離的蘇東坡,離開了政治,寫不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那份豪放,遠離了紛爭,道不出“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那絲婉約。主席也一樣,他是政治家,故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的高瞻遠矚開拓進取,他是詩人,更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浪漫情懷樂觀主義。</h3> <h3> 不同的人生讀不同的詩詞,同一首詩詞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出不同的感受。盡管再也不能夠完整地背誦主席的每一首詩詞,并不影響我時常翻看和閱讀主席的詩詞。只不過,如今我有了“才出將軍故里,又入南湖學堂。此朝西去萬里疆,閱盡世間風浪”的人生經歷,比起許多人來說,走過的路更多。讀懂一首詩詞,不僅要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同時也要結合讀者自己的人生經歷,此時,再讀起主席的詩詞,更加有針對性,從中品味更多更深的道理和感悟。我把我在新疆這三年來最常讀的主席的九首詩詞的感悟寫下來,也算是對我三年援疆工作的一個總結吧!</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虞美人·枕上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b>
</b></h3><h3><b>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b></h3><h3><b><br></b></h3><h3><b>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b></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毛主席的詞偏于豪放,卻不廢婉約,盡管他所做的婉約詞僅僅只有《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三首,但全部是為了楊開慧所寫。主席和楊開慧同志是一對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也是你儂我儂的恩愛夫妻。1920年冬天,主席與楊開慧結婚,應該是1921年春夏之交,主席外出考察,可以說是新婚燕爾,夫妻小別。外出期間,思念妻子,偉人既有大情懷,也有小情絲,字里行間,無一不是濃情蜜意!
</h3><h3><br></h3><h3> 剛來新疆之時,以及感到孤獨寂寞的時候,我都會把這首詞拿出來讀一讀,品味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當年主席“披衣起坐數寒星”的寂寞,讀到情濃處,“殘月西流”,思念父母妻兒,惦記家長里短,也不禁淚如雨下,黯然神傷。
</h3><h3><br></h3><h3> 三年前,本想安排我的小同事來援疆,讓他們有機會來新疆鍛煉一下,抓住機會更上一層樓,卻沒想到政治部通知我,只有我滿足受援單位提出的用人條件,我才是援疆干部的人選。我記得剛聽到這個消息時,人都怔住了。要知道,那個時候,父母、兄姐、妻女,還有很多朋友,并不支持我來新疆,甚至反對。我個人也抱有很大的意見,不理解,感到不平、委屈,甚至憤懣……心情十分郁悶。糾結不開之際,我也寫了一首《霜天曉角·夜讀》,抒發我的心結。
</h3><h3><br></h3><h3>
</h3><h3> 孤坐窗前。杯冷茶清漣。霧隱斜月幾處,梅未發、香不顯。
</h3><h3><br></h3><h3> 伏案枕書眠。夢里越數年。一入千里西疆,又別伊、情何遣?</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憶秦娥·婁山關
</b></h3><h3><b>
</b></h3><h3><b><br></b></h3><h3><b>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b></h3><h3><b><br></b></h3><h3><b>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b></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 這首詞在主席的詞作中可以稱為精品,也是主席的得意之作,篇幅不長,卻惜字如金,字字如金,鐵血長征,悲壯行軍,慘烈勝利。長征之前,紅軍由于錯誤路線而遭受過重大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一路上,前有攔截后有追兵,損失慘重,但是戰士們的意志不衰,豪情不減,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險關。
</h3><h3><br></h3><h3> 2017年2月底,我們剛來博州的時候,寒風呼嘯,白雪皚皚,山水一色,天寒地凍,渾然沒有荊楚大地鶯飛草長,鳥語花香的盎然春意。我們初來此地,萬般陌生,工作生活無可適從,是一個全新的地方,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有同志說,這是我們人生一個新的開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人生短暫,前路無盡,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畫圓每一個階段的句號,漫道如鐵,當認真規劃,從頭開始。援疆之路是我們一生中最艱難的旅程,工作方式,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全都迥異于我們原來的地方,如何去適應、去面對,也需要我們邁出那艱難的一步。如此這般,才能從霜晨月看到如血殘陽。
