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龍山石窟和天龍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山石窟創造于東魏,北齊建天龍寺,石窟文化代表著民族的融合,北齊、隋、唐各朝代帝王都在此建石窟。天龍山石窟共有24個洞窟,其中唐代建15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畫等1144處,造型嫻熟,比例適當,線條柔和,雕刻精美。</h3> <h3>天龍山石窟的標志建筑漫山閣,是為了保護唐代的摩崖石窟一一天龍山第九窟而建造的雄偉精美的中國典型的廟宇樓閣,與莫高窟的標志建筑相媲美。</h3><h3>第九窟“漫山閣”中的彌勒大佛坐像高約8米,比例和諧,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菩薩主像高約11米,形體豐滿堪稱世界之最,還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三尊菩薩雕像嚴謹、精湛。</h3><h3>漫山閣,古稱彌勒大閣,為木結構閣樓,高約20余米,初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是80年代在明代建筑基礎上重建的。</h3><h3>觀音菩薩在唐后期成為男身女像。</h3><h3>天龍山石窟與天龍寺是世界級的研究佛教、美術、雕刻、建筑豐富的實物資料。</h3><h3>天龍山第十號窟西壁主尊佛首2008年被山西商會徐星花600萬從國外買回 。</h3><h3>天龍山景區國家每年要花上百萬元修復。</h3><h3>現在景區廟宇樓閣都重修,彩繪一新,房頂都安裝了新型的辟雷針。景區的道路和路旁的欄桿也都重修。</h3><h3><br></h3> <h3>天龍山石窟的介紹。</h3><h3>天龍山第九石窟的介紹。</h3> <h3>在第九窟兩邊的石窟群</h3> <h3>天龍山第一石窟</h3> <h3>第二、三窟介紹</h3> <h3>遠處建筑就是漫山閣</h3> <h3>景區的道路</h3> <h3>最高處的建筑是天龍山景區的山門閣</h3> <h3>天龍山的摩崖石刻群</h3> <h3>著名的民國初期馮玉祥將軍隱居山西太原晉祠,來到天龍山,看到被盜劫掠奪的石窟后,下令徹底追查,把凈亮和尚這個伙同日本山中定次郎盜竊天龍山石窟的佛頭、浮雕、藻井的民族敗類判處死刑,并建議盡力修補毀壞天龍山石窟。</h3><h3>這是馮玉祥將軍的石刻文字。</h3> <h3>景區路的兩邊都是茂密的松柏。</h3> <h3>天龍山景區滿山都是茂密的松柏樹林。</h3> <h3>松風閣</h3> <h3>春秋閣</h3> <h3>唐代建筑日午中天</h3> <h3>鐘樓</h3> <h3>天龍寺院內的老松樹</h3> <h3>寺院中的柏樹</h3> <h3>天龍寺的大雄寶殿</h3> <h3>寺院里的松樹</h3> <h3>柏樹</h3> <h3>天龍寺的山門</h3> <h3>站在天龍寺拍天龍山全景</h3> <h3>天龍寺門前巨大的龍松</h3> <h3>遠處的佛塔和亭閣</h3> <h3>松樹與樓閣美景</h3> <h3>仰拍天龍山全景</h3> <h3>天龍山的紅葉</h3> <h3>天龍寺美景</h3> <h3>亭下龍嘴里泉水涌出。</h3> <h3>天龍山的松樹與我們以前看到的松樹不一樣,它的樹皮不是魚磷片的,是光滑的顏色塊狀深綠淺綠,不知是松樹的什么品種。</h3> <h3>形態各一壯美的松樹。</h3> <h3>路兩旁茂密的樹林</h3> <h3>離開天龍山景區,驅車來到網紅的天龍山盤旋幾層的旅游公路高架橋上。</h3> <h3>再見了,天龍山; 再見了,天龍山旅游公路的網紅盤旋幾層的高架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郯城县|
临汾市|
建昌县|
娱乐|
东安县|
浮山县|
武平县|
房产|
桂阳县|
永和县|
西平县|
石林|
平昌县|
桃园市|
昌图县|
伊吾县|
文水县|
祁东县|
合作市|
图木舒克市|
彭水|
新昌县|
顺昌县|
名山县|
扶风县|
古交市|
明光市|
老河口市|
塘沽区|
霍林郭勒市|
樟树市|
义乌市|
响水县|
湖州市|
东台市|
涞源县|
新乐市|
乃东县|
周口市|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