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天,同事好友菊子給我發(fā)來一個視頻鏈接,打開來看是《回望宜棉路 共敘工友情》宜棉工友聯(lián)誼會的現(xiàn)場視頻,場面之恢宏壯觀,規(guī)格之高端大氣,讓人心沸騰。細看節(jié)目單,竟都是宜棉人自導自演,觀眾臺里座無虛席,晚會盛況堪比一場組織有序、策劃周全、專業(yè)嚴謹?shù)臍g慶晚會。</p><p><br> 觀這場晚會,你會驚嘆,宜棉真的是藏龍臥虎之地,這些已經退休多年的前輩們真有才啊!吹拉彈唱,京劇昆曲,舞美燈光,無一不精!我坐在公交上,周圍嘈雜聲漸漸隱去,一臺盛世晚會,一幕華彩樂章,緩緩拉開那段曾經喧囂鼎盛、豐饒富庶、給養(yǎng)過幾代宜棉人的輝煌歲月……<br></p><p><br></p> <h3> 宜昌棉紡廠始建于1967年,距今已有近五十年歷史,一代又一代宜棉人見證了它的光輝燦爛,也與他一起經歷風雨興衰——</h3><h3><br> 40年代宜棉人都激情參與了棉紡廠初期籌建,他們曾經歷過兵荒馬亂的苦難歲月,在解放后百廢待興時期,他們響應號召,不計報酬,忘我工作,為新建宜棉無私付出,奉獻青春,甚至子孫一代都默默跟隨!他們是宜棉的建設者和歷史的見證者,他們一起經歷了宜棉從無到有、從新建到繁榮的光輝歲月,也享受著宜棉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庇佑,感受著宜棉迅猛的發(fā)展和巨大的效益能量帶給他們的無上榮光以及精神文化給養(yǎng)。</h3><h3><br> 50、60年代宜棉人是宜棉的中流砥柱,他們熱情投入,專研學習,苦練技術,備戰(zhàn)生產,走在紡織行業(yè)技術的最前沿,曾創(chuàng)建紡織行業(yè)的許多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質量管理體系!應該說這個時代的宜棉人是為中國紡織行業(yè)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宜棉是湖北省的標桿企業(yè),是湖北乃至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棉紡企業(yè)之一,在那個物資和技術匱乏的年代,他們一邊在前人粗放的技術和簡陋的設備上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為開創(chuàng)繁盛的中國紡織新局面做出過卓越貢獻。 </h3><h3><br></h3><h3> 他們有著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有著積極熱情的工作面貌,他們充滿勃勃生機,意氣風發(fā),跟隨著宜棉前進發(fā)展的步伐,大步向前,經歷了宜棉發(fā)展歷程里的各種陣痛,一起創(chuàng)造了宜棉最為輝煌的時代,也親眼目睹了宜棉順應改革大潮、漸至衰敗直至無聲無息的落寞……<br></h3><h3><br></h3> <h3> 對于宜棉人這個身份,可能他們比我們70年生人更為感同身 受。宜昌棉紡廠幾乎承載了他們一生的生活和希望,他們所經歷的所有苦難或榮光,他們此生的幸福、快樂和安定,都跟宜棉息息相關。</h3><h3><br></h3><h3> 工齡、職稱、升職、加薪、分房、結婚生子……他們按部就班,年復一年,看似單調,實則生活安定,充滿希望。生病了就去宜棉醫(yī)院,想要看電影可以去宜棉電影院,想要娛樂可以去宜棉職工俱樂部,孩子上學有宜棉幼兒園、宜棉子弟學校,甚至還有嬰兒室 ……宜棉廠區(qū)和生活區(qū)規(guī)劃整齊,生活小區(qū)包羅萬象,幾乎無所不能,形成了非常強大的生活福利保障體系。</h3><h3><br></h3><h3> 那個時候的宜棉小區(qū),人來人往,穿梭不息,悠游自在,一幅繁榮熱鬧而又自給自足的社區(qū)安樂景象。他們把自己的一生以及整個家庭的未來都交給了宜棉,而宜棉也給他們足夠安定的福利薪?