</h3><h3><br></h3><h3> 當年清明時節,也就在我們來了一個多月后,我們去了阿拉山口國門,去了邊防第一哨。當時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哨所上哨兵如鐵,巋然不動,國門上國旗如血,迎風勁展。我等躊躇滿志,斗志高揚,看我“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大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壯志。國門前,同志們莊嚴宣誓之后,熱淚盈眶,我也不例外,感慨而作《清明阿拉山口國門行》。
</h3><h3><br></h3><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邊塞砂石走,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口勁風急。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祭英烈,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心映國旗。</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平樂·六盤山
</b></h3><h3><b><br></b></h3><h3><b>
</b></h3><h3><b>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b></h3><h3><b><br></b></h3><h3><b>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b></h3><h3></h3><h3></h3> <h3></h3><h3> 長征途中,紅軍摧毀敵人最后一道封鎖線,翻越六盤山高峰,勝利在望時,主席奮然寫下的英雄詞章。抒發了中國共產黨及其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勝利完成長征的英雄氣概,又表達了他們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壯志。
</h3><h3><br></h3><h3> 中國有數不清的優秀詩篇,有許多詩句成為了我們的人生格言,但沒有哪一個詩人像毛澤東同志那樣,為我們奉獻出如此之多的深入人心的格言警句。“不到長城非好漢”應該是主席詩詞中最耳熟能詳、老少皆知的名句,不畏困難,誓達目標,否則就不是英雄好漢,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迎難而上,激流勇進。多少人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格言或座右銘,放在桌上,裝進心里,我也不例外。當年我們初中英文課就學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英文翻譯“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man”,我很多老外朋友都知道這句。我有一個丹麥朋友,夫妻兩個曾在中國教過書,家里就掛了一幅“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書法作品,他特喜歡這句話,這句話也是他的座右銘。
</h3><h3><br></h3><h3> 當前,反恐維穩新疆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重于泰山的政治責任。包括我們援疆干部在內新疆各族黨員干部要積極參與反恐維穩工作,落實各項維穩措施,為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獻計出力。暴恐分子不除,國無寧日;“三股勢力”不誅,民不安生。我們戰斗在一線的援疆警察,長纓在手,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沖鋒在前,堅決以雷霆之勢斬殺“三股勢力” 這條惡龍,筑牢維護穩定的銅墻鐵壁、鋼鐵長城。
</h3><h3><br></h3><h3> 有人說我們這一屆援疆干部是最艱苦的一批,我們這三年是新疆反恐維穩最關鍵最緊張的三年,的確如此。從來沒有感受過如此大的壓力,也從來沒有如此緊張地工作過。人總是要經歷一番風雨的,人的一生也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歷練的,這樣的經歷,也終將成為我們人生一個完美的標簽。在2018年國慶前一天晚餐,援友歡聚一堂,大家舉著杯,暢談兩年援疆的體會,為新疆發生的可喜變化由衷感到開心,因為我們知道,在這樣的變化里,有你有我的一點點功勞。國慶當日,我寫了一首《國慶詠志》。
</h3><h3>
</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兒生當做鯤鵬,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山振起漢唐風。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凌煙閣里說故事,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我皆可論英雄。</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賀新郎·讀史
</b></h3><h3><b><br></b></h3><h3><b>
