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0月17日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們坐上了春秋旅行社奎屯區小蘋果的旅游大巴車,向著遙遠的地方—南疆駛去。這趟遠行,張師傅帶了一位年輕的小師傅司機與張師傅一起駕駛我們的旅游大巴車。</h1> <h1>南疆有多遠多大?數據告訴您:新疆的面積是全國的六分之一,共有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南疆約108萬平方公里,北疆約39萬平方公里,東疆約20萬平方公里。南疆、北疆以天山為界,東疆是進入新疆的吐魯番哈密鄯善等地。</h1><h3><br></h3><h1>路過達坂城,風力發電站是達坂城的獨特一景。</h1><h3></h3> <h1>我們的大巴車鉆入天山腹部的隧道,向著天山以南駛去。</h1> <h1>大巴車進入天山干溝,干溝有多干?圖片告訴您:這綿延起伏的群山除了光禿禿的石頭,就是干粉一樣的沙土,還有個別能抗得住干旱風沙的小草。看看吧,這里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有何等的惡劣?</h1> <h1>開始在車窗內看著這些禿山,還有點情趣,時不時的隔著車窗拍幾張照片。</h1> <h1>拍下這張圖片后,放大細看山下沙土上有幾行很有規律的“腳印”,在這么荒涼的地方,是人還是動物在此留下的“腳印”?</h1> <h1>俗話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我坐在去往南疆的大巴車感受是:不到南疆不知道新疆之大、之遙遠!</h1><h3><br></h3><h1>我能坐在車上打幾個盹,醒來再看看窗外,不是光禿禿的群山就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沿途比我們北疆的很多地方還要一望無垠、還要荒涼滄桑。</h1><h3><br></h3><h1>不巧的是,我們大巴車在干溝堵了快兩個小時,長長的車隊像蝸牛一樣走走停停,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況,當走到被堵的地方,才知道這里有段路況不好,等待搶修,車輛只好繞道行駛。</h1> <h1>遼闊的戈壁灘一望無際。</h1><h3></h3> <h1>我們這次旅行的第一站是鐵門關。</h1><h1>鐵門關位于庫爾勒市北郊附近,在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是古代“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從晉代開始在這里設關,因其險固,被稱為“鐵門關”,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h1> <h1>鐵門關還流傳許多傳說,美麗的孔雀公主和她的戀人卡依爾在鐵門關演繹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維吾爾族的“梁山泊與祝英臺”哀婉的愛情故事,至今還在鐵門關流傳;據傳《西游記》中的人參果就是鐵門關的香梨,其形同水滴,落地即化。據說《西游記》三打白骨精就發生在鐵門關奇駿的峽谷之中。</h1><h1>新中國又賦予鐵門關神圣的使命,60年代初期,在馬蘭基地中國的核盾牌崛起,為給馬蘭基地提供崇充足的電力能源,王震將軍親自在鐵門關踏勘建廠,于1966年8月18日,鐵門關電廠第一臺機組發電,強大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馬蘭基地,為中國的核試驗貢獻力量。現在鐵門關電廠隆隆的發電機聲伴隨千年默默流淌的孔雀河水見證著共和國和巴州新的發展,鑄就絲路雄關新的輝煌。(這段文字來自網絡)</h1><h3><br></h3><h1>進入鐵門關,放眼望去一座高山頂上,有一個小亭子,亭子內有一座公主墳,為愛殉情的維吾爾族孔雀公主就安葬在這里。因為,天快黑了,時間倉促,沒有時間登高山去看公主墳。</h1> <h1>鐵門關,是連接南北疆的交通要塞,也是這條絲綢古道上的必經之路,鐵門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峻,民國初年鐫刻在鐵門關樓旁的“襟山帶河”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她最真實的寫照。鐵門關被譽為“西域第一關”。</h1><h3></h3> <h1>許多漢唐的文人,墨客、商旅、僧人都在鐵門關留下了蹤跡。其中漢代名將班超鎮守鐵門關,安撫西域各國,立下曠世奇功,使各國臣服于漢朝。