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還是去年在甘南川西的路上開始策劃的這條路線,今年約上幾個好友就去實現了,太興奮了!一路走下來在美景映入眼簾的同時,每頓的西北大餐更是增強體力、日夜兼程、翻山越嶺的動力!祖國的大好河山太美了,身臨其境大開眼界,又是一次難忘的旅行!</h1> <h1>這次我們是從青海的西寧出發-沿青海湖西行先到了茶卡鹽湖-再進入甘肅來到美麗的張掖七彩丹霞-到嘉峪關-之后來到內蒙古額濟納的胡楊林-再到寧夏中衛-終點到達銀川,11天中我們穿越了四個大省,全程跑了近3000公里,真是即爽又刺激,這種包車自由行的玩兒法太好了!</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第一天(10.4)</b></h1><h1>一大早和好友康妮兒從北京飛西寧,在西寧機場與從加州趕來的兩位好友匯合,熱情帥氣的司機兼導游小虎哥(去年用的就是他的車)準時接上我們,開往西寧市區,之后我們又陸續與提前到的幾位好友相擁見面,至此分別來自美加的八大女神整裝待發,準備開始愉快的大西北之旅嘍!</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中午我們先品嘗了地道的清海名店“手抓王”,精神頭立馬提了起來,之后開始了西寧一日游。先去了這座2012年5月19日對外正式開放的“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自然博物館,該館的建成填補了我國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紹青藏高原自然生態內容博物館的空白,成為青藏高原旅游資源的又一張“金色名片”,在我們進入青海高原之前先科普一下相關知識太有必要了。</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西寧是青海的省會,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西寧生活。這里是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西寧的東關清真大寺是我國西北地區大清真寺之一,該寺建造雄奇,坐西面東,具有我國古典建筑和民族風格的建筑特點,雕梁彩檐、金碧輝煌,大殿內寬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穆斯林進行禮拜。我們因為不是穆斯林是不允許進入的。我雖然去過很多穆斯林國家,但這里的清真寺還真是別具一格,壯觀莊重!</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西寧市區干凈整潔,夜市也是繁花似錦。</h1> <h1><b>第二天(10.5)</b></h1><h1>一大早我們就驅車離開西寧向青海湖方向駛去。我們八大女神從五零后到七零后,彼此都是在不同的旅行中相識,這次又能相聚在一起,真是緣分。一路上藍天白云,風馳電掣,無數美景從眼前掠過,大家談笑風生,歡歌笑語,樂此不疲!</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不知不覺中已進入青海湖地段,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望無跡、湛藍的青海湖,太美了!青海湖也叫“庫庫淖爾”,是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周長360公里,總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我們這次的行程是圍繞著青海湖順時針走下去,沿途見景即停,幾乎走過了2/3的青海湖。</h1> <h1>午后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被稱為“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這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的天然結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湖面海拔3100米,常年氣候溫涼,干旱少雨,我們運氣很好到這里時太陽高照,溫度適宜,光著腳就可以在湖里走,但因湖底都是粗鹽很咯腳,所以最好穿上鞋套或厚襪子再往里走,一定要盡可能往里走到人少的地方,這樣拍照才非常好看。陽光、倒影、靜面、彩裝和美姿都會讓你心曠神怡!</h1> <h1>沿著青海湖向甘肅張掖方向駛去,一路上我們經過了熱水草原,翻越了4120米的大冬樹山啞口,穿過冰溝林海,景色迷人!</h1> <h1>晚上我們住宿在祁連縣,特別要說明一下,因為我們一行人都是從美加來的,很多人都是外國護照沒有中國身份證,所以只能住涉外旅館,一定要提前預訂(我們的旅館都是小虎哥提前幾個月就幫我們訂好的),免得臨時出問題,現在國內查的很嚴。</h1> <h1>在晚上豐盛的西北大餐上(整個行程都是我們幾個人一大桌,點上當地最好的美食,足吃足喝,最后大家分攤餐費,即經濟又實惠),大家開懷暢飲,談論著一天的所見所聞,真是太開心了!</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第三天(10.6)</b></h1><h1>今天我們從祁連縣出發先到了青海與甘肅的交界處扁都口,這一路牛羊成群、風雪交加、雪山美景全經歷看到了,真正體會到了大西北一天有四季,時時不重天的感覺!這次小虎哥帶我們走的這條路是青海到甘肅最美、車輛最少、路況相對安全的G227國道,讓我們著實的享受了一番大西北美麗的自然風光!</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站在海拔3100米的祁連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與八寶河和藏區神山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山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兩側分別是拉洞峽和白楊溝風景區,背面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山腳下滔滔八寶河像一條白色的哈達環繞在縣城周邊,宛如人間仙境,這里被稱之為“天境祁連”,令人心曠神怡,!