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俄羅斯雙城之旅 ?《 走進圣彼得堡 》?

白丁

<h3><font color="#010101">圖片 : 白丁(華為P30手機拍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文字 : 白丁</font></h3> <h3> 在感受了瑞典的古典與現代、飽覽了挪威的自然與和諧,領略了丹麥的陽光與寧靜,欣賞了芬蘭的簡潔與詩意,目睹了愛沙尼亞的震撼與神奇,2019年7月12日傍晚時分,帶著我們這一代人對前蘇聯的不解之緣,終于踏上了圣彼得堡這塊神秘的土地,去尋找兒時的記憶,去看看歲月的滄桑是否讓當年這個蜚聲世界的戰斗民族、這個曾經的蘇聯老大哥、這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旗幟換色、蛻變、還是……?</h3><h3>就這樣,帶著好奇,正式開啟了俄羅斯雙城游行程。</h3> <h3>▲圣彼得堡市,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羅斯中央直屬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h3><h3>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曾是沙俄時代的首都,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市名是彼得大帝為紀念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而命名。圣彼得堡曾有過兩次更名,1924年為紀念列寧曾更名為列寧格勒(格勒是俄語城的意思),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頒布法令宣布恢復原名“圣彼得堡”。</h3><h3>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00多萬,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在俄羅斯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市內水道縱橫,800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貫通,有北方威尼斯之稱。</h3> <h3>▲圣彼得堡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城市建筑精致而壯觀,沙俄時期的建筑保存完好,多數都保留了當年建城時的原貌,樓房外墻幾乎都有浮雕,大街上、公園里隨處可見人物雕塑,特別是老城區,盡管只是三至五層的小樓房,但每一座樓房的建筑風格千姿百態,雖遭受二戰的嚴重毀壞,戰后卻嚴格按照原貌重建,圣彼得堡人就是如此真實的把它最原始的一面呈現給世人,讓各國游客稱道。</h3> <h3>▲圣彼得堡地處北極圈附近,氣溫偏低,常年晴朗天氣很少,極晝極夜現象明顯,每年的6月22日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夜里只有一兩個小時,而12月22日又是白天最短的一天,只有中午11點多到下午13點多鐘。圣彼得堡夏天多雨,冬天多雪,氣溫最低零下四十多度,最深的雪足足有20米高。</h3> <h3>▲圣彼得堡的母親河——“涅瓦河”</h3><h3>涅瓦河源自拉多加湖,自西向東流至芬蘭灣。涅瓦河全長74公里,其中有28公里從圣彼得堡城中穿城而過,被譽為圣彼得堡的母親河,是圣彼得堡市的靈魂。</h3><h3>涅瓦河上橋梁遍布,50多條運河在城中縱橫交錯,將城市分割為42座島嶼,又用423座千姿百態的橋梁將城市連接成一體,故圣彼得堡又有“千橋之城”“橋梁博物館”之稱。</h3><h3>涅瓦河水深平均達33米,十分便利大型客貨輪進入城市。</h3><h3>涅瓦河上的開橋是圣彼得堡一大景觀。河上的橋梁是定時打開的,每當凌晨一點至五點,涅瓦河上的九座橋梁按照上下游依次打開,每座橋打開時間相隔20——30分鐘,讓那些來往于涅瓦河上的大型船只通過,據說場面非常壯觀。</h3> <h3>▲格里博耶多夫運河</h3><h3>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是圣彼得堡中心街區一條著名的運河。1793年開挖并修筑了花崗巖河堤,運河兩岸古典風格的建筑鱗次櫛比,且清澈見底的運河上布有21座迷人的無名小橋,簡直美翻了。</h3> <h3>▲俄羅斯的宗教主要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凡是進入東正教堂,女士必須戴頭巾、男士必須脫帽才能進入;</h3><h3>俄羅斯忌諱數字13, 喜歡數字7,認為7象征幸福和成功,送禮喜歡用單數,認為雙數不吉利;</h3> <h3><font color="#010101">▲俄羅斯人工作態度嚴謹認真,對人友善,有求必應,不求回報,他們絲毫不會客套,屬于外冷內熱,看起來古板、嚴肅,嚴重缺乏親和力,幾乎很難看到所謂的微笑服務。在圣彼得堡,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司機干脆是一個甩手掌柜,所有的行李都是游客自己擺放和提取,不像北歐司機那么善良與謙卑。