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次七彩云南快樂之旅,追隨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云南的足跡,游歷了云南著名的僑鄉騰沖、芒市和瑞麗中緬友誼線,踏上了滇越鐵路云南段米軌、寸軌鐵路部分旅游觀光線路,經昆明、騰沖、芒市、瑞麗、建水、元陽、個舊、蒙自等八個縣市,歷時13天,行程5878公里,領略了七彩云南美麗山川的魅力,見證了云南人的醇厚、真誠、熱烈、勤勞、智慧。特別意外地參觀了個碧石臨屏寸軌鐵路公司博物館,見證了滇越鐵路滇段米軌、寸軌100年的發展史、運營史和消退史,這是一次鐵路發展史的普及教育,也是深度的愛國主義教育。</h3><h3> 史海鉤沉,那段沉睡的往事歷歷在目。在滇西抗戰博物館,在國殤墓園,一件件物證,鉤起我們痛苦的記憶。思緒讓我們回到那個山河破碎的鋒火年代,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進攻而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可歌可泣斗爭。讓我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鑒,開創未來。</h3><h3> </h3> <h3> 億萬年前,地球板塊劇烈碰撞,山河重組,萬物重生。幾十座火山猛烈爆發,巖漿奔涌,天地渾沌;從此,這片大地便充滿熱情與生機。</h3><h3> 時光流失,轟隆的渾沌的世界漸漸消散,山林里的鳥鳴和田埂間的笑語漸漸響起,才有了大美騰沖。</h3> <h3>云南騰沖和順古鎮</h3> <h3> 和順古鎮位于云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后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余人,約70%原住民為漢族,境內有哈尼、彝族、白族、傣族、壯族等27個少數民族。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筑,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神奇的土地。古鎮前面,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她是國內第一魅力名鎮。2006年8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和順古鎮視察時題字"和順和諧"四個大字,已相嵌在進鎮牌坊后的石壁上,成為古鎮耀眼的標識。</h3><h3>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和順古鎮,其封閉、傳統、安定的環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這里商業氛圍很濃,但文化氛圍也很濃,行走在高黎貢山腳的和順古鎮,到處是漢風岱瓦白墻徽派建筑,這里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迎面撲來的是,古樸的民風,由于大家模范執行鎮規民約,出現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景象。當地民眾勤勞和順,早上7點前天未亮,便有早行的人們帶著工具到田地、開著三輪車運輸勞作。當地人對游客也特別友善,畫畫的時候,當地住民總是不經意地送來登子讓你坐,她們靜靜地站在遠遠觀看,生怕驚撓你的工作,這讓我感動不已。</h3><h3> 當夜幕降臨,古城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夜宵店紅火起來,霓虹燈掩映下的古鎮特色酒巴,溫馨而雅致。酒巴間時不時飄出迷人的音樂,一些歌手盡情地自彈自晿,歌聲響徹古鎮上空,相隔幾里的人們都能聽到。我們坐在夜市排檔,吃著燒烤,聽著天籟之聲,非常愜意。</h3> <h3>云南騰沖和順古鎮小酒館夜景</h3> <h3> 騰沖和順古鎮的黃昏,是華美的,整個古鎮包裹在山里,前面一馬平川,良田萬頃,裊裊炊煙升起,夜色正在將牌樓、學校、祠堂、商鋪、酒店層層包裹,漸漸地模糊下來,極富有詩意。</h3><h3> 在華燈初上之前,我們拍下了她美麗的素顏,不需雕飾,不需浮夸,不需陷眉,她用寧靜的美,向前來古鎮的游客訴說著自己的故事。</h3> <h3> 莫里瀑布又稱扎朵瀑布,位于芒市、隴川、瑞麗三縣市結合部的莫里峽谷,藏于山巒疊翠、萬木崢嶸、雙峰對峙的廣弄山和廣馬山之間的熱帶雨林深處。