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馬蘭,中國國土上一個神圣而又神祕的地方。我國1996年停止核試驗之后,“兩彈一星”的功臣們的事跡廣為傳揚,為全民所敬仰,人們對核試驗基地馬蘭就更加向往了。中國研究與發展兩彈一星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歷程,猶如當年的紅軍長征,金銀灘、馬蘭、東風航天城,還有許多的現在尚未公開、正在運轉的基地,就是新長征路上的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都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的圣地。</h3> <h3> 中國唯一的核爆試驗場在羅布泊地區,而一個籠統的傳說就是:“馬蘭在羅布泊西端“,近年來從網絡上得知一些零碎的資訊:當年的馬蘭基地已經退役,其“故地”現稱為“馬蘭紅山軍博園”,是紅色旅游記念地。地理位置為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巴州)的和碩縣,離州府南疆重鎮庫爾勒市不遠。</h3><h3> 在百度地圖上,南疆鐵路和碩站東邊約四十公里有一個馬蘭站,在馬蘭站的南面標有烏什塔拉鄉與“馬蘭基地”。從網絡上資訊和影視中,我們已經知道馬蘭基地在天山腹中,必然在鐵路北,而這“馬蘭基地”卻在鐵路南,這又是怎么回事?</h3> <h3> 9月10日,我們的行程是環游南疆的最后一段路程,最后一站就是馬蘭,瞻仰核試時期的馬蘭基地與馬蘭革命烈士陵園。</h3><h3> 從庫車開始,我們基本上沿著烏魯木齊到紅其拉甫的G314國道(烏紅線)一直走到終點紅其拉甫國門,下高原后,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從西向東走到其東端若羌,再折向西北,經尉犁,告別了塔克拉瑪干和塔里木河,北上到庫爾勒,又來到了G314道上,這回是向烏魯木齊方向走了。</h3><h3> 出庫爾勒,繞著博斯騰湖走,向北再轉向東,就是和碩縣了,從和碩站到馬蘭站,這一段G314和南疆鐵路是并行的,由西向東。</h3> <h3> 在烏什塔拉地界上,離G314的“317公里里程碑“東向不遠,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路口西南側建有一大片商旅設施。在這路口,立有一個挺大的交通指示牌。向北通向“馬蘭軍博園“,向南,通向博斯騰湖畔的旅游勝地金沙灘。</h3> <h3> 路口東北角,有一不起眼的“零公里“里程碑,這就是通向馬蘭的公路的起點,我們先把這條公路稱為“馬蘭紅山公路“吧。事后一查,這公路編號為省道S325。</h3> <h3> 向北行駛不久,從涵洞下穿鐵路,繼續向北,大約在10公里處開始進入天山。</h3> <h3> 為什么退役后的馬蘭取名“馬蘭紅山軍博園”?這“紅山“二字何解?初在網絡上看到這個名稱時,覺得這可能是“紅色旅游“記念地的常用命名規則嘛,但一進山,眼看看公路就一直在紅色的山巒中曲折前行,一下子明白了:我們這不是又到了天山南麓的紅山地帶了么?這條紅山地帶,綿延一千多公里,我們已到過它的西端昆侖山下,現在又到了它的東端!事后看到資料,在馬蘭基地未建之前,當地民眾就是把這一帶稱為紅山的,紅山,就是它的本名。</h3><h3> 好,我們到達南疆的第一站,就是有名的“克孜利亞”庫車大峽谷,這最后一站,馬蘭紅山軍博園,更是名垂青史的紅山!</h3> <h3> 大約在“紅山公路”20公里處,通過“馬蘭紅山軍博園”的大門,進入園區。司機小李師付從前未來過這里,行前還嘀咕,不知到此參觀還需事先聯系或辦什么手續嗎?沒想到進入“紅山公路“,一路上未見幾多路人,乃至進入園區大門,更是如入無人之境。</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前行,最壯觀的就是公路邊上的鋼鐵雕塑《馬蘭魂》,偉岸的豐碑!這是馬蘭人和馬蘭精神的象征,令人肅然起敬!</h3> <h3> 這是圖片:紅土地上的馬蘭花,多美啊!遺憾的是我們此行并沒有看到馬蘭花,這固然是由于花期(4一6月)已過,但我們也沒時間到地里去找,要不,應該找得到綠葉叢。</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沿白楊樹夾道的公路繼續前行約4、5公里,到了這段公路的盡頭,再往前,景觀與園區大不一樣了,路右拐向東,路邊有個石碑,說這里是什么生態保護區的地界了。</h3><h3> 下車,正是這“馬蘭紅山公路”的盡頭,里程碑:29公里!