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黔軍參加北伐的歷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來源:摘自《貴州陸軍沿革實錄》</div> <h1><b>宇鵬按語:</b></h1><i><b> 蔣介石由于面臨桂系的逼宮,自己指揮的反攻徐州之戰又遭失敗,蔣介石急需找一個人當其替罪羊,遂將目標定準王天培,在王天培將要動身入寧之際,其部署恐蔣介石及其左右何應欽、朱紹良等對王天培不利,主張以參謀長傅晉廷代其入京,王天培不聽部署意見一意孤行,及至南京就被蔣介石扣押,旋蔣介石下野,何應欽掌權解往杭州蔣伯誠處關押,于9月2日被秘密處決于杭州,年39歲。<br> 1926、1927年這段歷史,是顏德基隱居開江,回避蔣介石的歷史緣由。其中王維舟從武漢到安徽秘密動員顏德基投靠共產黨,被蔣介石追捕,顏德基屬下護送王維舟逃離。但王維舟關于這段歷史并未有詳實說明。可能也是這個時期顏德基回鄉,心灰意冷不再參與“革命”的緣由之一。這段歷史碎片還不能完全還原顏德基追隨孫中山,忠于辛亥革命的全部人生。<br> 顏德基加入王天培桂系軍隊任教導二師師長,從廣西湖南湖北(武漢)第二次北伐戰爭(與袁世凱舊軍閥)一直打到江西安徽山東。<br> 這段歷史四川軍閥史很少描述記載。</b></i> <p><br></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0軍北伐紀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節第10軍之緣起</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國民革命第10軍軍長王天培<br>副軍長金漢鼎、高冠吾<br>參謀長高冠吾/周源稷<br>參謀處處長雷應楫<br>政治部主任甘鳳章<br><b>教導第2師師長顏德基名應純四川開江廣東弁目學校<br>以川軍川鄂邊防第5路并顏德基部組建而成。</b><p></p><p><b><br></b></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鄂西諸役</b></div><p></p><p></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8月下旬王天錫第28師擊潰新化、寶慶的桂軍沈鴻英殘部。9月7日王天培入常德。13日第10軍軍長王天培受任左翼軍前敵總指揮, 20日楊勝治第29師、王天生第30師經溆浦之煙溪、東平渡沅江至常德、澧州前線同第9軍會師。9月28日王天生第30師進攻松滋,協助第9軍抄襲沙市。楊勝治第29師、王天生第30師克枝江、宜都。10軍直轄之鄧浦麟第10路司令唐振鐸旅于10月14日克王峰,姚澤澄旅進逼長陽。<br>10月上旬川軍楊森率萬余眾出川東直入鄂西援北軍盧金山部組成川鄂聯軍發起瘋狂反撲,擊潰彭漢章、王天培兩軍,上旬連克沙市、松滋,盧金山部于18日克公安,19日再克石首、陸軍第8師張福臣第16旅克監利,楊森川軍從第9軍側翼切入湖南,于10月19日克華容、南縣, 20日克津市。第10軍各師退守辰溪、靖縣。<br>是年12月左翼軍總司令袁祖銘進駐常德,將第10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左翼軍第3路旋改第2軍,以王天培為軍長,序列為<br>第2軍軍長王天培<br>第28師師長王天錫<br>第29師師長楊勝治<br>第30師師長王天生<br>但該番號沒有得到廣東國民政府的承認。<br>11月張發奎第4軍、魯滌平第2軍、朱培德第3軍、李宗仁第7軍攻克南昌,直系東南支柱孫傳芳5省聯軍遭重創,江西戰場告一段落。<br>11月23日蔣介石調唐生智第8軍何健第2師、李品仙第3師、第15軍劉鼎甲第2師配合王天培、彭漢章肅清鄂西盧金山、楊森部隊。<br>第10軍沿長江右岸出津市,進攻公安,進逼荊州、沙市。12月2日王天生第30師先鋒克于阧湖堤,<br>12月6日發起總攻,8日王天生第30師之肖祖榮第2團、譚毓堃第3團、吳國梁教導師克石首,羅士彬第1團9日克藕池、橫堤。9日楊勝治第29師、王天錫第28師出津市克松滋西齊水、崔屋、西齋各要鎮,斃敵200。前鋒直抵宜都觀音橋,10日王天生集結第30師兵力進抵公安,經晝夜激戰,攻占黃鐘口、申津渡,擊潰王都慶暫編陸軍第7師閻得勝旅兩個營,俘北軍官兵七百余人。同日楊勝治第29師、王天錫第28師在潘家埡擊潰北軍一部后,于11日上午,在爐子巖峽谷與增援松滋的宜都洋溪駐軍陸軍第18師劉宗儀第36旅遭遇。經激烈對戰,將其擊潰。<br>其后第10軍兵分兩路,王天生第30師和吳國梁教導師配合第9軍直取沙市,另一路王天錫28師、楊勝治29師會同第9軍攻枝江、宜都、松滋。<br>12月11日王天錫28師、楊勝治29師、賀龍、楊其昌四師兵力包圍枝江、宜都、松滋之北軍,駐沙市川軍楊森部王兆奎、何金整、白駒、魏楷等四師乘船增援,被10軍攔截包圍在宜都附近,戰斗十分激烈。<br>12日王天生第30師和吳國梁教導師會同第8軍第2師經兩日猛攻,川軍留守曾述孔師被繳械,曾述孔被俘,攻占沙市。15軍第3師于13日克潛江轉拾迥橋,與王天生第30師、吳國梁教導師前后夾擊攻于13日克荊州、枝江。