和后方保障。</h3><h3><br> 他們與宜棉共榮共難,共同成長,生生相息。<br></h3><h3><br></h3> <h3> 轉眼臺上,這一群才藝非凡的宜棉人,多數(shù)已到花甲之年,但他們在舞臺上載歌載舞,歌聲高亢,精神飽滿,他們用宜棉人的精神,演繹著內心的激蕩與熱血,也演繹著他們不變的宜棉情懷。</h3><h3><br> 他們是真正血統(tǒng)的宜棉產業(yè)工人,也是我們這一代70年代生宜棉人的前輩和師長,他們身上那種堅韨不拔和不斷開疆拓土的宜棉精神,也感染激發(fā)了我們70年代生人的激情和夢想。同時,宜棉成熟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教育培訓機制、豐富的文化生活,也為我們以后的職業(yè)生涯和工作生活提供了強大的技能支撐和精神自信。</h3><h3><br></h3><h3> 所以對于我們70年代生宜棉人,宜棉在一定意義上更象是一座學校。而對于我來說,宜棉是我踏上社會后的第一個驛站,而宜棉遇到的兩位老師則是我生命旅途上終身引領我、對我影響至深的人生導師。<br></h3><h3><br></h3> <h3> 我生于1975年,1995年省紡織中專畢業(yè)進入宜棉。</h3><h3><br> 那時的宜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形式下,已經弊端初現(xiàn),機構雍腫,人浮于事,正在經歷國企改革初期的陣痛。而我,也屬于正在被教育改革浪潮迎頭一擊的一代——我們91年到武漢省城求學時,成績出類拔萃,是父母眼中引以為豪的驕子,是農村魚躍龍門的典范,本以為可以在四年后端上鐵飯碗,從此蔭佑家族,奉養(yǎng)父母。而等我們95年畢業(yè)時,卻被一盆冷水,劈頭澆下,國家正式在95年取消分配政策,實行自主擇業(yè),自此曾經讓人無限向往的中專類院校一時成為雞肋。</h3><h3><br> 與時代的碰撞,與社會的融合,帶著一種不甘不愿,我與宜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并沒有一見鐘情的美好和羞怯,而更多是一種惴惴不安和強大的失落感。此后下到車間,開始一線擋車工的三班倒生活,更是覺得內心荒涼——在一線車間女工居多的環(huán)境里,是非閑談成為業(yè)余聊資,你曾經引以為豪的所有一切都成了嘲諷你的東西——你讀再多的書怎樣?你再努力能怎么樣?還不是一樣只能是擋車工,還因為不是熟手被生揀挑剔,受到冷遇。那時內心的巨大落差讓心情跌落谷底,無以復加。</h3><h3><br></h3><h3> 宜棉是一個巨大的熔爐,他深藏內斂的火焰和能量能反噬一個人,也能鍛造一個人。要么沉默,要么在沉默中爆發(fā)。在大概三個月的失意期之后,我開始重振精神,開始以一個真正宜棉人的身份融入這個大家庭——</h3><h3><br> 我分配在整經車間,需要前后車高度配合才能完成定額任務,因為是新手,翻紗結頭速度慢被前車師傅嫌棄,于是我回到寢室默默苦練,一個月竟達到和省操作能手我的師傅謝榮霞的翻紗速度,也讓我成為來到宜棉第一件引以 為傲的事情;</h3><h3><br> 我開始積極參與車間和工會團委的各項活動,各種操作賽事,各種工會聯(lián)誼,各類團委活動;</h3><h3><br></h3><h3> 我開始利用自己的特長愛好,業(yè)余寫作,在公司廠刊上發(fā)表文章。我也開始頻頻被宣傳部征求副刊專稿,成為廠刊特約作者。車間領導也常常會讓我參與到車間的團委工會工作,一年時間我成為車間活躍分子,讓我開始有信心建立自己的精神陣地,不與時代嗚不平,誓與自已較高下。我最終擺正心態(tài),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和目標,也開始真正享受屬于我的宜棉生活。<br></h3><h3><br></h3> <h3> 兩年后我進入宜棉廠辦計算機信息中心,遇到我在宜棉的第一位老師——涂老師。