想起G314國道上那十字路口的交通指示牌上所示:到馬蘭軍博園的里程是29公里,竟然指的不是大門,而是遠界,怪了。</h3> <h3> 順著公路由北向南往回走,建筑物多在路西,基本上都是灰磚二層樓,看有的樓外墻上的名牌或后來在邊上豎起的說明牌,這些都是生話區的建筑物。</h3><h3> 我們來到了將軍樓。</h3> <h3> 將軍樓不止一座,這是現在最完好的22號樓,也是座二層樓,磚砌的樓梯在兩頭樓外。</h3><h3> 看了將軍樓的說明,不禁激動不己,一種虔誠朝圣的感覺油然而生!當年那么些專家大師,將軍司令,在這里工作、生話過,在這里立下的不朽功勛彪炳史冊,豈是現時的什么紅人優伶可比?這將軍樓才是神圣的紀念地!</h3> <h3>上到二樓看看,房間進行了修繕,但未完工,而且看來停工己久,爛尾了。</h3> <h3> 將軍樓離山不遠,有話動場地,在山體中建有防空洞。</h3> <h3> 看到將軍樓的現況,不禁傷感和氣憤。</h3><h3> 1996年7月,我國在進行第四十五次核試之后宣布暫停核試,1998年,馬蘭基地“退役”,也就是撤出紅山,遷往新址。原紅山基地區域劃歸地方使用,但十余年中并未受重視,甚至一度成為牧人放牧之地,多有損毀。直到2011年入列國家紅色旅游項目,2013年入列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蘭紅山軍事博覽園“是2012年開始建設的,但我們看到的現實是冷冷清清,看不到一個管理人員,對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的保護很不得力,宣傳介紹也多有差誤。</h3><h3> 聯想到眼下,不少地方故意把子虛烏有的傳說與真實歷史混為一談,編織故事,偽造古跡,哄騙游人,宣揚帝王后妃,鮮肉明星,所謂“提高地方品位”,招徠投資,旅游發財,這絕不是堂堂正道。而作為最高品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馬蘭紅山卻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并未充分發揮其展現教育作用,不能不使我們深為遺憾和憂慮。</h3> <h3> 馬蘭核試驗基地,其中主要機構就是核試驗研究所,程開甲是首任所長,林俊德在這所里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但我們這回并未看到科研工作的遺跡。</h3><h3> 在離《馬蘭魂》雕塑不遠的公路旁樹立著一面指示牌,所標示的“原子街”、“試爆模擬場“指向公路東面。</h3> <h3> 但那里現在是一片荒野。公路東邊,《馬蘭魂》外,荒草萋萋,哪有什么“街”呢?也許,作為科研設施,“原子街”在基地撤出時被拆除了,或許有所遺留的建筑后來被損毀了。</h3><h3> 那么,在這有幾平方公里的場地上又進行過什么“試爆模擬試驗“呢?當然不會是核爆炸,沒人向我們介紹。在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當時的原子彈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錢三強,指揮完成了“爆轟試驗”,即如何準確地通過炸藥爆作來壓迫鈾金屬塊疊合一起而引發核爆炸的試驗,這是硏制原子彈的第一關。在電視劇《馬蘭謠》中,馬蘭研究所負責核爆炸時各種效應的檢測,其中林俊德小組負責沖擊波強度的檢測記錄,他們所研制的儀器,對沖擊波的靈敏度如何,就得先通過進行一次次爆炸來檢測。</h3><h3> 我們如今只能借助影視來推想這“試爆模擬場”的功能了,想必在那個年代里,這里曾進行過不知多少批次經過精密設計的轟轟烈烈的爆炸試驗,這是我國核武事業前進的吶喊!</h3> <h3> 馬蘭基地本部是由設在紅山的指揮機構、科研機構以及后勤保障機構與家屬區、生活區構成的,而核爆炸試驗場在羅布泊,離紅山三百公里以遠。所謂的“馬蘭基地面積達十萬平方公里,有江蘇省那么大”,就是指從馬蘭紅山延伸到羅布泊而言的。“羅布泊地區“大得很,2002年在羅布泊干涸湖盆中心附近成立了若羌縣羅布泊鎮,其轄區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海南省那么大,那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鉀鹽廠,從哈密到羅布泊鎮直線距離330多么里,建成的鐵路專線哈羅鐵路,長達390余公里。</h3><h3> 羅布泊核試區,現在乃是“軍事禁區”與“放射性污染區“,具體位置坐標從未公布,不對游人開放。根據己知的公開的相關地理信息,你也可以在地圖上劃劃核試區的大體范圍,你可以猜測、推理,但眼下無從確認。