</b></h3><h3><b>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b></h3><h3><b><br></b></h3><h3><b>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b></h3><h3></h3><h3></h3> <h3></h3><h3></h3><h3> 主席喜歡讀史,酷愛讀史,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愛讀歷史和古典文學,即使在緊張繁忙的革命戰爭年代,他也不忘讀史書。他讀過大量的歷史著作,熟悉中國的歷史,他在漫長的歷史年代和紛雜繁榮的歷史事件中提煉總結,發現破解中國歷史周期率的法寶。一九四五年七月,延安時期,主席回答黃炎培關于如何克服歷代政權興亡的周期律時,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h3><h3><br></h3><h3> 著名古文學學家高亨先生高度評價主席詩詞,“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評價得極為貼切,主席的詩詞集就是一本中國歷史的百科全書。縱觀主席詩詞,秦皇漢武各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陳吳起義各個歷史事件浮現眼前。有學者對比毛澤東、蔣介石讀書最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毛澤東讀史、蔣介石讀經。毛澤東讀史是研究人,蔣介石讀經是琢磨心。讀史可能更重視謀劃韜略,讀經可能更重視精神修養。該學者不愿下對比結論,但就我而言,高下立判,勝負已分。
</h3><h3><br></h3><h3> 讀史可明鑒,知古可鑒今。我喜歡過一段時間歷史,但我偏科嚴重,我關注最多的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五胡亂華期,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也是各民族矛盾和沖突最突出的時期,華夏大地上,各民族政權你方唱罷我登臺,你打我我打你,民不聊生,流連顛沛。讀這段歷史,我就深刻的感受到,在我們多民族的新疆,如果民族關系不融洽,民族矛盾突出,民族之間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攻擊,那必然給民族分裂可乘之機,到那時極端宗教盛行,暴力恐怖襲擊猖獗,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就無從談起。讀史就是為了從歷史事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中國歷史上的分分合合說明,分則亡,合則興。民族團結是新疆永恒的主題,在援疆期間,我寫過一篇論文《新疆各民族是基因、歷史和文化的共同體》,就闡明了我的觀點。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并且真正實現了民族大團結之后,新疆就是我們期待的一個繁榮穩定的美麗的家。</h3><h3><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ny42n5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新疆各民族是基因、歷史和文化的共同體</a><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采桑子·重陽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b>
</b></h3><h3><b>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b></h3><h3><b><br></b></h3><h3><b>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b></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應該是1929年重陽節,因為受到不公正待遇,主席被迫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去閩西特委指導地方工作。在此期間,主席病了一場,他在上杭養病時,恰逢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主席寫作本篇時,境遇并不佳,看似所做《病中吟》,但他立意高遠,境界寬廣,一洗古人愁緒,展示了秋光之美和秋思之健。寫了戰地秋之風光,鮮明爽朗;表現了對人與自然的看法,豪邁樂觀。這首詞寫得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后,毫無蕭疏之感,反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h3><h3><br></h3><h3>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主席詞中的“黃花”顯然是野菊,那種無論深山老林,田疇路邊,秋冬時分總是自放芳華的野菊,當然更是在戰火中綻放、灌溉著烈士鮮血的野菊花。主席善于借景寓意、借物言志,他以樂觀的革命情操,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大隱隱于市的謙謙君子,不因才華無人欣賞而自哀,不因身份卑微而妄自菲薄。不與春花爭艷,獨自芬芳,獨自風雅。無欲、無求、自然、豁達、別致,備一份高貴于歲月寒涼處,自開自賞。充滿自信,不卑不亢,“不入東籬杯酒”,此乃野菊之大氣節也。
</h3><h3><br></h3><h3> 有人認為毛澤東詩詞是特定歷史條件的作品,只能在特定歷史情況才有意義,這是多么狹隘和片面的觀點。正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千古絕句,具有永恒的意義。主席詩詞也是一樣,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還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時代,毛澤東詩詞都具有永恒的光輝,都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各個歷史階段的思想瑰寶。正如《采桑子·重陽》是一首典型的戰地詞作,但它蘊含的人生哲理不言而喻。掩卷長思,“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感嘆人生有限,時間無限,人之一生,總不可能處處春光,但是,即使不似春光,心態好了,便勝似春光。這,便是主席的大智慧!</h3><h3></h3><h3></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卜算子·詠梅
