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魯輝雜文集

jack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于魯輝,別名魯子。山東青島膠南人。魯輝先生博覽群書,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以文筆犀利,思想深刻見長,又不乏幽默,其文章雅俗共賞。先生退休前供職園林局,曾任中山公園及海濱風景管理處主任。愛好體育鍛煉,曾獲亞洲三項鐵人比賽成人組第三名。筆者與魯輝先生乃初中同學,深知其為人,公平正義,有俠義之風,乃當今社會不可多得之人才也。<br><br></b></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我的校友陳大容</b></h1><h1><b>&nbsp;&nbsp; 我們青島二中的老校友陳大容于今年6月16日早晨5點鐘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心里不知有多么難過。送走大容回到家,總是不住地想大容,想他生前的樣子:想他在他的小屋子里側依在床頭上與人輕輕地說話,想他拄著雙拐在大屋子里炒菜做飯,想他給圍在他身邊的小朋友輔導功課,想他那張陪伴了他一生的小書桌,想他那些整齊排列在書櫥里包了書皮、寫了書名的各類書籍……現在,大容已經丟下 這一切靜靜地走了。</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陳大容1958年考入青島二中,1961年高中畢業。因為他自小患小兒麻痹癥左腿癱瘓,父親又曾經是美國領事館的高級翻譯,出身有了問題,考大學受到政策限制,從畢業那天起就不再到學校讀書了。可是他的學習生活卻沒有因此而停止,他一直堅持自學,學數理化,學英語,學美術,學哲學……凡是他感興趣的科目他都刻苦地自學,特別是中外文學書籍,他能找到的幾乎都找來讀了。我們這些他的老熟人,都知道他的自學不是一般的學學而已,而是都能學到一定的水平,這個"一定水平"就是能全科輔導高三學生參加高考。有一次我跟他說:"你學了這么多東西,沒派上用場很可惜。"他只是淡淡一笑,說:"學,其實不一定是為了有什么用。"我說:"不是要‘學以致用’嗎?"他說:"人們還不是真正理解什么是‘學以致用’。學習是為了求知,把求知作為學習的目的才是真正的學習。如果一開始學習就是為了用,那就很難學到高深處,只有以求知為動力,學習才能取得了不起的成果,當然,那時反過來再‘用’,就會得心應手了。歐美人取得那么多科技成果,與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是緊密相關的。"他還曾經說:"中國的‘學而優則仕’,明示學好了就能當官,說到底,‘當官’也是一種用途,我們不是習慣說‘仕途’嗎?為了一種用途耗盡人一生的精力,是不是值得呢?真叫人懷疑。"這就是大容的思想。對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見解,這也是大容最主要的特點。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說"人不要輕易說話,說了話就要有道理。"</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大容博學,但為人處世卻十分低調,我跟他交往40多年,一次也沒有看到過他在有意顯示自己什么地方比別人強。大家從來都說謙虛是人的美德,可是我們好好看看,自己周圍有幾個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呢?大容待人真誠,不光自己沒有半點兒虛假,也容不得別人"故弄玄虛"。有一次我去他家,一進門,大容說:"好久沒見了。"大容家里有位客人,接大容話說:"大容在家里經常提起你……"話音未落,大容就毫不客氣地對那人說:"你不必替我這么客氣,人家老于不講究這一套。"每當有人說到當權者被無恥吹捧,是下面人的"高級黑"時,我就大不以為然:如果那些接受吹捧的人有一點點大容的這種情操,下面人哪能"黑"得了他?!說到當權者的德行,大容還真是有他的獨到見解,他說:"一般人都愿意把不爭氣的當權者比作阿斗,其實阿斗只是無能,比起那些不僅無能還要逞能的統治者來說應該是強多了。無能,客觀上能耽誤事;逞能,主觀上就要壞事。性質有根本的區別。"大容對一些社會問題的認識也很尖銳,他曾經感慨地說:"一個民族最大的不幸就是文化的衰弱和道德的喪失,下面愚昧無知,上面殘酷無情,這個毛病改不了,國家和民族就不會好。"有時我想,我與大容交往這么多年,相見從來就沒有感到會沒有話說,其根源就在這"心有靈犀"里面吧。</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大容感情豐富,興趣廣泛。