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三次來巴黎了,主要任務是拾遺補漏,把前兩次想去又沒去成的地方給補一下。但已經沒有了前兩次的期待、興奮和新奇美好的感覺了。</b></p><p class="ql-block"><b>它就像是一個平常的城市那樣引不起我十分好奇的心情,更何況這是經歷了大半年黃背心動亂后的巴黎,我并不期待會有比以前更好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b>到巴黎那天是7月13日,第二天就是法國國慶節,真的很無奈就這樣趕上了。</b></p> <p class="ql-block"><b>拉雪茲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區。在這里被葬的、在過去200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數十萬來訪者。它也是五場大戰爭的紀念地。</b></p><p class="ql-block"><b>做計劃時,特意把參觀拉雪茲神父公墓放在國慶節的上午。一來,不想湊熱鬧,二來避免交通不便。</b></p><p class="ql-block"><b>到的時間有點早,整個公墓除我們十來個人以外再無本地人和游客了,他們都去慶祝他們的國慶,無暇顧及這邊的冷清和寂靜。</b></p> <p><b>法國各界的巨擘或者著名人士中有許多人埋葬在這座墓園中,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成就使墓園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遂使謁者如潮。</b></p><p><b>陵園里,有大路有小巷,有門牌有路標,有綠意濃濃有鮮花伴隨,因為墓地生活永遠是人間生活的續曲。</b></p> <p><b>作曲家肖邦、劇作家莫里哀、詩人阿波利奈爾、作家巴爾扎克、演員伊夫·蒙當、畫家畢加索、修拉、歌劇《卡門》的作者比才等等這么多聲名顯赫的名人都埋葬于這個公墓</b></p><p><b>巴爾扎克的墓很好找,沒費多大功夫,遠遠地大家就認出了那高高大大的巴爾扎克雕像。</b></p> <p><b>肖邦的墓也好找,不看碑文就能辮認出來。大理石雕的墓碑上刻著肖邦的側面像,頂座上音樂女神也為年輕逝世的天才而哀慟,周圍永遠都會有鮮花環繞。</b></p> <p><b>出生于都柏林的英國作家、詩人王爾德,也在拉雪茲占有永久的一席之地。由于他有同性戀性取向,加上他的作品頗受一干讀者喜愛,于是,這里成為了一些人示愛之地。墓碑上一度被重重疊疊的紅唇印所覆蓋,不得已,墓地管理者在他的墳墓周圍圍了一圈玻璃圍欄。令人尷尬的是仍舊還有不少愛慕者在玻璃圍欄上印紅唇印。</b></p> <p><b>墓地就像是一座雕塑公園,大多數的雕像既代表了逝者的人像、又有生平的藝術簡潔凝聚,讓人浮想聯翩。</b></p> <p><b>離開拉雪茲,由于交通管制,我們只能步行回城。</b></p><p><b>?一路走來,竟路過了巴黎圣母院,和前兩次來不同,圍墻中的教堂似乎大病一場后已經沒了生氣。</b></p> <p><b>側面再也看不到那高高的、傲嬌的哥德式尖塔,眼前浮現的是熊熊大火中折腰坍塌的情景。也擔憂著愛絲米拉達和卡西莫多現在“暫居”何處?</b></p><p><b>再神圣的東西也不會是永恒的,告誡人類且行且珍惜。</b></p> <p><b>在巴黎塞納河邊有“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 - 莎士比亞書店,它很小,安靜的藏在城市角落,卻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影視劇愛在這里取景,為自己打上一層文藝光圈。它出現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中,《Before Sunset》中男女主角在這里重逢,港劇《沖上云霄2》中Issac和夏晨也在這里情愫互生。</b></p> <p><b>1921年,年輕的海明威以駐歐記者的身份移居巴黎,在那里結識了一幫文學同好,并經常到塞納河邊的莎士比亞書店聚會。后來,這群文壇新秀中的許多人和海明威一樣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師,莎士比亞書店也成了見證他們文學生涯的關鍵地標。</b></p> <p><b>塞納河畔的一長溜舊書攤,好像是一根紐帶,一頭牽著巴黎的昨天,一頭連著今天。</b></p><p><b>你可以在這里淘到幾百年前的印刷品,稀缺孤版的出版物,就看你的運氣和眼力見了。</b></p> <p><b>天空中不時傳來直升機的馬達聲,三架一組、四架一組,持續了很久,猜想一定是國慶檢閱結束后飛回營地的。</b></p> <p><b>繼續沿河向西,過了好幾座塞納河上的橋,也又經過這座被譽為塞納河上最美麗的橋亞列山大三世橋。