唐代詩人岑參在鐵門關關樓上留下詠嘆鐵門關的不朽詩句,唐玄奘印度取經途經鐵門關逗留講經,受到守關將士的熱情款待。</h1><p><br></p> <h1>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文明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人們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西漢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西到羅馬的大陸通道,這條大陸通道有南北兩條支線,南道由敦煌出陽關西行,沿昆侖山麓過蔥嶺,西達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東北一帶)、安息 (今伊朗)、條氏(今阿拉伯半島),最后到達羅馬帝國。</h1><h1>北路由敦煌出玉門關西行,沿天山南麓過蔥嶺,經大宛、康居(均在今蘇聯中亞境內),再向西南行與南道匯合。這兩條線路通稱"陸上絲綢之路"。(一段文字來自網絡)</h1> <h1>唐代詩人岑參在這里留下詩句《銀山磧西館》岑參: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h1><h3></h3> <h1>西域時期留下的南北疆分界線。</h1> <h1>我和同伴們在雄偉壯觀的鐵門關大門前留影</h1> <h1>在西域時期的南北疆分界線上,我們體驗一下雙腳跨南北疆的感覺。看我們厲害了吧?一腳踩著北疆,一腳跨過南疆。</h1> <h1>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我們吃完早餐乘上大巴車,趕往尉犁縣的羅布人村寨。</h1><h3><br></h3><h1>羅布人村寨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的尉犁縣,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沿沙漠而過。羅布人村寨,景區內以羅布文化為中心,是集沙漠探險旅游、胡楊、河流、湖泊于一體的自然景觀。</h1><h3><br></h3><h1>進入村寨,高大的村寨大門,寫著“阿不旦”三個字,張師傅告訴我們“阿不旦”是好地方的意思。</h1><h3><br></h3><h1>木牌注明:阿不旦—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h1><h1>阿不旦之意—羅布人定居的好地方。</h1><h1>千百年來,羅布人生存在塔里木河流域,依水而居,泛舟捕魚,胡楊相伴,沙漠為舞,過著與世隔絕、原始而古老的生活。</h1> <h1>羅布人原是單一的食魚民族,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羅布泊沿岸,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以木舟捕魚為食,以羅布麻或動物皮為衣,封閉式的生活環境獨特而又原始。</h1><h1>羅布人劃分為維吾爾族,用是羅布泊方言。如今,沙漠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最后羅布人。</h1><p><br></p> <h1>村寨里這顆古老的胡楊,是塔里木河畔一億五千萬年前的胡楊化石。羅布人說:這顆胡楊是胡楊爺爺的爺爺的爺爺……</h1> <h1>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楊。</h1> <h1>一邊是全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邊是全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風平浪靜的時候,肆虐的沙漠與脫韁野馬的河流相依相守。</h1><p><br></p> <h1>這里的胡楊樹有塔里木河水的滋養,樹葉油潤泛著金光。</h1> <h1>陽光、河水、胡楊、垂釣的漁翁,多么和諧悠閑的畫面。</h1><h3></h3> <h1>水中的胡楊。</h1> <h1>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與塔里木河水交相輝映。</h1> <h1>水中的胡楊倒映在水中,寧靜的美。</h1> <h1>塔里木河,維吾爾語:“無韁之馬”之意,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大發源于天山山脈和喀拉昆侖山脈,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穿過阿克蘇、沙車、輪臺、庫爾勒、尉犁等縣市的南部,最后流入臺特瑪湖。