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我說第一次來延安,大家都用質疑的眼光看著我,真的延安都沒來過啊,是真的,我真是第一次來。</h3><h3> 延安城區三山(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環抱,兩河(延河、南河)環繞。位于城東的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叫寶塔山,海拔1135.5米,是延安的標志,革命圣地的象征,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飛機??轟炸延安在寶塔山周圍投下1700多枚炸彈??,寶塔山仍奇跡般地幸存下來。</h3><h3>延安是中國????的革命圣地,為什么說是中國的革命圣地呢,因為這里有中國的根,中國的魂。</h3><h3>延安有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還有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h3><h3>“沒上寶塔山,就等于沒來延安”,我第一次來延安沒上寶塔山,看來還得再來,不知何時了。</h3> <h3>11月8日下午1:50集合,2:00點整出發去前往延安,到延安都六點多,吃飯入住已天黑了,最想看到的就是寶塔山,跟著高德一路步行,因是晚上,所以街景看不清,但路過之處都要仔細看一看。</h3><h3>這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的舊址。</h3> <h3>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建在半山腰。高高的樓梯下有一個寬敞的小廣場,晚上燈光柔和。</h3> <h3>再往前走就是延安革命舊址。沒往里走,也看不見,有一個門和碑。</h3> <h3>看見寶塔山了。遠遠的亮亮的寶塔山,是延安標志性建筑,是革命圣地的象征。</h3> <h3>錯過了燈光秀的時間,但一片火紅色托著一座寶塔,巍峨壯觀。還是禁不住的激動,照了又照,忘記了累和冷。</h3> <h3>第二天(周六)早上,上了一堂《延安時期的反腐倡廉和歷史啟示》,老師從當時延安背景出發,風趣幽默的上了一趟深刻而生動的教育課。</h3> <h3>認真聆聽中</h3> <h3>下午依然秋雨綿綿,我們帶著馬扎,打著傘去了王家坪、楊家嶺、棗園革命遺址。</h3><h3> 首先去了王家坪革命遺址。</h3> <h3>王家坪——中共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舊址。1937年1月—1947年3月中共中央領導的居住地。占地面積60畝,這些革命舊址都是后面修復的。</h3> <h3>這是軍委禮堂,好多大事也是這這商議決定的。</h3> <h3>大禮堂一排排整齊的座椅讓人聯想當年在這里開會的場景。</h3> <h3>毛澤東舊居,這個院子有一張毛澤東和長子毛岸英的合影,當年毛岸英大學畢業,毛澤東和毛岸英在這里有短暫生活。</h3> <h3>這口窯洞有一個小小的隔墻,里面放著一個木制的浴缸,是當時毛澤東洗澡用的。</h3> <h3>老師在講那段歷史,講到毛澤東和毛岸英時,一個國家主席的父親面對兒子犧牲復雜而堅強的情懷,我不由得傷感。</h3> <h3>大家坐在雨地里,打著傘??很投入的聆聽那段日子里的發生的故事。</h3><h3>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深感其受,才能更加清晰的看到那個年代不平凡的日子,才能更加深刻的認識今天生活的不易,才能無比的珍惜今天的生活。</h3> <h3>參觀學習</h3> <h3>楊家嶺——1938年11月中共中央由鳳凰山麓移居這里,在這毛澤東領導了延安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制定了度過抗日難關的十大政策。</h3> <h3>毛澤東當年以身作則,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這是毛澤東的菜園子。</h3> <h3>毛澤東舊居</h3> <h3>毛澤東楊家嶺的舊居</h3> <h3>《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h3><h3>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h3><h3>這個著名著作已書的雕塑的形式,放置在楊家嶺。</h3> <h3>楊家嶺的水井</h3> <h3>中共中央辦公廳。我們所有人在這里歌唱《東方紅》。</h3> <h3>玩中學,學中玩。輕松愉快的去感受當年革命前輩的生活和堅強的革命意志,珍惜現在得之不易的好時代。</h3> <h3>和棗園領導人合影留念。</h3> <h3>周恩來舊居</h3> <h3>鄧穎超與李鵬合影</h3> <h3>1939年7月,周恩來由楊家嶺駐地出發,前往中央黨校作報告,途中乘騎受驚,他摔倒在石巖上,右臂骨折,因當時醫治條件較差,導致終生殘疾 ,這是當年年周恩來和劉少奇的合影。</h3> <h3>楊家嶺革命舊址</h3> <h3>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中共七大在這里召開的。</h3> <h3>中共中央七大會址</h3> <h3>棗園革命舊址</h3> <h3>毛澤東在棗園住過的的院子。也是棗園地勢最高的位置。</h3> <h3>毛澤東舊居里的擺設</h3> <h3>朱德舊居</h3> <h3>劉少奇舊居</h3> <h3>出了棗園,雨停了,但風還是很大</h3> <h3>在張思德為人民服務前,所有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合影留念。</h3><h3> 張思德小名谷娃子,生于四川儀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3年12月(18歲)參加紅軍,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擔任過中央警備團警備班長和毛澤東的衛士。在一次反六路圍攻的戰斗中,他右腿先后兩次負傷仍強忍劇痛,沖入敵陣,繳獲了敵人兩挺機槍。在長征途中,他曾兩度經過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歷盡千辛萬苦。1944年9月5日,他帶領戰士們在陜北安塞縣執行燒炭任務時,即將挖成的窯洞突然塌方,他奮力把戰友推出洞去,自己卻被埋在窯洞,犧牲時年僅29歲,成為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和里程碑。</h3> <h3>梁家河,一個陜北最偏遠的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習近平16歲就來到這里,在這里當了7年的農民。</h3> <h3>進入窯洞,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這些親切的畫報,這是我們童年的記憶。</h3> <h3>白毛女,沙家浜</h3> <h3>知青井。當年習近平帶領村民修建的水井,至今仍是村里的主要水源。</h3> <h3>聆聽老支書講當年習近平在村里的故事。</h3> <h3>相互切磋</h3> <h3>習近平當年借住過的人家和住過的窯洞。</h3> <h3>典型的陜北院落</h3> <h3>農家院落的生機。</h3> <h3>聰明。當年這個小冰箱還是管用的</h3> <h3>習近平當年用過的物件</h3> <h3>以下是寶塔山燈光秀</h3> <h3>鳳凰嶺夜景</h3> <h3>欣賞欣賞美照</h3> <h3>寶塔山燈光秀</h3> <h3>陜北腰鼓</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大竹县|
兴隆县|
泾源县|
峡江县|
托里县|
高唐县|
建昌县|
湘潭县|
青海省|
通辽市|
海林市|
昌吉市|
塘沽区|
延吉市|
崇左市|
长顺县|
台湾省|
西城区|
农安县|
政和县|
宁国市|
安吉县|
砚山县|
陇南市|
息烽县|
林芝县|
沾益县|
田阳县|
潍坊市|
虹口区|
新民市|
墨江|
都兰县|
盐津县|
方城县|
襄垣县|
南部县|
民权县|
正镶白旗|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