</h1> <h1>晚宴上的青茶、八寶粥清爽可口,一天的疲勞一掃而光!</h1> <h1><b>第四天(10.7)</b></h1><h1>一大早我們沿著祁連山脈向張掖開去,昨晚的大雪把祁連山銀裝素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很快我們就進入了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景區,這里因其與眾不同的巖石色彩而舉世聞名,因其色彩斑斕的巖石地貌被稱為中國最美地貌之一。我們站在高處看到的這些數百米高的巖石光滑而險峻,都是砂巖和其他礦物經過2400萬多年的沉淀堆積而成。這種夾層蛋糕般的效果與構成喜馬拉雅山脈的地殼板塊運動有關。經過數年累月的風吹雨淋,最終才被雕琢成了如今這番奇特景象,或形似塔,或貌似柱,或溝壑縱橫,色彩斑斕,形態各異。</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這些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鏟狀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維基百科)</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因為彩石山脈形態各異,中國人的想象力又極為豐富,歷代文人墨客到此一游時都會給這些形狀各異的山脈起出諸如:萬象玻璃、祁連烽燧、七彩嫁衣、萬象土林谷、窗欞狀宮殿、大扇貝、單斜山、神龜問天及小布達拉宮等形似、神似、美妙的名稱,所以使得現在的觀賞者們都在此望眼欲穿的駐足尋找,在飽眼福的同時心情無比愉悅!</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第五天(10.8)</b></h1><h1>一路向西方向的嘉峪關駛去,途經酒泉,這里地大物博,就連服務區都是我們見到的最高大上的。這里有個農貿市場物價超級便宜,問當地人為什么?回答說是因為這里都是軍隊,有人看管,所以價格不能高。不知真假,但吃穿用的確都是好東西,如有想買土特產品的朋友可以在此購買。</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長城起點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長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懸壁長城是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御,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監筑了一條長15公里的片石夾土墻。因城墻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封鎖了石關峽口,俗稱“懸壁長城”。往上攀登時平坦處如履平地,險峻處如攀絕壁,故有詩贊云:“萬里長城萬里關,迭障黑山暗壁懸”即是此處!</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嘉峪關既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關口,又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在這里,兩千多年前開辟的中國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古道”及歷代兵家征戰的“古戰場”烽燧依稀可見。這里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h1> <h1>我這次回國先去了一趟山海關(我曾經在這里生活工作過11年),后又去了嘉峪關才搞明白,原來因山海關的老龍頭直入海中,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明長城的西端起點)遙相呼應,而同聞名天下!</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回來查了一些相關資料,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山海關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這樣算下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應該是“嘉峪關”的了!不過在嘉峪關看到了這座“天下雄關”的城樓,那山海關叫“天下第一關”也是名副其實嘍!哈哈!</h1> <h1><b>第六-七天(10.9-10)</b></h1><h1>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先到了傳說中的怪樹林,看到大面積的枯樹,真是挺震撼的!這些枯樹的形成實際上就是大片枯死的胡楊樹。而胡楊是一種奇特的樹種,生命力極強,但由于近代以來,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極大的破壞了胡楊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特別是額濟納河的斷流,沿河兩岸的大片胡楊林因缺水而枯死。而胡楊又具有極強的耐腐特性,使大片枯死的胡楊樹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了這些形態怪異的悲涼景觀。</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胡楊是樹木中起源最早的類群,被稱之為植物的“活化石”,一棵胡楊的主根,可以穿越地層一百多米,“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是對胡楊樹最好的評價。