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編輯/整理:魏少波</h5><div><br></div> 目錄 <p><b>前言</b></p><p><b>一、炮兵第15團團史</b></p><p><b>二、歷任首長名錄</b></p><p><b style="line-height: 1.5;">三、經典美評</b></p><p><b>四、聯誼活動</b></p> 前言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15團是個英雄團,是甲午海戰以來炮擊外國軍艦的炮團,從此結束了外國軍艦在中國內河橫行直撞的歷史。彪炳軍史!</b></h1><h1><br></h1><p><br></p> 一、炮兵15團團史 <h1><br></h1><h1>1947年10月,以在沙土集戰役中繳獲的日式一零五榴彈炮六門為基礎,將華東特縱警衛團改編為日榴、野炮混合團。除從警衛團抽出四個連組成特縱警衛營,另抽調一個連歸騎兵團建制外,調撥原野炮團五、九兩個連,加上渤海軍區調來的兩個炮兵連,編成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3團(炮兵第15團前身),駐扎渤海德平縣。第三野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原榴炮團改稱炮1團,原野炮團改稱炮2團,同時組建榴炮、野炮混合團及炮3團。</h1> <h1>1947年11月,第三野戰軍特縱炮3團參加隴海路破擊戰。<br></h1><h1><br></h1><h1>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第三野戰軍特縱炮3團參加淮海戰役。</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1949年4月20日,第三野戰軍特縱炮3團參加炮擊“紫石英”號作戰。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準備渡江戰役,英國軍艦“紫石英”號耀武揚威駛過江陰。特縱炮3團團部率兩連兵力進駐這里,準備以火力支援步兵渡江。這兩個連是該團1連(擁有日式105毫米榴彈炮3門)、7連(擁有日式75毫米野炮3門)。與英國軍艦的第一場炮戰就在此發生。炮3團團長李安邦和政委康矛召召集會議研究對策。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竟然不顧下游解放軍的警告,繼續上駛。炮3團7連官兵忍無可忍,連長下令向英艦開火。炮3團作戰勇猛,射擊準確,英艦很快落在下風,連吃30多發炮彈,艦身、甲板、炮塔、指揮臺、輪機艙等處均中彈,左舷前部吃水線下被炸開一個大洞。最后“紫石英”號擱淺升白旗。這就是我團在中國軍史上頗為著名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號事件。</h1><h3><br></h3><h1>炮擊“紫石英”號作戰中,陣地周遭落下了幾百發炮彈。敵艦擊毀了炮七連兩門野炮,6名炮手犧牲,1名炮手重傷。被追記一等功的炮長高福星,身負重傷后,仍頑強地替代陣亡的炮手操炮,最終在炮位上灑盡了最后一滴血。時任基層指揮員或觀測員、炮手的副參謀長于心志、營長劉天增、副營長鄧雪峰和營參謀長于安治等老同志,在那場炮戰中也曾浴血火海,以死相博。炮3團7連在此次炮戰中擊傷“紫石英”號,又在與“伴侶”號對戰不利時堅持發射到最后一發炮彈,被授予“渡江功臣連”。</h1><div><br></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被我擊傷的"紫石英"號英國軍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h1>這幅照片是炮擊英艦“紫石英號”后,老政委康矛召用炮鏡代望遠鏡頭拍攝的。</h1> <h1></h1><h1>“紫石英”事件發生后,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新華社4月22日《抗議英艦暴行》的社論,指責“英帝國主義的海軍竟敢如此橫行無忌……向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挑釁,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發炮攻擊,英帝國主義必須擔負全部責任”。</h1><h1><br></h1><h1>炮擊“紫石英”號事件最大的影響是,終結了自1840年以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艦炮政策”,結束了西方國家軍艦隨意進入中國內河的歷史。</h1><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政委康矛召</b></h3><h3><b><br></b></h3><h3>康矛召(1919一1994),湖北武昌人,中共黨員。1938年武漢大學肄業赴延安參加革命,同年由八路軍總政治部派往115師當新聞記者,1941年起任115師政治部宣傳干事、科長,1942年開始攝影活動,1943年參與創辦《山東畫報》,兼任社長、主編。解放戰爭時期任新華社華東野戰軍前線分社社長,1948年秋任華東炮兵第三團任副政委兼主任,后任政委(炮兵15團前身,1949年5月改稱炮兵15團),1949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八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建國后作外交工作,歷任駐印度大使館、阿富汗大使館參贊,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駐南斯拉夫臨時代辦,駐柬埔寨、毛里塔尼亞大使,駐比利時大使兼駐歐洲經濟共同體使團團長和駐盧森堡大使。</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軍事地圖</b></h3> <h1>1949年5月,炮兵15團(三野特縱炮3團)渡江后參加解放上海戰役。