</font></h3> <h3>▲在俄羅斯,常常會看到四五個樂手組成的小型樂隊在景點前演奏,只要是看見中國游客走過來,立馬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民族樂曲《茉莉花》,此時你會覺得無比親切,不由自主地掏出口袋的盧布,以表謝意。</h3> <h3>▲夏宮</h3><h3>夏宮又稱“彼得宮”。它位于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約30公里,占地近千公頃,由瑞士人梅尼克?特列吉尼設計。夏宮呈扇形展開,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金光閃閃的鍍金穹頂、黃白相間的樓宇、金色絕美的雕塑、階梯狀的噴泉和行云流水般的瀑布,這里曾經是歷代沙皇的消暑行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泉園林。</h3><h3>夏宮始建于1714年,竣工于1723年,宮殿豪華壯觀 ,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夏宮在二戰中,曾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希特勒原打算在夏宮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此舉激怒了蘇聯當局,斯大林為阻止德國人的慶祝活動,下令炸毀這座宮殿,二戰后重新修復,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h3><h3>據說建造這座宮殿時,彼得大帝親自設計和籌劃(保留下來彼得大帝設計的規劃圖紙達十幾幅之多),他還親自參與了噴泉的設計,要求噴泉不能用人工動能,而是依山筑壩蓄水,利用天然壓差,使噴泉自動噴水。三百年來,夏宮噴泉從春夏到秋冬,只要不結冰,眾多的噴泉同時朝天噴發,最高的水柱可達20多米,源源不斷,蔚為壯觀。</h3> <h3>▲夏宮花園</h3><h3>夏宮花園分為兩部分,即以綠化和建筑為主的上花園以及以噴泉為主的下花園。</h3><h3>宮殿門前的廣場下面即為噴泉區,整座噴泉位于夏宮的中軸線上,中間是一條河,沿河兩旁是茂密的森林,順河而下約一公里處有一個出海口,便是波光粼粼的芬蘭灣,這在世界上的皇家園林中也是罕見的。</h3> <h3>▲隆姆松噴泉</h3><h3>夏宮最吸引游客眼球的是下花園的隆姆松噴泉。</h3><h3>噴泉群有造型惟妙惟肖的金色雕像316座,浮雕29座和150個小雕像,有64個噴泉、2000多個噴柱及兩座梯形瀑布,夏宮也因此被稱為“噴泉之都”“噴泉王國”。較為著名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亞當噴泉”和“夏娃噴泉”。</h3><h3>每天上午十點,隨著一曲激昂的交響樂,夏宮噴泉瞬間水柱沖天而起、水花四濺,水霧迷蒙,噴泉兩側的鍍金雕像,在美輪美奐的光影中栩栩如生,層層跌落的泉水沿著大理石階梯,形成兩道瀑布,絕對的高雅藝術享受。</h3> <h3>▲在噴泉水池的中央,矗立著高3米、重5噸的大力士與獅子搏斗的雕像,被大力士掰開的雄獅口中吐出20多米高的水柱,如夢似幻 !</h3> <h3>▲“伊薩基輔”大教堂</h3><h3>伊薩基輔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東正教教堂,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和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h3><h3>伊薩基輔大教堂,坐落在市中心伊薩基輔廣場與十二月黨人廣場交匯處。1818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建造這座巨大的新古典主義建筑,1858年完工,整個建造工程歷時40年,用工44萬人,使用黃金400公斤,僅外部5個圓頂鍍金就耗費100公斤,教堂圓頂自落成以來沒有重新鍍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教堂高101.5米,圓頂直徑26米,整座教堂可以同時容納1.4萬人朝圣。教堂的四周由112根高17米、重114噸的整塊花崗巖圓柱環繞,巨大的花崗巖石柱托起雕花的墻體。建筑外部采用大量雕塑裝飾,教堂四面的門廊上方以及頂端都是圣徒和天使雕像的浮雕。教堂內部用有色大理石、孔雀石、青金石等材料裝飾,主祭壇圣像壁鑲嵌著65幅圣像,教堂內壁及穹頂覆蓋著150幅壁畫和馬賽克鑲嵌的畫,整座大廳富麗堂皇。</h3><h3>二戰期間,伊薩基輔大教堂受到了嚴重破壞,至今大理石圓柱上的彈痕依稀可見。</h3><h3>伊薩基輔大教堂的地位不容小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在圣彼得堡的路線中就包括伊薩基輔大教堂。</h3> <h3>▲“十二月黨人”廣場</h3><h3>“十二月黨人”廣場又稱參政院廣場,與伊薩基輔廣場僅咫尺之遙,位于涅瓦河南岸,伊薩基輔廣場北面,東面是海軍總部大廈,西面是參政院大廈(今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h3><h3>“十二月黨人”是俄羅斯一批貴族熱血青年,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于1825年12月,發動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遭到失敗后而被鎮壓和流放。由于事發十二月,故稱十二月黨人。