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3></h3></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上海黃花崗中學</b></h1><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印自《紀念開江建縣1460周年開江文史典藏》)</span></div><h3></h3><h3><br></h3><h1> <b> 過去曾聽說顏德基在上海辦過中學。所知僅此而已,無從進一步了解。近日得讀百歲老人胡子瓏先生94歲所寫的自傳《我的一生》(約4萬字,打印稿)。書稿述及:顏德基創辦上海黃花崗中學。1934年8月,胡子瓏受顏之聘而東下上海赴任。“顏一家都在上海,他的子女,除大兒外,都是我的學生。上海故人甚多,大學生孫懷璋、孫懷琪、胡仲謙;藝術界陳君實、羅才榮、熊陽初;還有曹偉奇、楊大金等,都是窮朋友。時相往來聚首。”1935年7月,胡子瓏同顏德基一道回開江,胡受聘開中,從此離開黃花崗中學。<br>(1)顏德基創辦上海黃花崗中學,這一歷史事件對開江來說,應是特別值得一記的,起碼教育志一類文字應有記述。可惜無人知道。由此想到開江歷來對歷史文化的集體無記憶、無意識的狀況。而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卻又是中國很普遍的一個事實。<br>(2)上海現代教育史有無記載?這所學校在什么地方?開辦的起止時間?是否為現在什么中學的前身?辦學規模?影響?哪些人入讀該校、任教該校?都出了什么特別一提的人才?顏的辦學動機、理念?經費來源?現在要調查了解,都恐怕來不及了。<br>不管怎么說,這都是顏德基先生一生的卓越和輝煌閃光點。聯系他早年赴日本投身同盟會革命活動的光榮歷史背景,我們后人至少可以看出顏德基平生的內心和精神世界:以廣州起義起義參加者身份而引為自豪,念念不忘,且以“黃花崗”命名學校,既是自己的思想情感表達,更是在上海十里洋場弘揚民主共和的思想精神和歷史傳統,意義不可謂不大。<br>(3)尊重歷史、珍惜歷史、記錄研究歷史(包括地方的歷史),本應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和地方的傳統,也是從一個方面標志著文化的發達和強大。可當代中國有這個傳統嗎?有這個強大的軟實力嗎?<br>(4)我們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已經遭到極大破壞和毀滅,出現空前嚴重的斷層和空白。即使加緊搶救和收集記錄都已是十分有限的了。<br> 在世界和中國進入現代化、全球化、多極化的新時期,尤其需要顛覆一個占據統治地位的理念:歷史是統治者的歷史。今天來看,這樣的歷史是真實完整的歷史嗎?......<br>關于黃花崗中學,擬設一個專門文件,開始留意、記錄。能做多少做多少。<br><br></b></h1><h3 style="text-align: right;"><b><i>2010年6月25日</i></b></h3><h3></h3><h3><br></h3> <h3>照片 來源陽光文藝工作室</h3> <h1> <b> 2014年2月6日孫仁德給黃植信件同寄復印件。有關上海黃花崗中學,岳立在簡歷中提及,1934年—1935年上海黃花崗中學上學。顏昌碩回憶上海戰亂,扒著火車頂逃離上海。</b></h1> <h1><b>胡子瓏</b>(1899.2~2001.8)男,漢族,四川省開江縣講治鎮人。<br></h1> 出生日期 1899.2 逝世日期 2001.8 萬縣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br> 1916年,胡子瓏考入萬縣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畢業后留校任教,1922年被開江中學聘為教師。1924年8月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育系。因在校卷入學潮被迫轉學至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此間,奠定了他的風景寫生、人物素描、國畫、油畫基礎,1927年7月畢業。藝專畢業后從軍,任藝術股長,部隊整編后從事教育工作,先后在開江中學、成都市、達縣、云陽縣等市縣的學校教音樂、美術、體育。1958年3月,因“右派”問題下放老家講治鄉涼水坪村勞動,1979年9月回開江中學任教,1983年退休。