<br>其后王天錫、楊勝治兩師分兵兩路向宜都發起猛攻,13日宜都北軍盧金山第18師周立庭第69團不戰渡江而逃,13日晨第10軍進占宜都,斷北軍水路,即克松滋。北軍、川軍遭毀滅性打擊,傷亡被俘無數,盧金山、楊森乘兵艦狼狽逃回四川。北軍殘部退守宜昌。其后楊勝治第29師沿江西進,于劉家河渡江,攻占白洋,然后沿江北岸向宜昌進發。王天錫第28師由清水、紅花套與長陽之第10路鄧浦麟會合渡江,擊潰古老背之敵,與29師齊頭并進,各路大軍圍攻宜昌,宜昌北軍被繳械,16日北伐軍進占宜昌。王天培入宜昌后收編北軍殘部、川軍羅覲光川鄂邊防第5路,將原每師原三團擴編為四個團,并將北軍改編為教導第2、3師、炮兵團。全軍為六個師又四個團,約四萬五千余人。12月21日第10軍克巴東,次日占領稜歸,鄂西全部肅清<p></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皖諸役</b></p><p></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27年1月末第10軍調鄂東黃梅、武穴、廣濟。為中路軍李宗仁江左軍第2縱隊序列。教導第1、2、3師由宜昌水運24日駐黃梅,28師第1、2、4團22日出武穴入蘄水、蘄春、第2團出武穴入田家鎮,29師1、2團23日出武穴入蘄水、蘄春、第3團21日出廣濟開曹家河。軍部、炮團駐黃梅。<br>北伐軍克武漢后,29師長楊勝治通過同鄉周逸群的關系會晤賀龍,事為王天培所知,疑其有拖走部隊之心,遂命駐蘄春的29師第1團團長陶鼎丞將楊勝治扣押就地處決,陶不愿殺長官,遂以真相宜告。時已深夜,楊立即向漢口副軍長高冠吾電話剖白,力辯決無此事,請高代向王天培解釋,此事遂告一段落。其后28、29兩師團營長暗中集會,要求改善部隊待遇,29師2團團長陳克遜言辭尤為激烈直指王天培用人不擋,致使后來在安徽舒城發生了收編的團長邱國軒率全團嘩變,殺王天錫親信莫連長,將部隊拖回湖北事件。<br>1月30日北伐左翼軍總指揮袁祖銘、副軍長何厚光、參謀長朱崧被湘軍唐生智駐常德的教導師師長周斕捕殺。<br>自袁死后,作為黔軍第1號人物的王天培來說,其人雖饒勇善戰,能力非凡,但其性情直率,好為大言,不知顧忌,心有不滿,喜怒便形于色,而對于當時借北伐之機新崛起的國民黨內部軍事、政治派系認識不清,時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迅速崛起,白崇禧曾以保定同學關系拉攏王天培,但王天培鑒于武漢唐生智殺袁祖銘、扣彭漢章,消滅黔軍部隊,依附蔣介石,可以說這一錯誤是致命的,蔣介石本人雖然對王天培無過多偏見,但蔣介石集團頭面人物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等皆是王天培舊日對手。王天培對已上諸人還抱有和好如初的幻想,致使袁祖銘一派黔軍的最終滅亡。<br>3月2日王天培經江西九江抵安徽英山與程潛第6軍聯絡進逼安慶。7日第10軍出蘄水、蘄春向英山、羅田推進。7日毛鴻棟旅克潛山,向合肥進發。同日國府裁撤北伐軍左翼總指揮番號,王天培改任江左軍前敵總指揮。續向六安、霍山、舒城前進。時第10軍教導團留駐武昌,被漢方程潛并入第6軍軍官教育團。教導團番號撤銷。<br>早在26年底山東張宗昌出動直魯聯軍九個軍南下入寧援孫,2月23日魯軍入南京,畢庶澄第8軍入滬。3月8日王棟第5軍占當涂、褚玉璞坐鎮南京,許錕第7軍駐蚌埠,程國瑞第3軍駐徐州鞏固后防。3月18日北伐軍攻克合肥,馬祥斌皖軍第2混成旅倒戈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br>3月17日副軍長高冠吾率28、29師、獨立兩團、教導第2師向英山進發,20日北伐軍東路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總攻淞滬,王天錫28師克霍山。30師羅士彬第1團克英山,23日李宗仁第7軍克南京,22日薛岳第1師克上海,23日王天培進駐安慶。28日王天錫第28師克壽縣,其他部隊向蕪湖、合肥進發,蔣介石擬削去王天培兵權,調其為安徽省政府主席,王不受,遂以陳調元任主席。<br>3月底孫傳芳五省聯軍進攻揚州,威脅南京,4月2日王天培率王天錫第28師、王天生第30師水路入寧,楊勝治第29師留守蕪湖。4月3日第10軍為江左軍預備隊守南京。9日孫傳芳軍反攻揚州、鎮江。直魯軍許錕第7軍、吳奠卿第10軍、王翰鳴第11軍南下。4月13日第10軍潘善齋教導第3師收編皖軍楊世芳部。4月14日孫傳芳反攻,第10軍一部由揚州退鎮江,一部由明光退管店,另一部退舒城。4月17日張宗昌再次抽調自兼直魯第1軍、張敬堯直魯第2軍南下,直魯聯軍前線兵力達九軍之多。王天錫第28師在皖北壽縣同直魯軍張敬堯第2軍、王棟第5軍、馬濟第29軍激戰。18日軍長馬濟被安徽定遠紅槍會伏殺。<br>是時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寧漢對立正式形成。一時間雙方調兵遣將。 4月25日第10軍留守九江一部安慶開拔。楊勝治第29師進駐浦口。時王天錫之28師奉命會同馬祥斌暫編第11軍截擊由南京渡江向合肥而來的支持武漢政府的魯滌平第2軍、程潛第6軍。2、6軍派代表蔣鋤歐同王天培交涉,王天培遂假道放兩軍回湘。其中過大通之第6軍一部為王天生第30師截擊。