<br><br>1949年6月,上海戰役結束后,炮兵15團(三野特縱炮3團)從上海返回進駐兵家必爭之地的鎮江,部署象山,完成對長江天險的炮火控制。<br></h1>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line-height: 1.5;">(1949年5月,全軍炮兵整編,</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統一序號。)</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1949年8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 color: rgb(1, 1, 1);">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 color: rgb(1, 1, 1);">特種兵縱隊炮3團轉隸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建制,改稱炮兵第15團。轄一個105榴彈炮營和兩個75野炮營,都是日制大炮。裝備榴彈炮十六門,野炮十九門。</span><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5;"><br></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5;">1950年10月,取消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番號。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進行了一分三,主體部分改稱為華東軍區炮兵,其他部分如戰車團、工兵團等分別成立了華東軍區裝甲兵、工程兵。</span></h1><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5;"><br></span></div> <h1><font color="#010101">1950年炮兵第15團3營(包括“渡江功臣連”7連)調歸炮兵第4師第7團。</font>1953年2月,炮兵第4師第7團劃歸華北軍區炮兵第6師建制。<font color="#010101">1985年炮兵第6師縮編為第38集團軍炮兵旅,炮兵7團番號撤銷。“渡江功臣連”現在38軍炮兵旅,可能仍延續7連番號,應裝備了PLZ-05型155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50年10月25日,炮兵第15團調歸西南軍區炮兵暫編第4師,裝備91式105榴彈炮28門。駐扎云南曲靖嵩明縣(現隸屬昆明市),參加大西南剿匪。</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5;">1950年10月25日,西南軍區決定以炮兵7團(由二野4縱10旅山炮大隊整編),炮兵15團(三野特種警衛團整編)為基礎,組建西南軍區炮兵暫編第4師,歸云南軍區建制,轄炮兵7團、炮兵15團、軍士教導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5;">)</span></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1>1951年2月10日,炮兵暫編第4師改稱炮兵第4師。</h1><div><br></div><div>(1951年2月10日,總參決定將西南軍區炮兵暫編第4師改稱炮兵第4師,該師在云南省曲靖縣大營房組建,師長杜劍華,政委周泉。炮兵7團裝備38式野炮27門,90野炮12門,法32倍野炮6門;炮兵15團裝備91式105榴彈炮28門。9月12日,云南軍區命令,抽調炮兵7團2營和4營所屬的10、11連,炮兵15團7連、13、14軍山炮營部分人員組建炮兵18團,歸炮兵4師建制。)</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主席為炮兵題詞 1951年4月</b></h3><div><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大林80拖拉機牽引炮車</b></h3><h1><br></h1><h1>1952年,炮兵第15團由西南軍區炮兵第4師改隸華北軍區炮兵第6師轄制。</h1><div><br></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1953年7月,炮兵第6師第39團入朝作戰(有資料稱:此時炮兵第15團第一次入朝作戰)。1955年炮兵第39團調歸炮兵第3師建制。</span><br></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br></span></div>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1954年初,炮兵第15團由良鄉縣琉璃鎮進駐北京郊區新建營房(與炮六師師部住在一個營房,離住北京市的華北炮兵也很近),進行正規訓練。配備新改裝的122毫米榴炮裝備,每營共四門122毫米榴炮。</span><br></h1><div><br></div><div><h1>1954年3月15日開始本年度的正規訓練,訓練是本著教養一致、學用一致的原則進行的,完成了單個基本教練與班、排、連教練,年底參加了六十六軍一九六師的聯合兵種大演習,被列為參加該次演習18個炮兵團的第二名。</h1> <br><h1>1955年2月22日,炮兵第7師由江蘇南京調歸沈陽軍區建制,去旅大地區接裝。師部駐地旅大市甘井子區。同時炮兵第6師第15團調歸炮兵第7師建制。</h1><div><br></div><div>(炮兵第7師,1950年7月7日在南京朱莊組建,師部系山東滄南軍分區、沂蒙軍分區機關改編,時轄炮兵19、20團。1951年6月入朝參戰,在上甘嶺戰役中炮兵第7師師長顏伏奉命組織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炮兵第2、第7師等所有參戰炮兵。1953年9月炮兵第7師回國歸華東軍區建制,1955年2月調東北。)<br></div><h1><br></h1><h1>1955年3月25日,炮兵第15團接受蘇軍裝備完畢。