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我到希臘、意大利、瑞士和法國旅游了一趟。這次旅游,由南到北,從歐洲文明搖籃的希臘到文藝復興的意大利,再經瑞士到文藝興盛的法國,收獲不少。在法國的最后一天,到巴黎歌劇院去看了看。巴黎歌劇院將古希臘、古羅馬和巴洛克等風格兼收并蓄、完美融合,是一座新巴洛克式的建筑,它作為這次旅游的最后一個景點還是很合適、挺恰當的。<br></h3> <h3>這是巴黎歌劇院的正門,歌劇院樓頂上飄揚著兩面旗幟,一面是藍白紅三色的法國國旗,一面是藍底金星的歐盟旗幟,也許法國人想表達的意思是:巴黎歌劇院是法國的,也是歐洲的吧。</h3> <h3>在歌劇院樓頂上有兩座鎏金雕塑,左邊的為《詩意》,右邊的為《和諧》。</h3> <h3>從外觀看,歌劇院有兩層樓,二樓有7個陽臺,頂上各有一尊著名音樂家的金色雕塑頭像,位于中間的是奧地利的莫扎特,左起第3個是德國的貝多芬;一樓有7個拱門,在中間5個拱門的門與門之間的墻上,有4個著名作曲家的浮雕頭像和4座雕像,左起第1個是德國的巴赫,右起第2個是奧地利的海頓。這些雕像包括了德國和奧地利等國的著名音樂家,這倒是說明了巴黎歌劇院確實是歐洲的。</h3> <h3>在兩邊最外側拱門的兩旁各有一個群雕,共4個,從左到右分別是《詩歌》、《音樂》、《舞蹈》和《戲劇》。其中,《舞蹈》是由法國雕塑家讓·巴普帝斯蒂·卡爾波(Jean Baptiste Carpeaux)創作的著名雕塑。</h3> <h3>進入巴黎歌劇院參觀的入口在歌劇院的左側,門口有建筑師查爾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的紀念碑。</h3> <h3>巴黎歌劇院的前身是皇家歌劇院,它在1763年毀于一場大火。1860年12月法國決定興建巴黎歌劇院,年僅35歲的建筑師查爾斯·加尼葉的設計脫穎而出,1875年1月巴黎歌劇院建成啟用。現在,巴黎歌劇院是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也有人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個歌劇院之一。</h3> <h3>從參觀入口進入歌劇院后,轉一個彎就到了正門,馬上就能看到華美壯觀的大理石樓梯,它類似于古典城堡的走廊,由意大利的白色大理石、瑞典的綠色大理石和一些紅色大理石建造而成,雕刻十分精美,在燈光的照耀下,盡顯奢華。從樓上俯看,顯得十分氣派壯觀。</h3> <h3>走上第一層樓梯后,可以看到兩尊雕像:左邊的是悲劇女神,右邊是喜劇女神。一百多年來,在巴黎歌劇院的舞臺上演出了無數場戲劇,有喜劇,也有悲劇。</h3> <h3>進入到樓上的包廂,可以觀看到整個劇場。穹頂上有俄羅斯畫家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的巨幅繪畫,描繪了芭蕾舞演員的優美舞姿。穹頂上還有一個造型精美、金光燦燦的水晶吊燈,其重量據說有8噸。在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法國作家加斯東的小說改編創作的著名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中,這個大吊燈從天而降地掉了下來。</h3> <h3>觀眾大廳是馬蹄形的,從任何一個包廂或者觀眾座位觀看舞臺上的演出,都可以達到很好的視覺效果。可惜沒有看一場演出,因此沒有體驗到劇場效果。</h3> <h3>我曾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看過《歌劇魅影》的演出,現場效果很棒;也看過《歌劇魅影》的電影,視覺及音響效果也非常好。下面是電影中的一段視頻,可以腦補一下巴黎歌劇院的現場效果。</h3> <h3>歌劇院的休息大廳富麗堂皇,與凡爾賽宮的鏡廊相比毫不遜色。整個大廳裝潢豪華,在吊燈的照射下金碧輝煌,雕塑和繪畫讓人目不暇接,天頂上是以音樂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這些雕塑和繪畫都有很高的藝術性、很強的故事性和很深的寓意性。</h3> <h3>這是太陽沙龍和月亮沙龍的照片,第1張照片是吊燈在鏡子中反射了多次后產生的效果。</h3> <h3>在歌劇院里陳列著一些繪畫和很多藝術家的雕像,每個藝術家都有輝煌的藝術成就,下面是部分藝術家的雕像照片。最后一個雕像是法國作曲家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Hector Louis Berlioz)。</h3> <h3>這次游巴黎歌劇院,進去時租了個中文語音導覽器,花了幾個小時較全面地參觀了一下,但巴黎歌劇院里的藝術品實在是太多了,還涉及很多藝術家以及神話寓言和歷史故事,時間太短了,沒能更仔細地看。下次有機會再參觀巴黎歌劇院的話,一定要找一個懂音樂舞蹈等藝術的人好好地給講解一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大荔县|
太和县|
株洲县|
昌邑市|
连山|
廉江市|
灵石县|
黄冈市|
江华|
枞阳县|
安化县|
绥阳县|
宜兰县|
和龙市|
乐业县|
阜南县|
满洲里市|
新密市|
隆回县|
龙川县|
井研县|
谢通门县|
贵德县|
拜城县|
彭水|
韶山市|
新余市|
丰县|
望奎县|
天镇县|
邢台县|
泽库县|
永顺县|
泗水县|
德清县|
温泉县|
宁阳县|
英超|
大理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