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婺源,閑適安然,黑白相間的徽式建筑,層層疊疊的梯田村落,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這個美麗的鄉村,成了我向往已久的地方~</h3><h3>我們只有2天半的時間,包括高鐵來回,真正在婺源游玩的時間其實只有一天半,只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取舍,設計合適的路線~</h3><h3></h3> <h3>【攻略】每次出游,肯定要大致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旅游景點~婺源不大,景區主要分為三條線</h3><h3>東線:李坑、月亮灣、汪口、江灣、曉起、江嶺、篁嶺、慶源</h3><h3>北線:理坑、臥龍谷、靈巖洞、彩虹橋、樟村、思溪延村、石城</h3><h3>西線:文公山、嚴田、鴛鴦湖</h3><h3>三條線路各具特色,不同的時節選擇不同的路線,春天看花東線,秋天賞楓走北線,西線比較少人走~</h3><h3>婺源景區通票:210元,你可以在5天內憑票暢游婺源各大景點(篁嶺除外),所以買套票還是劃算的~</h3> <h3>此趟出游,算是半自助吧,攜程網幫我們訂好了來回高鐵票,酒店,還安排了司機接送,其它就是自由活動了~</h3><h3><br></h3> <h3>潮汕站不是起始站,我們是乘坐深圳北---南京南的高鐵,大概5個半小時可以到達婺源站,婺源的高鐵票很難搶到,所以一定要提前再提前,不然得去廈門周轉或者先高鐵轉大巴,就很麻煩了~</h3><h3>6點半到站,司機已經在站臺揮著傘喊我們了,一開口就說婺源幾個月沒下雨,我們一來便趕上了~</h3> <h3>蒙蒙細雨中,穿過石板路,來到了訂好的民宿~婺花堂</h3> <h3>一間婺源民宿就是一道風景</h3> <h3>房間古色古香,格調優雅,還有隱隱的桂花香味~</h3> <h3>民宿還有一些簡單的娛樂設備~</h3> <h3>涂鴉墻寫著不同的感受和祝福</h3> <h3>民宿在延村,也是在景區中,自然比縣城的賓館貴多了</h3> <h3>一早起來,在民宿外面溜達,雨霧蒙蒙,涼風嗖嗖,估計也就12度左右,外套或薄羽絨是要帶的~</h3> <h3>轉角發現了一片油菜花地,這個時節居然有油菜花,雖然就一小片,足以讓人雀躍~</h3> <h3>和司機約好了8點準時出發,一路向北,我們2人獨立成團,走北線大概350元,東線320元,司機兼導游,態度很好,一路談笑風生,我們也借機跟司機要求走北線+東線,他爽快答應了居然也沒有加價~</h3> <h3>買了一天的套票150元,上午走北線,下午跑東線,第二天上午游玩篁嶺,下午高鐵回家~</h3><h3>時間比較緊,但沒落下一節課,心安~</h3><h3>以下就按路線,先走北線后走東線,帶領您游走婺源~</h3> <h3>北線---彩虹橋</h3><h3>彩虹橋位于清華鎮,百度才知得名于唐詩中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傳說,橋落成之日,有彩虹懸于藍天,雙景媲美~</h3> <h3>彩虹橋兩岸,群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h3> <h3>古樸的石板橋,清澈靈動的河水,空氣清新,風景如畫~</h3> <h3>北線---菊徑</h3><h3>去石城的山路上,有一個圓圓的小山村吸引了我們的眼球,菊徑村,據說是亞洲最大的圓村。菊徑村被一條環繞小河包成大半個圓型,上了對面的小山坡就可一覽菊徑村全景,一條小溪圓圓地環繞整個小村,小溪與公路的連接是一座座小木橋,整個村子依山旁水,很符合中國的風水八卦設計~</h3> <h3>北線---石城</h3><h3>石城因地處偏遠的深山,交通極為不便,平時很是冷清~秋天一到,便深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司機說,11月份開始,這里就人滿為患,經常塞車~經常在攝影作品中看到,秋天,小白房,紅楓葉,炊煙裊裊,彷如仙境~可惜我們來早了,楓葉還沒紅~也沒有裊裊炊煙,沒有滿山紅葉~也幸虧來的早,沒遇上堵車,不然一天的時間就毀了</h3> <h3>石城,顧名思義,到處都是石頭沙子,遠看有點雪景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h3> <h3>只有色彩斑斕,才配得上秋天這個季節</h3> <h3>爬上大石頭,可以鳥瞰遠方的村子~</h3> <h3>這地方就是攝影愛好者的集結地,腦補畫面,一群人架起了長槍短炮,從4點多就搶占山頭,守候著日出,守候著黎明前的那抹曙光~</h3> <h3>秋意漸濃</h3> <h3>北線最后一站---思溪延村</h3><h3>由思溪村和延村組成,是當年婺源有錢人的聚集地~這些有錢人在外經商,有所成就后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書院,創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春天,思溪村、延村有著大量的油菜花可供觀賞~</h3><h3>我們的