</h1> <h1>我們這次行程的重頭戲就是為了來看胡楊林,而最美胡楊林只有在每年的十月中上旬幾天,今年是10月5-15號,我們到這里的時間是10月10日,胡楊黃的是那么的金燦!</h1> <h1>當你漫步在濃郁的胡楊林中,仿佛進入神話般的仙境,茂密的胡楊千奇百怪,神態萬般,或挺拔、或似蒼龍騰越,令人驚喜不已,嘆為觀止。每到深秋,樹葉金黃,矗立在沙海中的胡楊更顯嬌美動人,風光無限,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有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感受!如果能靜下心、坐下來、托著畫板拿著畫筆,隨性畫幾筆該是最美的享受、最佳的境界了!現在想想能有這種夢境也是享受吧!</h1> <h1>清晨我們先跑到居延海去看日出,居延海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總面積約有720平方公里,這里是飛鳥棲息之地,在日出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萬鳥飛翔,這種“鴨浮綠波、碧水青天”的景色實在太美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漠中的晚霞更是金光璀璨</h1> <h1><b>第八-九天(10.11-12)</b></h1><h1>清晨我們離開美麗難忘的內蒙胡楊林向寧夏回族自治區駛去,今天是我們此次行駛最長的一天,要在新開通的北京-新疆的沙漠高速路上行駛900多公里,途經騰格里沙漠濕地、沙波頭塞上江南、薰衣草主題公園等等地區,傍晚抵達寧夏的中衛市。</h1> <h1>寧夏是我走遍中國內陸的最后一個省份,也是這次行程的終點。這個中國西北的少數民族自治區,2/3的人口為少數民族,回族就占了1/3,據說這里的回族是元朝跟隨蒙古大軍東征西伐的三、四十萬色目人的后裔,其定居寧夏的歷史約有700多年了,現已融入了很多漢族成分。</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寧夏的中衛市地處寧、甘、蒙三省區的交界處,在騰格里沙漠南部邊緣上,這里歷史悠久,3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而這里因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聞名遐邇的沙波頭景觀。</h1> <h1>沙波頭現已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這里沙丘縱橫,高低起伏,覆蓋在第二紀或第三紀紅砂巖和高河漫灘階地以沖積洪積到平原上。保護區的沙漠是由騰格里沙漠前移堆積而成,沙層厚度一般在20~30m,最厚達50m。多為壟狀沙丘、新月形沙丘鏈,構成了典型的風沙地貌。過去這里是窮沙壁壤,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逐漸富裕了起來,現在的中衛市容已是現代化都市的代表作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河上的羊皮?號子</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第十-十一天(10.13-14)</b></h1><h1>最后兩天的銀川游給我們此次行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銀川是自治區首府,地處銀川平原中部,西倚賀蘭山,東靠鄂爾多斯高原,黃河由南向北流貫中部。這里歷史上是西夏王朝的首都,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說法,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市內擁有南關清真大寺、承天寺塔、海寶塔、玉皇閣、鼓樓等眾多著名古跡。</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早上從中衛出發先去了以前從沒聽說過的寺口子景區,到了以后讓我們大開眼界,不虛此行。這里是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有著悠久輝煌的文化沉淀,西漢名臣蘇武持節牧羊十九載就是在這里,其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疤K武斷橋”、“蘇武棲身石窟”等遺跡在這里不勝枚舉,宋代楊家將的故事在這里也是婦孺皆知,近代軍閥藩籬、綠林營寨所遺棧道碉堡比比皆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刺激的是這里以險、幽、奇、絕的自然風光得以獨秀天下。</h1> <h1>險,當你走在下面是幾十米的山溝,而寬僅有一米多,長30米,用木板鋪就,兩頭坡陡勢險,由天梯鐵欄通接的黃龍懸橋上時,懸空橋上鐵索晃晃悠悠,讓人步履蹣跚,那叫一個險!恐高的人最好不要去體驗這種險的滋味。</h1> <h1>幽,過了懸橋,翻過山頭,沿著古交通要塞寺口子溝往深處走去,在幽靜的溝壑間駐足,給人以融入自然的回歸感。</h1> <h1>奇,這里的“靈仙谷”、怪石嶙峋的“石匣子”等怪石連綿起伏,有的突兀聳立,有的光滑如鏡,神態各異,天成妙趣。</h1> <h1>絕,這里有塞外罕見的丹霞地貌構成的許多奇絕之景。東西線景區的丹霞絕壁有著大氣磅礴、非凡的氣勢。我們幾個在這些巖石縫里一會兒大抬腿上行、一會兒小步下滑,上氣不接下氣的,手腳并用爬了幾個小時,才走出了這既驚又險的山谷,如果沒點兒膽量和體力的還真不要來冒這個險!</h1> <h1>西夏王陵,是對賀蘭山東麓西夏帝王陵園遺址的統稱,總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該陵園遺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被譽為“東方金字塔”。</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西夏王陵建于西夏存續期間,在西夏滅亡時遭到了蒙古軍隊的毀滅性破壞。1972年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對西夏王陵組織大規??