</h3><h3> 我們徜徉其中,觀奇花異木,戲孔雀開屏,躺在草地上,曬日光浴,歡快得像一群散學的孩子。拾階登臨瀑布谷底,這里古木參天,瀑布如一條白色飄帶,凌空墜落,瀑布巨大的水流沖擊著石塊,回聲空濛,水霧迷漫,湍急的流水聲,千折百回奔涌而下,旋即消失在山澗。在此歇息,得一古木飛天瀑布圖,欣然而歸。</h3> <h3>云南芒市莫里瀑布</h3> <h3>云南芒市莫里瀑布寫生</h3> <h3>相聚在許愿橋,留下甜蜜回憶</h3> <h3>美女們的學生時代</h3> <h3>美女們在放飛青春的夢想</h3> <h3> 美女們在芒市莫里瀑布公園草甸上,回憶她們的青蔥歲月。</h3> <h3> 夕陽西下,我們路遇一遍白花花的蘆葦蕩,我頓時蒙生一個念頭,要她們躲進蘆葦蕩,拍夕陽的美景。潔白的蘆葦隨風飄搖,太陽準備躲進蘆葦桿邊,在即將躲進地平線下方的幾分鐘,抓緊拍了幾張艷照,夕陽照在蘆葦上,形成多重金色光環,與深藍色天幕相得益彰。</h3> <h3>美女與蘆葦情結</h3> <h3>在回瑞麗酒店途中,偶遇蘆葦蕩,她們欣喜若狂。</h3> <h3>蘆葦隨晚風搖蕩,美女們與落日余暉爭妍。</h3> <h3> 云南地熱資源相當豐富,占全國已知溫泉數的1/4,以騰沖縣最為集中,被譽為"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騰沖是我國三大地熱區之一,約有80多個溫泉,沸泉遍布各地,有“一泓熱?!敝雷u,其景觀、水溫全國罕見。坐落在云南保山市騰沖縣境內,總面積約8平方千米。</h3><h3> 走進景區,只見熱浪升騰,霧氣蒙蒙。在哈嗼嘴,口內噴泉一至三秒吐一次,最高可達1.5米,飛沫射人,其溫度可達95℃,浪奔涌涌而下,旁邊有許多暗涌,如足球穿洞,球內熱氣源源不斷噴涌而出,有的氣柱高達數米。啊,這也許就是古人取名騰沖的原因吧。</h3><h3> 一路上,商販云集,三五成群地向游客兜售用稻草編串的雞蛋,讓我們見證云南十八怪其中一怪什么叫雞蛋串著賣的原故。過一石橋,從山澗拾階而上,到處冒出許多井噴泉眼,如珍珠泉、姊妹泉、鼓鳴泉、懷胎井,終于走近騰沖熱海大滾鍋。在諾大的一口鍋邊,只見鍋內的水始終處于沸騰狀態,"鼓咚鼓咚",聲聲不息。據專業檢驗,地鍋底部溫度102度,表面溫度96.6度,24小時不間斷滾開。在大滾鍋旁邊專門有一小鍋,專煮熟雞蛋,旁邊有一專門泡腳的店,就地取材,不需燒水,真是環保啊。</h3><h3> 在這里可以感受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活力,可以乘坐熱氣球感受火山魅力。另外,這里的商販很會就地取材,他們給火山石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活力,制作出了形神各異的紀念品,帶走一件作為紀念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h3> <h3>珍珠泉記憶</h3> <h3>熱海大滾鍋前的倩影。</h3> <h3>希望與熱海大滾鍋一樣熱烈</h3> <h3>在熱浪中尋找寧靜</h3> <h3>在哈嗼嘴前跳舞</h3> <h3> 高山濕地是地質的奇觀。騰沖北海濕地位于騰沖北海鄉境內,是省級自然保護區。北海濕地不僅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沼澤地。該地是國家生物物種保護地及自然歷史遺跡保護地,是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學科的重要研究基地,它由北海和青海兩個湖泊組成。北海是天然的常年性沼澤地,屬火山堰塞湖系統,水面覆蓋著巨大的"浮毯型"沼澤草甸,最厚達兩米,為全國罕見。這里有生物多樣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莼菜,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菱、綬草、鵝毛玉鳳花、金蕎麥、海菜花等。</h3><h3> 這里不僅可以欣賞美景,也可以乘船游覽、觀光,如果有閑時,與心愛的人租一草船,當一回船工,還可以跳下捕勞區,體驗抓魚撈蝦的享受。</h3><h3> 北海濕地是攝影愛好者、鳥類愛好者的圣地,遍布的鮮花、蘆葦風光,以及生長在草排上的水草野花;一片醉人的藍色會讓你分不清這里是草原還是湖泊。</h3> <h3>共同見證騰沖北海濕地的美麗</h3> <h3>在回眸之間,騰沖北海濕地又靚麗了許多。