他喜歡畫鋼筆畫,能繪制機械圖,他的硬筆書法作品曾經參加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展,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大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他周圍的人,熱愛歷史上以及他想象中的種種畫面。有一次我們談到對一年四季的認識,他說:"四季的景象不一樣,人的感受就不一樣,一個人對四季有什么樣的感受,他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一個人對四季的感受也就是他對人生的感受……"大容家住湖南路13號,距離前海不遠,自己能行動的時候,經常要到海邊去眼望大海,或者到公園,到八大關、太平角的樹林中去體會他最向往的"勃勃生機"。后來行動不方便了,他也是要他的年輕的小伙伴們推著他去海邊,去野外看他最感親近的大自然……有時我想到大容,就好像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在夕陽下搖晃,好像看到他那俊秀的面龐在暗影里飄忽,于是我想到老天的不公,想到社會的無情,想到人生的慘淡,想到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事,我那凄楚的心情真是,真是難以言表。</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很值得人高興的是大容有許多好朋友。這些朋友中有大他三四十歲的老青島文化人,有多年不斷關系的老同學,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又在思想上與他相近的"三教九流",有一生受他呵護的小朋友……這些人愿意到大容家玩兒,主要是謀求思想上的滿足,因為與大容相處在一起,可以找到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那種平和、純凈、溫暖的感覺。大家在一起說話聊天,談文學,談音樂,談繪畫書法,談時事,談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大家在一起通過交談可以營造出一種獨特風味的"其樂融融"。大容的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際上就是一個"多方位"的小小沙龍。</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大容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但自己的日子過得還是很艱苦。年輕的時候曾經靠繪圖、刻蠟版為生;年齡大了,只能吃低保,有時親朋好友也能給他一點資助。身體本來是殘疾,又不斷地生這種病那種病,盡管他頑強地堅持能自己行動,但最后還是徹底倒在床上不能動了。今年四月,大容很不情愿地離開家住進了養老院。我去養老院看他,他說骨頭摔碎了,痛得厲害,接起來也沒有用,就這么忍受著。我看他一動不動地強忍著痛苦,心里陣陣酸痛。我問他有沒有辦法不受罪,他苦笑了一下,說:"‘最后’之后就可以不受罪了。"他囑咐我要好好愛護身體,并說他最痛愛濱濱。濱濱是他一個小朋友的兒子,從小在他身邊長大,大容拿濱濱就像自己的親骨肉。聽大容的語氣,他很想為他心疼的人做點什么,但事到如今,也的確是無可奈何了……</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我跟大容討論過一個命題,認為人生成長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擁有的東西一定要失去,失去就是告別,最后告別的就是人生。現在,大容已經完成了這個命題,我們,當然也包括那些想掌一輩子大權的人,可能還要待一會兒,但人們必須明白,不管你是誰,最終都逃脫不了要告別人生。別忘了,那些自命大人物的人的生命價值,相比我們的大容兄,很可能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b></h1> <h1><b>母親節所想到的</b></h1><h1><b> 我的母親越來越老了。雖然我不愿意承認,但這卻是一件真事。退回兩年去,老母親還能拄著拐棍自己到外面小公園里走走,如果能碰到僅有的幾個熟人說說話,回到家就興奮不已,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從前,起碼也好像年輕了好幾歲。我也老認為,老母親的這種狀態會堅持一段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可是"希望"總是跟人過不去,有的時候你越是希望得到什么,什么就越是不進家門;反而你越是怕什么,什么就不期而遇。我囑咐老母親行動要注意,她說她心里有數,不要緊。可是,堅持"當自強"的老母親終于還是摔著了。