1925年,蘇聯政府為了紀念在一百年前俄羅斯出現的反奴隸制度的貴族熱血青年,把這片廣場命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h3> <h3>▲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h3><h3>矗立在涅瓦河畔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也稱彼得大帝紀念碑,是法國雕塑家法爾科奈1872年的作品,堪稱世界雕塑藝術的杰作。彼得大帝頭戴桂冠,騎在前蹄騰起的駿馬上、馬蹄踩踏著代表邪惡勢力的毒蛇(瑞典的圖騰是蛇),象征著打敗了瑞典,彼得大帝目視前方、策馬揚鞭、指點江山,代表著他沖破重重阻力,把俄羅斯帶向繁榮,雕像也因此成為圣彼得堡這座城市的標志。</h3><h3>整座青銅雕像高5米,重20噸,雕像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證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統的繼承人,下令修建了這座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青銅雕像的底座,是從芬蘭灣找到的一塊花崗巖巨石,重40噸,用滾木拉了整整一年才運送到此廣場,底座上面刻著“獻給彼得一世”,落款是葉卡捷琳娜二世,1782年夏。</h3><h3>這座青銅雕像同時也震撼著詩人普希金,由此寫下了不朽詩篇《青銅騎士》。</h3> <h3>▲“米哈伊爾”城堡</h3><h3>位于廣場東南一側的米哈伊爾城堡,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兒子保羅一世的寢宮,由于他生性多疑,覺得住在冬宮不安全,專門在此建造并以他的守護神“米哈伊爾”天使命名。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在城堡僅居住了143天,就被自己的近臣勒死在城堡中,據說還是得到他親生兒子亞歷山大一世的默許。</h3> <h3>▲冬宮廣場</h3><h3>冬宮廣場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廣場,整個廣場都被沙俄時代既有高度又有廣度且非常龐大、豪華的建筑群包圍著,是圣彼得堡的地標之一。</h3><h3>廣場上的絕大多數建筑其實都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建筑師、用不同風格建造的,但四周的建筑卻非常和諧地交融在一起,絲毫不影響冬宮廣場所呈現出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其氣魄和規模讓人震撼。</h3><h3>站在廣場中央,抬頭仰視巨大的亞歷山大紀念柱,南看舊俄國總參謀部大廈,北望冬宮,瞬間能體會到俄羅斯戰斗民族的精神底氣。</h3> <h3>▲亞歷山大紀念柱</h3><h3>冬宮廣場聳立著的亞歷山大紀念柱,是1812年為紀念亞歷山大一世率領俄軍戰勝拿破侖而建。</h3><h3>紀念柱用整塊花崗石制成,高47.5米,直徑為4米,重600噸,如此巨大的石柱,無須任何支撐,僅憑自身重量屹立于基石上。紀念柱的頂端是手持十字架、腳踩一條蛇的天使雕像,其寓意象征著俄法之戰擊敗拿破侖取得勝利的告白 ! 基座的四面刻有歌頌戰爭勝利的各式精美浮雕,成為冬宮廣場標志性建筑。</h3> <h3>▲舊俄國總參謀部大樓</h3><h3>冬宮廣場南側的帝國風格的總參謀部大樓,是建筑家羅西于1829年設計建成,它和冬宮的建筑和諧地融為一體。大樓黃白相間呈半弧形狀,其中心為雙重凱旋門。這個雙重凱旋門就是電影里所看到的,武裝起義的戰士就是從這里攻入冬宮的。</h3> <h3>▲海軍總部大樓</h3><h3>冬宮廣場的西面是海軍總部大樓,興建于1806年——1823年,由扎哈羅夫設計,遠遠就能看到這座帝國風格大廈的鍍金尖塔,高聳的尖塔頂部是金色的船形風向標,它是圣彼得堡最顯眼的地標之一。</h3> <h3>▲冬宮</h3><h3>冬宮坐落在圣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是俄羅斯帝國燦爛文化的縮影,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由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初建于1754——1762年間,屬于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四周圓柱林立,房頂矗立著100多尊金色雕像和造型各異的花瓶。宮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約9萬平方米,宮殿共有三層,建筑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淡綠色的墻壁、白色圓柱和金色雕塑群,讓冬宮更具神秘色彩。整個宮殿擁有1057間廳室、117級階梯、1886扇門,1945頁窗戶、飛檐總長近2公里。每個房間藏品的用途各有截然不同的主題,房間的吊燈和壁畫以及柱子上的雕刻,甚至連地板上的圖案都被建筑師賦予了時代意義。</h3><h3>冬宮其命運多舛,1837年一場大火將其焚毀,1838——1839年重建,二戰又遭戰火破壞,戰后又再度修復。