</h1></div><div><br></div> <h1></h1><h1><font color="#010101">1955年4月到1957年2月,在大連安裝時期,接受了蘇軍裝備,蘇37式152加榴炮每連四門及其車輛器材。原122毫米榴炮裝備作訓練用。軍事訓練是在部隊進駐大連市郊南關嶺接受蘇軍移交裝備(152加農榴彈炮)并與蘇軍官對官、兵對兵突擊學習了一個月的基礎上開始的,是在把蘇軍一切東西學到手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當時中央提出的原意是“學習蘇聯軍隊的先進經驗”)。</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1>1955年7月下旬,在經過充分準備(審干)的基本上,開始群眾性的肅反運動。由于黨委抓得緊,認真貫徹上級政策指示,因而運動基本上是正常的、健康的。</h1><div><br></div><h1>1955年進行軍銜評定工作:由于黨委認真學習并執行上級指示,貫徹了以德才為主,適當照顧的原則,在進行中重視了思想教育,因此完成的較好,所受軍銜基本恰當,群眾反映較好。</h1> <h1>1956年,炮7師含15團進駐大連近郊南關嶺鎮。<div><br></div></h1><h1>1956年,1/3指揮員是新提升的,老戰士復員了1/3,補充了三分之一的新戰士。</h1><div><br></div><h1>1956年,炮兵15團開展立功、先進工作者和爭取技術能手活動。評出一級技術能手88人,二級技術能手295人,先進工作者35人,優秀射手4人,與全團總人數的36%,小型競賽、紅星競賽、包教保學等活動,激發了革命英雄主義,調動了廣大官兵的積極性。</h1> <h1>1957年2月7日,炮兵第12師師長叢蓉滋率師部和炮兵第4、22、24、204團入朝,接替炮兵第8師擔負輪戰任務,歸中國人民志愿軍建制。</h1><br><h1>1957年2月7日,炮兵第15團入朝作戰,部隊順利到達朝鮮新幕車站。(1952年炮兵第15團由西南軍區炮兵第4師改隸華北軍區炮兵第6師轄制。1953年7月,炮兵第6師第39團入朝作戰。推測炮兵第15團跟隨炮兵第六師入朝作戰。所以炮兵第15團部分指戰員會有“二次入朝作戰”之說。)</h1><br><h1>1957年3月,炮兵第15團改隸炮兵第12師轄制。入朝后立即進行了樹立長期抗美援朝的思想教育,加之反右派斗爭的教育,干戰覺悟大大提高。加之個人婚姻問題、探家及愛人來隊等實際問題的適當解決,對入朝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長期抗美援朝的思想逐步樹立。因而干戰思想穩定,情緒很高。</h1><div><br></div><div><h1>1957年7月,在學習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礎上,開始反右派斗爭。</h1><br><h1>1958年4月,炮兵第15團撤軍回國,順利到達徐州賈汪鎮。根據上級指示用15天的時間集中進行了撤軍的重大意義和做到“三好”(交好、走好、到好)的教育。干部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覺悟明顯提高,同時開展“三好連隊”的競賽活動,廣泛的發動了群眾,因而全團基本做到了“三好”,達到了三滿意(上級、自己、朝方滿意)。在長途行軍中未發生任何事故。于1958年4月7日順利的到達徐州賈汪鎮后,六、八連被評為“三好連隊”。</h1><br><h1>在從朝鮮撤軍時,根據軍委明確規定,帶走的東西是:火炮、車輛、彈藥、槍支全部帶走,個人行李和一些私人物品也在帶走之列。留下的東西是:營房設備無償留下,機關辦公設備、宿舍中的床鋪衣柜、食堂用的餐桌椅、禮堂的一切設備,連俱樂部的各種娛樂設施以及各種娛樂用具,都要完整無損地移交給朝鮮人民軍,即使有損壞也要立即修好和補充齊。可留可帶的東西按師部的決定,除行軍途中帶一些必需的糧食外,其余的糧食煤炭等全部留下。</h1></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炮兵15團徐州賈汪駐地舊址 2019年(王笑靜提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q5um5ty?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炮兵第15團:我的徐州賈汪我的軍隊大院!</a></p><p class="ql-block"><br></p> <h1>1958年6月,進行“雙反運動”,在深入發動群眾用“三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形式反對了“保守、三風、五氣”。<div><br></div></h1><h1>1958年,進行了反右傾主義的運動,運動中共重點批判了二十名(占干部的20%)模糊認識較多的干部,在普遍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要多、快、好、省還是少、慢、差、費;要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的辯論,澄清了部分同志的模糊認識,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向。</h1><div><br></div><h1>1958年10月,繼師“貫徹軍委擴大會議反對單純軍事觀點”之后,團也貫徹了會議精神,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了自我檢查,提高認識。</h1><div><br></div><h1>1958年年終,全團參加步兵203師607團的合訓,基本上沒有發生任何事故,群實彈射擊及格,順利地完成了訓練任務。</h1><div><br></div> <h1></h1><h1>1960年,全團軍事訓練成績良好。偵察分隊4.5分、偵察員4.3分、計算員4.1分、通信4.3分、有線4.2分、駕駛分隊4.5分,偵、通專業干部均達到良好的成績,占領了射擊陣地的干部達38%,分隊達到一專多能的占69.6%,炮兵連實彈射擊考核習題44甲,5、6、7等五個問題,一個連優秀,五個連良好,二個連及格,一個連不及格。