</b></h3><h3><b><br></b></h3><h3><b>
</b></h3><h3><b>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b></h3><h3><b><br></b></h3><h3><b>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b></h3><h3></h3><h3></h3> <h3> 這首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浪漫主義典范,作于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主席自己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每次讀主席的《詠梅》之前,我往往會先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看完之后對比一下,人的境界不同,同一個事物就會看到不同的方面,一個灰暗,一個光明;一個抑郁,一個振奮;一個傷感,一個俏皮。1961年前后是新中國最艱難的歲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著極其險惡的國內外環境,不過這也是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后一年,國家正在逐步擺脫困難。主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于是“反其意而用之”,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寫現實主義的意義,創作了這首詞,意在鼓舞中國人民蔑視困難,勇于戰勝困難。
</h3><h3><br></h3><h3> 進疆后,工作辛苦,生活單調,感情空虛,原以為我本是一個有淚不輕彈的漢子,如今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惆悵客。“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納蘭詞讀多了,終歸會把人讀成抑郁寡歡。所幸的是,讀主席詩詞是我平生的大愛好,主席的詩詞蘊藏著豪邁大度和巨大的正能量,總能在黑暗中遞給我一只有力的手,把我拉向光明。
</h3><h3><br></h3><h3> 我把援疆的日子當做一種修行。新疆地域廣袤,風光旖旎;民族眾多,風情萬種。有一泄千里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還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測的沙漠奇觀,盡顯新疆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本色;新疆更有不同漢地的極具西域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和習俗,在這里,無論是漢族,是維吾爾、回族、哈薩克,還是蒙古族,熱情好客,和睦相處。新疆的人是美麗的,景色是美麗的,這里所詮釋的生命意義是我人生路上沒有體驗過的。對于我來說,盡管遠離家人,也能得到朋友們的關懷;盡管獨處寂寞,卻也有難得的一份寧靜;盡管天高路遠,卻總沐浴藍天白云的眷顧。
</h3><h3><br></h3><h3> 詩品看人品,人品出詩品,“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偉大的人格賦予主席浪漫的情懷,浪漫的情懷賦予主席藐視敵人的豪邁。欣賞詩詞的文學美格律美意境美,更要欣賞作者的高尚情操。《詠梅》一詞我背得尤為熟稔,也時刻以之為座右銘,把援疆作為一場人生修煉,保持良好心態,堅持下去,終將如主席所言:“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b></h3> <h3></h3><h3> 柳亞子先生是對新中國成立有大幫助的愛國民主人士,他和主席相識已久,除了欽佩主席的文韜武略,對主席的詩詞之才尤為欣賞。兩人以文會友,以文結友,志同道合,他們的友誼可以說是中國革命時期的革命友誼的典范。然而,即使是柳亞子這樣的知名人士,仍然跳不出中國傳統小知識分子的那種思想局限性。自命清高,自負才學,自感懷才不遇,期盼重用,是柳亞子先生當時的心態。新中國即將成立,也是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主席對柳亞子先生自有安排。在柳亞子先生牢騷滿腹,放言“分湖便是子陵灘”企圖歸隱的時候,主席回詩勸柳亞子先生做人要有大境界,取消歸隱的念頭,留在北京共商國家大計。
</h3><h3><br></h3><h3> 做人,先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不要狂妄自大,然后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不要妄自菲薄。來新疆這件事,有好多朋友曾經這么跟我說,你這么有名的一個法醫跑到新疆來干啥呀?這里有你的用武之地嗎?說實話,來新疆之前我是心里有疙瘩的,包括來之后的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心里也是有情緒的,我甚至有了一種被放逐的感覺。高學歷、高職稱,哪樣不是出類拔萃的啊?心里有不平,心態有失衡,自然偶爾就會抱怨。來了之后,干著干著,與本地的同志交流多了,這里的工作干得多了,事情見得多了,體會感悟得更多了,這樣之后心態就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高聳入云的天山雪峰,豪爽豪邁的新疆人民,無一不潛移默化地感染和感化了我的內心。與其牢騷太盛,不如“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你愿意,哪里都有用武之地,只要你肯干,哪里都能干事創業。到了如今,我更加深刻領會,不止是湖北,新疆這個“昆明池”,“觀魚”遠勝過內地的“富春江”,是個大可作為的地方!