</h3><h3>冬宮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的私人官邸,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專門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名畫225幅,存放在冬宮新建的“艾爾米塔什”隱宮。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圣彼得堡成立了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圣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列為世界四大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藝術藏品,包括史前文化、古埃及藝術以及歐洲油畫和雕刻裝飾藝術品270萬件。</h3> <p>▲冬宮以海量瑰寶的收藏而聞名天下。</p><p>冬宮有多個主題大廳,諸如 : 彼得大廳、徽章大廳、榮譽大廳、元帥大廳、達芬奇大廳、水晶大廳……,每個大廳都富麗堂皇且各具特色。</p><p>冬宮的藏品數量浩瀚,有藏品270萬件,對外開放的展廳和陳列室約400間,共收藏1.5萬幅名家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多萬枚硬幣和證章以及22.4萬件實用藝術品,包括瓷器、金銀制品、古代家具、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據說若想逐個看完博物館五座大樓所開放的350間展廳,行程有22.9公里長,如果每件藏品花一分鐘觀看,那冬宮270余萬件藏品就需要五年時間才能看完。從這個側面也呈現出當年俄羅斯帝國雄厚的國力、至高無上的權勢和極度的奢華。</p><p>舍不得在這里按下快門,是怕驚擾了這些藝術品的沉睡,也為自己留下一個再來的借口。</p> <h3>▲“約旦樓梯”</h3><h3>著名的巴洛克風格的“約旦樓梯”也稱“使節樓梯”,金光燦燦的樓梯占據了幾乎整個冬宮三層樓高度,通常各國使節須經此樓梯登上二樓等候沙皇召見。</h3><h3>另外,每年的1月9日,沙皇一家由此樓梯下樓,參加涅瓦河上為皇室準備的耶穌受洗禮。</h3> <h3>▲彼得大廳(又稱圣喬治廳)</h3><h3>彼得大廳是冬宮最大的廳,也稱為小金鑾殿,是為紀念俄羅斯帝國創建者彼得大帝而建,沙俄時期重要慶典儀式都在此舉行。</h3><h3>在彼得大廳皇座上,是沙俄時代皇室標志的雙頭鷹,大廳正面有一個穹頂壁龕,下方是彼得大帝的皇座,整個大廳裝飾奢華,墻面鑲著金絲絨,匯集了國徽、皇冠、榮譽花環和彼得大帝名字首字母組成的花型圖案,其中一幅地圖便是用4.5萬顆彩石鑲嵌而成,只是感覺偌大的彼得大廳里所擺放的彼得大帝的寶座顯得不夠大氣。</h3> <h3>▲葉卡捷琳娜二世婚前及晚年的肖像。</h3><h3>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非亞?腓特烈?奧古斯特,是出生于德國沒落貴族家庭的公主。</h3><h3>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稱號, 即俄羅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與彼得大帝齊名的只有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h3><h3>這位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原為德國一公爵之女,14歲隨母親約翰娜?伊麗莎白來到俄國,1745年,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的外甥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宮廷政變中廢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由于葉卡捷琳娜已皈依俄國東正教,便順理成章成為俄國王位的繼承人。</h3><h3>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后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臺。她對外兩次同土耳其作戰,三次參加瓜分波蘭,把克里木汗國并入俄國,并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俄羅斯帝國。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并因積極干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強勢,很大程度得益于葉卡捷琳娜時代奠定的基礎。</h3> <h3>▲葉卡捷琳娜二世馬賽克像</h3><h3>冬宮的法國廳有一幅藝術珍品——葉卡捷琳娜二世馬賽克像,如果不作交代,估計沒有幾人能看出來,這是用一個個小小的馬賽克拼接而成的畫像。</h3> <h3>▲冬宮的鎮館之寶——金孔雀鐘</h3><h3>冬宮的花園廳里擺放著一個純金打造的珍品——孔雀鐘。該鐘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最有權勢卻其貌不揚的情人波捷姆金公爵,為了表達對女皇的愛情,于1780年專門找到英國著名鐘表設計師詹姆?科克斯,設計并制作了這件純金的孔雀鐘作為禮物送給女皇,由于該鐘的機械部分極其復雜,直到1792年才安裝成功。