其后武漢方面派閻崇階、劉宗愨聯絡王倒蔣,被王拒絕。29日第10軍移駐大通。<br>是時直魯聯軍分兵三路<br>1、東路以褚玉璞為總指揮,領王翰鳴第11軍3萬余眾由六合渡江攻寧,由滁州攻全椒。<br>2、中路以許錕為總指揮,領直魯聯軍第7軍,張敬堯第2軍、程國瑞第3軍、劉志陸第13軍、馬濟第29軍為左右翼合擊合肥、六安<br>3、西路徐源泉第6軍阻截北伐軍第4、7軍<br>4、王棟第5軍為預備隊。<br>5月1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以第7軍軍長李宗仁為第3路總指揮,王天培為前敵總指揮,第10軍為第4縱隊與夏威第7軍、柏文蔚第33軍、葉開鑫新編第5軍、第15軍劉鼎甲第2師,王普第27軍由浦口、蕪湖、大通渡江,向舒城、蚌埠一線襲擊津浦路魯軍側背,北上解六安、合肥之圍,聯合進攻隴海路。5月3日直魯聯軍許錕一路增至四萬與扼守合肥的柏文蔚第33軍、馬祥斌獨立第5師、王金韜支隊產生激烈對戰。第10軍由蕪湖、大通渡江。6日直魯軍許錕第7軍、劉志陸第13軍夾攻合肥,合擊六安。王天培以楊勝治第29師調巢縣沿岸布防。王天錫28師、獨立第1團衛戍安慶,顏德基教導第2師于貴定、殷家匯警戒。3日魯軍許錕軍第7軍、王翰鳴第11軍、張敬堯第2軍克霍丘,旋魯軍擊潰第33軍袁家聲第1師克六安<br>8日張敬堯第2軍、程國瑞第3軍沿肥河向合肥猛進; 10日楊勝治第29師入巢縣、拓皋、廬江,<br>留守安慶王天錫第28師入黃梅,聲援舒城、懷遠。11日楊勝治、王天生兩師在柳林遭魯軍伏擊,敗退金斗。12日退安慶。<br>11日李宗仁、王天培與第3軍軍長朱培德會晤湖口,緩沖寧漢軍隊沖突,共同北伐。13日王天錫28師克舒城,奔襲懷遠,切斷六安魯軍張敬堯第2軍后路,張敬堯軍急退,10軍分由皖南蕪湖、安慶向合肥進發,另以29師王光漢第3團及、第4團組成獨立突擊支隊,由裕溪口渡巢湖登陸抄襲合肥東店埠張宗昌第1軍指揮部。遂解合肥之圍。14日潘善齋教導第3師至施口,16日王天錫第28師進逼蚌埠,20日第10軍入懷遠,21日王天錫28師之另一路同夏威第7軍、第15軍合力克蚌埠。25日柏文蔚第33軍克六安。10軍出懷遠向固鎮、宿州推進,<br>26日楊勝治第29師、潘善齋教導第3師占固鎮,28日教導第3師饒城西出,截斷鐵道,29師鐵道正面猛攻,占宿州,奪鐵甲車4輛,俘白俄百余人。30日第10軍拂曉分攻繪河沿岸鐵路線上之去蘄縣、曹家集,乘勝克符離集,31日向夾溝、淮溪口前進。<br>其后楊勝治為指揮,以第29師為正面、王天生第30師、潘善齋教導第3師和樊松甫炮團為兩翼向夾溝、淮溪口、元山發起猛烈攻擊,、潘善齋教導第3師克元山,時魯軍窩集徐州,近10萬余人,以鐵甲車做工事,死守夾溝要隘,第30師副師長譚毓堃率部向直魯軍左翼發起夜襲,折毀鐵軌,混戰至天明,繳獲鐵甲車7輛,羅啟疆獨立第1團猛沖,與直魯軍展開血戰,經血戰7晝夜將魯軍擊潰,王天生第30師擔任正面、楊勝治第29師擔任側翼向徐州要隘淮溪口發起猛攻,將敵軍擊潰。<br>6月1日王天培命第10軍向徐州發起總攻,以王天生30師、潘善齋教導3師、炮團攻九里山高地,王天錫第28師、吳國梁教導1師為主力強攻臥牛山,楊勝治29師。顏德基教導2師掩護攻云龍山,激戰兩晝夜,反復爭奪、白刃交加,始突破魯軍防線,占領徐州四周高地。直魯軍潰退回山東。6月2日29師陳克遜第2團入城,3日獨立第1、2團入城,是役10軍繳獲鐵甲車12輛,俘白俄500余人,傷亡3000余人。<br><br><br><p></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7節魯南諸役</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6月3日第10軍集結柳泉、茅村、沛縣,掩護第3路軍第40軍、第7軍、第15軍集結徐州。王天培以楊勝治第29師、王天生第30師為左右翼沿津浦路向山東進發。直魯軍全力扼守兗州、濟寧、曲阜一線。<br>4日第29師陳克遜第2團、教導第3師第1、2團至利國驛,教導第3師第3、4團東下抵運河沿岸。教導第3師1、2團進抵韓莊。第10軍先遣隊王金韜駐夏邑。<br>5日北伐軍向山東發起全面進攻,第10軍、第40軍當津浦路正面,賀耀祖第40軍擊潰魯軍第6軍史書簡旅,即搶渡運河,于陰平對韓莊魯軍猛烈炮擊,第10軍一部強渡運河,繞過韓莊抄襲魯軍側翼。8日拂曉第10軍各部強渡運河,占韓莊。駐徐州獨立第2、3團、炮兵團北進。9日羅啟疆獨立第1團克臨城。魯軍徐源泉第6軍、許焜第7軍撤退官橋、南沙河兩地。<br>10日第4縱隊前敵總指揮傅晉廷率部搜索臨城殘敵。30師由沛縣向滕縣進發。<br>11日北伐軍由臨城進攻官橋正面魯軍,12日北伐軍圍攻官橋,13日王天生第30師力克官橋,破壞南沙河電網。徐源泉魯軍第6軍不支,退南沙河。是夜魯軍第6軍丁來源第55旅反攻,與第10軍血戰經夜,第7軍一部出夏鎮抄襲魯軍側翼,丁旅全軍覆沒,丁來源僅以身免。魯軍退守滕縣。第10軍占南沙河。<br>14日經激烈對戰,10軍一部越連珠山抄魯軍后路克滕縣,占領界河。前鋒入鄒縣境,魯軍退兗州。<br>15日楊勝智29師任右翼出四基山抄襲滅魯軍第6軍金廣印第23旅,克鄒縣。是夜向直魯軍重兵把守的兗州發起猛攻,魯軍沿泗河固守。第10軍經6晝夜血戰傷亡800余人克兗州,此役繳獲步槍5000余支、炮20余門。