</b></p><p><b>塞納河邊都是國慶檢閱觀禮結束后疏散的人群,想不到竟像個擠擠挨挨的大市場。多處墻角邊有一灘灘的尿跡,彌漫著熏人的騷味,馬路上到處垃圾。我很驚訝和詫異:這還是我心中的花都嗎?</b></p><p><b>經歷了黃背心動亂、如今的巴黎像一個落難的大家閨秀,再無秀麗景色、滿城飄香著的空氣和安寧祥和的氛圍。</b></p> <p class="ql-block"><b>塞納河上的片刻停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 <p><b>過橋去河的對面,一位衣衫和秀發都在風中飄逸著的女子進入了我的眼簾。我大喜,一邊調整著手機,一邊快步跟上,連按了兩下快門。她也一定發現我了,但她并不顯得懊惱,也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微笑地疾步前行。好感嘆這位巴黎女郎,美麗、大氣、自信的風度。</b></p> <p><b>過了河,遠處傳來踢踢踏踏的馬蹄聲,原來是檢閱結束回營的騎兵大隊過來了。</b></p><p><b>雖然是遭遇國慶節交通管制,需步行幾小時的路,但上帝也不想虧待我們。</b></p> <p><b>騎兵隊過去后,一隊一隊各種制服的兵種松散地經過我們身邊,就像讓我們也檢閱一遍似的。</b></p><p><b>我們一路走的很累,但反而感到運氣不錯!</b></p> <p class="ql-block"><b>好脾氣的士兵也會應游客之邀合影一張。</b></p> <p><b>步兵過去后,又來了裝甲兵部隊,加上前面從頭頂過去的直升機編隊,好像還挺全的。</b></p> <p><b>上午由于國慶戒嚴,多條道路不能行車,我們步行了二、三個小時,計兩萬七千多步,走到實在不能再走的程度,終于到了午餐的船上。</b></p><p><b>下午戒嚴結束,我們立馬驅車去下一個目的地——位于塞納河畔的奧賽博物館。</b></p> <p><b>馮驥才先生曾說過:有一座博物館你可以從頭參觀兩次,一是看它的建筑、二看展品,看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內容,收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震撼。這樣的博物館在世界上只有一座,就是聞名于世的巴黎奧賽博物館。</b></p> <p><b>奧賽博物館建成于1900年,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當時設計建造時就已經很像一座藝術殿堂了。它曾為1900年巴黎國際博覽會服務過,1982年被決定改做一座藝術博物館。</b></p><p><b>隨著時光的流逝,它越來越顯示了它的歷史意義,并很快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而保護下來。</b></p> <p><b>作為文物保護的車站,它原有的氣質、結構、格局等都要保留,這是至高無上的。</b></p> <p><b>建筑師米諾.巴爾東們依舊保留大廳的整體氣勢。經過精心重修的玻璃拱頂透進的柔和的自然光正好是館中的藝術品所需的。</b></p><p><b>大廳中,那座卡爾波的青銅雕像《世界四部噴水池》赫然在目。</b></p> <p><b>藝術展品的部分布置在一樓大廳,許多曾在各種媒體中見過的著名雕塑,在這里見到了真容。</b></p><p><b>比如在圣米歇爾大教堂的尖塔上那座鍍金米歇爾雕像(右上圖)就是眼前這座十幾米高的作品。</b></p><p><b>還有左下圖那座紅背景的雕塑就是被安置在巴黎歌劇院大門左側兩米多高的著名群雕《舞蹈》,竟也是卡爾波的作品。</b></p> <p><b>奧賽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它在法國美術史上的重要位置。</b></p><p><b>法國的美術史,是通過巴黎的三座美術館有序地展示出來的,古典部分展示在盧浮宮,現代部分成列在蓬皮杜藝術中心,中間的近代部分就放在奧賽了。因此,奧賽博物館展出的美術作品基本上都是近代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畫派的,和今天的我們距離更近一點。</b></p> <p><b>上上下下幾十個展廳,看得眼花繚亂,精彩部分都在最高層的幾個展廳,有莫奈的、梵高的、雷諾阿的、德加的、還有畢沙羅、高更、馬奈等等耳熟能詳的著名藝術大師們的作品真實地展現在眼前。</b></p> <p><b>恍惚中,這些大師們都站在我的眼前,那么熟悉又無比的陌生。這些畫真實尺寸地展現在眼前也是十分震撼,不再是二維平面的,而是鑲嵌在鏡框里立體的呈現。我在心里說,真難以置信,真品就在眼前一米的距離,但隔了幾百年。</b></p> <p><b>頂樓陽臺邊有個咖啡廳,臨街那面墻是用原車站大鐘做的窗戶。</b></p> <p><b>在陽臺上看到塞納河上湛藍的天空</b></p> <p><b>在巴黎的第二天,乘車進入香榭麗舍大道。