全團總評良好,三個營實彈射擊均取得良好成績。分三批先后到公社、工廠、學校組織了民兵訓練,共訓練民兵4071人,其中炮兵占836人,步兵685人,普遍教育2550人,超額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戰斗任務。</h1><div><br></div><h1>1961年8月,部隊補入新兵后,全團面臨著海上實彈射擊任務,又忙于施工準備工作。在訓練中擬定分工精練一手的原則,采取了突擊式的訓練方法,全體同志的積極努力很快掌握了技術,加之成功試行了海上示爆的練習,因而在實彈中取得了全團優秀的優異成績。六個連優秀、二個連良好,一個連陸上射擊良好,受到了軍區炮兵的表揚。</h1><div><br></div><h1>1961年,開始創建四好連隊和五好戰士運動中,年底共評出四好連隊三個,即三、四、九連,四好排11個,四好班28個,五好戰士225名,五好干部25名,技術能手78名,優等射擊指揮員8名,優等炮手6名。</h1> <h1>1962年,炮兵第15團(5853部隊)駐守徐洲賈汪鎮。全團在日照縣安東衛執行國防施工。施工駐地:團機關、直屬隊駐安東衛,一營駐大泉里,二營駐甜水河,三營駐胡家嶺戴家莊。我團隸屬68軍203師領導,完成任務后于十二月返回賈汪營房。</h1><br><h1>1962年12月31日,根據總參《關于1963年建立戰備值班部隊的命令》,濟南軍區確定炮兵第15團為全軍戰備值班部隊,從1963年1月1日起擔負戰備值班任務。隨時遵照軍委總參謀命令,執行全國性的作戰任務。當在本戰區徐海方向發生情況時,我團除按陸軍68軍原作戰計劃行動外,主要加強于陸軍第202師行動,歸68軍首長指揮。需要在本戰區內其它方向機動作戰時,根據軍區行動。</h1> <h1><font color="#010101">1963年8月23號至9月20日,炮兵第15團奉中央軍委、濟南軍區指示,開赴河北省滄州地區唐官屯一線擔負搶險防洪任務。5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河水一望無際,大堤決口,洪水直撲北京天津。參加單位有二營、三營、團指揮連、二連等單位。均住唐官屯一線。在防洪斗爭中有四連、七連、三營部指揮排、五連指揮排、六連炮一班榮立了集體三等功。部隊返回賈汪營房后,9月19日上午,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炮兵司令員顏伏等首長親臨我團慰問抗洪立功部隊,并同四連干戰一起照像合影,使部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楊得志司令員視察炮兵第15團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b>1963年9月19日</b></span></p><p><br></p><p>圖中左二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左三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顏伏、左五第68軍軍長張鋕秀、左六炮兵第12師師長蒲明海,左七炮兵第十二師第15團團長李法。</p><p><br></p></h1><h1>炮兵司令員顏伏的女兒顏凱歡看到照片時在微信里寫到:楊得志那張照片,左三是我爸爸,左五是68軍軍長張鋕秀。照片里,爸爸的軍裝已換成“65式”,領章帽徽是“三點紅”,部隊的同志還未換裝,還配有軍銜。</h1><div><br></div>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6187部隊戰士業余宣傳隊 1965年1月16日</b></p><div><b><br></b></div></h1><h1>1961年開始,炮兵第15團開始籌建戰士業余文藝演出隊。</h1><div><br></div><h1>戰士演出隊編導了一些重要節目,如根據炮兵第15團光榮戰史改編的大型詩朗誦劇《炮擊英國紫石英號》。事件當時,毛主席曾為此發表莊嚴聲明(《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此劇在濟南軍區文藝匯演時,得到軍區首長高度評價,15團炮兵指戰員的英雄形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爭史上留下了光榮的色彩。</h1><div><br></div><h1>戰士演出隊還演出許多優秀節目:如大型組歌《高舉紅旗創四好》、《新兵上把臺》、對口相聲《一百發》、《快樂的炊事班》、反映抗洪搶險的《戰洪圖》,表演唱《楊得志司令員來到我們連》,反映軍民團結的表演唱《老房東》等,曾多次獲得師團文藝匯演中第一,濟南軍區炮兵文藝匯演組織獎、創作獎、演出獎,在慶祝國慶十八周年時,被山東省政府和濟南軍區政治部抽調到濟南市,擔任對外賓演出的重要任務,受到軍區首長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的稱贊。</h1> <h1>1964年7月,炮兵第15團參加在濟南舉行的“全軍大比武”活動。</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制,全軍換裝“65式”軍裝,佩戴“三點紅”領章帽徽。</h1><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東曲阜防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7qbhlb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炮兵第15團:我的曲阜防山我的部隊大院</a><br></h3><div><br></div><h1>1965年下半年,炮兵第15團由徐洲賈汪鎮營房遷移至曲阜縣防山營房。分別于九月(三營為第一梯隊)、十一月(團機關、直屬隊、一營、二營為第二梯隊)由賈汪鎮出發,經鐵路輸送,行軍至曲阜縣防山營房。</h1><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曲阜防山炮兵第15團團部大門</b><br></h3> <h1><font color="#010101">1966年冬季,炮兵第15團部隊進入沂蒙革命老區進行政治野營拉練,這是建國后第一次有建制團級部隊進入沂蒙老區。