民宿就在延村~到處都是徽派建筑,似乎有些視覺疲勞了,如果時間緊,那么北線東線西線可以挑選幾個典型的村落,走走看看就可以了~</h3> <h3>老房子的墻上落滿斑駁,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h3> <h3>原本一天的行程是北線,但是象靈巖洞、大鄣山臥龍谷這幾個景點我們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放棄了,走完了北線,選了東線2個景點,李坑和月亮灣,繼續行進~</h3> <h3>東線---李坑</h3><h3>小巷里溪水穿過村子緩緩而流,無數溪橋連接兩岸,倒映著一排徽派古宅,構筑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面~所以,“小橋流水人家”,用來形容李坑再恰當不過了~</h3> <h3>走進村口大樹下的小河旁,遠望青山環抱、綠水纏繞,明清古建筑遍布,馬頭墻建筑沿溪而建、依山而立,行走間步步是景、處處如畫~</h3> <h3>民間藝人,細細的雕刻著婺源的山水</h3> <h3>刻一塊這樣的木頭得幾天啊</h3> <h3>到處都在兜售皇菊</h3> <h3>李坑本是一個好地方,就是商業味比較濃,象麗江~不過也是因為如此,才能滿足游客買買買的需求吧</h3><h3> </h3> <h3>忍不住剁手了~帶回了一卷蘭亭序,據說是金獎作品</h3> <h3>東線---月亮灣</h3><h3>去李坑的途中,邂逅一個路邊美景,水中沙丘——月亮灣。狹長的小島夾在兩岸之間,形如彎月,其實就是路邊的一片綠洲,水平如鏡的湖面上一輪眉月靜靜地躺著,與其周圍秀美的景色相融一體,歲月靜好的模樣,惹得游人戀戀駐足~</h3><h3><br></h3> <h3>租個竹筏游蕩水中,看著兩邊的風景,惟愿時間慢點走慢點走…</h3> <h3>東線---篁嶺</h3><h3>篁嶺是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原本篁嶺是一個高山村落,窮困繚繞,村里的人逐漸都搬下了山。后來被當地商人開發,春有成山的油菜花,夏有各種鮮花,秋有“曬秋”之景,旅游設施比較完善,需坐纜車進村。篁嶺:門票+索道145元</h3> <h3>入口的地方留個紀念吧</h3> <h3>篁嶺曬秋已形成一種民俗文化現象,一個文化符號,代表了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嶺也被外界稱為“曬秋人家”~</h3><h3>今天的篁嶺也對外宣傳著自己“曬秋”的特色,而事實上,這是曬給游客看的,這里一年365天都在曬,秋天曬辣椒菊花,冬天曬白菜蘿卜~當“曬秋”演變成游客拍照的素材后,似乎曬的東西也就不重要了~</h3> <h3>未曾想,今天淡季會這么多游客,拍個照片還得搶占~后來才得知,今天篁嶺來了個萬人團</h3> <h3>曬秋是這里百年流傳的習俗,屋前屋后的竹曬匾,是這里最靚麗的風景線~由于下雨,曬的東西自然少了,色彩就單薄了些,場面也沒那么壯觀</h3> <h3>滿載而歸</h3> <h3>雨霧繚繞,地下的梯田只隱約可見,過了玻璃橋,我們就索道回去了</h3> <h3>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婺源的美食哈</h3><h3>婺源飲食承襲了徽菜的傳統,以粉蒸、清蒸和糊菜為鮮明特色,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蒸荷包紅鯉魚等,此外還有清明粿、糯米子糕等特色小吃~特別提示:在婺源飯店吃飯不便宜,普通飯菜,一頓下來人均70+</h3> <h3>婺源不靠海,沒有海味,但它有的是山珍,比如香菇木耳竹筍之類,兔子野雞野豬鳥之類的也不難見。最常見最實惠的還是淡水魚,婺源山高,水質好無污染,所以魚的味道特別鮮美~紅鯉魚是當地特色菜,但我們不敢吃,總覺得是公園的觀賞魚~</h3><h3><br></h3><h3><br></h3> <h3>這兩天吃了不少特色菜,最美味還是干筍炒臘肉,黃丫頭豆腐湯,野生河蝦和野菜~糊豆腐和蒸粉肉就感覺一般了</h3> <h3>2天半的時間太匆匆,錯過了不少值得探訪的村落~先前婺源的相片看多了期望值高,此趟旅游,竟沒有特別的驚艷,權當給自己放了個小假,忙是生活的常態,忙里偷閑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或許此次婺源之行的遺憾,會是再來婺源的理由~</h3><h3>愿來年春暖花開??的時節,</h3><h3>婺源,再會……</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榆社县|
安平县|
临邑县|
彭泽县|
濮阳县|
常山县|
无锡市|
伊宁市|
新闻|
天峨县|
三门县|
昭苏县|
富裕县|
遵义市|
宁波市|
弥渡县|
崇明县|
自贡市|
霍林郭勒市|
朝阳市|
林周县|
商都县|
邛崃市|
临城县|
江城|
大新县|
碌曲县|
平陆县|
东港市|
怀集县|
新源县|
和政县|
苍南县|
应城市|
贺兰县|
阳泉市|
穆棱市|
文成县|
稷山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