</h3><h3><br></h3><h3> 看到朋友、同事由于某事不順,開局不利,唉聲嘆氣,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時,我經常用這首詩來安慰鼓勵他們。我記得我剛來新疆時,給分管部門的同志講了一堂課,題目就是《從毛澤東詩詞鑒賞談個人修養》,講的第一首詩詞就是這首詩,勉勵我們要有積極的人生觀。今年四月,看到基層公安機關不少刑事技術人員思想消極,意志頹廢,我寫了一篇文章《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和他們共勉。去年下半年,在中期輪換的援疆警察到來之際,我作了一首《贈新戰友》送給他們。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邊關霜月秋漸濃,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荊楚兒郎送東風。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跨天山談何易,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樓蘭深處盡英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a href="http://www.xsjgww.com/22556vf8"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a><br></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調歌頭·游泳
</b></h3><h3><b><br></b></h3><h3><b>
</b></h3><h3><b>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b></h3><h3><b><br></b></h3><h3><b>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b></h3><h3></h3><h3></h3> <h3></h3><h3> 1956年,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此時,長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橋,規模宏偉的武漢長江大橋也正在全面施工,中國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干勁,迎風破浪開拓新中國建設的嶄新局面。據統計,主席從1956年至1966年十年間,在武漢暢游長江達18次。而且,就在主席寫下這首詞的1956年6月,他就橫游長江三次。在大江大河里游過泳的人,特別是在長江里游過泳的人都知道,迎風破浪和激流勇進的感覺令人驚心動魄,極為考驗人的耐力和毅力,也更能激發人們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抵達勝利彼岸的信心決心。
</h3><h3><br></h3><h3> 據我所知,湖南人和湖北人都非常喜愛毛主席的這一首《水調歌頭·游泳》。主席是湖南人,自然是我們湖南人最大的驕傲,主席又格外偏愛湖北武漢,解放后,除了北京,他在武漢住的時間最長。一句“才飲長沙水,又是武昌魚”,把比鄰的兩省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在湖南出生長大,一直到18歲來武漢讀大學,從此就留在了武漢。我對湖北對武漢的感情,一點都不亞于對湖南對老家郴州的感情。
</h3><h3><br></h3><h3> 原本想著,這輩子就在武漢呆著,不會再挪窩了,沒想到卻來新疆一待就是三年,應該說新疆這個地方,是我在除了湖南和湖北之外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了,應該稱得上是我的第二故鄉之一了。在這三年里,我們與新疆人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共同見證了新疆的變化和發展。沒來新疆之前,我自己心里總在疑慮,新疆到底安不安全?在這里三年,我們自己也投身到了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里,為新疆的安定團結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更是親眼所見新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三年來,每年旅游旺季,都會有內地的朋友問我,新疆到底安不安全啊。我總是拍著胸脯著自豪地告訴他們,盡管來吧,新疆是全國最安全的地方。2019年,新疆旅游大火,跟團的、自駕游、落地自駕的,各大景點熱鬧非凡,不提前預定,連賓館都住不上。這一年,內地來看我的朋友比前兩年加起來還多。不必說別的,就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出新疆的變化是那么的可喜。再假以時日,新疆會變化得令我們“當今世界殊”。
</h3><h3><br></h3><h3> 記得今年勞動節前一天,與友小酌,興致勃勃之際,應當地朋友要求,即興作打油詞《鵲踏枝·博州好》,抒發我對博州、五師人民,對新疆人民的感情。
</h3><h3><br></h3><h3>
</h3><h3> 賽里木湖風光俏。怪石嶙峋,山口呼呼叫。海棠千樹滿城笑,草原氈房炊煙裊。
</h3><h3><br></h3><h3> 夏爾西里百花鬧。溫泉湯池,一泡十年少。醉酣猶念博州好,忘了我本九頭鳥。</h3><h3></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長征</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b></h3> <p class="ql-block">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壯舉,可以這么說,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革命的成功,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毛澤東曾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宮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天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我們開動了每個人的兩只腳,長驅兩萬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是豪情萬丈,主席詩詞有岳武穆詞之壯但無其悲,有辛稼軒詞之豪但無其憤,因為主席是向往光明的,中國的革命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以長征為主題的詩詞,主席寫過好幾首,這首《七律·長征》無疑是最為著名的詩篇,朗朗上口,磅礴大氣,波瀾壯闊,具有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令人讀后心情無比開朗。