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二0一九年十月下旬,我有幸參觀考察了上饒市屬下,橫峰縣的忠義楊村、蘇家塘村、好客王村、德興市的江村、婺源縣的篁嶺村、李坑村的新農村建設情況。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過去農村貧窮落后的村容村貌在我的腦海里總是揮之不去,最多是它的改良升級版。通過這次參觀考察,完全顛覆了我對農村的老應象。現在的農村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文化習俗,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的變化。就這次參觀考察的六個村來說,我歸納有以下六大變化:</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一,傳承歷史文化習俗結合自然地理條件,打造成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觀、每村都有自己的經濟增長點。</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二,村民都住上了磚混結構、徽式建筑的漂亮住房,住房條件比城市市民要好得多。</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三,實現了通電、通車、通郵、通網、通電視、通快遞、喝上了干凈水。</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四,實現了戶內有衛生間,戶外有化糞池,門前有垃圾桶,污水橫流,垃圾亂扔的現象已徹底改變。</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五,村村都有文化室、或村史館、或圖書室,有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賭博、偷盜、械斗等陋習已基本絕跡。</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六,養老、醫療問題得到重視,并得到初步解決。</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 下面請允許我,用在實地拍攝的照片加以應證。謝謝。</font></h1><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br></b></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一,橫峰縣忠義楊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三張照片是在橫峰縣忠義楊村拍的。這個村大多姓楊,據考證,他她們是楊家將的后代。這個村房子大多標有“忠義楊家”字樣,文化特點是:傳承忠義基因,保持練武習俗。</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下面這張是農民們在村習武塲為來訪者表演武打的照片。</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二,橫峰縣蘇家塘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六張照片是在橫峰縣蘇家塘村拍的。這個村的特點是重視耕讀文化,讀書的風氣比較濃厚,舊社會有人中過舉,考過狀元。近些年有13人考取了重點本科大學,有4人在讀研究生,不久便會出現第一名愽士生。</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參觀考察人員行走在蘇家塘村村內寬闊的栢油公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是蘇家塘村改造前后的對比圖。</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兩張照片拍的是蘇家塘村的活動中心及文化室。</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三,橫峰縣好客王家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十四張照片都是在橫峰縣好客王家實地拍攝的。好客王家的由來起始于對王家村的依戀,后發展成為好客王家的村規民約。這是一個僅有二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莊。舊社會很窮,有“有女不嫁王家郎,上年吃了下年糧”的稱呼。</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現在這個村,房子是七彩的,旅游業發展方興未艾,每年接待鄉村游、親子游、同學聚會游、戰友聚會游、攝影游等集體旅游團數十起。凡是集體游的收入歸村集體,去年收入100多萬元。凡是農家樂住宿餐飲收入歸農戶,大多農戶收入過萬元。</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下面兩張照片拍的是在進入好客王家村前的一個水塘邊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是我拍的,因為是旱季,水塘無水;第二張照片是我從網上下載的,主要是想把水塘有水時好客王家村的美能充分表現出來。</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下面這張照片是好客王家村的村史記錄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好客王家村后美麗的竹林小道。</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好客王家村帶小孩的老人及婦女,她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感安祥感。</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六張照片都是好客王家村的帶七彩顏色的漂亮的民居及農家樂。其中第一張照片中出現了一個垃圾桶,其實每棟房子前都有垃圾桶,只不過被我在取景時回避掉了或者被pS掉了。其實它是新農村面貌改變中的一個標志物之一,有則更好。</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有全村村民簽名的村規民約。</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四,德興市江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二十張照片是在德興市的江村拍攝的。這是一個只有125戶、270多人口的小村莊,但這個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有五大亮點:</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一,集體經濟比較雄厚,村里有茶葉、藥業、果業、旅游業等四大產業,每年產值達二千多萬元;每年來村旅游的人數達五十多萬人。</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二,規劃好。村前是數千畝茶園,村后是近百畝大樹參天的休閑公園,村里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平直。</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三,村里建有老年驛站,村里七十歲以上老年人全部入站,每天交兩元錢,便可管吃管喝管醫療。</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四,村里建有垃圾兌換銀行,村民可以用垃圾兌換日常生活用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五,村里建有汚水收集管道及汚水處理池,大部分污水得到了較好處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我認為,以上五點不僅說明廣大農民對這些重大問題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且也反映了廣大農民有極高的聰明才智。只要提高了認識,充分發動群眾,再困難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是江村村口的厲志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四張照片是江村錯落有致、寬敞明亮的民居屋。</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四張是江村老年驛站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兩張照片拍的是老年驛站里的老年人,他她們的笑容告訴我們,他她們在這里生活得很安逸很開心。</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三張拍的是垃圾兌換銀行的照片。其中的第一張拍的是垃圾銀行的工作人員的照片。我之所以在繁忙中搶拍這張照片,感到這是一件新事物,對這位女同志能安心認真做好這份偉大工作的精神,表示敬佩與贊賞。</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垃圾兌換生活用品的兌換表。</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拍的是垃圾能夠兌換的生活用品。</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四張照片拍的是污水處理糸統的照片。第一張是污水處理井;第二張照片是污水處理池;第三張照片是污水處理流程圖;第四張照片是處理后的水質情況,從中可以看到蘭天白云的倒影。</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兩張照片是日落時江村千畝茶園的美麗景色。</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以下兩張拍的是參觀考察人員行走在江村森林公園寬敞的栢油公路上</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五,婺源縣篁嶺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以下五張拍的是婺源篁嶺景區的照片。篁嶺村是一個地處深山之中的小村莊。地勢高低不平,民居依山而建。篁嶺村過去是一個極窮的山村,在土地革命時期全村僅有三戶,人口不足十人。改革開放以來,這個村依靠旅游快速富了起來。尤其是“曬秋”景觀開發以后,一“曬”出名天下揚,現在每天都有上千游客來此游玩。據說,這個村集體經濟每年都在幾百萬元以上,村里每戶最低收入達十萬元以上,五十萬過百萬的農戶不少。</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 六,婺源縣李坑村</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以下三張照片是在婺源李坑村拍的。李坑村是一個有120多戶700多人口的中型古村。有一條小溪從村中流過,小溪兩旁錯落有致的建有徽式民居,小溪上有石橋木橋十多座?;帐矫窬优c小橋流水相互應襯,美不勝收,被江西省命名為最美古村。當地政府根據有關保護條例實行了嚴格監管,李坑越來越美,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旅游收入。</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下面這張照片是參觀考察團的一名成員參觀考察后,在一個村里的寫字臺上揮筆寫下了言簡意賅的“大美上饒”的一幅字作。</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丰宁|
青川县|
阿勒泰市|
麻栗坡县|
深水埗区|
古蔺县|
房产|
微博|
易门县|
天镇县|
乌苏市|
新营市|
涿州市|
台湾省|
海丰县|
中牟县|
金门县|
吉林省|
新安县|
东辽县|
东至县|
丰县|
尖扎县|
贡觉县|
渝北区|
叙永县|
遂昌县|
莎车县|
桃源县|
长春市|
弥勒县|
远安县|
辽阳县|
天水市|
拉孜县|
鹿邑县|
平谷区|
常德市|
吐鲁番市|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