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9月15日晚我們從斯德哥爾摩乘船前往芬蘭古老而典雅的城市圖爾庫(Turku)。</h3><h3>16日6點過,在晨曦中我們到達圖爾庫碼頭。然后參觀了圖爾庫最有名的中世紀遺跡古城堡(TurkuCastle)和大教堂(TurkuCathedral)。古城堡和大教堂相距不遠,遙遙相望。</h3> <h3>圖爾庫城堡位于奧拉河的入海口旁,這是芬蘭人始建于1280年的軍事防御要塞。</h3><h3>古樸而雄偉的城堡用淺黃色的巖石壘砌而成,有十幾層樓高。高大的外墻沒有任何裝飾,歷經風雨侵蝕,顯得古樸而滄桑。舊城堡部分用了280年時間。</h3><h3><br></h3> <h3>文藝復興式的新堡部分則是在1574-1588年間建的,包括國王和王后大廳。當時的圖爾庫屬于瑞典的領地。瑞典國王來芬蘭都住在這里,有14位瑞典國王以此為行宮。<br></h3><h3>二戰中城堡遭破壞,戰后經修復,新堡部分現在是圖爾庫文化歷史博物館。</h3> <h3>圖爾庫大教堂是圖爾庫市的地標,位于奧拉河靠上游的市中心區,是芬蘭路德教的主教堂,也是芬蘭最著名的中世紀大教堂。</h3><h3>教堂始建于1229年,曾多次擴建,到14世紀末達到了目前的規模。</h3><h3>16世紀末,在大教堂的地下開始修建石棺和墓穴。安葬一些歷史名人,其中最有名的是瑞典國王埃里克和卡琳皇后,芬蘭第一位大主教的遺骸也保存在此。</h3> <h3>大教堂多次被大火燒毀,但又多次被重建,這座海拔101米高的教堂鐘樓是1827年大火重建。每年的圣誕節,庫爾圖人都要守候教堂敲響平安夜的鐘聲。</h3> <h3>圖爾庫是芬波里省省會(現為西芬蘭省),又名奧布,芬蘭第五大城市,第二大海港和重要工業基地。位于國境西南端海岸,波的尼亞灣畔,東距首都赫爾辛基170公里。</h3> <h3>圖爾庫最初是瑞典人1229年在此修建的城堡,很快發展成為商業重鎮。1525年瑞典國王古斯道夫·瓦沙授予圖爾庫都市權。16世紀中期直至1812年以前,圖爾庫都是芬蘭公國的首都。</h3> <h3>圖爾庫是北歐最接近天堂的世外桃源,街心公園里綠樹成蔭,白玫瑰花恕放,一座座紀念雕塑,讓人不知不覺體會到斯拉夫的情調,唯美得讓人不由感覺仿佛被上帝之手輕輕撫摩。</h3> <h3>橫貫市區的奧拉河清澈見底,悄無聲息靜靜地從市中心流過。</h3> <h3>水中倒映著兩岸繁茂的綠樹和精致的建筑。人們在岸邊散步或坐在白色長椅上曬太陽。這座北歐小城處處是一派寧靜和安逸的景象。</h3> <h3>河中泊位上停靠各式漂亮的私人游艇,成為城市富裕和休閑的象征。</h3> <h3>奧拉河上的四座大橋把兩岸的城市連接起來。</h3> <h3>超市是我們每次漫長車程中休息地。前往赫爾辛基途中的這家超市頗有特色,環境溫馨舒適。</h3> <h3>各種各樣的巧克力、糖果激起人的味蕾。仿佛要我們品味不同的人生。</h3> <h3>熱情的店員主動邀請我們合影留念。</h3> <h3>在超市的餐廳小憩。</h3> <h3>西貝柳斯公園(Sibelius Park)坐落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西北面,面積不大。公園內綠蔭成林,青翠欲滴。</h3> <h3>公園與芬蘭灣毗鄰,港口停泊著帆船及游艇。我們到達這里時,太陽躲到厚厚的云層里。陰沉的天空下,藍色的海洋籠罩在灰白色的薄霧中。</h3><h3><br></h3> <h3>西貝柳斯公園是為紀念芬蘭家喻戶曉的偉大作曲家西貝柳斯而建。公園中有兩座雕像,一座是由600根鋼管組成的類似管風琴抽象塑像,還有一座音樂大師的頭像雕塑。這兩座充滿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芬蘭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生于1922年)的作品。</h3> <h3>徜徉在公園里,耳邊似乎回蕩著西貝柳斯用熾熱愛國主義激情譜寫的優美交響曲《芬蘭頌》。</h3><h3>讓·西貝柳斯(Jean·Sibelius,1865年-1957)是19—20世紀世界重要作曲家,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的重要代表之一。</h3><h3>他創作的《芬蘭頌》被視為芬蘭第二國歌。</h3> <h3>2019年9月16日下午,我們在赫爾辛基港南碼頭乘輪渡前往芬蘭舉世聞名的景點–芬蘭堡。</h3> <h3>在船上眺望赫爾辛基港的秀麗風光。</h3> <h3>南碼頭上帶有洗芬蘭浴的摩天輪。</h3> <h3>紅墻綠頂的赫爾辛基的紅教堂。</h3> <h3>穿過這座厚實褚紅色鐘樓城門,便進入芬蘭堡 (Suomenlinna)。它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遺跡,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早在1991年,芬蘭城堡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h3><h3><br></h3> <h3>芬蘭堡建在赫爾辛基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大黑島、小黑島和狼島三座島嶼南面。