</h1><h1>天山以南的綠洲基本都是依靠塔里木河水灌溉,所以,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區的母親河。</h1><p><br></p><h1>風平浪靜的時候,塔里木河以她博大的胸懷養育著這方土地上的萬物及生靈,而在汛期時,她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奔流直下,給沿岸帶來不便和損失。</h1><p><br></p> <h1>羅布人村寨中的漢代烽燧,又稱烽火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戰略性建筑。</h1><h1>遙想當年大漠中烽火臺上一股濃濃的孤煙裊裊升起,一輪圓日在晚霞中落入塔里木河的情景。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用在羅布人村寨是最恰當不過了。</h1><h3><br></h3> <h1>塔里木河邊,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h1> <h1>沙漠,駝鈴,讓很多人向往,今天來到這個全國最大沙漠的邊緣,看著高大的駱駝,馱著游人慢悠悠地行走在沙漠中,趕快拿起手機拍下這原來只在圖片和影視劇里看到的場景。</h1> <h1>雖然,我也是生長在北疆準格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邊,但極少出門的我,從來沒去過沙漠游玩,在這里看見這么大、這么干凈的金黃色沙漠,還是讓我興奮了許多。</h1><h1>拍張照片,感受一下我坐在一望無際的沙海中是那樣渺小的感覺。</h1> <h1>沙漠中的我們,玩的忘記了年齡。</h1> <h1>這就是那頂羅布人的長壽帽。</h1> <h1>羅布人與荒原為伴,生活習俗也充滿了荒原的特征,粗獷、原始、具有非凡的忍耐力和適應性。羅布人的古法烤魚是新疆著名土特產美食,也是羅布人世代相傳的美食,沿魚腹剖開但魚脊相連,用細的紅柳枝將魚展平,像是插上新的肋條,粗的一頭插在沙土上,用火炭上烤熟。</h1><h3></h3><h3><br></h3><h1>原始的是在沙地上烤,現在羅布人烤魚也與時俱進了,用現代烤肉爐烤魚。為了嘗嘗羅布人村寨的烤魚味道,不惜價高,10塊錢買了一串,也就是半條小魚吧,還沒品出味來,半條烤魚就沒了。吃完烤魚,感覺有點像“西游記”里豬八戒吃人參果的情景,是人參果小還是八戒嘴大?</h1><h3></h3> <h1>我們即將走出羅布人村寨時,一群孩子成了整個村寨的亮點,估摸著有百十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父母牽著手,這些各民族的孩子穿著統一服裝,一路上看見所有游客都禮貌的打招呼“奶奶好、爺爺好、叔叔好、阿姨好”。</h1><h1><br></h1><h1>看著這些頻頻給我們打招呼的可愛孩子,我忍不住開玩笑的說:哎呀!你們這是在哪兒弄到這么多孩子?太可愛了,也給我一個吧?孩子們的家長笑而不語。</h1><p><br></p><h1>這可能是當地幼兒園組織孩子們與父母一起進村寨游玩的吧?</h1><p><br></p> <h1>我們團隊成員在羅布人村寨合影留念。</h1> <h1>在去輪臺胡楊林公園途中,大巴車進入沙漠公路,在車內拍攝到沙漠公路0公里標志。</h1> <h1>沿途沙漠景象。</h1> <h1>不到輪臺,不知道胡楊之壯美,不見胡楊,不知道生命之輝煌。</h1><h1>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楊在中國,中國百分之九十的胡楊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楊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南疆,輪臺有南疆最大的原始胡楊林,約有四十余萬畝的天然胡楊林。每年這里的秋天都有無數個旅游者和攝影愛好者不遠千里、萬里趕來拍照、來觀看生命的輝煌。</h1><h3><br></h3> <h1>我們這次的旅行,其中就有輪臺胡楊林公園項目,按行程計劃,我們到輪臺胡楊林公園,應該是下午早早就能趕到,怎奈我們的大巴車在來的路上,走到干溝時遇到堵車,一公里的路堵了一個多小時。張師傅緊趕慢趕到輪臺胡楊林公園時,太陽有點西下了,小蘋果張師傅去買門票,我們在大門外抓緊時間拍照。</h1> <h1>塔里木胡楊林公園,位于輪臺縣南沙漠公路70公里處,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是自然風景旅游勝地。</h1> <h1>夕陽下的胡楊,披著一身的金黃,站立在湖邊,是那樣的壯麗。