目前此鐘已運行了200多年,依然可以正常運轉,每隔15分鐘響一次鈴,每個整點都會報時,待公雞打鳴、松鼠跳躍、貓頭鷹晃動時孔雀則自動開屏。</h3> <h3>▲油畫《持花圣母》</h3><h3>在達芬奇繪畫藏品大廳,有兩幅達芬奇的油畫,據說意大利巨匠達芬奇的存世油畫全世界僅十四幅,而其中的兩幅真跡《持花圣母》和《圣母麗達》就在冬宮,可見冬宮藏品的不同凡響。</h3><h3>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喜歡收藏,經常以高出數倍的價格秒殺歐洲其他皇室競買者,搶購她所鐘愛的各國油畫等藝術品,當女皇以高價購得兩幅達芬奇的《持花圣母》《圣母麗達》之后,立即命人在冬宮專門辟出一塊場地布置達芬奇繪畫作品室,這兩幅達芬奇的油畫自然成了冬宮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h3><h3>《持花圣母》創作于1478年左右(當時達芬奇只有26歲),被視為達芬奇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圣母瑪利亞懷抱圣嬰,面帶微笑,瑪利亞手持一朵小花與坐在膝上的耶穌逗樂,此刻的圣母和圣嬰遠離了神性,演繹著人性的溫情,與達芬奇先前所畫的嚴肅、呆板的圣母畫像有很大的改變,畫中的圣母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h3> <h3>▲“圣母麗達”</h3><h3>《圣母麗達》是達芬奇1490年前后創作的,也是達芬奇10幅傳世作品之一。</h3><h3>畫中的圣母正在為耶穌哺乳,端莊秀美的圣母懷抱圣嬰,安詳地凝視著正在吸奶的耶穌,臉上露出溫馨的微笑,其畫面和諧靚麗,構圖巧妙精致,整個畫面呈現出圣潔的光輝,這幅畫當仁不讓的成為冬宮最受人喜愛的鎮館之寶。它的神奇之處就在于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圣母懷中的小耶穌的眼睛始終都是看著你的。</h3> <h3>▲拉斐爾名畫《偷窺》</h3><h3>拉斐爾?桑西(1483——1520年)是意大利杰出的畫家,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并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三杰,是最年輕的一位。。</h3><h3>《偷窺》作品表現的是一個富家小姐愛上了平民男子,但女方家并不同意,于是派仆人去臥室偷窺纏綿的二人。有趣的是,男主角的左腿似乎是多余的,據說當時畫家畫完了才發現只有三條腿,那條暗色的腿是后補上去的,像是第三者插足,正是因為有了這條多余的腿,此畫因錯誤而出名成為名畫。</h3> <h3>▲拉斐爾的油畫《圣家族》(由于油畫前人頭攢動無法拍全,此圖片選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h3><h3>油畫描繪的是一個圣經故事。傳說約翰原本和圣母瑪利亞訂婚了,當瑪利亞懷孕后,天使卻對瑪利亞說 : 你生下的將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這個兒子不是別人,正是耶穌。</h3> <h3>▲倫勃朗的《浪子回頭》</h3><h3>這是倫勃朗完成于1660年的作品,也是冬宮的珍品之一(由于展廳燈光折射在畫面上造成反光,導致畫面拍攝效果不佳)。</h3> <h3>▲《花神》</h3><h3>冬宮是收藏倫勃朗作品最齊全的博物館,《花神》是倫勃朗以自己的愛妻莎士基亞為原型創作的,創作于1634年。</h3> <h3>▲《達娜厄》油畫</h3><h3>《達娜厄》是西方油畫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取材于希臘神話,倫勃朗1636年的作品。1985年6月15日,此畫被人潑上了硫酸,畫布上的油彩溶解起泡,艱難的修復工作長達十二年之久,自此,冬宮便不準游客帶液體飲料。這幅畫同樣是冬宮博物館的珍品之一。</h3> <h3>▲《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h3><h3>這是巨匠米開朗基羅最后的雕塑,是尚未被打磨的石坯雕塑作品《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無可爭議地成為冬宮的鎮館之寶之一。</h3> <h3>▲古埃及石棺和木乃伊。</h3><h3>這也是冬宮的鎮館之寶之一。</h3> <p>▲長廊內的雕塑比比皆是,每一幅作品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各自的不凡,其線條的優美,神態的逼真,無一不讓你為之贊嘆。</p> <h3>▲“科雷萬”大花盤</h3><h3>著名的科雷萬大花盤是一個橢圓形的高腳花盤,高2.5米、長4.5米、寬3米,重達19噸,是由俄國建筑師阿布拉姆?梅利尼科夫設計、取材為烏拉爾碧玉、由阿爾泰地區的科雷萬工廠耗時12年打磨而成。由于它龐大的體積和重量,運送至圣彼得堡還頗費周折,先用160匹馬拉的車將它從阿爾泰運到烏拉爾,再用平底大駁船沿水路運抵圣彼得堡,因托盤太大根本無法搬進冬宮,無奈只得先擺放好,然后再專門為其蓋展廳,這也創下一段神奇。</h3> <h3>▲孔雀石花瓶</h3><h3>從“大使臺階”拾階而上便一眼就可以看到這個制作精美華貴的孔雀石花瓶。雖然俄羅斯盛產孔雀石,而冬宮收藏的這個巨大的、重達2噸多的孔雀石花瓶卻不多見,堪稱孔雀石中的極品。