老區百姓擁軍場面給十五團的干部戰土留下深刻記憶,并請沂蒙老紅軍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紅軍(前排中)和部隊領導合影</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前左為炮兵12師師部宮參謀長,前中為沂蒙老紅軍,前右為15團副團長劉啟信,后左為團政治處主任郭斌,后右為團參謀長劉條理。</span></h1><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br></span></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187部隊干部子女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67年5月</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ranben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炮兵第15團:6187部隊干部子女毛澤東思想宣傳隊50周年紀念</a><br></h3><div><br></div><h1>1967年5月,正是那個紅紅火火的年代,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如火如荼。炮兵15團部隊干部子女著白襯衣藍褲子,佩戴紅領巾和紅袖章,手持紅寶書。戰士們身穿軍裝,佩戴毛主席像章,手持紅寶書。3位團首長、13位戰士宣傳隊樂隊、19位部隊干部子女宣傳隊員,共計35個人合影。</h1><div><br></div><div><h1>合影人員名單如下:</h1><h1>第一排左起:于軍、呂長紅、羅麗、張豫寧、王華、于萍、劉文彩(劉宏中)、李玉芹、鄧澤輝。</h1><h1>第二排左起:張俊、張集華、丁端陽、杜淑琴、郭亞玲、曹萍、李玉梅、丁愛娣、魏少玲、王少莉。</h1><h1>第三排首長三人,左一:郭斌副政委、左二:張云海團長、左三:竇長榮政治處副主任。</h1><h1>第四排左起第5人趙相坤,最后一人房成庚。</h1></div><div><br></div><h1>6187部隊干部子女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演出任務,主要是下基層慰問部隊干部戰士。在防山軍營大禮堂的演出,贏得戰士們雷鳴般的掌聲。在操場戲臺上的演出,引得防山人民公社的鄉親們為之轟動。她們還到曲阜、濟寧、鄒城、滕縣、棗莊等駐軍營地慰問演出。她們的身影舞姿、音容相貌、童音歌聲,為那時枯燥的文藝生活添加了一抹斑斕色彩。</h1><div><br></div><h1>在棗莊礦務局宣傳演出期間,子女宣傳隊走遍了棗莊、甘霖等各煤礦,為工人階級獻上最優美的舞蹈和最歡樂的歌聲 。</h1><div><br></div> <h1>1967年,炮兵第15團駐在鄒縣太平公社白馬河農場擔負軍農生產任務(一連留守擔負防山營房站崗警戒任務)。七月二十五日,一營、二營、三營去棗莊市開展“三支兩軍”(一、二連沒參加),于八月底從棗莊市撤回白馬河農場繼續生產,全團于十二月底返回防山營房。</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68年主要任務執行三支兩軍和軍農生產。元月團指揮連、二營部、四連、五連進駐濟寧市執行三支兩軍任務,于十一份又從濟寧撤回防山。團機關與后勤直屬分隊、二營六連和三營擔負生產任務,駐白馬河農場,于十一月從白馬河農場撤回防山。</span></h1><p><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8年,炮兵第15團抽調副政委郭斌、政治處副主任賈樹民、通信股長劉安、二營副營長鄧雪峰以及警衛排、修理所等人,到新疆組建炮十三師。</span></h1><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現場教學</b></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69年主要任務是軍事訓練和三支兩軍。上半年部隊在營房開展軍訓,下半年除團機關和直屬隊繼續訓練外,一營于八月二十五日進駐新汶礦務局等煤礦執行軍管任務;二營、三營于七月二十七日進駐棗莊礦務局等煤礦執行軍管任務。</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曲阜防山部隊日光燈廠工作圍裙(張鎖林提供)</b></h3><div><br></div><h1>1969年,為了貫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團部投資創建了家屬燈泡廠,由生產白熾燈泡開始,逐步發展為生產20W和40W的日光燈管。生產的日光燈管曾被濟寧市評為工業產品質量第一名。后改名為曲阜日光燈廠、55232部隊日光燈廠。日光燈廠于1990年5月25日隨著炮兵旅防山第5營調遷曲阜而停止生產。</h1><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誓師大會</b></h3><div><b><br></b></div><h1>“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h1> <h1><font color="#010101">1970年主要任務是三支兩軍、軍農生產。一營在新汶礦務局等煤礦執行軍管任務,二營、三營擔負支農、生產和抽出空余時間訓練,二營于五月十三日進駐白馬河農場生產,八月從白馬河返回防山訓練;三營于三月二十日從棗莊市撤回防山開展軍訓,于四月二日進駐汶上縣支農,五月十三日又從汶上到白馬河農場勞動,于七月底從白馬河返回防山訓練。機關、團直屬分隊全年在防山營房訓練。同時我團三營奉軍區炮兵和師的指示,于七月十日開始,進行炮兵營下轄指揮連的編制改革試點。</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5;">經三年多的實踐,因不適合戰時需要,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根據上級指示已撤消,改為無編制。