1979年12月、1984年6月胡子瓏被安排為政協開江縣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br> 胡子瓏的書畫具有個性和特色,他尤以花鳥畫擅長,晚年喜畫歲寒三友——松、竹、梅和荷花。1997年,他精心創作了一幅國畫“蒼松圖”寄贈廣安市“鄧小平紀念館”以資紀念鄧小平逝世一周年。是年,香港回歸祖國時,創作了3幅國畫于縣書畫展覽中參展。在開江中學任教期間,勤奮執教,培養了一大批得意門生。<br> 胡子瓏年輕時,多才多藝,會照相、喜跳舞,愛打球,練小提琴、下圍棋,導演話劇,訪古攬勝。他堅持全方位、多功能地鍛煉身體,散步、慢跑、練“鵬功”,安步當車,優哉樂哉自得其樂。他一生清心寡欲,生活有節,適當營養,滿足于五谷雜糧和粗茶淡飯。他總結了自己長壽之道:鍛煉身體,持之以恒;習書作畫,陶冶情操;處事樂觀,淡泊名利;生活有節,適當營養。<br> 胡子瓏一生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個時期,跨越了3個世紀。他曾在《我的心里話》一文講到“愿世人增添愛心,多一份親情、友情、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造福桑梓,生活更美好,壽年更高,更高!”胡子瓏 <p><br></p><h1><b>橫跨三個世紀的畫壇長者</b></h1><br><b> 胡子瓏</b>(1899年-2001年)出生于開江縣講治鄉跳魚洞一個書香門第,早年畢業于四川第四師范學校,聆聽過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學術演講。繼后就讀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于上海新華藝專教育系。他是上海美專校長、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劉海粟的高足,曾跟隨校長三次去西湖寫生,他創作的國畫《西子湖邊曲院荷》深得校長好評。在美專與藝專學習時,還曾受到吳昌碩、潘天壽、潘伯英、李毅士、華林、劉質平和普特爾斯基等中外藝術家、教育家的熏陶。<br><br> 學成后,胡子瓏于1926年至1928年間從軍并任少校藝術股長,為第三次北伐作宣傳工作,1928年9月返回四川萬縣,應聘到母校第四師范學校任教。其后,胡子瓏先后在全國各地10余所大專院校、師范學校、中等學校任教圖畫、音樂、體育、手工等課程,其間五出六進開江中學、三進三出第四師范學校。<br><br> 1949年,胡子瓏第五次進入開江中學任教,結束了大半生漂泊無根的生活。十年動亂中,胡子瓏受到迫害,在他80歲時才又重回講臺,直到他85歲高齡后才走下講臺。胡子瓏從事藝術教育長達半個多世紀,桃李遍天下,其得意門生有四川美術學院唐德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牧歌(熊金仁)教授以及榮獲“魯迅版畫終身成就獎”的版畫家胡有全。<br><br><b> 胡子瓏一生歷經失業、失戀、亡妻、喪女、坐牢、當“右派”、當“反革命”、被革職“勞教”等等,飽受人間三災八難,厄運叢生。但他性格開朗,處世樂觀。其摯友肖雪滄病故,他撰寫挽聯一副:“你先走,我就來;我不來,你莫怪。”面對人生、死亡、友情,他活得坦然而開心。胡子瓏終至長命百歲,迎來晚霞燦然的開明盛世。他是橫跨三個世紀的長壽老人。</b><br><br> 胡子瓏擅長寫意花鳥,畫風清雋古樸。其書畫作品曾捐贈廣安“鄧小平故居”、“港澳回歸畫展”、成都“徐悲鴻、張大千紀念館”,以及很多博物館、公園、學校、黨政機關、海內外親友及學生。(十五)<br><p></p><p><br></p><p> 張全普 編著/整理<br></p><p><br></p> <h1><b> 在孔夫子網上發現這個圖片,原物網上2018年12月拍賣720元最高價成交,被村里淘貨郎買走。</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乌海市|
邳州市|
漳浦县|
麻江县|
沙坪坝区|
平舆县|
高雄市|
华坪县|
东安县|
称多县|
遵化市|
明溪县|
嘉鱼县|
白玉县|
平利县|
保亭|
磴口县|
石狮市|
永清县|
昆山市|
恩施市|
锡林浩特市|
鹤岗市|
新昌县|
汝阳县|
吉水县|
缙云县|
霍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岳池县|
文昌市|
金堂县|
潢川县|
亳州市|
金秀|
丁青县|
云浮市|
新乡县|
曲麻莱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