</h3> <h3>▲精美絕倫的人體雕塑座鐘</h3> <h3>▲用各種寶石、綠松石、琥珀、蜜蠟裝飾的餐桌</h3> <h3>▲馬賽克圓桌</h3><h3>這張馬賽克拼制的圓桌出自于意大利工匠之手,工藝精湛讓人膛目結舌,圓桌圖案講述的是古羅馬的神話故事,人物形象生動,如同真人一般。</h3> <h3>▲彰顯帝國之霸氣的“拉斐爾長廊”</h3><h3>1775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參觀了梵蒂岡的拉斐爾長廊,極為喜愛,決定在冬宮復制,便購買了拉斐爾及學生于1516年至1518年繪制的巨型壁畫拓本,并臨摹在畫布上。因工程浩大,歷時11年時間,直到1792年才將臨摹的壁畫裝修于墻面上,完成了拉斐爾長廊的修建。</h3><h3>拉斐爾長廊是一條結構繁瑣的長廊,長廊頂部是由一個個連續的半穹頂連接而成,上面繪有圣經題材的油畫共52幅,整個長廊的壁畫均取材于圣經,從上帝創作人類一直到耶穌的晚餐,完整地繪成了精致無比的壁畫,構成了拉斐爾所繪圣經故事油畫的匯集,由此成為冬宮最美的長廊。</h3><h3>如今,梵蒂岡的真跡,因歲月摧殘已慢慢損毀,而冬宮的拉斐爾長廊,則依然展示著她的不朽的風采。</h3> <h3>▲徽章大廳</h3><h3>徽章大廳的設計彰顯俄羅斯戰斗民族風格,整個大廳的設計都是以贊頌祖國為主題。。</h3><h3>徽章大廳建于19世紀30年代,是俄國宣布國家法令以及皇室舉行隆重接見儀式和皇室舉行晚宴的地方。整座大廳的圓柱和二層圍欄均飾有黃金,金光燦燦。大廳正面兩邊各有兩位執旗的古代士兵,所執旗桿上紋有當時各省的省徽,除此之外,在水晶吊燈上也刻著各省省徽,故稱為徽章大廳。</h3> <h3>▲十二圓柱大廳</h3><h3>十二圓柱大廳原名“希臘——伊特魯里亞廳”,其內部裝飾風格仿造古希臘羅馬神廟建筑風格,并以兩排每排十二根鐵灰色愛奧尼圓柱劃分出三個空間。展廳主要展示古羅馬二至三世紀的雕塑和陶瓶。</h3> <h3>▲軍事博物館</h3> <h3>▲彼得保羅要塞</h3><h3>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彼得保羅要塞是圣彼得堡的發祥地,莫斯科是俄羅斯的心臟,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的靈魂,而彼得保羅要塞則是圣彼得堡的搖籃。</h3><h3>彼得保羅要塞坐落在市中心風景如畫的涅瓦河右岸的一個近似于橢圓形的小島上,島上的六棱形的城堡即彼得保羅要塞。</h3><h3>要塞建于1703年,傳說當年彼得大帝在北方戰爭中擊敗瑞典后,為了鞏固勝利成果,抵御外部進攻,在巡視兔子島時突然停下來,覺得這里水寬湍急,并扼守著從芬蘭灣進入涅瓦河的入口,是天然屏障,隨即鏟下兩塊地皮擺成十字架說 : 在這里建要塞。</h3><h3>要塞歷經21年建成,建成后的要塞呈六棱形,城堡高12米,城墻厚2.4——4米,沿涅瓦河的一面長700米。要塞的名稱是彼得大帝以圣徒彼得的名字命名,彼得保羅要塞雖小,它即見證了俄羅斯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也是圣彼得堡市的前身和搖籃,而且曾經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錢幣的印制。</h3> <h3>▲圣彼得保羅大教堂</h3><h3>圣彼得保羅大教堂是要塞中最高的建筑物。在要塞建成后不久,彼得大帝下令在此修建圣彼得堡的第一座教堂——彼得保羅大教堂。</h3><h3>教堂原為木質結構,1712年——1733年,在原地改建為石質的大教堂。教堂外觀莊嚴肅穆,最為壯觀的當屬直指云霄的尖頂鐘樓。該鐘樓高達122米,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都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鐘樓頂部是一個手持十字架的天使,伸展雙翼的天使塑像高3.8米,背負著高6.4米的十字架,金光閃閃的尖頂直刺蒼穹。三百多年來,天使用她那寬闊的翅膀護佑著這座城市,尤其是在衛國戰爭期間,天使同這座城市一道,經歷了被德國法西斯圍困的900多個日日夜夜,忠于職守地履行著守護城市的神圣使命。</h3><h3>這所教堂如今安葬著俄羅斯歷代沙皇的靈柩和十月革命后被蘇維埃政府處決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的遺骸,這些遺骸是在七十多年后的1998年7月17日,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全家的遺骸才被隆重安葬在彼得保羅要塞教堂中。</h3> <h3>▲灰白色的阿芙樂爾號輕型巡洋艦打造于1900年,建成于1903年,艦長124米,寬16.8米,擁有44門大炮,排水量約6730噸,最高時速每小時19海里。這艘艦艇是十月革命的象征,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h3><h3>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在古羅馬神話中是指“司晨的女神”。</h3> <h3>▲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因參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而聞名于世。正是這艘巡洋艦,打響了列寧十月革命的第一聲炮響,目前它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為海軍博物館供游客參觀,博物館除了軍艦本身外,還有500余件與該艦光榮歷史有關的文件和物品。