</h3> <h3>美女們在北海濕地游船爭奇斗研</h3> <h3>美女們,看看帥哥養養眼</h3> <h3> 國殤墓園與毗鄰的滇西抗戰紀念館都是在騰沖值得一去的地方,遠征軍、飛虎隊、滇緬公路、駝峰航線、松山大戰、焦土抗戰、南洋機工,這些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戰故事都發生在這里,70年的抗戰煙云已經過去,但是歷史永遠值得銘記,是70年前的先驅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如此美麗的騰沖。</h3> <h3>紅配綠,看不足。</h3> <h3>一抹靚色</h3> <h3>看看我,熱烈吧!</h3> <h3>淑女的矜持</h3> <h3> 騰沖銀杏村,位于騰沖縣北部的固東鎮,固東鎮是騰北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素有“騰北重鎮”之美譽。11月中旬-12月初為最佳觀賞期。騰沖銀杏村除具有古老和天然連片等特色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村民的房屋就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空地的四周,在房前屋后,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銀杏樹,到了古銀杏村的感覺就是“滿地的黃金!”而近年內,村民仍在不斷培植中幼銀杏樹,約33000棵,面積達 1000多畝,是迄今為止云南發現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銀杏林。銀杏村的銀杏樹,古老而古樸,有聲有息,隱于群山環抱,現于農莊炊煙之間。</h3><h3> 我們到時為11月5日,銀杏村的銀杏葉還沒有金黃,大部分葉子都還是綠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h3> <h3>錯把黃葉當花賞</h3> <h3>展望春天</h3> <h3>與天地同靚</h3> <h3>鄉村旗袍秀</h3> <h3>原來我也會飛</h3> <h3>舞臺無處不在</h3> <h3> “一寨兩國”景點距離瑞麗市區約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是典型的“一個寨子兩個國家”地理奇觀。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寨中的國境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邊民們每月數十次地穿越國境線而渾然不覺。寨子里的老百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h3> <h3>會飛的“鳥"。</h3> <h3>尋找異國情調</h3> <h3> 筆架山是文人墨客神游的地方,這里留下了許多的懸崖石刻和文人騷客登臨的詩句。</h3><h3> 住在撫仙湖靠江邊的鑫浩農家樂,早晨六點鐘,被撫仙湖的波濤喚醒,團友誤認為是下雨,拉開窗簾才知道是朝汐的拍打聲,有節奏的價響,顯示這里非常的寧靜,沒有大城市嘈雜的喧囂。吃完早餐,沿湖邊公路,便向祿充風景區進發,一路遇見戴著斗笠的漁民忙著收獲,微風送來銀魚的鮮臭味。</h3><h3> 筆架山一座奇妙的山峰,在充祿村北面,近旁無山相連,三峰陡起,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登上山頂,俯瞰整個撫仙湖,景色獨好。在筆架山的半山腰回頭看,只見湖畔有許多游船隨波輕輕的擺動著,心想若能劃船蕩舟于撫仙湖上,有藍天環繞,與碧水相依,那是多么愜意的事呀! 一路走,一路用手機拍照懸崖石刻書法,如明代晁必無的《海口鋪》、清代趙士麟《玉筍山》等,這里有觀音廟,也有財神殿等。</h3><h3> 在玉煙亭,這里曾經是文人騷客登臨觀日出、吟詩作對的好地方,有一門聯引起了我的注意,"飛巖有意迎朝旭,出岫魚心掛碧峰",相傳為一清代學者所書。在這里俯瞰撫仙湖,因為這片藍,讓心也跟著靜下來,雜念被風吹散,憂愁被藍消融,真的太美了!</h3><h3><br></h3> <h3>農村的盛宴</h3> <h3>我們終于來到瑞麗</h3> <h3>裝著回到從前</h3> <h3>蘆葦蕩湖邊的閑暇時光</h3> <h3>學習古人在此觀滄海</h3> <h3>想入非非</h3> <h3> 聊天是尋找旅游亮點的捷徑。在去建水的動車上,我們與列車長及旅客溝通中得知,到建水一定要去張家花園,坐米軌小火車,吃建水豆腐,嘗氣鍋雞,欣賞紫陶藝術等。</h3><h3> 到建水后,與熱情好客的當地人溝通得知最佳的住所、夜市、陶藝和過橋米線的老店地址,讓我們始料未及。