從此,她就再也不敢自己出門也確實不能自己出門了。開始她覺得過些日子好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出去,我也是這樣想,說:"過了冬天,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可以到外面曬曬太陽"。我不信人幾天之前還可以出門去,只是摔了一下,在沒有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幾天之后就再也出不去了。可是春天來了,花開花落,一切都像往年一樣,所不同的是老母親偷偷告訴我,她沒有過高的要求,在家里曬太陽就足夠了。我知道母親的意思,知道她對自己已經有了非常客觀的認識,她是在告訴自己心痛的兒子:是應該面對現實的時候了……我心里有一種突然遭襲的感覺,一種極大的失望和悲傷從天而降……我忍住淚水,給母親說:"多在家里走走吧,只要能活動,就比老躺著強。"我心里的難受滋味實在是無法形容,我想到親和愛,想到分和離,想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又突然想到胡適,想到他在不得不離開大陸的時候似乎也曾有過我現在這么一種凄涼、悲傷和萬般無奈的心情……我背過身去,暗自流淚。母親問我怎么了?我說,我同情胡適,同情一切有過胡適一樣心情的人。母親不理解我說話的意思,說我一輩子改不了"胡說八道"的毛病。我慶幸自己隱藏在心里的東西沒有被母親發現自己靈魂深處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別人的,當然也包括自己的母親。設想一下,假如母親知道,她認為的"胡說八道"中實際上埋著兒對娘老去的憂心、恐懼、悲傷和永遠無法還清的"恩情債",她心里會怎樣想?她會不會認為自己不該活到這么老,這么多病,這么弱不禁風,這么讓兒女為她提心吊膽呢?如果她想到為了不再給兒女"添麻煩",還不如……我不敢再想下去,也不敢面對母親懷疑的目光,我真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是好?……我覺得此時此刻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難過的人了,所謂百感交集也不過就是我目前的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吧……我不由得想到了"孝"。人人都說應當"孝"字當先,但真正能夠盡孝的人卻不是人人。對這件事我曾經反復想過,可不可以作這樣一種假設呢:親愛的母親離開兒女到另一個世界里去了。那個世界的"領導"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批準母親們暫時回到各自兒女的身邊來,有的十天,有的半月,還有的可待一年半載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但時限一到,母親就得離兒女而去。想想看,在母親大人回家來的這段時間內,我們做兒女的會是多么的驚喜啊!母親回來的分分秒秒又是多么的珍貴啊!我們會把最好吃的東西用來侍奉母親,我們會把給老母捶背,撓癢、洗腳……當作自己最大的享受,我們會迫不及待地去做能使母親高興的所有的事……因為時間一到,再加倍努力去做什么也都是徒勞了。不妨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雖然現在自己的老母親還在,但她們遲早有一天會離去的,可能是在三五年之后,也有可能是在一年半載之后,有的突如其來,說不定就在幾個月甚至在幾天之后呢!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不能像對待她們"從外面回來"那樣去對待她們的現在呢?在這里我要說句肺腑話:有老母親的人抓緊時間去孝敬孝敬她們吧,不趕快去享受這無價的幸福感,人會后悔一輩子的!…… ——把在母親節所想的,在母親節之后寫下來送給大家,祝母親們在節日之后依然快樂!</b></h1> <h1><b>我們的物理老師孫敬典</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有一個同學在微信群里發了一張高中同學聚會的照片,這是參加聚會的十幾個女同學與當年我們高一一班班主任孫敬典老師坐在一起的合影。同學們從青春似火的大姑娘發展成為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了,而孫老師看上去卻依然如故,與上學時的孫老師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還是那么平靜,那么坦然,那么讓人產生親近感。人們常說,看孩子長大了,就知道自己老了。這好像是一個普遍真理,但有些事情也不完全盡然,有許多人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總是不大變。