</h1> <h3>胡楊,秀麗的風姿或倒影水中,或屹立于大漠,盡顯了生命的燦爛輝煌。</h3> <h1>深秋的太陽,走的特別快,進公園時,太陽才西下,不一會太陽就落了下來。張師傅一個勁的自責路上誤了時間,沒讓大家在胡楊林公園玩好。我們勸張師傅大家能理解,因為旅途太遠加上堵車,打亂了原計劃,你們已經很盡力了,大家都看在眼里。</h1> <h1>從景點出來的時候,張師傅招呼大家抓緊時間在胡楊王樹下拍照。這顆有著胡楊王有三千五百多歲的年紀。</h1> <h1>有人說,胡楊是一種精神,也有人說,胡楊是大自然的恩賜,她無畏嚴寒酷暑,她無畏條件惡劣,用無畏的生命延續千年不倒的傳說。這種堅韌的精神,是生命的豐碑,值得歌頌,值得傳承。</h1><h3><br></h3><h1>胡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隨著地球的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提高,胡楊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樹種。“三千年的胡楊,一億年的歷史”,眼前的胡楊距今已有3500年的樹齡,因樹干奇粗,巍然屹立,正處于生命最旺盛時期,被當地人冠以“胡楊王”。胡楊王樹高20米,樹干周長6米,是塔里木胡楊林公園最健壯的胡楊。每年金秋,胡楊林公園游人如織,游客通過了解胡楊精神,在胡楊王前掛上對自己、對家人的衷心祝愿,以祈求家人及朋友如胡楊般健康長壽,如胡楊般堅韌不屈。</h1><h3><br></h3><h1>這段話胡楊王樹旁的文字介紹。</h1><h3></h3> <h1>我也在胡楊王樹前留個影,也在內心祈求我的家人及朋友們,身體如胡楊王一樣健康長壽!</h1> <h1>從塔里木胡楊林出來,天色已晚,我們的大巴車在夜色中行駛,黑夜中的茫茫戈壁除了偶爾迎面而來的車燈外,四周一片漆黑。</h1><h3><br></h3><h1>直到晚上11點多,我們的大巴車才趕到庫車一個賓館,找好自己的房間,隨便弄點吃的,洗洗就睡了。</h1><h1>早上天不亮,我們按時起床吃完早餐,又匆匆上車,趕往庫車大峽谷。</h1><h3></h3><h3></h3> <h1>天氣庫車大峽谷位于庫車縣(古時候稱龜茲),天山南麓群山環抱中的神秘大峽谷,集人間峽谷之妙,兼天山奇景之長,蘊萬古之靈氣,融神、奇、險、雄、古、幽為一體。景異物奇,令人向往。(這段介紹來自網絡)</h1><p><br></p><h1>我們的團隊在這神秘的大峽谷前合影留念!</h1><p><br></p> <h1>我們進入大峽谷,被眼前的奇峰震撼,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能造出這么神奇絕妙的作品來!</h1><h3><br></h3><h1>峽谷兩側是紅色山崖,峽谷全長五千多米,谷底最寬五十多米,最窄處只有0.4米,只能容下一人低頭彎腰側身通過。</h1><h3></h3> <h1>有層次感的紅色山崖,如一幅畫掛在崖壁上。</h1> <h1>進入峽谷的游客。</h1> <h1>在人們的襯托,峽谷壁是那樣的高大雄壯。</h1><h3></h3> <h1>有劈地摩天之意吧?</h1><h3></h3> <h1>奇峰嶙峋。</h1> <h1>有金色的崖壁,有涓涓流淌的小溪。這也是大峽谷的獨特一景。</h1> <h1>大峽谷里蜿蜒曲折、步步有景,被流水沖刷的巖壁,光潔而富有紋理,在陽光照射下,格外迷人。</h1><p><br></p> <h1>峽谷深處,玉女泉的泉水叮咚響。</h1> <h1>進入庫車大峽谷,會讓你目不暇接,會讓你手機拍個不停,一步一個景,每個景都令人震撼,無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這么神奇勝地。</h1> <h1>從庫車大峽谷出來,我們的大巴車又趕回庫爾勒市住宿,到庫爾勒市時,天色已晚,吃過晚飯后,張師傅小蘋果帶我們去庫爾勒市的孔雀河,觀看孔雀河的夜景。</h1><h3><br></h3><h1>庫爾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位于天山南麓,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隨著中石油油田基地落腳庫爾勒市,庫爾勒市的建設與發現突飛猛進,如今已是新疆僅次于烏魯木齊市的第二大城市。</h1><h1><br></h1><h1>庫爾勒香梨可是聞名天下,據說當年西游記中孫悟空偷吃的人參果,就是庫爾勒香梨。</h1> <h1>孔雀河的橋上,彩燈輝煌夜如晝,人來人往不夜城。好一派美麗祥和的景象。</h1> <h1>第四天的早上,吃完早餐,我們的大巴車又趕往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這里離馬蘭基地不遠。