起首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就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無窮力量和信心,一句“大渡橋橫鐵索寒”道盡了長征路上的艱險,末句“三軍過后盡開顏”給了我們勝利的喜悅和對光明的向往。每次讀完,我都會想象紅軍不怕困難、藐視困難、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心中充滿無限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可以說,這首詩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完美統一的精品,被學者視為毛澤東詩作之冠是不無道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長征同當年的紅軍長征相比,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走過的新長征之路相比,雖然在環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異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開創性、艱巨性、復雜性的事業。”在新疆,與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這“三股勢力”的斗爭是長期的,我們要有“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打持久戰的準備,也要有“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更要有“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的藐視一切敵人的豪情,這就需要我們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發揚好長征精神,走好當前的長征路,堅決打贏這場戰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距離我們結束援疆任務,返回原來的工作崗位的日子只有五十來天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我們這一批回去,新的一起援疆干部人才又將到來,周而復始,每一個援疆干部人才都是穩邊固疆建疆長征路上的戰士。今年我去了兩次南疆,作為一個兵團人,也深受兵團精神,老兵精神,胡楊精神的感動和鼓舞,我們很榮幸,在援疆的長征路上有我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包括我們所有援疆干部在內的新疆黨員干部、各族群眾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以時不待我的精神,戰斗在新疆的各條戰線上。哪怕是我們返回原有崗位,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另外一條戰線上仍然同新疆的同志們并肩戰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23日,是我進疆第三個生日,也是在疆過的最后一個生日,回顧在疆的日子里,打擊犯罪,維護穩定,屯墾戍邊,建疆穩疆,工作緊張又充實,甚至還頗有成就感。一時間感嘆萬分,遂有感而作《生辰日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氣飲罷酒三千,西去輪臺更戍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韁繩握手人上馬,長劍出鞘弓在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豪情飛指昆侖月,丹心書寫樓蘭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功名一向輕如羽,惟流汗血固于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新疆我曾來過,卻不曾離開,飲盡結束援疆任務的慶功酒,卻是開啟了長征路上的新起點。待到美麗新疆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之時,也就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日,不管這一天有多遠,都值得我們去等待,去奮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 記</b></h3> <p class="ql-block"> 寫完這篇文章之后,我發給了包括我女兒在內的好幾個人,請他們提出修改意見。女兒等幾個人問我為什么不寫《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這些更為人所知的詩詞,他們原以為我會寫這幾首從讀書時代就學過的詩詞。我當然想寫啊,不過篇幅有限,又不是寫書,而且我選擇的這九首詩詞很切合我援疆三年的感受,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談感受,也就是所謂的讀后感,關于詩詞鑒賞方面以及背景介紹方面就寫的不算太多,點到為止。還有一個湘籍朋友問了我一個技術上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在《七律·答友人》一詩中寫道“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這個“芙蓉國”的芙蓉是指荷花還是木芙蓉,我推薦他看我寫的一篇文章《千樹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應該講明白了。多說一下這首詩,一句“芙蓉國里盡朝暉”,道出了主席對故鄉的眷戀和熱愛,對故人的懷念和牽掛。毛澤東同志他心中有愛,愛家人、愛朋友、愛同志、愛人民、愛國家;他十分重感情,重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以及革命的戰斗情誼。他所有這些情感,歸根到底就是一種偉大的家國情懷。說到這,也許就是我個人讀毛澤東詩詞最大最深的感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7np7ym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千樹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逊克县|
宜宾市|
曲麻莱县|
娄底市|
曲周县|
孝义市|
辉县市|
元阳县|
定陶县|
石城县|
河南省|
湟中县|
乐平市|
游戏|
盘锦市|
成安县|
九台市|
孟连|
洛扎县|
炉霍县|
鄂尔多斯市|
合川市|
义马市|
贡山|
垫江县|
色达县|
石棉县|
花垣县|
上虞市|
定安县|
阜南县|
南投市|
延庆县|
册亨县|
上犹县|
谢通门县|
呈贡县|
安图县|
吉首市|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