</span></h1><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span></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防山營房軍用郵資實寄封</b></p><h3><br></h3><h1>通信地址采用“分隊”是部隊保密的代號。</h1><h3><br></h3><h1>一營為31分隊,二營為32分隊,三營為33分隊。一連為35分隊,至九連為43分隊。團指揮連屬司令部管為44分隊,輪訓隊為45分隊。運輸隊和修理所屬后勤處管分別為46分隊和47分隊。</h1><h3><br></h3><h1>機關代號為司令部10分隊,作訓股為11分隊,偵察股為12分隊,通信股為13分隊,軍務股為14分隊,機要股為15分隊,管理股為16分隊。政治處為17分隊,組織股為18分隊,宣傳股為19分隊。</h1> <h1></h1><h1><font color="#010101">1971年至1972年,炮兵第15團駐守濟南市,隸屬濟南軍區直屬工區領導,主要任務執行國防施工。</font></h1><p><font color="#010101"><br></font></p><h1>1971年12月30日全團到章丘縣文祖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營拉練,于1972年1月29日返回濟南施工駐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187部隊1972年國防施工立功單位人員合影</b></h3><div><b><br></b></div> <h1>1972年全團完成國防施工任務后,于1972年10月25日由濟南鐵路輸送返回曲阜防山營房進行軍事訓練。<br><br></h1><h1>1972年12月下旬,在鄒縣啞巴溝進行了一星期的炮兵連的實彈射擊。</h1><div><br></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軍事訓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 <h1><font color="#010101">1973年主要任務是軍事全訓。二月二十日開訓,到十月二十日全訓結束。十月二十五日部隊先后進駐泗水縣(苗館),鄒縣(城前)進行了歷時二個月的野營拉練,于十二月二十五日返回防山營房。</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60式履帶牽引車配備高射機槍</b></h3> <h1><font color="#010101">1974年主要任務是軍事全訓。元月五日二連進駐白馬河農場執行軍農生產任務。六月十五日五連、指揮連和全團指揮分隊進駐鄒縣田黃公社進行歷時一個月的野營拉練,于七月十五日返回營房。</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1><font color="#010101">1975年7月,全軍部隊代號改為五位制部隊番號,炮兵第15團番號由6187部隊改為55232部隊。</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1>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炮兵15團抽調兵力支援前線作戰。<br><br></h1><h1>支援昆明軍區。第一批12人,急需炮兵偵察兵,乘飛機緊急派往前線。第二批24人,偵察干部、炮兵偵察兵、專業技術骨干等,由三營營長王茂才送兵。第三批120人,其中含師部12人歸建,由偵察股參謀郭延海和軍需股助理岳相振負責送兵到昆明軍區,乘軍列悶罐歷經四天三夜到達宜良縣。<br></h1><h1><br></h1><h1>支援成都軍區。炮兵第15團抽調400余兵力(入伍二年以上的),作為予備兵員補充成都軍區。由政治處劉元禮和三營副營長聶順清負責,于1978年底將兵力集中送到成都,到達后分編到連隊(步兵)。</h1><div><br></div><h1>另有人員支援西北地區和中蒙邊界。</h1><div><br></div> <h1><font color="#010101">1982年11月6日,炮兵第12師轉隸陸軍第67軍領導指揮。</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1984年,炮兵15團淮北打靶。</font></h1><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1985年1月21日,濟南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調炮兵第12師(轄152加農炮第22團、152加榴炮第24團,并指揮炮兵第8師130加農炮第46團)配屬陸軍第67軍入滇輪戰。</span><br></h1><h1><br></h1><h1>1985年1月22日,炮兵第15團第2、4、9連三個連隊以及機關部分軍事人員和營連部分指揮連排人員補充到炮兵第24團(1982年11月6日炮兵第24團整編為簡編團)建制參加對越防御作戰,代號“704工程”。</h1><h1><br></h1><h1>1985年1月25日,炮兵第15團修理所的志愿兵炮工程炳平、炮工馮秀吉、肖長青、王天龍、電工李寶昌、鉗工江玉海、光學工付光前等7名人員,補充到炮兵第24團修理所參加兩山輪戰。</h1><p><br></p> <h1>1985年10月,濟南軍區整編,將炮兵第12師(欠第4、24團)劃歸陸軍第67集團軍建制,縮編為炮兵旅;炮兵15團縮減為炮兵旅第5營。炮兵4團與坦克8師炮兵團合編為坦克8師炮兵團。該師從云南輪戰歸建后進行精簡整編。</h1><div><br></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康矛召和楊玲在郾城車站 1947年8月</b></p> <h1>1986年8月間,炮兵15團撤銷番號前,團部司、政、后負責人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是老紅軍前輩康矛召的夫人楊玲大姐。