<br>16日直魯聯軍擊潰楊勝治第29師、潘善齋教3師、獨立第1團羅啟疆復克滕縣。<br>17日北進各軍撤出山東轉攻武漢,18日教導第3師、29師撤回柳泉。魯軍追擊收復滕縣、18日魯軍收復臨城。19軍魯軍鐵甲車隊占韓莊、利國驛。<br>17日王天生第30師兩個團集結沛縣。王金韜先遣隊占夏邑克碭山、利國驛,將魯軍暫編師郭振才部繳械收編。潘善齋教導3師、向錫之獨立3團、馬恩田炮兵團、第40軍谷正倫第1師、7軍鐘祖培第3師、15軍李明揚第1師抵徐州,即開赴前線。楊勝治第29師、潘善齋教導3師布防于紫泉鐵路兩側。<br>19日張宗昌部張敬堯、曲同豐,孫傳芳部彭德銓等均派代表向王天培輸誠,聲稱10軍打到濟南時,便起義歸附10軍。消息為蔣介石、何應欽所獲,急電10軍停止前進。20日魯軍主力撤泰安,第10軍集中楊勝治第29師、王天生第30師、潘善齋教導3師、羅啟疆、唐思明、向錫之三獨立團、馬恩田炮兵團向滕縣進攻,屢攻不克。<br>22日飛調安慶王天錫第28師及顏德基教導2師全部北上傾全力向滕縣進攻。<br>23日武漢唐生智下令討蔣,蔣介石從山東前線抽調部隊回援。<br>24日王天培親率部隊向韓莊進攻。鎮守兗州魯軍為張宗昌之第1軍、許錕之第7軍、徐源泉第6軍、王翰鳴第11軍、白俄軍涅洽耶夫第65師。24日第29師、教導第3師、炮兵團由柳泉、二郎山發起攻擊,第30師出沛縣調徐州為預備隊。魯軍以鐵甲列車配合步隊反攻,教導第3師炮兵營、炮團集中火力向魯軍鐵甲列車行猛烈炮擊,29師輪番沖擊推進至利國驛。<br>25日晨楊勝治第29師、潘善齋教導第3師沿津浦路兩側以馬恩田炮兵團掩護。第29師第1、2團自光山占劉山林頭,教導第3師向磨山村進攻,直魯軍退利國驛,旋29師以第3、4團增加右翼抄擊魯軍左側,魯軍鐵甲車隊猛攻劉山林頭、郝山,10軍死傷頗大。教導第3師亦被鐵甲所阻,是夜下利國驛,魯軍退守運河北岸、韓莊,隔河掃射,10軍陣亡29師第1團團付楊松云以下100余人。<br>是夜29師第3、4團由運河下游顧家渡強渡抄擊魯軍左翼,教導第3師由微山湖攻其側背。26日拂曉29師第2團團長陳克遜率第1、2團強渡攻魯軍后背,第30師由正面發起猛烈攻擊,韓莊魯軍腹背受敵,徐源泉直魯第6軍劉金彪旅、白俄軍涅洽耶夫第65師、顧震師、張繼善師,全線潰退,退守沙溝。是役繳獲鐵甲車4輛,克韓莊,10軍傷亡500余人。第10軍前敵總指揮傅晉廷越沙溝直逼臨城。包圍守沙溝魯軍馬玉仁第12軍三個團投降,部隊被收編。<br>26日晚、27日晨楊勝治第29師、潘善齋教導第3師克臨城,魯軍第7軍孫百萬第143旅投降,第7軍殘部退守兗州,魯軍章兢武旅投降,收編為新編第4師。<br>27日29師先鋒占官橋,向南沙河、滕縣、鄒縣追擊,直指兗州。28日教導第3師第1、2團攻占南沙河。魯軍第5軍王保慶第20師以鐵甲車反攻,行猛烈炮擊,10軍亦以炮團反擊,擊斃白俄兵多名。29師進抵滕縣。<br>29日拂曉第29師由鐵道正面進攻,潘善齋教導第3師由右翼抄擊魯軍側翼,擊潰魯軍王棟第5軍復克滕縣。占界河。魯軍渡北沙河退鄒縣。<br>30日10軍在泗河上游與徐源泉魯軍第6軍、白俄軍一旅激戰,俘虜白俄數百、鐵甲車一輛。向鄒縣行猛烈炮擊。<br>7月1日第10軍出界河向鄒縣推進,一部由四基山抄襲曲阜,在鄒縣北繳獲鐵甲車一輛。俘白俄兵400余人。7月2日王天生第30師偷襲曲埠,俘白俄兵百余人。2日楊勝治29師克鄒縣。在滕縣北擊毀鐵甲車2輛.俘獲4輛。<br>時蔣介石將山東境內桂系第7軍、第15軍劉鼎甲第2師調東線加入討伐唐生智作戰,西北軍孫良成第1方面軍亦滯留曹縣,第7軍尤系北伐精銳,第10軍尤現突出,前方孤立無援。又有士兵鬧餉、紛紛鼓噪。第10軍退守界河。<br>直魯軍趁機集中力量,臺兒莊程國瑞第3軍北移,王棟第5軍亦由棗莊、嶧縣移向兗州,徐源泉第6軍向兗州后移,孫傳芳部六個師二個旅由膠濟線開泰安、兗州布防,魯軍士氣復陣。張宗昌同孫傳芳聯手發起猛烈反撲。<br>4日直魯軍以鐵甲車為先鋒、騎兵便衣隊猛進,程國瑞第3軍、王棟第5軍、徐源泉第6軍紛紛向鐵道兩翼29師、教導第3師猛攻,時右翼教導第3師一團為直魯軍突破,教導3師退守滕縣縣城。<br>直魯軍猛攻克滕縣,教導第3師再退南沙河。左翼29師后路被抄,經羅啟疆獨立第1團接應,復經金家樓、顏家樓向呂家坡撤退。<br>5日魯軍徐源泉第6軍反攻至官橋、黃家崗、顏家樓。潘善齋教導第3師、第29師退臨城,魯軍再克臨城,教導第3師退韓莊。羅啟疆獨1團增援,楊勝治29師與徐漢獨4團于南沙河抵抗。相機反攻。時魯軍占臨城截斷29師后路,29師直沖鐵道右翼,于5日退回運河南岸。新編第4師原駐夏鎮接應29師,失去聯絡,一部退沛縣,大部由鐵道后退,與30師會合,退入韓莊。<br>是役教導第3師傷亡慘重,混亂以極,不能再圖扼守,退至運河南岸方行收容。<br>5日王天培駐利國驛。以馬恩田炮兵團擔任鐵道及西至微山湖、楊勝治第29師、獨立第1、4團擔任鐵道以東閩莊、姚莊、龐家渡、新閘子、六十家子、舉禮橋防線、第33軍張克瑤第2師為第1線,王天生第30師、潘善齋教導第3師調柳泉為預備隊。拆毀韓莊鐵橋,沙溝鐵道。與許錕魯軍第7軍、第6軍騎兵兩團、張宗輔第11軍,第1軍常之英兩旅、金林便衣隊、弁兵敢死隊、鐵甲車隊,及孫傳芳部援軍4個師隔運河對峙。雙方于韓莊一線展開激烈對攻,6日傅晉廷縱隊抵曲埠,自南驛向泰安進攻,在汶口與直魯軍激戰。<br>6日直魯軍以鐵甲車、炮兵向南岸猛烈炮擊達三日之久,10軍傷亡達1/3、33軍第2師傷亡過半。