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照片攝影文字整理俞概</h3> <h3>金秋十月,風和日麗,大女兒得閑帶我們老倆口漫游紹興東湖,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h3> <h3>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的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并稱為浙江省三大名湖。</h3> <h3>東湖雖小,卻以山明、水秀、洞幽的自然風光而獨樹一幟,更因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之成為旅游人士所公認的"湖中之奇"。<br></h3> <h3>乘坐紹興傳統特色的烏篷船是游覽東湖景區的一大特色。</h3> <h3>東湖原是一座青石山,傳說秦始皇東巡至此,曾采摘山上的箬草喂馬,就以此名為箬山。因石質成分簡單,結構致密,石料色澤豐富,彩色斑斕,極有利于石匠開鑿雕琢。因此從漢代起,石匠相繼在此鑿山開石,經過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工,遂成險峻的懸崖峭壁,奇特的洞穴深潭。</h3> <h3>1896年,陶淵明的第45代孫會稽陶堰鄉紳陶浚宣到箬山考察,他醉于此地的奇山峻水,購地產后經巧妙設計,努力將原有的箬石景觀中最具特色的景像凸現出來。筑堤千米,堤外為河,堤內藏湖,利用原有的山、水、洞與修建的橋、路、宅、亭點綴出更富有色彩和魅力的一個個景觀。</h3> <h3>經過三年不斷匠心,東湖山明水秀、巖奇洞幽、亭橋錯落、湖洞相連,精致小巧旳東湖將奇山、秀水融為一體,石景石貌蔚為壯觀,氣勢磅礴的石巖峭壁配以清幽的湖水,只要有幾艘烏篷小船欸乃飄過,加之青綠環繞,此番美景堪稱美妙畫卷。</h3> <h3>烏篷船兒輕輕搖,搖進江南古纖道,青山伴水水繞城,古城如荷水環抱,詩是沈園美,字是蘭亭好……</h3> <h3>烏篷船兒輕輕搖,搖到水鄉外婆橋,萬橋千街水飄香,春雨又潤蘭花草,月是鑒湖明,酒是龍山好……</h3> <h3>烏篷船兒輕輕搖,搖到水云深處回家也忘了……</h3> <h3>東湖石景尤以仙桃洞、陶公洞稱奇。</h3> <h3>仙桃洞因酷似半個桃子而得名。洞在山中,洞能通船,洞中有門。一塊厚不盈尺的石壁中央鑿有一寬約2米的石門,呈9O度懸掛在山崖邊,最薄處僅有1O厘米。它貫通了兩個原本不相連的石洞,小烏篷可以從容地穿梭于石門間。</h3> <h3>洞為水室,室內有門,連通別室,如不身臨其境,其巧奪天工的構思,精致奇妙的手工,著實令人無法想象,身臨其境實在讓人嘆為觀止。</h3> <h3>陶公洞呈螺旋狀生成于山體中央,步行不能到達。當你乘著烏篷船悠悠劃進一窄小似帶的水面,四周巖石環繞,湖水清澈見底。眼前似乎沒有路了,只有一塊碩大的石壁佇立在那里,但是當你隨著小烏篷呈9O度拐過不足3米寬的小道時,眼前景致會使你感到震撼。</h3> <h3>陶公洞水面距山頂47米,離湖底18米,好像一口天然巨井,更像似一口倒扣的大鐘,洞的四周都是采石留下的光滑高聳的巖石壁。</h3> <h3>洞內水色清幽深黛,石壁平整光潔。你在洞內仿佛坐在井底,頭頂一方藍天白云,好似如刀切般的平滑石塊,感覺到冬暖夏涼的氣息。</h3> <h3>難怪郭沫若當年秋游東湖時詠頌:"箬簀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h3> <h3>東湖小山上也是很好玩的一景。</h3> <h3>平臺樓閣旁還可觀看戲樓里男女演員表演的紹興戲(越劇)。</h3> <h3>被譽為紹興"三烏文化"之首的烏篷船又是東湖一景。</h3> <h3>石壁上雕刻著郭沫若撰寫的詩詞,陶公洞三字由書法家沙夢海提寫。</h3> <h3>船工頭戴烏氈帽,保留著愛喝紹興黃酒的傳統,生活在水鄉紹興的人們,不管男女都會使用這種手腳并用的交通工具,如今小巧的烏篷船已成了東湖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h3> <h3>鄉紳陶俊宣在這里培養了氣象學家竺可楨,辛亥英俠陶成章。<br>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魯迅、郭沫若等近代名人均先后游覽過東湖,給東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h3> <h3>美麗的東湖留個紀念吧!</h3> <h3>桂花樹下真香!</h3> <h3>再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盐边县|
永修县|
库伦旗|
托克逊县|
左云县|
陆良县|
尼勒克县|
五指山市|
灵武市|
滨海县|
咸阳市|
芜湖市|
崇阳县|
岑溪市|
儋州市|
香格里拉县|
丹阳市|
河津市|
淮北市|
凤台县|
成安县|
岳阳县|
托克托县|
涿州市|
南召县|
呼和浩特市|
济阳县|
孟津县|
沙河市|
始兴县|
安达市|
古丈县|
永兴县|
通河县|
阿拉善盟|
扎囊县|
建始县|
中超|
黔南|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