康矛召是炮兵15團前身的第三野戰軍(華野)特縱炮3團的政委,是渡江戰役炮擊英艦“紫石英號”的指揮員,也是與英艦談判的解放軍代表之一,后出任駐柬埔寨等大使。</h1> <h1>康矛召老政委聽聞炮兵15團要撤番,立即通過上層人物與軍委總部溝通,炮兵15團是渡江戰役炮擊”紫石英號”的英雄團,軍史有名,要保留十五團番號。未果,康老深表遺憾。康矛召老政委因身體原因,不宜出行,就委托夫人楊玲前去慰問并了解情況。</h1><h3><br></h3><h1>楊玲大姐已經六十多歲了,帶著秘書冒著夏季高溫酷暑,從北京坐火車先到濟南,會見濟南軍區領導,表達了老政委康矛召的意見。又趕到兗州,到炮兵12師了解情況。師部又派車將楊玲大姐送到防山炮兵15團團部。楊玲大姐送來了康矛召老政委對老部隊的關愛之情。她詳細了解了炮兵15團撤番的具體情況后,一再告誡:炮兵15團是個英雄的部隊。番號變了,老部隊的優良傳統不能變,聽黨的話跟黨走。</h1><h3><br></h3><h1>楊玲大姐圍繞著防山營房,拍攝了大量的炮兵15團裝備營房的照片,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資料,帶回北京給康矛召老政委仔仔細細的看看,他當年領導的渡江英雄團。</h1> <h1></h1><h1>1986年10月炮兵12師撤番。1986年12月炮兵第15團撤番。</h1><p><br></p><h1>1990年5月第67集團軍炮兵旅防山第5營調遷曲阜。由于炮兵旅第3營改為教導營,防山轉來的第5營依次遞升為第4營,這個營就是炮兵15團的根。</h1><p><br></p><h1>第67集團軍炮兵旅旅部駐扎地山東兗州,下設滕州1營、2營(加農炮)、6營(滑膛炮);曲阜3營、4營(加榴炮);鄒城5營(火箭炮);旅部編制有參謀部、政治部、后勤部、作訓科、教導隊、衛生隊、通信連、偵察連、修理所、白馬河農場、防山彈藥庫等。</h1><p><br></p><h1>1998年6月,撤銷陸軍第67集團軍建制。炮兵旅與濟寧陸軍預備役炮兵師合并整編為山東陸軍預備役炮兵師,歸山東省軍區建制。</h1><div><br></div> 歷任首長名錄 <h1><br></h1><h1><b>炮15團歷任團長:</b></h1><h1>李安邦、?、李發、張云海、王昭忠、周文杰、王玉泉、馮獻。</h1><h1><br></h1><h1><b>炮15團歷任政委:</b></h1><h1>?、康矛召、張一萍、?、孫晉臣、康俊玉、呂文昭、羅俊山、盧立棠(堂)、林治杰、酈仲俊、管學忠、韓應鑄、管學忠。</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謝原炮兵15團韓應鑄政委整理名錄資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b>附錄:</b>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www.xsjgww.com/22fmwd8u"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第12師師史(轄炮兵4團、炮兵15團、炮兵22團、炮兵24團、炮兵204團簡介)</a></p> 三、經典美評 <h1><br></h1><h1>少波,你編寫的15團團史我認真看了幾遍,總的感覺是很好,尤其在你這個角度困難不小,但你契而不舍的精神非常難能可貴也感人至深,這要收集、整理、取舍多少資料,工作量可以想象而知,出于你的執著精神,終于編撰出來了,奉獻給了眾多讀者,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一個人能經歷統觀全史,資料也是零碎階段性的,并且沒有正史,(可能你從你父親日記資料中摘取的一些可信度較高。)可能還存在某些資料不夠準確也屬正常,我曾與鄒城的王愛民和東臺的王維富二位老兵交流過,在云南的情況基本一致,能對得起來,可惜當時他們職級較低,提供不出整體有價值的資。淮安的何衡昆也有些情況,但沒有挖掘。其他還有人也掌握一些資料,現階段你能搞得這樣已經很不錯了,為你點贊!</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炮兵15團后勤處處長袁圣榮</h1><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四、聯誼活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line-height: 1.5;">炮兵15團2020老兵和子弟聯誼會</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line-height: 1.5;">2020年9月5日 濟寧</b></div></b>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www.xsjgww.com/34wfrs6v"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第15團子弟-2020濟寧聯誼活動紀實</a></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炮兵15團2020濟寧老兵和子弟聯誼會名單</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信報名接龍) </p><p class="ql-block"><br></p><h1>1 于國友。2 于軍。3 張集華。4 魏少波,杜秋平。5 鄒愛忠。6 黃正輝。7 趙衛東。8 王軍。9 劉豫。10 樸奇。11 姚元昌。12 黃xx。13 趙建華,葛華。14 王文靜。15 尹xx。16 王春梅 17 魏少華 陳魯建。18 趙建國。19 李玉梅,張葒。20 李玉芹。21 孫冬梅。22 蔡偉。23 董玲。24 孫艷梅。25 王慶民。26 張軍。27 孫軍。28 趙衛君。29 王愛華 于仁亭。30 陳愛萍。31 陳愛蕓。32 王笑靜。33 王淑梅。34 于萍 。 35 王少莉。36 呂向榮。37 何錫禎。38 林英勇。39 劉娟。40 張明存(老兵)。41 包竹欣(老兵)。42 趙一環(老兵)。43 谷緒清(老兵)。44 姜廣良(老兵)。