</h3> <h3> 我們熱切地希望去瞻仰馬蘭革命烈士陵園,但眼看在這里毫無蹤跡,也沒有一位“工作人員”可詢問。就在將軍樓前,有一家人駕著小車前來參觀,我們試著請問,太好了,他們就居住在庫爾勒市,應答的那位女士告訴我們:“烈士陵園不在這里,在馬蘭!“ 我們一時惶惑,這里不就是馬蘭嗎?一番說明才使我們幾個人茅塞頓開:紅山是馬蘭基地的“故地”,現在名叫“馬蘭紅山軍博園”,而馬蘭基地已遷出山外,就在從G314路口往南去博斯騰湖的路上,離路口不太遠,原來這就是百度地圖上標示的“馬蘭基地“的位置!基地把“馬蘭”的地名“帶走”了,現在那里才叫馬蘭,或人稱“馬蘭城“、“馬蘭鎮“,烈士陵園就在那里,和基地在一起。</h3><h3> 這位女士非常熱心,當即和我們隊友老劉加了微信,把“當今馬蘭”的地址信息發了過來!非常感謝啊!</h3> <h3> 我們急忙登車出山,回到G314路口再往南行,大約5公里,一個路口,豎立著一座石碑,上書兩個大紅字:“馬蘭”!</h3> <h3> 至此,我們終于找到了“馬蘭”!也即現在的馬蘭基地。回來后,回顧當日行程,作了一張“馬蘭交通示意圖”,供有著與我們同樣的愿望的朋友參考。</h3> <h3> 從馬蘭道口向東,一條大道,兩旁是高高的白楊樹,前行約兩三公里,路的盡頭是一座大門,這里就是現在的馬蘭基地了。在門外較遠處停下車,前往門衛處打問:烈士陵園在何處?門衛向前一指,我們轉過身來,陵園的指示牌就在不遠處,但因為牌的正面是朝向大門的,我們從“外邊“進來,看不到牌示,實際上已過了陵園的入口處了。</h3> <h3> 烈士陵園的大門,莊嚴肅穆。</h3> <h3> 我們一行十四人,在紀念碑前列隊,行三鞠躬禮,向先烈致敬。</h3> <h3> 由朱光亞同志撰寫的碑文。</h3> <h3> 烈士墓園。</h3> <h3> 朱光亞(1924一2011)杰出的科學家,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核武器事業的主要組織者與領導者,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有“兩彈之父“之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h3> <h3> 陳士榘 (1909一1995)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工程兵司令員,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為兩彈一星基地建設和其他國防工程的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陳司令指揮工程兵,建功無數,但獨鐘馬蘭,以馬蘭為最后安息地。</h3> <h3> 程開甲 (1918一2018)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蘭基地首任副司令員兼研究所所長,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和核試驗科技體系的創建者。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建國70周年大慶時榮獲 “人民科學家” 稱號和勛章。</h3> <h3> 張蘊鈺 (1917一2008)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為馬蘭基地首任司令員,直接領導了基地的選址與建設,組織指揮了我國首次核試驗及之后一系列重大核試驗,后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是我國核試驗事業的重要奠基人與開創者。將軍詩人,著有《戈壁言情》等詩文集多部。</h3> <h3> 林俊德(1938一2012)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蘭基地研究所研究員,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的著名專家。</h3> <h3> 林俊德投身核試事業五十二年,是唯一親身參加了我國全部45次核試驗的科研人員。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四項,1993年晉升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h3><h3> 這是林俊德(左一)在核試現場。