這是一位讓我由衷感佩的老師,他帶領著一群本科大學生,統(tǒng)領著我們整個宜棉的信息中樞部門——我們所有的生產報表、員工信息、財務銷售供應倉儲數(shù)據(jù)的儲存中心。要知道,在那個還是紙媒為王的人工數(shù)據(jù)年代,宜棉就已經開始有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而那一張張報表,一撂撂數(shù)據(jù),都是企業(yè)決策的關鍵支撐。那時候所有的計算機硬件設備都是涂老師帶領的團隊自主安裝、調試、檢修,所有的報表軟件全都是團隊成員自行編程開發(fā),自主試運行,兩臺服務器,幾十臺終端,每一張報表的數(shù)據(jù)訴求,每一個數(shù)據(jù)的報表意義,每一個數(shù)據(jù)的精準無偏差,和車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契合,以及和每一個統(tǒng)計員的高度配合,每一天的生產數(shù)據(jù)輸送,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都需要強大的技術力量和專業(yè)能力。</h3><h3><br></h3><h3> 我那時的第一印象是,這群人真牛!而我呢,是真衰!因為除了在學校接觸過basic語言編程外,基本上,我跟這些看起來象是鬼畫桃符的代碼只能大眼瞪小眼,你不認得我,我不認得你。 </h3><h3><br> 這倒不打緊,因為我不是來編程的。我被派到計算機信息中心的身份是宣傳信息員,因為紡織出口,我們需要關注世界紡織信息和趨勢變化,需要一個走向世界的窗口,所以我大概是接觸網絡最早的那一拔人,那時還是撥號上網時代,一個小時6塊錢,巨貴!但這也是這個部門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一個崗位,涂老師對我的到來帶著審視又漫不經心的目光——一個最技術部門,設了一個最不技術的崗,來了一個最不技術的人,這是任何一個技術直男領導常態(tài)之心,我并不怪他。</h3><h3><br> 在這樣一個有著嚴謹縝密的思維而又年輕活躍的年輕團隊里,又有一個學而不誨型的技術型領導,你實在是無法倦怠的。我也有了好強之心,想想那時候年輕真是強大,我在一個月內啃完了形同大部頭、看起來完全是天書的《informix編程系統(tǒng)》,計算機信息中心只有郭紅英和我兩個美女,我自然而然跟她成了閨蜜。在她的幫助和指導下,我開始試著編程。現(xiàn)在仍然記得很清楚,我的第一個軟件報表就是《宜棉黨員信息管理系統(tǒng)》,而完成這個作品我僅用了不到2個月,因此也讓涂老師對我刮目相看。此后也成了計算機編程隊伍中的一員,雖然我負責的都不是公司主報表,但也足夠讓我感覺到驕傲和榮耀。</h3><h3><br> 涂老師個頭不高,可以用其貌不洋、深藏不露來形容。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文憑學歷,完全靠興趣和自學,計算機信息中心是他一手建立和壯大,他低調謙遜,不事張揚,但是性格剛直,不畏權勢,標準技術直男屬性。</h3><h3><br></h3><h3> 我猶記得一件事,那時涂老師帶領團隊一直在學習研究最新linux系統(tǒng),中心剛引進一臺聯(lián)想服務器,在安裝系統(tǒng)過程中銷售方來了兩個年輕技術人員。這兩個年輕人大概是沒想到,一個企業(yè)嘛,哪會有專業(yè)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才?并且Linux系統(tǒng)當時還鮮有嘗試,所以全然沒把部門里的人放在眼里,說話趾高氣昂,頤氣指使,當時部門里的張建生、譚紅衛(wèi)幾個幾次想要發(fā)作,都被涂老師攔住了。誰想到這兩個年輕人鼓搗了幾個小時,折騰得滿頭大汗,也沒弄出個究竟來。這時涂老師才輕描淡寫說了一句:“要不我們來試試?”然后,涂老師把我們喊到跟前,開始一一從頭來,不到一個小時,安裝調試完畢。回頭再看那兩個年輕人,已是霜打的茄子蔫了半截,剛結束就要離開。