車子路過凱旋門,一面法國國旗垂在門洞上。等下車再去看時,那面國旗已經被收下了,原來是國慶節時掛的。</b></p> <p><b>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鐵塔。</b></p> <p><b>上午,去盧浮宮,盡管這是第三次參觀,但后兩次都是團隊集體行動,看什么、怎么看就都由不得自己,原計劃想去看一些作品,但都做不到,非常不爽。</b></p> <p><b>盧浮宮里的建筑</b></p> <p><b>人頭攢動的展廳</b></p> <p><b>這里的藝術品大都是文藝復興前后期的,以古埃及、古希臘、意大利文藝復興前后的藝術家們的作品為主。</b></p> <p><b>希臘神話中的雌雄同體雕塑,從不同側面看,一半是女性、一半是男性。</b></p> <p><b>這個由巴洛克藝術家貝爾尼尼配上去床墊絕對以假亂真,好像真皮床墊?我想伸手去摸一摸,彈性一定不錯吧!??</b></p> <p><b>每來必看的盧浮宮鎮館之寶的“三個女人”。</b></p><p><b>蒙娜麗莎笑看眼前人頭濟濟的人們</b></p> <p><b>古希臘雕塑——米洛的維納斯,經典中的經典。她于我18年前去參觀時一模一樣,連位置都未移動半步。</b></p> <p><b>勝利女神周圍的空間是最大的,便于她迎風展翅翱翔海空吧?</b></p><p><b>這件2200年之前的雕塑近3米高,3噸重,看上去卻如此輕盈,?那些衣服皺褶,感覺像被海浪打濕了,?幾乎可以感受到女神身上的那種肉欲感。</b></p> <p><b>巴黎令人印象獨特的永遠是滿大街的露天咖啡吧,真正的巴黎就藏在左岸的咖啡香里。</b></p> <p><b>這是休閑場所,也是社交場所。</b></p> <p><b>一杯咖啡在手,任憑周圍再怎么熱鬧也可享受獨處的寧靜。</b></p> <p><b>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坐落于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筑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b></p><p><b>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并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b></p><p><b>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入內參觀。</b></p> <p><b>拉丁區的街頭</b></p> <p><b>瑪亥區的玫瑰街</b></p> <p><b>玫瑰街是條步行街,擠擠挨挨的人群好不熱鬧。</b></p> <p><b>街上各種店鋪還是當年的老店嗎?</b></p> <p><b>人行道上也擺著待出售的商品</b></p> <p><b>瑪亥區別致的小巷讓人以為誤入了時光機回到舊巴黎</b></p> <p><b>被時光磨得溜滑的石塊路是時尚巴黎的另一面,這里一定有許多老巴黎的秘密和故事。</b></p> <p><b>愛好歷史的可以在尋古訪今挖掘塵封的秘密</b></p> <p><b>畢加索博物館</b></p> <p><b>猶太歷史及藝術博物館</b></p> <p><b>彩虹電影100年免費展覽會</b></p> <p><b>無目標地閑逛真好,誤打誤撞竟遇上了一個巴黎電影的百年展,不進去看看有點虧了,再說也不需要門票。??</b></p> <p><b>老街印象</b></p> <p><b>日常生活中的巴黎人。</b></p> <p><b>這次去法國的最后一站巴黎也就呆了2天時間,實在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也有點拾遺補漏的目的。</b></p><p><b>最大的遺憾是把以前留下的許多美好印象給打碎了。</b></p><p><b>當然也有收獲,拾遺補漏,把前幾次沒看到的一些地方給補上了。</b></p><p><b>但愿巴黎能恢復她以前的模樣,那樣芬芳、那樣雅致、那樣充滿藝術魅力。?</b></p><p><br></p><p><b>全篇均由華為P30所攝</b></p> <p><b>附:17天的法國游線路圖</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册亨县|
张家川|
绥德县|
壶关县|
聂荣县|
新田县|
普兰店市|
龙海市|
绍兴县|
师宗县|
河间市|
九江县|
兴文县|
屏边|
木兰县|
冷水江市|
商南县|
达尔|
西乌珠穆沁旗|
晋中市|
万荣县|
福安市|
沁阳市|
定安县|
永昌县|
大新县|
乐山市|
会东县|
醴陵市|
南漳县|
宁乡县|
南陵县|
霍山县|
湖口县|
苏尼特右旗|
高密市|
武宁县|
突泉县|
白山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