</h3> <h3> 林俊德進入馬蘭基地之后就沒離開過,在生命的最后幾天中,他強忍病痛,奮不顧身堅持整理所擔負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技術資料,布署研究項目的后續工作,審閱學生助手的論文報告,一直工作到最后一息,他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形象感動了全國,被推舉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h3> <h3> 2013年,中央軍委追綬林俊德一級英模勛章與證書。</h3><h3>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批準增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林俊德為十名全軍掛像英模之一。</h3><h3> 2019年9月25日,林俊德入選建國70年來“最美奮斗者“個人名單。</h3> <h3> 我和大家一樣,敬佩林俊德同志。我之更深為感念的是:</h3><h3> 為兩彈一星的建立功勛的專家,以往所知都是我們的師長一輩的,但老林是咱們的同輩人,還是咱們閩南泉州永春人,他和我的大姊竟是浙江大學同學,而且同為機械系,同一屆!當年他們在浙大學習時曾否交往?可嘆已無從知曉,大姊也已于2013年作古。</h3><h3> 全軍掛像英模,是全軍將士的楷模,他是進入這個行列的第一位院士,科學家;</h3><h3> 他是敬業奉獻的模范,中國工程師的楷模,為事業殫精竭慮,創新克難,碩果累累。</h3> <h3> 馬蘭基地,自建立以來,擔負著我國核試驗的組織指揮、理論研充、測試分析、工程技術和勤務保障等任務。馬蘭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雖然我們一般人不了解他們的具體工作,但確信當代馬蘭人依然不忘使命,奮勇前行,林俊德就是他們的代表。</h3><h3> 現在馬蘭基地也己建成為一個生活設施齊全的小鎮。盡管現在它還未對公眾開放,但可以從一些傳出的圖片看到基地內的景色,比起紅山的馬蘭,那是兩重天了,當然,這也是我國經濟、技術高度發展的必然。</h3> <h3> 馬蘭,畢竟是全中國人民的馬蘭,“ 熱愛祖國,忠誠使命,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集力創新,永攀高峰 ” ,馬蘭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h3><h3> 馬蘭烈士陵園,與馬蘭基地相依相守,這里是一代代馬蘭人的精神家園,馬蘭的先烈,更是中華民族的精英,為全國人民所敬仰。我衷心盼望,有一天,馬蘭基地能適度開放,比如基地里的“中國核試驗基地歷史展覽館”,即便基地不便開放,也應當加強宣傳與信息引導,創造條件使更多的新疆人和全國各地來到新疆的人們,得以更便捷地來到烈士陵園瞻仰。</h3><h3> 我也相信,新一代的馬蘭人,會常常回“紅山老家”看看,指導、支持“地方上”把 “馬蘭紅山軍事博覽園 ”建好,辦好,使之更好成為紅色旅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h3><h3> 馬蘭精神永存!相信在將來的一次大閱兵時,戰旗方隊中,會有一面馬蘭部隊的軍旗!</h3><h3><br></h3> <h3> 第二天,我們回到烏魯木齊 。在環游南疆的約5000公里的路程中,有四分之一多的里程走的是紅山之路。在天山南麓的紅山地帶,我們從庫車西行直到紅層山巒終了的昆侖山下,而在環游的最后一天又來到這紅山地帶的東端。</h3><h3> 天山巍巍,紅巖煌煌。天山南麓的紅巖山巒地帶,多少雄奇秀麗的峽谷彩山,裝點了中國錦繡的大地山川,而在這紅巖地帶的東端,樸素而肅穆的紅山,又包孕了中國唯一的核試基地,成為中華民族新長征路上的一個圣地,在中國的千山萬嶺中熠熠生輝,永垂青史!</h3><h3> ( 本集完 )</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刚察县|
洛宁县|
潼南县|
康定县|
永康市|
乐业县|
龙口市|
颍上县|
五家渠市|
加查县|
星子县|
镇坪县|
齐齐哈尔市|
馆陶县|
得荣县|
拜泉县|
德庆县|
定兴县|
永安市|
玉屏|
长泰县|
黔江区|
米泉市|
庆安县|
儋州市|
玛多县|
朔州市|
庆云县|
象州县|
曲水县|
广西|
瓦房店市|
镇平县|
泸溪县|
贞丰县|
阿克苏市|
吉木乃县|
山西省|
中阳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