45 王文貞(老兵)。46 鄔忠英(老兵)。47 何敬生(老兵)。48 丁永能(老兵)。49 萬功群(老兵)。50 王萍。51 孫茂洪(老兵) 孫悅華。52 于保英。53 孫廣勤(老兵) 。 54 蔣彥潔 。55 蔣彥麗。56 王志民。57 王吉彬 (老兵)。</h1><p class="ql-block"><br></p><h1><b>這是一幅跨世紀的合影!融入了戰爭的炮聲、解放的號角、建設的鑼鼓、改革的春風……</b></h1><p class="ql-block"><br></p><h1><b>這是一幅親情的畫卷!展現了父輩的榮耀、剛強的臂膀、兒女的溫馨、薪火的傳承……</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17qbhlb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第15團:我的曲阜防山我的部隊大院</a></h1>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q5um5t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第15團:我的徐州賈汪我的軍隊大院!</a></h1>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2jeeqpf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15團曲阜老兵與大院子弟聚會紀實 —2019曲阜</a></h1><p><br></p><p></p><h1>2019年11月23日,炮兵第15團住曲阜老兵與大院子弟聯誼聚會,在曲阜市彭家大院舉行。</h1><div><br></div><h1>參加活動的老兵有:段廣勝,劉漢亮,王自美,車德斌,林成法,孫合瑞,李自亮,姚念彬。劉軍,周慶蘭,張景榮。</h1><div><br></div><h1>參加活動的炮兵15團子弟有:劉豫、王紹軍、樸奇,姚元昌,孫贊軍,方國政,段愛香,王海英,杜秋平,魏少波。<br></h1><p></p>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26fup729?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原炮兵15團子弟-2019蓬萊聯誼活動紀實</a></h1><p><br></p><p></p><h1>2019年6月6日至9日,炮兵第15團子弟聯誼會(第四屆)在美麗海濱城市蓬萊大拇指精品酒店舉辦旅游聚會,活動主題是“傳承信念,共享華章”。</h1><div><br></div><h1>參加活動的有:王文靜、魏少波、杜秋平、王麗娟、王紅星、李福林、魏少華、王萍、劉娟、董玲、王文彥、王麗、高燕、王文兵、蘇寧、蘇剛、李躍玲、劉宏中、姜華、王陸生、劉雪蘭、羅慧英、王笑靜、王愛華、于仁亭、趙衛東、于軍、陳永利、張華、張瑛、鐵夷龍、趙建華、張建、趙海平、黃正輝、王紹軍、樸奇、劉豫、邵迎偉、尹德忠、李艷紅。</h1><div><br></div><p></p>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1o3j715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炮兵第15團子弟:2018曲阜防山聯誼會活動紀實</a></h1><p><br></p><p></p><h1>2018年9月15日至16日,炮兵第15團子弟聯誼會(第三屆)在曲阜國鐵大酒店順利舉行聚會,活動主題是“重走軍營路,薪火永相傳”。</h1><div><br></div><h1>參加活動的有:王崢嶸,盧志軍,方國政,王志新,蘇剛,羅慧英,魏少波,杜秋平,王紹軍,孫國成,趙建華,樸奇,劉豫,謝志文,魏少華,王平,王文靜,王春梅,丁勇、魏少軍、王健、王志民,鄒愛忠,邵迎偉,黃正輝,趙衛東,王慶民,于軍、于國友,于萍,王少莉,蔡偉、王愛華,于松亭、王笑靜、王淑賢、邢鮮,王軍,趙建國、姚元昌、董玲,王文彥,王淑梅,劉娟,劉妍,沈軍,張建,趙海平,張華,劉進,葛華,羅麗,王建標,張妍華。</h1><div><br></div><p></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炮兵15團子弟第二次聯誼會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99年8月1日 曲阜飯店</b></h3><div><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炮兵15團子弟第一次聯誼會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98年8月1日 防山大禮堂</b></h3><div><b><br></b></div> <h1><a href="http://www.xsjgww.com/129gqw8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魏少玲:往事如煙 ——童年的回憶</a></h1> 衷心感謝 <h1>本美篇編輯制作過程中得到老首長、老兵們及軍隊大院子弟們的大力協助,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h1><div><br></div> 本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自戰友群、子弟群和網絡,如有侵權請微信聯系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轮台县|
新田县|
叙永县|
罗城|
河间市|
东阿县|
五华县|
巴林右旗|
马山县|
兰州市|
基隆市|
阳原县|
济阳县|
广东省|
盐亭县|
长武县|
昌宁县|
宁陕县|
雷波县|
措勤县|
神木县|
扶风县|
温泉县|
吴川市|
登封市|
星子县|
乌兰浩特市|
双桥区|
明溪县|
灯塔市|
甘德县|
犍为县|
柘城县|
大兴区|
曲松县|
资兴市|
赤峰市|
泾阳县|
阜新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