電影演員秦怡、政治老人宋平看起來似乎就屬于不大變的人。</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說到“不大變”,我不得不想到孫老師的幽默,他是青島二中教師中以幽默為顯著特點的老師。聽他講課,時不時就會受到他幽默的感染。他自己不笑,總是啟發別人笑。這叫“冷幽默”,濟南人常說“楞幽默”,讀音一樣,含義有別,但孫老師卻是二者兼備的。譬如這個“不大變”,孫老師就會重復一遍到兩遍,讓你聯想到“不大變”的諧音,然后再想到另一層含義,最終讓你不得不會心地笑起來。我們那時把幽默稱作“油”,說某人“很油”,就是說他很幽默。當然“油”還有另一種含義,可孫老師的“油”卻只有幽默的成分。孫老師待人親切和藹,非常質樸。聽他上物理課,接受他班主任的領導近一年,沒有聽他說過一句明顯“唱高調”的話。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種現象很少見:不論是教哪一門課程的老師,都免不了要講幾句進步話,而孫老師卻沒有講。這是我覺得他最值得讓人尊敬的地方。文革以后,孫老師被調到別的中學去了。從上學的時候起,直到工作以后多年,我總是有一個不舒服的感覺,總感覺我所處的地方容不下好人。大家普遍贊成的人不是挨整就是被冷落,能“有好果子吃的”真是微乎其微。后來我逐漸明白了,這不僅僅是一兩個單位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現象。在我們這樣一個大環境里,一旦成了社會現象,要想改變就很難很難了。有個大人物敢說“100年不動搖”,也許就是他看透了這一點。</b></h1><h1><b>記得當年孫老師待我還是很好的。數理化功課是我的短處,但不知為什么班里卻讓我當了物理課代表。我這個物理課的弼馬溫怕丟臉,偷偷下了不少工夫,好歹成績沒有跟同學們拉開距離。有一次孫老師對我說:“學習與力學一樣,也講“慣性”,開始學好了,以后就不至于很差,如果開始啟動不起來,過后追趕就會難上加難。其他事情也是一樣。”這幾句話給了我很大啟發,以后每逢事,我總是不忘利用“慣性”,能堅持則堅持,收效還真是不小。</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我還記得孫老師讓我參加了他創辦的課外“攝影小組”,教我們洗相片,還借給我一架58-ll照相機,安上135膠卷,讓我盡情地到外面“照野像”(以前人們習慣把室外攝影稱作“照野像)。后來我喜歡給人照相,放大照片,還拍攝了不少讓小伙伴們十分看好的“電影鏡頭”,使我的青春生活多了不少情趣,這些都與孫老師的啟蒙是分不開的。</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好像是上世紀90年代初,孫老師突然到中山公園(我的工作單位)來找我,說他遇到了困難,看我能不能替他出出主意。我說,在老師面前不便說三道四。孫老師說:“不用客氣,我知道你是個不愿意循規蹈矩的‘智多星’。”這句話一下子把我說懵了。我想,不愿意循規蹈矩倒是不假,但“智多星”又從何談起呢?可能孫老師是“有病不得已,跑來亂求醫”吧。為了不讓老師失望,我實打實就他說的事情談了一通“個人看法”。孫老師說我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就回去了。隔了一段時間,孫老師又來找我,說他心情非常不好,兒子出了車禍,自己活得真沒意思。我看到白發滿頭的孫老師老淚縱橫,心里非常難過,但我也無法幫助他解決“心頭之痛”。他說他知道遇到這種事,誰也沒有辦法幫助他,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讓心里透透氣……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刺激,使我看到了一個老來喪子的人內心的巨大痛苦,看到了人在無助時是多么希望得到幫助……再后來,我聽說孫老師去世了,為孫老師的去世,我難受了很長時間。</b></h1><h1><b>現在孫老師已經沒有了,但他給同學們留下來的好印象卻不能磨滅。我想到孫老師,就想起了不少往事,而且愿意把這些往事跟有過同樣經歷的人說說道道,因為有些事情給別人道,是不容易得到充分理解的。</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韶山市| 永宁县| 淳化县| 山东省| 西贡区| 平武县| 金秀| 金华市| 洛隆县| 红桥区| 台州市| 临武县| 平凉市| 峨边| 军事| 康定县| 香格里拉县| 大荔县| 甘孜县| 聊城市| 汉川市| 临沭县| 巢湖市| 莆田市| 柘城县| 大悟县| 天长市| 五台县| 太谷县| 密云县| 姚安县| 兴山县| 龙岩市| 漾濞| 綦江县| 江永县| 仙居县| 台北市| 武功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