7日魯軍第3軍王保慶師一度攻入韓莊,旋被擊退,是夜魯軍鐵甲車隊猛攻,10軍退守運河南岸,魯軍占韓莊。<br>9日退守臺兒莊賀耀組第40軍毛炳文第3師抄襲沙溝直魯軍側翼,韓莊魯軍傾全師堵擊毛師。<br>第10軍由運河南岸反攻,左翼楊勝治第29師、獨立第1、4三團渡運河向韓莊、沙溝發起猛攻,許琨魯軍第7軍向沙溝、臨城撤退,毛炳文師向臨城追擊,羅啟疆獨立第1團抄襲沙溝以北斷魯軍后路。中路章競武新編第4師、王天生30師、33軍張克瑤第2師、炮團亦向魯軍奮勇進攻,由右側面出擊,又由左側面微山湖偷渡抄襲,魯軍退臨城。10軍先鋒抵沙溝、曹莊、郭莊。9日夜魯軍王棟第5軍、程國瑞第3軍4個旅出鐸縣、棗莊向沙溝增援。<br>10日夜魯軍第6軍4混成旅包圍曹莊、郭莊與29師第2、3團激戰。魯軍猛烈炮擊,第33軍張克瑤師、王天生第30師被擊退。時羅啟疆獨立第1團、徐漢獨立第4團突出攻擊已至臨城。后續部隊為魯軍王棟軍遮斷于沙溝,魯軍許琨第7軍、張宗輔第11軍、第5軍王寶慶第20師反攻包圍,<br>時魯軍協同鐵甲車隊由正面發起逆襲,星夜襲占后方戚家莊。<br>11日拂曉楊勝治以第29師第1團增援第3團右翼、33軍第2師、獨立第4團亦向29師第2團左翼攻擊,炮團向魯軍猛烈攻擊,旋魯軍王寶慶師、劉本生部騎兵約萬人復由黃山口夜襲左翼,徐漢獨立第4團之一部被沖破,經楊勝治第29師、張克瑤師、馬恩田炮兵團回師還擊,遂將該部擊破。<br>潘善齋教導3師由右翼襲擊魯軍后方,將九驍山占領,正面之魯軍許琨第7軍、張宗輔第11軍及鐵甲車數列,尚沿鐵路與王天生第30師、章競武新編第4師頑強抗擊,后見右翼不支,亦間后潰退,羅啟疆親率獨立第1團從臨城回援側翼奔襲魯軍側背之沙溝高地,一舉擊潰該地魯軍,俘三百余人,繳槍數百。魯軍不明就里,以為遭迂回夾擊,陣線動搖,分向滕、棗退卻。王天培趁勢命令所部全線反擊,在臨城附近與魯軍展開混戰。而羅啟疆團得潘善齋教導第3師支援,自九鼎山向臨城抄擊,于11日復克臨城。前鋒進抵官橋。同時第40軍猛攻棗莊、鐸縣魯軍第5軍王棟3000余人被包圍繳械,被俘2000余人。占棗莊、鐸縣。是役29師陣亡400余人。魯軍軍長張宗輔受傷逃走,王棟僅以身免。魯軍第5軍潰不成軍,被俘5000余人,退守界河、滕縣。<br>12日第33軍張克瑤第2師出徐州抵臨城加入作戰,匯合第10軍29師、30師、教導第3師發起追擊,占南沙河,乘勝克滕縣,魯軍退界河。復將鐵道拆毀,以王天生第30師守左翼夏鎮、潘善齋教導第3師、章斌新編第4師守正面,第33軍張克瑤師守鐵道以東青山鎮,以楊勝治第29師、獨立第1、4團為預備隊,與魯軍相持于界河。同日第28師入駐徐州。<br>第10軍經迭次苦戰,不得補充,糧餉槍械嚴重匱乏,傷亡枕藉,損失頗巨,殘破不堪。已呈再衰三竭之勢。此役自旅長以下傷亡2000人以上,陣亡約占1/3。<br>15日蔣介石又抽調賀耀祖第40軍、葉開鑫第44軍東出兩湖戰場。而右翼馮玉祥軍更是以派出的鄭大章騎兵師只宜奔襲,不宜固守為由,滯留魯西曹州,作壁上觀,津浦路正面只剩第10軍。<br>15日魯軍全線反攻,教導第3師傷亡慘重退守滕縣。<br>16日駐徐州王天錫第28師派羅秉權、裴公度兩團向臨城增援。<br>16日魯軍調集精銳猛攻滕縣,北軍經兩晝夜激戰,被擊退,魯軍于18日克滕縣。19日魯軍再占官橋。<br>19日夜、20日晨魯軍徐源泉第6軍、許錕第7軍、孫傳芳部劉士林第14師擊潰鐵道正面潘善齋教導第3師、章斌新編第4師、兩翼王天生亦不支,失臨城,第10軍方出臨南,后路鐵道為魯軍便衣隊拆毀,10軍損失輜重無算,魯軍克臨城。是役教導第3師團長龐夢源、營長宋達三被俘。<br>21日拂曉魯軍向沙溝猛攻,21日夜魯軍占韓莊。<br>10軍退運河南岸固守,以炮團任正面、王天錫第28師守運河南岸以東至新閘子一帶,以獨立第1、2、4三團駐利國驛為預備隊。余部調后方整頓。<br> <br> 22日兩軍于運河相持,魯軍猛烈炮擊,第6軍第55旅、63旅渡河側擊10軍側背,姚莊、閆床,29師、獨4團增援,10軍陣亡營長多人,第28師第3團增援韓莊。正面韓莊魯軍第11軍亦強渡運河,10軍再退利國驛。張克瑤師反渡運河抄襲魯軍側翼,前方魯軍被迫撤退。<br>王天培眼見山東戰場是不能為,彈盡糧絕,遂以第33軍張克瑤第2師為后衛退守徐州,楊勝治第29師扼守柳泉。<br>23日魯軍徐源泉第6軍、顧震第13師、王保慶第20師并白俄數千向徐州發起猛攻。克利國驛,王天錫28師守柳泉,潘善齋教導第3師、馬恩明炮團守茅村奮死力斗,全力掩護主力撤退。一部由徐樹鎮渡運河,抄襲韓莊,28師拆毀鐵路由柳泉撤退。傅晉廷率一部由郭里襲擊津浦路,與魯軍許琨第7軍激戰。<br>24日徐州警察隊索餉嘩變,副軍長兼徐州警衛司令高冠吾出走,25日第10軍主力退宿州、一部駐符離集與夾溝魯軍鐵甲車對峙。潘善齋教導第3師、章競武新編第4師、馬恩明炮兵團急往徐州車站應援,旋取道西關退淮溪口,孫軍李寶璋第2師克徐州。<br>25日蔣介石為了復陣士氣,調賀耀祖第40軍、陳誠第21師入蚌埠,聲言恢復徐州,27日抽調嫡系陳誠21師及夏斗寅27軍接替第10軍夾溝防務,旋被魯軍擊潰。<br>26日王天錫第28師、王天生30師占領符離集北高地,<br>29日王天培指揮王天錫第28師、王天生30師、獨立第1、2、3團進擊徐州西北達南朝廟、南社集、淮溪口,傅晉廷指揮潘善齋教導第3師、章競武新編第4師、馬恩田炮兵團經淮溪口進攻肖縣,楊勝治29師總預備隊。