脊虐l掘,并從中發掘出了大量文物。截至2014年,西夏王陵遺址共確認出西夏帝陵9座,陵邑遺址1座,陪葬墓254座,窯址幾十處,祖廟1座,除7號陵和182號陪葬墓外,其余墓葬的墓主人尚無法得到最終確認。</h1> <h1>現在王陵景區要求游客都要坐區內電瓶車進入,一路上有講解,載著我們先在里面繞一大圈,之后可以停留在3號陵園詳細參觀。3號陵園坐北朝南,地面建筑被嚴重破壞,整座陵園從南到北由角臺、闕臺、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墓道封土、陵臺等共同組成。</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水洞溝遺址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被譽為“東方史前考古的搖籃”。遺址的發現極具傳奇色彩,早在1920年傳教士比·肖特在水洞溝東面的一處斷崖上發現了一具披毛犀牛的頭骨化石,以及一件經過人工打制的石英巖石片。在得知相關消息后,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等人在水洞溝展開了為期12天的發掘,共發現了5個舊石器地點,通過發掘獲得了大量石器和少量動物化石,這些材料連同薩拉烏蘇遺址發現的材料.首次證明中國有舊石器時代遺址存在,并且這批遺址被德日進等人稱作“河套文化”。</h1> <h1>鎮北堡西部影城是作家張賢亮于1993年9月21日創辦的,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建有明城、清城、老銀川一條街等多余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電影《大話西游》、《新龍門客棧》、《紅高粱》等在此取景,榮獲“中國黃河50景”稱號。至今已有近150部電影在這里拍攝過。</h1> <h1>張賢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傳奇的一生非常值得稱贊,當在紀念館里讀到他1957年7月發表的《大風歌》時感慨萬千,催人淚下。正是這篇詩歌1957年張賢亮被打成“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之久,理由《大風歌》是一部懷疑和詛咒社會主義社會,充滿了敵意的作品!</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下午風云突變,我們冒著大雪來到了賀蘭山下的“銀川世界巖畫館”。賀蘭山巖畫是對分布在寧夏賀蘭山中的一系列巖畫的總稱。這些巖畫的分布范圍北至石嘴山市,南至中衛市,題材以人面像和游牧生活為主,其中還有部分西夏文字。這些巖畫最早是1969年才被發現,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技術原因,這些巖畫的最早出現時間至今無法得到確定。</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走在賀蘭山下,在飄浮著的雪花間隙中,抬頭遠望巖石壁上的隱約似人、似動物、似文字的畫痕,情不自禁的就會想到秘魯的納斯卡地畫、以及世界各地的巖畫,這些不會都是外星人的作品吧?太神奇了!</h1> <h1><b>第十二天(10.15)</b></h1><h1>今天是我們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我們去了2008年8月28日為紀念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開館的高大上的“寧夏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自治區境內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西夏文物、回族文物等3萬多件(組)。其中,鎏金銅臥牛、胡旋舞石刻墓門、力士石碑座是“國寶級”文物,西夏文物鎏金銅臥牛是鎮館之寶,而構思巧妙的胡旋舞石刻墓門是中西文化交流產物,力士石碑座是已出土的11件此類碑座中唯一刻有西夏文者,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稀世珍品。</h1> <h1>十幾天很快過去了,此次大西北之行收獲多多。到處都能看出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也很人性化,凡是國家級景點對六十歲以上的人都是半票或免票。除公共廁所和某些酒店、景點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有待改進外,其他還都不錯。</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另外要提醒的是,現在國內消費都是微信支付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收現金和信用卡,所以從國外來的朋友還是要提前做好準備。</h1> <h1>女神們我們要說再見了!十幾天的朝夕相處帶給我們的都是開心快樂,已無以言表,希望我們有機會還能相聚,希望下個行程中再次相遇!</h1> <h1>再次感謝我們一身正氣、帥氣的領隊小虎哥,他高超的駕駛技術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我們此次行程如此平安順利快樂!來年我們還會在你的坐騎上,馳騁在祖國的新疆大地!</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石狮市|
崇阳县|
伊吾县|
名山县|
榆中县|
微山县|
长治县|
东海县|
商南县|
襄汾县|
江津市|
株洲县|
晋城|
洱源县|
沂源县|
宜兰县|
监利县|
格尔木市|
南昌市|
玉溪市|
安新县|
庆云县|
昭苏县|
汝南县|
上栗县|
上虞市|
晴隆县|
桑日县|
湾仔区|
大埔区|
丰原市|
景洪市|
安康市|
鄂托克前旗|
信丰县|
新安县|
柳州市|
阿坝县|
合江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