這是瑞典炮兵軍官奧科斯丁嘔心瀝血設計的杰作。他在靠近赫爾辛基芬蘭灣的一系列島嶼上修建完成了一圈鏈式連接的防御性城堡后于1772年去世。</h3><h3>城堡歷經250年的蒼海桑田,完整保存城門教堂、軍營、海邊防御工亊等名勝古跡。</h3><h3><br></h3> <h3>進入芬蘭堡路旁,掩映在綠植中這座綠色圓拱頂,乳白色外墻的建筑,是1852建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它氣勢非凡,堪稱芬蘭藝術史上的精華,是赫爾辛基的地標性建筑。</h3><h3>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芬蘭人最受歡迎的結婚場所。</h3> <h3>島上現存的防御工事、兵營等建筑已辟為10間博物館,包括海岸炮臺博物館、威斯科潛艇博物館和玩偶玩具博物館等,供游人參觀。</h3> <h3>城堡內,一路綠樹繁花,碧水清波相隨。在這座永恒的城堡里,我深深地沉浸在它歷史里,感悟著一個北歐小國在歐洲列強重重夾擊下,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h3> <h3>芬蘭堡的設計師奧科斯丁的陵墓。</h3> <h3>城堡中供游人觀賞的大炮。</h3> <h3>遼闊的大海那邊是芬蘭灣上的歷史名城–俄羅斯圣彼得堡。</h3><h3><br></h3> <h3>芬蘭灣,為了這個出海口,俄羅斯與瑞典無數將士的鮮血鋪就了俄羅斯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使俄羅斯闖進海洋國家的行列。</h3> <h3>17世紀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大帝在國內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為歐洲強國。17世紀50年代的時候,瑞典建立了一個以芬蘭灣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強大帝國。</h3><h3>18世紀初俄羅斯意識到海上貿易的重要性,作為內陸國家,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發動了與瑞典爭霸波羅的海第二次北方海戰爭。<br></h3><h3><br></h3><h3><br></h3> <h3>1700年8月,俄國正式對瑞典宣戰,彼得大帝親率3.5萬俄軍進攻瑞典的納爾瓦要塞。經過21年雙方軍隊的浴血奮戰,1721年,俄國人終于從瑞典人手中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芬蘭灣,打通了和西方貿易的海上通道,并從此稱霸波羅的海,成為歐洲列強之一。</h3> <h3>18世紀50年代俄羅斯人對瑞典統治下的芬蘭虎視眈眈。為了捍衛國家的領土不再落入敵人之手,保住波羅的海這片水域的貿易通道。瑞典國會決定在赫爾辛基的小島上建造一座堅固的軍事城堡,防御外來敵人入侵。于是成就這座承載歷史的軍事要塞–芬蘭堡。</h3> <h3>隱蔽在小島山谷中的炮臺。</h3> <h3>離開芬蘭堡,乘輪渡再次返回赫爾辛基港南碼頭。南碼頭是赫爾辛基市最熱鬧的集市。</h3> <h3> 南碼頭的艾斯普那帝大道(Esplanadikatu)集中了赫爾辛基市的一些知名建筑。大道的東端,面朝南碼頭集市廣場,坐落著芬蘭總統府。</h3> <h3>總統府旁邊的這座淺黃色建筑是芬蘭央行。</h3> <h3>芬蘭央行西側這幢深黃色大樓是瑞典駐芬蘭大使館。</h3> <h3>這座外觀淡雅淺藍色的大樓是赫爾辛基市政廳,緊鄰瑞典大使館。</h3> <h3>赫爾辛基南碼頭廣場盡頭,是一座大型噴水池,中央矗立著深受芬蘭人喜愛的波羅的海女兒哈維斯.阿曼達的雕塑,池邊四頭海豹吐出圣潔的水,噴向心中的女神。</h3> <h3>明天我們將繼續游覽這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交融,建筑與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花園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镇雄县|
稻城县|
蓬莱市|
昆山市|
南岸区|
平凉市|
淄博市|
文登市|
桂阳县|
永兴县|
通榆县|
万全县|
车致|
卓尼县|
尼木县|
攀枝花市|
凭祥市|
蒙阴县|
搜索|
平武县|
江门市|
怀宁县|
交口县|
莫力|
华阴市|
丰顺县|
拜泉县|
莎车县|
洪江市|
佳木斯市|
平罗县|
海口市|
金平|
雷波县|
抚顺市|
丹巴县|
邢台县|
雷州市|
吴旗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