</h1><p><br></p><h1>當我們的大巴車趕到博斯騰湖岸邊的金沙灘時,景區內還沒有其他游客,我們是當天第一批進入景區的。</h1><p><br></p><h1>幾個推著自行車賣油炸小魚的中年婦女來到湖邊,霎時間湖水邊無數的海鷗追逐著賣小魚的婦女們,我們遠遠看到這些不怕人的海鷗,竟然興奮的不顧自己的年紀飛快的往湖邊奔跑。</h1><p><br></p> <h1>博斯騰湖位于天山以南的焉耆盆地,是我國最大內陸淡水湖,古稱“西海”,是孔雀河的源頭,開都河的尾閭。</h1><p><br></p><h1>博斯騰湖有段凄美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焉耆盆地里沒有湖泊,只是一片風景優美、水草豐盛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安居樂業,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小伙子名叫博斯騰,姑娘名叫尕婭,他們深深相愛著。不知何時,天上的雨神發現了美麗的尕婭,要搶她為妻,尕婭誓死不從,雨神大怒,連年滴水不降,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騰與雨神大戰九九八十一天,終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騰因過度疲勞累死了。尕婭痛不欲生,她的眼淚化為大片湖水,最后也悲傷而死。為了紀念他們,當地牧民將湖命名為“博斯騰湖”。(這段傳說來自網絡)</h1><p><br></p> <h1>博斯騰湖岸邊的金沙灘,有新疆的夏威夷之稱,湖水清澈,海鷗聚集,沙粒金黃細綿色澤金黃,可與內地大海邊的沙灘相媲美。</h1><h3></h3> <h1>陽光、沙灘、海浪還有翻飛鳴唱的海鷗,這樣的美妙的海景,我只是在電影電視上看到,今天自己能融入這樣如大海般的湖景,興奮的拿著小魚引誘海鷗在我頭頂上翻飛,舉著手機拍個不停。</h1> <h1>看著這些可愛的海鷗,我舉著手機錄下了它們歡快翻飛鳴唱的場面。</h1> <h1>來到博斯騰湖,哪里能不乘坐一趟游艇?乘坐游艇是自費項目,張師傅跟駕駛游艇的小伙子為我們討價還價,因為我們是當天第一批進入景區的,游艇生意還沒開張,小伙子答應每人一百塊錢,乘游艇去蘆葦蕩登小島游玩。</h1><h1><br></h1><h1>我們登上游艇,迎著湖面的風,向著博斯騰湖的深處駛去。</h1> <h1>我們的游艇進入了蘆葦蕩,駕駛游艇的小伙子放慢速度,讓我們拍照,幾個愛唱歌的女士歡快的唱起來“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走到蘆葦最茂盛的地方,小伙子停了一會游艇,讓我們好好的拍照,我們坐在游艇上拍!拍!拍!</h1><h3><br></h3> <h1>金秋的蘆葦泛著金光一墩墩,一片片,生長在湖水中,場景像不像京劇《沙家浜》里蘆葦蕩?</h1> <h1>雖然,我生活的地方不缺少蘆葦,農戶們每年都為農田里的蘆葦煩惱,年年除年年長,年年都除不盡生命力旺盛的蘆葦。但在這里看著生長在湖水里茂密的蘆葦,感覺咋就那么好看呢。</h1> <h1>我們乘坐游艇到達湖中的小島,大家上岸后,就開始忙著拍照。這個喊張師傅幫我們拍照,那個喊張師傅帶的小師傅幫忙拍照。本來就不大的小島,充滿了嘁嘁喳喳、嘻嘻哈哈的聲音,駕駛游艇的小伙子喊著登島的時間到了,大家快上游艇!</h1><h3><br></h3><h1>我們就像沒長耳朵似的,根本就不上游艇,只顧在島上拍呀拍。其實島上也沒什么特別風景,就是些枯黃的紅柳,如果是夏天,島上的紅柳花開一定很美。</h1><h3><br></h3><h1>但凡喜歡旅游的女人,都喜歡拍照,這女人拍起照了,可以忘乎所以,后來駕駛游艇的小伙急了,喊到:你們再不上游艇,我可走了,明年這里又可以開發一個景點,叫野人谷!</h1><h3></h3> <h1>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小島,兩艘游艇在湖水中急駛,水浪打的游艇左右擺動,我們這群奶奶級的女人,坐在游艇上體驗著飆游艇的刺激。</h1> <h1>張師傅把大家的絲巾借來,一頭打結挽成一朵大花,一頭讓我們用手牽著,人與紗巾組成一個圓形花盤,音響里放著音樂,張師傅為拍下了我們與湖水、海鷗互動的視頻。</h1><h1>霎時間,湖邊拍海鷗的其他團隊的游客,都紛紛轉過頭來,把手機對著我們拍照。</h1><h1>跟著小蘋果張師傅旅行過好多次了,張師傅每次都能把自己的團隊打造成景區的亮點,不得不佩服張師傅有著豐富的帶團旅游經驗。</h1> <h1>張師傅為我們錄完視頻后,我們團隊那些只顧跟海鷗玩的隊員,跑過來不樂意了,鬧著要張師傅也給她們拍一段這樣的視頻。