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塞爾維亞位于巴爾干半島中部,同八個國家為鄰。國土總面積只有八萬八千三百多平方公里,邊界線總長就二千四百五十七公里。地理位置成為進出西歐、中歐、東歐,以及近東和中東之間的天然橋梁和交叉路口。</h3><h3> 塞爾維亞原來是巴爾干半島的鄰海國家,隨著南斯拉夫的解體,無可奈何地成為了內陸國家。世界各地的媒體常常以“火藥桶”來比喻巴爾干半島地區,而塞爾維亞現在所處的位置恰恰如坐在“火藥桶”蓋上的國家。</h3><h3> 自古以來,由于這里地理位置特別,兵家爭奪,首當其沖。塞爾維亞人就在這樣的災難中成長,煉就了彪悍的民族特性。反抗入侵不僅成為常態,而且還在愛國激進人士的鼓動下,滋生了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思潮,主張要免受斯凌,就必須在塞爾維亞人最初的聚居地、如黑山、馬其頓、舒馬迪亞等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建立一個由塞爾維亞人主導的更大的國家。這種大民族主義導致塞爾維亞人同異族間的矛盾激化,紛爭涌動,滅種屠族的事件在這片土地上時有發生……</h3><h3> 我們這次在塞爾維亞國家游走,第一站就來到了古羅馬君士旦丁大帝的出生地尼什。尼什城現在大約二十多萬人。尼什古城位于市中心,緊傍尼薩瓦河而建。 現在城堡內原建筑僅存廢墟和框架,但也體現了各種文明在這里沖撞的跡象……</h3><h3> </h3> <h3>這就是尼什古城堡及遺跡。</h3> <h3>這是建在古城旁邊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的是1999年北約轟炸這里時遇難的人們。</h3> <h3>我現埸拍的這幅照片,充分記錄了奧特曼帝國絞殺塞爾維亞人時的歷史事件:1804年,在塞爾維亞爆發武裝起義抗擊奧特曼帝國入侵的戰爭。入侵者將參戰的一萬五千多塞爾維亞人的頭砍下,用水泥澆筑在專門修的“骷髏塔”外墻上,企圖借此嚇唬“不聽話的人”。事實上恰恰相反,卻更加激發了反抗浪潮,使塞爾維亞人更加仇恨,最終導致了終極奧特曼帝國在這里的統治。</h3> <h3>這是當時被砍了頭的塞爾維亞人起義者領導人的紀念碑。</h3> <h3>今天的尼薩瓦河仍然風光無限好。</h3> <h3> 離開尼什,隨大巴走了三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貝城地處巴爾干半島的核心位置,在多瑙河和薩瓦河的交匯處,是原南斯拉夫最大的城市,被稱為巴爾干半島的“鑰匙”。</h3> <h3>位于貝爾格萊德幣的泰梅什古城堡,建于三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風光無限好……</h3> <h3>站在薩瓦河和多瑙河的匯集處,望著清流遠逝……</h3> <h3>貝爾格萊德的市容也是很美……</h3> <h3>來到鐵托紀念館,拜謁了鐵托老元帥出來,碰到一幫帥警察哥們……!</h3> <h3>來到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首先見到的是孔老夫子的笑臉。</h3> <h3>接著由導游領著,我們去向當年因美國爆我使館而犧牲的烈士獻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武强县|
旬阳县|
新疆|
云龙县|
招远市|
什邡市|
灵武市|
区。|
梨树县|
灌云县|
赣州市|
枣阳市|
错那县|
台北县|
社会|
万荣县|
正镶白旗|
如东县|
玉田县|
通道|
泽州县|
鄂托克前旗|
湖口县|
武夷山市|
遂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海安县|
祁连县|
江油市|
长海县|
大厂|
白银市|
威宁|
郸城县|
建瓯市|
冷水江市|
浦城县|
白银市|
浮梁县|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