賀耀祖第40軍、33軍岳相如第3師、陳雷獨立旅沿津浦陸進攻徐州南面,白崇禧第2路以陳調元第37軍、葉開鑫第44軍沿隴海路進攻徐州東、茅村。時探報魯軍主力集中徐州東、南面,西面異常空虛,速令第10軍乘虛襲擊,王天生第30師星夜出南朝廟經蔡莊、閻集向徐州西挺進。<br>30日拂曉第30師進抵大蔡莊,魯軍憑蔡莊石墻固守,羅士彬第1團兩營猛攻,蕭營越墻而進,全殲魯軍,繳獲槍235枝、手提機關槍2枝、機關槍一架,30師傷亡營長以下20余人。續向閻集追擊。<br>31日王天錫第28師出永固于趙莊、許崗子擊潰王棟部步騎約兩師,魯軍退肖縣城。羅啟疆獨立第1團圍攻,28師向徐州推進。馬祥斌暫11軍克五閘,33軍張克瑤師克大頭山。10軍克三浦。<br>8月1日王天錫28師于肖縣毛莊、姚樓一帶與直魯軍主力激戰,王天培令28師出史莊向右翼增援,以30師出閻集向姚樓截擊魯軍側背,擊潰魯軍,30師復擊潰小山口魯軍向徐州推進,羅啟疆團克蕭縣。王天錫28師占九里山、29師陶政鐘第1團、陳克遜第2團占臥牛山。王光漢第3團圍攻云龍山。<br>王天生30師直薄徐州城下,一部已至西門為魯軍所阻。潘善齋教導第3師守津浦路正面掩護29師左翼,王天培親率章競武新編第4師并獨立各團向臥牛山推進,教導第3師以第1、2團圍攻西門,第3團至東南門占津浦車站,繳械200余枝,王天錫28師占隴海車站,<br>由于正面夏斗寅第27軍、葉開鑫第44軍、陳誠第21師被阻三堡。右翼賀耀祖40軍占顏山高地后,亦被高家營魯軍鐵甲車阻擊不前。韓莊孫傳芳軍南下增援,<br>2日拂曉29師王光漢第3團克青龍山,旋被魯軍反攻,退大山腳會第40軍谷正倫第2師、陳誠第21師圍攻云龍山北麓魯軍,魯軍、孫傳芳軍全線出擊,30師退段莊,29師亦退臥牛山,魯軍逆襲,29師第1團團長陶政鐘陣亡,中下級軍官傷亡極多,王天培親率章兢武新4師、獨立各團增援又恢復陣地,時10軍損失甚巨,隴海路教導第3師又為魯軍突破,側擊10軍,第10軍退霸王山以南。<br>3日北伐軍全線動搖紛紛南撤。時10軍與魯軍戰于馬頭山,亦退蕭縣。<br>是役第10軍孤軍深入,三次入城,王天培幾被包圍。收編之雜牌部隊紛紛潰散,潘善齋教導3師被魯軍截斷,編入33軍。章兢武新4師潰退全部損失、番號撤銷。顏德基教導2師始終留守安徽貴他、大通一帶,編入陳銘樞第11軍。向錫之獨立第3團被40軍賀耀祖收編。共余官兵1萬數千余人。<br>暫編第11軍軍長馬祥斌內部反水,被俘于渦陽,于濟南被張宗昌殺害。6日10軍退明光、懷遠。時王天培接蔣介石電赴南京商量機要,王天培遂將部隊交王天錫代理,動身入寧。15日第10軍歸何應欽第1路戰斗序列。<br>蔣介石由于面臨桂系的逼宮,自己指揮的反攻徐州之戰又遭失敗,蔣介石急需找一個人當其替罪羊,遂將目標定準王天培,在王天培將要動身入寧之際,其部署恐蔣介石及其左右何應欽、朱紹良等對王天培不利,主張以參謀長傅晉廷代其入京,王天培不聽部署意見一意孤行,及至南京就被蔣介石扣押,旋蔣介石下野,何應欽掌權解往杭州蔣伯誠處關押,于9月2日被秘密處決于杭州,年39歲。<br>蓋王天培之死,其遠因為當年王天培支持袁祖銘同蔣介石集團中的頭面人物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等結下梁子,及至后來蔣介石、唐生智聯手瓦解黔軍。袁祖銘在常德被殺,彭漢章被處決于武漢。即便無徐州失守之事,王天培遂亦難逃厄運。<br>其次對王之死用今人觀點亦不能全算在蔣介石身上,客觀的說王天培在袁祖銘、彭漢章死于唐生智手中后,在寧漢對立局面下,王天培始終支持蔣介石,曾擬派人到南京同何應欽修好,但沒有實行。而蔣對王天培到底作何看法,史料未明,亦不能妄自揣測。而10軍先后在宜昌、安徽自行委派官吏、截留稅款,浮報軍額,時漢方派孔庚赴宜昌點檢第10軍,王天培多方拉攏孔庚未成,與駐宜第8軍葉琪師通氣,派兵頂缺,度過難關,可見仍未完全脫離軍閥作風,犯蔣介石之忌,再者第10軍由于作戰勇猛已經擴充近10萬之重,蔣介石怕王天培勇兵自重,難免又是桂系第二。<br>其次蔣介石指揮徐州之役之失敗,怕王天培被桂系拉過反己,正好為處置王天培提供了借口,以排除異己。客觀的說蔣介石似乎并非想制王于死地,而只是將其扣押,吞并第10軍,及至何應欽掌權,王天培就非死不可了。<br>再說王天培縱觀此人指揮作戰之能力、容人之量應不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之下,對革命亦有忠實信仰,但其人心高氣傲,理智力欠強,易沖動,處事鋒芒畢露,手段生硬。王天培在徐州時馮玉祥派代表與其聯系,王一見面即云:你們在魯西原地沖鋒,還談什么革命。<br>當時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已與蔣介石有矛盾,第10軍非蔣介石嫡系部隊,白崇禧遂以保定同學關系對王極力拉攏,并推薦心腹韋月時、韋鶴汀任10軍駐寧辦事處長,同時要求把王天生30師撥結白祟禧直轄,王天培均已應允。及至白崇禧由上海運了不少軍械來裝備30師后,王天培又自食其言,僅實現了以韋月時任10軍駐寧辦事處長的諾言。徐州之戰,10軍所向披靡,王天培即得意忘形,持功而驕,不可一世,積極收編敗軍隊伍,擴充實力,看不起其它友軍。并同李宗仁個人之間的矛盾增大,致使其后第10軍孤軍北上入魯作戰,時第10軍敗退魯南,參軍孟紹濂建議電夏威第7軍北上增援,遭王天培斷然決絕。