</h3><h3><br></h3> <h3> 米軌小火車上休閑時光</h3> <h3>原來,小火車上車廂聯接處可以自由看風景</h3> <h3>幸福的時刻</h3> <h3>違章爬車</h3> <h3>上米軌小火車后,她們欣喜若狂</h3> <h3>在奇花異草間暢想</h3> <h3>發現手機的秘密</h3> <h3>小白被馴服之后</h3> <h3>圍城之中的"金絲鳥"。</h3> <h3>放飛夢想</h3> <h3>各有各的想法</h3> <h3> 坐完米軌火車后,我們去了朱家花園,它地處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 是清末鄉紳朱渭卿兄弟(湖南懷化麻陽人)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邊陲大觀園”之稱。 朱家花園建筑占地2萬多平方米, 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 。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筑群,我們隨語音導游參觀,讓人嘆為觀止。</h3> <h3>布谷鳥也有春天</h3> <h3>大家閨秀</h3> <h3>我也可以在這里"嗨"。</h3> <h3> 建水燕子洞位于縣城東面28公里,大田山村西面1公里,為天然石灰巖溶洞。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洞內建神殿、石欄,清宣統年間(1909年)當地人民捐資修葺。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洞口燕羽姣姣,隱天蔽日,以“古洞奇觀,春燕云集”著稱。清代以來,游客在摩巖刻有“洞鎖三天”、“世外桃源”、“境絕人寰”、“變化大觀”、“別有乾坤”等數十匾額,正草隸篆應有盡有,藝術形態各具特色,在石刻藝術中有一定文物價值。</h3><h3> 燕子洞是亞洲最大的溶洞,氣勢恢宏,里面水系發達,落差大,利用水能發電維持洞內照明,水勢平緩處有機動龍型船接送游客,洞內定時設有攀巖表演,還有燕窩制品餐廳,我們游興正濃,都覺得不虛此行。</h3> <h3>洞中奇花</h3> <h3>我也蹭一下</h3> <h3> 對元陽梯田最初美的印象,是從2006年肖成的一疊照片中得知的。那時,他們專業的相機和高超的技術,把元陽梯田表現如夢幻般的美麗。不論是朝陽或晚霞,寧靜的梯田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彎曲而有張力的線條,極像一幅幅魅力十足的水墨山水畫,遠方哈呢族村寨寥寥的炊煙,讓人如癡如醉。那時就蒙生了實地參觀的念想。</h3><h3> 這次七彩云南之旅,我們開始的方案多變,并沒有元陽梯田之說,只是到了澄江縣鑫浩農家樂,游玩筆架山改道去建水后才有了這種想法。在長途大巴上據當地人說,這幾天元陽都有霧,我們心有不甘,還是繼續前行。當晚我們住在元陽縣老縣城新街鎮,次日聞雞叫起床,發現大霧彌漫,不得不推遲出發。</h3><h3> 早上八點半開始,我們從新街鎮出發,依次游覽箐口民族村,壩達景區,多依樹景區,老虎嘴景區,均是大霧彌漫。每到一個景區,我們到時還依稀可見梯田的樣子,沒過幾分鐘梯田就躲了起來,路遇從內蒙、成都來的幾個攝影愛好者,閑聊得知他們在這里已呆了兩天,都沒有見到元陽梯田的真容,實屬遺憾。為了彌補不足,我們只得去參觀當地梯田博物館,了解到當地四季美景、哈尼、彝族生活習俗以及景區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過程。</h3><h3> </h3> <h3>霧里看花</h3> <h3>爭芳斗妍</h3> <h3> 個碧臨屏鐵路是中國的袖珍鐵路,全長177公里,軌距600毫米,因經個舊、碧色寨、臨安(建水)、石屏等地,史稱"個碧臨屏鐵路",簡稱"個碧石鐵路"。這條鐵路線原名"滇越鐵路"的一個附屬規劃路網,為及時遏制法國殖民者瘋狂掠奪中國資源,制止鐵路向礦山及周邊延伸,1912年,滇南紳商聯名上書時任云南都督蔡鍔核準后,于1913年成立了個碧石鐵路有限公司,與1915年四月開工建設,至1936年十月,全線通車。</h3><h3> 他創下了中國運營鐵路的幾個之最: 鐵路軌距最小,僅600毫米,運行速度最慢,平均時速25公里,修建時間最長,長達21年05個月,機車和車輛最小,為準軌鐵路1/3。</h3><h3> 此鐵路從倡修籌款到全線通車,經歷了從滿清到民國改朝換代的動蕩,在運營時期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洗禮,上世紀30年代初實行公司合營,1957年后收歸國有。