但是涂老師卻再三挽留,并召集我們和他們一起坐下來探討這個系統(tǒng),他們畢竟是專業(yè)計算機軟件人才,給我們提供了很大幫助。</h3><h3><br></h3><h3> 這件事給我觸動很大,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涂老師讓我明白,我們時時要保持一顆謙卑之心,更要有一種容人之態(tài)。<br></h3><h3><br></h3> <h3> 再后來,廠辦、黨委和宣傳部合并成總經辦,我因為有寫作基礎,被分派到總經辦從事宣傳工作,非常有幸成為了原宣傳部章部長的學生。這是我來宜棉之后給我影響最大的第二位老師。</h3><h3><br> 章部長勤于筆耕,尤以散、雜文見長,散文多是反映市井人物及生活,我常常見他混跡于一線工人中間,或聽或談或調侃或一本正經,每次回來都感覺收獲頗豐,個個宜棉的小人物在他的筆下顯得特別生動活躍;雜文卻多是從大人物說起,往往一針指喉,筆鋒尖利,讓人張口莫辯。</h3><h3><br></h3><h3> 和章部長共事兩年,一直相對而坐,這個直面180度的角度曾一度讓我如坐針氈,又如泰山壓頂——章部長有一種氣勢,他可以直達你的心 底,不得不讓你學會思考,也讓你不得疏于學習,惰于慣性,這一點和涂老師一樣,讓我受益良多。 </h3><h3><br></h3><h3> 事過多年后,我曾和他說起當年曾一度想調離他身邊的一種心態(tài),他爽朗大笑,又正經說道:不管什么時候,不論出現(xiàn)什么事,你都應該有敢于直面的勇氣和力量。這句話讓我終身銘記,也讓我在以后的職業(yè)生涯里,不論面對怎樣的困境,我都不曾害怕和退縮過。后來,我曾在某個教師節(jié)里悄悄寫下一篇《紅楓》,用以記懷與老師共事的這段歲月。</h3><h3><br></h3> <h3> 而今歲月已遠,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宜棉也已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安然退下。 而象我這樣的宜棉人,在歲月的歷史長河中,亦如滄海一粟。然而在這樣突兀而至的一場盛會里,仍然會情難自己。</h3><h3><br> 現(xiàn)在,我天天都會經過宜棉舊址,曾經的一幕一幕恍惚如昨。</h3><h3><br> 想當年,宜棉小區(qū)里田姐米線館里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線,是夜班之后最最享受的甘湯美味;想我們一群意氣少年,一呼百應,上戰(zhàn)寶塔河紙廠舞廳,下至白沙舞廳,把一曲三步踩跳到搖曳生輝;想那時煤油爐上一鍋紅燒排骨,就可以讓我們吃到酒醉飯飽、心滿意足;想到熱辣夏日,我們一群青春男女,去水廠游泳,去郊外野炊;想那些時,我們一伙人去旱冰場,被人捉弄或捉弄人的鬼馬和快樂……</h3><h3><br></h3><h3> 宜棉小區(qū),曾經近萬人聚集,盛況空前!如今這里已夷為平地,放眼望去,高樓林立,商鋪鱗次櫛比,已然成為商業(yè)重城,依然富庶一方。</h3><h3><br> 只是人是物非事事休。有一種情感,是一種內心激蕩卻欲說還休的悵然。我在宜棉工作十年,最青澀也最恣意妄為的青春十年,最讓人成長快樂的十年,曾以為那可能是我終身為之奮斗一生的地方……如今輾轉數(shù)載,終成飄泊人。</h3><h3><br> 曲終人散時,往事只可回味……<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台中县|
长葛市|
双辽市|
棋牌|
凉山|
沙湾县|
彝良县|
江安县|
探索|
姜堰市|
阿鲁科尔沁旗|
栾川县|
合水县|
普陀区|
侯马市|
会昌县|
鹰潭市|
北流市|
山丹县|
密山市|
固始县|
习水县|
剑河县|
平利县|
乌兰浩特市|
德清县|
长汀县|
黑龙江省|
万年县|
南京市|
竹山县|
勐海县|
西城区|
盐山县|
凤城市|
桐乡市|
黄骅市|
青河县|
吉首市|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