再加上蔣介石斷其給養,糧餉匱乏,部隊人事、經理混亂,士氣低落,戰斗力下降最終導致了攻魯失敗,失守徐州。并得罪了桂系,因而樹敵過多,至后來蔣介石、何應欽扣押王天培,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樂得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并乘機收容第10軍部隊。<br> <br>黔軍參加北伐的歷史 貴州陸軍沿革實錄 川黔王家大院 2018-09-28<br>https://mp.weixin.qq.com/s/-ACxQHrSiXcVIH__hD37aw<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天培</b></h1> <h1><b>百度摘抄:</b></h1> <p><b>王天培</b><br></p><p> 其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的總前夜,他加入了同盟會,投身革命。武昌起義中,被戰時總司令黃興任命為鳳凰山要塞司令。辛亥革命勝利后,因立有軍功,被送入保定軍校深造。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之后,撕毀臨時約法,復辟帝制,他又參加了護國戰爭。護國戰爭中,他還只是個營長,但卻創造了以一營之寡勝一旅之師的奇跡,打得袁軍旅長馬繼增無路可逃而自戕。袁世凱滅亡后,1921年秋,沈鴻英伙同陸榮廷暗通北洋軍政府,據廣西作亂,孫中山下令討伐。已升為團長的王天培奉命出征,再次創造奇跡,以一團之兵敗柳州叛軍一旅之眾。王天培嫻于韜略,智勇兼備,往往出奇制勝,重創強敵,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深為孫中山器重。沈、陸動亂平息后,被孫中山任命為中央直轄黔軍第一獨立旅旅長,后又晉升師長。為消滅北方軍閥勢力,1926年秋,他率部出征,在湖南洪江誓師北伐,被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兼左翼前敵總指揮。他就這樣一步步走來,從侗寨到軍營,從普通一兵到一代名將,一步一個腳印,沖到了革命的最前線。<br></p><p><b>鐵軍 </b> </p><p>徐州歷為軍事重鎮,孫傳芳和張宗昌在此糾集重兵死守。但王天培僅用十四天時間,就取得徐州大捷。是役殲敵八萬余眾,俘敵兩萬余名,擊落飛機五架,摧毀和繳獲鐵甲車五十余輛及無數輜重。孫、張亡命臨城。徐州戰役是北伐幾大戰役中的一次大戰役,意義重大,敵軍膽寒,全國振奮。為之,各地舉行了隆重的慶功會,各報競相報道,將王天培的十軍和葉挺的獨立團并稱為鐵軍。</p> <h1><b>宇鵬按語:</b><i>就是這個階段,王維舟從武漢秘密前往安徽準備策反顏德基,由于安徽省主席等知道王維舟到來,下令王天培部隊逮捕王。顏德基偷偷命護衛長王XX,佯裝追緝將王維舟護送出逃。這段歷史王維舟回憶錄和現代歌頌紅色文章都未提及。</i></h1> <h1></h1><h3><b>蔣介石的指示</b></h3><h3>就在王天培乘勝進軍的時候,他卻一連接到了蔣介石的兩道緊急命令:一道是命他“<b>停止北伐,火速回師討逆</b>。”另一道是密令他“<b>捕殺軍中共黨分子</b>。”<br>原來,此時的蔣介石和汪精衛眼見北伐即將全面勝利,為奪取中國的統治大權,他們先后發動了震驚人寰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人士,之后又互相大打出手。這就是寧漢分裂。<br>革命尚未成功,蔣汪便迫不及待爭權奪利。是可忍,熟不可忍?王天培拒絕了蔣介石的兩道命令。他將軍中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秘密送到安全之地,隱蔽起來。后來,這批共產黨人大部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之后,王天培公開發表了《告本軍全體武裝書》:親愛的武裝同志們,我們已經消滅了北洋軍閥大部主力,北伐成功的日子已為期不遠。而在此大好形勢下,我革命陣營內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權力之爭,致使北伐停止。對此,我全體同志務必要有清醒認識:北洋軍閥投靠帝國主義,出賣中華,荼毒民眾,乃為中華民族之死敵,我們應該堅決消滅之,而不應該回頭打內戰。”<b>王天培堅持國共合作,捍衛三民主義,掩護共產黨人,拒絕回歸內戰,堅持北伐,對此,蔣介石恨得咬牙切齒。</b>他決心要排除異己了。于是,蔣介石使出的第一招便是密命總部扣發十軍糧餉。企圖以此使第十軍陷入饑饉而土崩瓦解。這時,北洋軍閥見蔣汪大戰,乘機反攻。王天培孤軍奮戰,糧餉無著,面對敵人的猖獗反攻,在延綿數百里的戰線上與敵人反復爭奪,終因寡不敵眾,犧牲慘重,最后徐州失手。<br>這個時候,寧漢分裂演變為寧漢合流,蔣介石斗敗了汪精衛,方才出兵北伐,親率第一軍、四十四軍、三十七軍、三十二軍以及被他稱為王牌的陳誠教導師,分兵三路,來奪徐州。 蔣介石反攻徐州,志在必得,然而由于他指揮失誤,而招致大敗,敵乘勢發起全面反擊,蔣介石全線潰退,逃回南京。