</h3> <h3>▲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艦首,那門152毫米口徑的艦首炮格外引人注目,炮下方的一塊銅牌上寫著 : “十月革命時,攻擊冬宮的炮彈就是從這門主炮發出的”。</h3> <h3>▲斯莫爾尼宮</h3><h3>興建于1806年的斯莫爾尼宮,正面長300米,兩翼各伸出40米,與右側的斯莫爾尼修道院(原為女子貴族學校)合稱斯莫爾尼建筑群。</h3><h3>斯莫爾尼宮現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辦公樓。</h3> <h3>▲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這里曾作為十月革命的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寧在斯莫爾尼宮發表了對俄國公民的號召書,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在紀念十月革命勝利十周年的1927年,為紀念列寧這位讓前蘇聯強大成世界第二位超級大國的締造者,在這里安放了列寧的雕像。</h3> <h3>▲斯莫爾尼教堂內的裝飾堪稱優雅華貴</h3> <h3>▲獅身人面像</h3><h3>在涅瓦河畔,有一座獅身人面像,是埃及國王送給圣彼得堡的禮物。這座獅身人面像沒有胡子,據說是埃及軍官在押送獅身人面像到俄羅斯之后,認為胡須是權力的象征,不能留給俄羅斯人,于是用槍托把獅身人面像的胡須打掉。</h3><h3>獅身人面像靜靜地佇立在涅瓦河畔,已成為圣彼得堡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h3> <h3>▲列賓美院</h3><h3>被稱為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賓美院,是以俄羅斯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名字命名。</h3> <h3>▲滴血大教堂</h3><h3>位于格里鮑耶陀夫運河邊的“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有名的教堂,又稱“基督復活教堂”。</h3><h3>公元1883年3月1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坐馬車準備去簽署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政改進程的法令,途徑格里鮑耶陀夫運河時,遭到激進份子的襲擊受傷致死。其兒子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令,在其父遇刺的地方修建一座最好的教堂,以此來祭奠其父亞歷山大二世對俄國所作的貢獻。</h3><h3>滴血大教堂修建歷時24年,于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竣工。這座典型的東正教教堂造型獨特、色彩豐富、氣勢不凡,教堂外觀就像一座童話里的城堡,巨大的教堂頂部鑲嵌著許多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洋蔥頭”圓頂,美輪美奐,猶如一團火焰在運河邊肆意燃燒。</h3> <h3>▲教堂內到處都是以圣經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這些畫面都是用馬賽克鑲嵌而成,據說整個教堂用了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它們被拼貼成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一遍遍地向游客娓娓道來……。</h3> <h3>▲教堂內,當年沙皇遇害區域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并且安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一些大公也附葬于此。</h3> <h3>▲喀山大教堂</h3><h3>被稱為涅瓦大街璀璨明珠的喀山大教堂,位于涅瓦大街南側,是專為存放俄羅斯東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h3><h3>教堂始建于1801年,教堂以古羅馬圣彼得堡教堂為原本,歷經十年建成,其中也遇到不少困難,根據東正教教規,圣堂正門必須面朝東方,于是,設計師在教堂北面一側豎立了94根科林斯式廊柱,形成一個半圓形長柱回廊,高達70余米的教堂圓頂從柱廊的后面露出,這樣既凸顯整座教堂宏偉壯觀,又規避了圣門朝向問題,堪稱遺世杰作。</h3> <h3>▲喀山圣母像</h3><h3>喀山圣母像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最高圣像,代表著圣母瑪利亞作為喀山市的主保圣人。1579年,一個女孩在喀山城的一個廢墟中,發現了這幅被俄羅斯東正教徒視為俄羅斯守護神的“圣母”畫像。這幅畫像頗具靈應,曾多次幫助俄羅斯軍隊擊敗侵略者,在俄羅斯人心目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虔誠的信徒們每天都排著長隊膜拜圣像。