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華山鎢礦壩上工人村位于大余縣城老城之西南的章江河畔,是塊風水寶地,十多年前就有開發商想吃下這塊“寶地”,終因未同意住戶要求“就地返遷”的條件而未果。</h3><h3> </h3> <h3> 2019年9月6日,中共大余縣委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印發(大余縣五里山及壩上等棚戶區改造任務工作方案)的通知》(余辦字【2019】115號)文件。</h3> <h3> 2019年9月25日,《大余縣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公告》出臺,其中第七條房屋征收補償方案規定:“參照《大余縣五里山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執行。”</h3><h3><br></h3> <h3> 壩上工人村棚戶區的征收改造正式開始了。</h3> <p class="ql-block"> 壩上工人村原先是沒什么住戶的。</p><p class="ql-block"> 1954年,西華山鎢礦在壩上開辦了一個托兒所。1955年11月改為保育院。同時在1955年成立壩上附屬農場(1983年并入礦勞動服務公司)。1957年擴建了保育院。1989年在原保育院的位置,用本礦生產的鈣化磚新建了保育院和子弟學校壩上分校(現明悅居家養老中心和南安鎮余西街居委會)。</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到壩上是在1959年夏。那年我小學畢業考上了大余中學初中部,去報名時是李安(同是鎢礦子弟)陪我去的,他已是初二的學生。當時,出南門沿城墻往西走經過壩上農場再涉過章江水到學校的。</p><p class="ql-block"> 我還記得,壩上農場有位姓卜的老工人,在農場看牛,他的飯量特別大。那年代糧食統購統銷,每人都定量供應,居民每月定量是27斤,初中生30斤,高中生33斤。而職工是按工種定量,礦山井下工人最多的50斤,卜師傅的定量根本不夠吃。反映到糧食部門后,糧管所派人來看他吃飯,最后給他核定每月定量55斤。</p> <h3> 我家是1980年夏搬來壩上工人村住的。</h3><h3> 那時,西華山鎢礦為解決職工家屬住房問題,在原壩上農場陸續建了些磚木結構的平房,我家有幸第一批搬來。</h3><h3><br></h3> <h3>我1980年搬來時住的平房早已拆了建了棟三層的紅磚樓房,而圖片上的建筑物就是我家原先的廚房,現在是被住家戶當柴間。</h3> <h3> 在1981年,我家因三代人僅住兩間房,礦里給我家調整了住房,分配了兩房一廳和另外一間廚房。</h3> <h3> 這里就是我家曾經住過的房屋和廚房。</h3><h3> 1986年我家才搬到現在住的樓房直至現在。</h3><h3> </h3><h3>∫</h3> <h3> 我家在壩上工人村住了近40年,對這里有深厚的感情。盡管這次棚改我家不在紅線內,但我還是抽空拍了些棚戶區的圖片,留下做個念想。</h3> <h3> 這個寫有大“拆”字的房屋,曾經是個小商店,后來也做過余西街壩上居委會、工商銀行的營業場所和壩上退休職工活動室。</h3> <h3> 下面圖片中的這棟兩層樓房住有八戶人家,當年住在這里的有西華山鎢礦的礦長,還有中層干部和礦勞模,是這次棚改唯一要拆的樓房。</h3> <p class="ql-block"> 文字就不多寫了,下面發些棚戶區的圖片看看吧。</p> <h3> 這里是棚戶區改造工作組(六組)辦公的地方,從墻上的進度明細表可看出,到10月25日止,壩上棚戶區的住戶已大多簽了字。</h3> <h3> 衷心希望壩上棚戶區改造能順利進行,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壩上小區能巍然矗立在這里。</h3><h3><br></h3><h3><br></h3><h3> 施千里 2019年10月26日于壩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天柱县|
神木县|
垦利县|
武鸣县|
巴青县|
台北市|
苍溪县|
长武县|
孟村|
辽宁省|
夏津县|
天门市|
北海市|
天津市|
阳高县|
巴林左旗|
外汇|
莱州市|
微山县|
鹤山市|
六枝特区|
乳源|
武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措勤县|
寿阳县|
通河县|
吉安市|
通海县|
宾川县|
原平市|
彝良县|
贵定县|
潜山县|
松江区|
泰兴市|
土默特右旗|
集贤县|
深泽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