</h1><h1><br></h1><h1>張師傅對待自己的隊員,很是有耐心,又號召大家把絲巾拿出來,重新挽成一朵大花,又為她們拍視頻。為了能拍到更好的效果,我用手舉著一條油炸小魚,誘惑海鷗在她們頭上盤旋,湖水、海鷗、美女與大花盤組合出一幅絕妙畫面。</h1> <h1>她們拍完視頻,還嫌不過癮,有讓張師傅拍照。</h1> <h1>看到她們要求拍照,才想起來,我們拍完視頻后,怎么就沒想起來拍照呢?沒法補拍了,我只好在視頻中截了一張圖片。</h1> <h1>這些海鷗太招人喜愛了,說實在的,俺這六旬老太還是第一次真真地看見海鷗,我舉著油炸小魚,引得海鷗不停地在我身邊飛來飛去,開心的忘掉了一切。</h1> <h1>從博斯騰湖的金沙灘出來,就算是結束了四日游,剩下的時間就交給了返回的途中。車子行駛到天山深處的干溝,干溝里的群山沒有植被,光禿禿的石頭山上披上了一層細膩的沙子,遠看猶如一幅水墨畫,看著也蠻順眼的。</h1> <h1>出了天山,進入北疆,沿途的胡楊樹與藍天,也很美。</h1> <h1>進入達坂城,沿途都是風力發電站的風扇,看樣子這里的風力資源很豐富。</h1><h3><br></h3><h1>走到達坂城,自然就想起了王洛賓老先生的一首久唱不衰的歌曲《達坂城的姑娘》,我沒有去過達坂城,不知道達坂城的姑娘是不是很漂亮?有點向往達坂城,不為別的,就為這里的姑娘。不得不佩服文字的能量,一部優秀作品,成就了一方水土人情。反正達坂城的名氣跟這首歌曲有關。</h1><h1><br></h1><h1>說起王洛賓老先生,張師傅給大家介紹了王洛賓與三毛的故事,并即興朗誦了王洛賓在三毛去世后寫的一首歌詞:</h1><h3></h3><h1>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三毛的一首歌曲橄欖樹)</h1><h1>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王洛賓一首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h1><h1>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h1><h1>請莫對我責怪</h1><h1>為把遺憾續回來</h1><h1>我也去等待</h1><h1>每當月圓時</h1><h1>對著那橄欖樹獨自摩拜</h1><h1>你永遠不再來</h1><h1>我永遠在等待</h1><h1>等待等待</h1><h1>等待等待</h1><h1>越等待</h1><h1>我心中越愛!</h1><h3><br></h3><h1>這是一首裝滿多少遺憾的愛的歌詞!</h1><h3><br></h3> <h1>我們的大巴車到奎屯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多鐘了,我們123團的一行5人,坐上約好的出租車繼續前行,回到家已經是夜晚近12點了,張師傅打來電話詢問我們是否已經安全到家?謝謝你,張師傅!</h1><h3><br></h3><h1>這四天來,我們每天在車上迎接太陽初升,又在車上看著太陽落下最后的余暉,來回行程四千公里左右,在內地可是跑好幾個省的路程,累著快樂著。</h1><h3><br></h3><h1>比我們還累還辛苦的是張師傅和他帶的小師傅及小蘋果,說實在的,我們這些很多當奶奶爺爺輩的人,自從坐上張師傅小蘋果的旅游大巴車,各個就像剛會生活自理的幼兒大班里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樣樣都是小蘋果和張師傅操心管理,每頓飯都是先盡著我們吃,他們夫妻挨桌填飯、詢問吃好了沒有?每到一個服務區,喊著我們去方便的時候,帶上水杯打開水,離開賓館時一再詢問大家有沒有落下的物品?每次上車時,詢問每個人的左右鄰居到了沒有?每到一個景區,他倆忙著為每個人拍照,在車上怕我們坐車枯燥,想著法逗大家開心活躍氣氛,真誠的對待車上的每一個游客……</h1><h3><br></h3><h1>跟著小蘋果張師傅去旅行,心情愉快!再次謝謝小蘋果張師傅和張師傅帶的小師傅!</h1><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安丘市|
贵阳市|
阿克|
西藏|
缙云县|
施甸县|
太仓市|
松滋市|
大竹县|
太谷县|
靖安县|
海南省|
江城|
延寿县|
固始县|
泽普县|
安新县|
弋阳县|
德庆县|
雅江县|
韶关市|
金山区|
鲁山县|
桂林市|
丽江市|
岑巩县|
石屏县|
鹤庆县|
珠海市|
闵行区|
武川县|
陵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蒙山县|
惠水县|
靖安县|
健康|
治多县|
长顺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