王天培被迫退至定遠、明光一線。逃回南京的蔣介石佯令王天培死守明光。<br>蔣介石兵敗徐州,損失重大,引來一片責難。為了開脫自己,他將徐州兵敗的責任一古腦兒推給了王天培。就在他逃回南京之后,即1927年8月8日,蔣介石電召王天培赴南京“面商機宜。”王天培不知蔣介石嫁禍于人,遵命前往,一到南京,即被扣留。被扣的罪名有這么三條:“一是不聽指揮貽誤戰機導致徐州兵敗;二是隱兵不報圖謀不軌;三是克扣軍餉動搖軍心。”<br>遇害經過<br>蔣介石羅織罪名扣押王天培,其目的是為了滅除異己,但結果欲蓋彌彰,招來許多非議。那時,共產黨人已在蔣汪之流的血腥屠殺中開始覺醒,認識到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道理。于是向國民黨反動派宣戰的“八一”南昌起義爆發。糾正黨內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八·七”會議召開了。張太雷、毛澤東等雄才大略的共產黨人分別在各地籌備武裝起義,以武力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風起云涌。北洋方面,也趁著這個時候先驅直人,打過長江,直逼南京。白崇禧、李宗仁以及一向被蔣介石視為心腹的何應欽,趁機聯手逼宮倒蔣。蔣介石內外交困,就在扣押王天培不久,即于1927年8月13日,無可奈何地宣告下野,去了奉化老家。<br>然而,蔣介石雖已下野,但國民黨中那些代表帝國主義、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右派分子,卻容不得像王天培這樣傾向共產黨,堅決捍衛孫中山三民主義的黨國將領,于是,南京軍事委員會以“送王將軍去西湖療養”為名,將王天培秘密轉往杭州。于1927年9月2日凌晨將王天培秘密殺害于杭州西湖。是年,王天培39歲。<br>名將被害,全國嘩然。王天培遇害后,當時的《武漢晚報》、《鐵嘴報》、《湖口快報》等宣傳媒體相繼發表文章,皆為王天培鳴冤叫屈。其中有《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為題的文章,詳盡地敘述了徐州兵敗的詳情,公開揭露了蔣介石之流排除異己的真實內幕。王天培遺孀朱竹君、吳學粹(又名吳德華)痛失夫君,為夫鳴冤。她們在致國民政府的辯冤狀中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了王天培的冤情,強烈要求為王天培昭雪。<br>但是,面對各報的呼吁及朱竹君、吳學粹的辯冤狀,國民黨政府一概置之不理。于是,人們便自發地數次組織起來為王天培舉行追悼會。<br>1927年,第十軍部分軍官及親友將王天培遺骨啟遷上海,首次于上海法租界舉行公開追悼會。其中有聯云:“傷心二字莫須有,回首一棺歸去來。”<br>1928年冬,接任十軍軍長之職的楊勝治率部攻下南京,在榮安追悼王天培及十軍所有陣亡將士。<br>迫于種種壓力,國民政府不得不于1931年8月5日為王天培昭雪,閃爍其辭地說王天培的死乃“有人妒賢嫉能,讒言惑上。”承認王天培“蒙冤受害”,表示“悼惜良涕”。表彰王天培“忠勇雙全,夙嫻韜略,歷著當勛。”追授他為陸軍上將,“給恤其家屬二十年,每年領洋八百元。”<br>1929年10月,人們又將王天培遺骸由上海啟遷天柱,安厝于距天柱縣城不遠的銅鼓坡。王天培遺骸臨近天柱時,全城士、紳、農、工、商、學生及親友皆披麻戴孝,夾隊迎柩。追悼會上。挽聯如云,滿城慟哭。“革命十六年,功在東南半壁;犧牲成一旦,名留竹帛千秋。”“北伐苦功,中國有幾,中央有幾;血戰徐州,天下一人,天柱一人。”“血戰徐州縱橫掃蕩三千里;魂歸桑梓淚落滿城百萬家”。“叱咤一聲驚萬馬,風波千里哭長亭。”<br>數不盡的挽聯,寄托了人們對一代名將的無限哀思,表達了人們對劊子手們的刻骨之恨。其悼文日:昔岳飛遭秦檜之害,被十二道金牌召去,慘死于杭,時年三十九歲。今將軍生于戊子年十二月,被害于丁卯九日,亦三十九歲。奸黨之害,列事之慘,慘死之年之地,均與岳王相同,真前有岳王,后有將軍也……”<br>王天培被蔣介石扣留之時,曾面對蔣介石的所謂審訊斥責蔣介石:“得道者得天下,失道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總司令好自為之!”這句話終于為時間所印證,短暫二十多年后,蔣公貿然因為失道而失天下,夢破金陵,亡命海島。而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芒的王天培將軍卻雖死猶存,人們永遠懷念他。<br><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广宗县|
开化县|
无极县|
眉山市|
天镇县|
儋州市|
腾冲县|
遵化市|
出国|
明溪县|
江口县|
台江县|
晋州市|
柳河县|
定安县|
太康县|
清远市|
昆明市|
湄潭县|
新丰县|
康乐县|
高阳县|
景谷|
电白县|
梁山县|
淳安县|
甘南县|
屏东县|
名山县|
梁山县|
巴马|
墨脱县|
鲁山县|
乌什县|
南岸区|
青冈县|
吉木乃县|
武鸣县|
兴和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