1970年后,遺留雞街至個舊間33公里的線路保留600毫米的軌史,稱為"雞個支線",連續運營至1991年一月全面停運,而其蒙自之寶秀間144公里,經技術改造為米軌鐵路。</h3> <h3>我來假裝買票</h3> <h3>個舊我們來了</h3> <h3> 云南蒙自市,一個沒有多少古跡的城市。圍著南湖晨跑,經過海關路,到法式餐館,到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參觀,學校禮堂和宿舍依稀可見,但大都是緊閉著大門,沒有修繕,基本處于廢止的狀態。如果按原貌修繕,或可以作為辦學游覽參觀的好去處。</h3><h3> 以前許多法式建筑,現在蕩然無存。目前改為法式餐廳,僅留下一塊招牌,蒙自海關舊址與西南聯大分校舊址在同一位置,目前僅存五棟東西合璧的房舍,但均被圍蔽,不能參觀。</h3><h3> 在路邊找到蒙自政府的宣傳廣告稱:"蒙自老街老巷,輕輕地敘說著那段滄桑的歲月,160米的鎮署街,南北走向,因清朝鎮臺衙門位于此街而得名。民國時期的軍裝局設于此,有"武庫巷"美名,但我走到此街時,所有建筑已經蕩然無存,留下了許多遺憾。</h3> <h3>夜幕下的相遇</h3> <h3>紅孔雀的想法</h3> <h3> 從1910年起,滇越鐵路通車后的30年間,米軌滇越鐵路與寸軌個碧石鐵路在碧色寨交匯換裝,使碧色寨火車站,成為云南兩條鐵路的轉運站,每天有40余對列車在此經停,云南85%以上的進口物資都是在碧色寨集散中轉,火車的汽笛聲和搬運工號子聲晝夜回響在山中,特運的大錫、煤油、鋼鐵、糖、茶葉、紡織品等裝滿了倉庫,洋行、咖啡館,百貨公司、郵政局、酒店、客棧、馬店四處林立。</h3><h3> 來這里匯聚了各種膚色,各種的商號,民居建筑,那邊是法國式的火車站,公司建筑,東西方文化在方圓四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紅酒,養奶牛,甚至打網球都在這里興起,國內大城市見不到的西洋生活,在滇南碧色寨山村都習以為常。</h3> <h3>建水真好玩</h3> <h3>雞尾巴花好大</h3> <h3> 參觀了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這里承載著百年厚重的歷史,因電影《芳華》在這里拍攝,這里旅游熱度再次被點燃。我們徜徉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仿佛穿越了那段時光,昔日的風華依稀可見,有歷史文化街,歷史博物館,生態休閑山地,浪漫法式建筑,鄉村小鎮,還有鐵路主題公園等,我們在這里留下了美麗瞬間。</h3> <h3>原來芳華是蹭出來的</h3> <h3>她們來過碧色寨</h3> <h3> 我們從碧色寨景區回來,見到滿地一枯黃的玉米地,心情頓時高興起來,開車師傅立馬懂她們的意思,車在路邊停下來,大家直奔玉米地,她們在這里歡歌笑語,完全像個孩子。</h3> <h3>苞米地還是好玩的</h3> <h3>小芳華的夢想</h3> <h3> 這次去云南,雖然是自由行,沒有旅游團的規定動作,沒有隱藏的沒完沒了的購物,節省了不少時間,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我們后期方案調整較多,有些接續不到位,浪費了一些時間。</h3><h3> 大家都覺得,每天都在趕路,疲憊不堪,沒有緩下來,好好消化自己的感受,近距離與當地人交流對話,大家始終覺得看不夠,玩不膩,意猶未盡,我不得不說,大家已經悄悄愛上了這片熱土。</h3><h3> 這次活動,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張馳有度,感謝溝通設計總監蘭花的給力奉獻,財務總監張靚英的細心付出,在全體團友的傾情奉獻下,七彩云南之旅圓滿收官。</h3><h3><br></h3><h3>總設計:玉蘭花</h3><h3>創意:辰州馬</h3><h3>團友:力哥、淑娟、胡莉精、海鷹</h3><h3><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秦皇岛市|
湖北省|
宁国市|
天祝|
曲水县|
海盐县|
梅河口市|
鄄城县|
岳西县|
翁牛特旗|
邹城市|
宝清县|
博客|
疏附县|
灵川县|
长治市|
赤壁市|
宣武区|
荣昌县|
收藏|
邵阳市|
新源县|
五大连池市|
获嘉县|
通渭县|
大石桥市|
宝兴县|
河北区|
宿州市|
大方县|
曲阳县|
木兰县|
资溪县|
星子县|
名山县|
中山市|
金坛市|
宁陵县|
盈江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