</h3> <h3>▲庫圖佐夫元帥銅像</h3><h3>矗立在喀山大教堂廊柱前銅像,是為紀念俄軍大元帥庫圖佐夫所立。</h3><h3>喀山大教堂之所以著名,除了有被俄羅斯東正教教徒視為保護神的“喀山圣母像”外,與1812年的俄法戰爭不無關系。據說俄法戰爭的當年,俄軍僅有15萬人,而拿破侖統帥的法軍有60萬人之多,交戰前,俄軍統帥庫圖佐夫來到喀山大教堂叩拜“喀山圣母像”,并虔誠地請教教堂大主教,主教若有所思地告訴他今年俄羅斯的冬天會異常寒冷。庫圖佐夫按照主教的預測與提示,主動放棄了對莫斯科的防守,并將莫斯科全城的房子付之一炬,全部燒毀。拿破侖輕松地占領了莫斯科,卻無處居住,將士們只能住帳篷,此時莫斯科的溫度已經下降到零下45℃,法軍凍死、凍傷不計其數,無奈只得撤軍,庫圖佐夫乘機追殺,法軍大敗,故喀山大教堂被認為是俄羅斯最靈驗的教堂。</h3> <h3>▲涅瓦大街</h3><h3>涅瓦大街是由彼得大帝親自設計,全長6.7公里,于1710年成型,是圣彼得堡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貨商店和最昂貴的購物中心。</h3><h3>涅瓦大街最早是為造船廠運送物資而在沼澤中開辟的一條道路。由于當時的法律規定,所有新建的建筑高度不能超過冬宮,從而形成了最整齊劃一的街道,1776年被正式命名為“涅夫斯基”大道。</h3><h3>涅瓦大街的建筑色彩多樣,以黃白色居多,各具特色的教堂、名人故居以及歷史遺跡比比皆是,走在涅瓦大街上,就像走進了歷史的畫卷,寬廣的街道,悠久的建筑,陳舊的樓房,歷史感濃郁,故事感十足,使之成為游客趨之若鶩的著名大街。</h3> <h3>▲位于涅瓦大街與莫依卡的相交處,有一座著名的咖啡館,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里喝完最后一杯咖啡,直奔決斗地點。</h3> <h3>▲涅瓦大街還是個信仰包容的地方,在這條大街上,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荷蘭教、亞美尼亞教共處一地 相安無事。</h3> <h3>▲涅瓦大街斯達尼亞地鐵站,一幢漂亮的、羅馬式古典二層小樓。</h3> <h3>▲羅斯特拉燈塔柱</h3><h3>建于1810年,由建筑家托姆?朵?托蒙設計的羅斯特拉紅色燈塔柱,高32米,是專門為進出港的船只導航而設的燈塔。在燈塔柱的底座上有4座5米高的雕像,據說它表示俄羅斯的4條偉大的河流(涅瓦河、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聶伯河),如今燈塔柱不再是航海者和夜晚裝卸工的燈塔,柱子頂端的油燈只有在重大節日時才被點亮。</h3> <h3>▲圣彼得堡體育館</h3><h3>承辦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部分賽事的圣彼得堡體育館(又名克雷斯托夫斯基體育館),坐落在涅瓦河畔波羅的海芬蘭灣的源頭處,是由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2007年動工,2017年3年13日完成,外形酷似飛船,是一座現代化的體育館,七層樓高的建筑物高56.6米,可容納68000名觀眾。</h3> <h3>▲夕陽下,像利劍直刺蒼穹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部辦公大樓熠熠生輝</h3> <h3>▲圣彼得堡火車站又稱“列寧格勒火車站”。</h3><h3>俄羅斯火車站通常是用終點命名,就這么簡單,到哪個站就進哪個火車站,坐錯火車的幾率為零。</h3><h3>我們的行程是7月13日晚上從圣彼得堡乘火車去莫斯科。這是一趟夕發朝至的全軟臥火車,四人一間,火車票是實名制,上車沒有乘務員檢票。領隊再三叮囑 : 火車上雖沒有強盜但有小偷,睡覺前一定要把車廂門關好。開車后乘務員會在車廂內核對護照,所有人都由領隊統一付給乘務員一定數額的小費,否則喝不到開水是常態,還極有可能勾結小偷共同作案,簡直讓人聞后毛骨悚然。好在夜行車一站到底,次日清晨六點多鐘平安抵達莫斯科。</h3> <h3>▲難怪人們都說 : 沒有去過圣彼得堡就不算是真正到過俄羅斯 ! 果真如此 !</h3><h3>圣彼得堡,作為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被普希金譽為“通往歐洲的窗口”,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帝都,一個彼得大帝用夢想建造的杰作,一座曾經是“十月革命”的搖籃,一個承載著復興之路的戰斗民族,一座大氣且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僅僅只有兩天時間,便讓我切身體會到這座城市的不朽與神奇 !</h3><h3>再見 ! 圣彼得堡 ! 有機會一定再來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琼结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上高县| 怀化市| 福安市| 志丹县| 竹山县| 县级市| 汶川县| 阳山县| 瑞丽市| 砀山县| 文登市| 新蔡县| 炉霍县| 越西县| 临沧市| 大理市| 天门市| 鹤山市| 治县。| 新津县| 玉树县| 渭源县| 纳雍县| 青阳县| 虹口区| 郸城县| 隆化县| 丹凤县| 武隆县| 莒南县| 宕昌县| 新建县| 旌德县| 临沧市| 阿城市| 泽普县| 滦南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