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0月18日,尋途戶外織織一行50人,兩天兩夜游玩福建平潭島。</h3> <h3>海壇島,亦稱平潭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縣境內(nèi),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島嶼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19公里,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總面積的72%,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島上時?!皷|來嵐氣彌漫”,簡稱“嵐”,別稱“東嵐”,舊稱“海山”。</h3><h3>海壇島名勝古跡有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殼丘頭遺址,有龍鳳頭度假村和壇南灣海濱浴場。</h3><h3>至2013年底,海壇島總?cè)丝?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h3><h3>2013年實現(xiàn)生產(chǎn)總值155.39億元,比2012年增長13.0%,人均生產(chǎn)總值39339元,比2012年增長10.1%。三次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由上年24.5:34.0:41.5調(diào)整為本期的22.7:31.1:46.2。[1]</h3><h3>中文名稱</h3><h3>海壇島</h3><h3>外文名稱</h3><h3>Haitan island</h3><h3>別名</h3><h3>東嵐、海山、嵐島</h3><h3>行政區(qū)類別</h3><h3>省轄區(qū)</h3><h3>所屬地區(qū)</h3><h3>福建省</h3><h3>歷史沿革</h3><h3>海壇島歷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閩中郡。</h3><h3>海壇島</h3><h3>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閩越國;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屬會稽郡南部都尉。</h3><h3>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屬會稽郡侯官都尉。</h3><h3>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屬會稽南部建安郡侯官縣。</h3><h3>晉屬晉安郡原豐縣,隋屬建安郡閩縣。唐屬泉州長樂縣。</h3><h3>五代十國、宋朝時期,屬福清縣。</h3><h3>元代時期屬福清州,明屬福清縣,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縣丞移設于平潭,海壇島屬平潭縣。</h3><h3>嘉慶三年(1798年)海壇島及周圍9島置平潭海防廳,直屬福州府。</h3><h3>民國元年(1912年)廢廳置平潭縣,屬福州府。</h3><h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第四專署,1983年,隨平潭縣劃歸福州政府管轄。</h3><h3>2010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將平潭縣改成立平潭綜合實驗區(qū),海壇島屬“平潭綜合實驗區(qū)”。</h3><h3>行政區(qū)劃</h3><h3>截至2012年,海壇島屬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管轄,該島轄7鎮(zhèn),4鄉(xiāng):潭城鎮(zhèn)、蘇澳鎮(zhèn)、流水鎮(zhèn)、澳前鎮(zhèn)、北厝鎮(zhèn)、平原鎮(zhèn)、敖東鎮(zhèn)、白青鄉(xiāng)、蘆洋鄉(xiāng)、中樓鄉(xiāng)、嵐城鄉(xiāng)。</h3><h3>地理環(huán)境</h3><h3>位置境域</h3><h3>海壇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縣境內(nèi),大約位于北緯25°15′—25°45′,東經(jīng)119°32′—120°10′。東臨臺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市、福清市、莆田市為鄰,南近莆田市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成為中國東南海疆對臺經(jīng)貿(mào)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壇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yōu)質(zhì)海沙灘。東臨臺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清市相望,為平潭縣主島,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h3><h3>地形地貌</h3><h3>由白堊系石帽山群流紋巖、熔結(jié)凝灰?guī)r、凝灰砂礫巖、粉砂巖、燕山期花崗閃長巖等構(gòu)成,并有第四系海積平原和風積砂堆積。受新構(gòu)造運動影響,形成三十六腳湖。島上海蝕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見的花崗巖海蝕柱、風動石和球狀風化花崗巖等,被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地勢低平,中部略高,最高點君山海拔434.6米。以丘陵,平原為主,海岸曲折,長204.45公里。</h3><h3>氣候</h3><h3>平潭島,夏長冬短,溫熱濕潤,夏涼冬暖,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春溫低于秋溫。多年平均氣溫19.6℃,最冷日平均氣溫10.2℃;最熱日平均氣溫27.9℃。雨熱同季,旱雨季節(jié)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發(fā)量1300毫米,為本省少雨區(qū)之一。季風明顯,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其余季節(jié)多為東北風。風力年平均風速6.9米/秒,全年大風(7級以上)日數(shù)為125天,7—9月高溫干旱,常受熱帶風暴影響,年平均6.3次。氣象災害主要是臺風、大風、暴雨、干旱等。</h3><h3>水文</h3><h3>海壇島上河流較多,但河流短小,獨流入海。</h3><h3>地理構(gòu)造</h3><h3>海壇島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帶東側(cè)沿海地帶,即閩東南沿海變質(zhì)帶,西鄰閩東火山斷拗帶,東鄰濱海斷陷帶,屬中國東南沿海華夏古陸地質(zhì)區(qū)域的一部分。</h3><h3>在中生代以前,閩東南沿海為一隆起區(qū),自中生代侏羅紀后的燕山運動起,發(fā)生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大規(guī)?;鹕綆r漿噴發(fā)及巖漿巖侵入。由于遭受到強烈的構(gòu)造應力擠壓和左旋扭動作用,帶內(nèi)巖石普遍產(chǎn)生韌性剪切變形或破碎帶,或破劈理帶,以及長樂—詔安斷裂帶等。經(jīng)后期的巖脈活動和巖漿熱液作用,上述變質(zhì)帶及其斷裂大多數(shù)被酸性、基性脈巖貫入或被硅質(zhì)充填與硅化作用所固結(jié)而穩(wěn)定。</h3><h3>新生代第三紀的地殼運動(即喜馬拉雅運動,簡稱喜山運動),以及第四紀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響,又導致陸海一系列的升降運動。升降運動的基本特征是:以繼承性的隆起回升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對穩(wěn)定;差異升降活動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嶼口—縣城為隆起中心,與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狀的構(gòu)造形態(tài);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異反映斷層和斷塊構(gòu)造的差異。</h3><h3>至全新世早期,海壇島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蘆洋埔和七里埔一帶同時受斷陷的影響,下降最烈,海積—風積層厚度達40余米。從全新世中期開始,海壇島岸轉(zhuǎn)為上升為主,海岸線繼續(xù)外移,島嶼面積不斷擴大,整個平潭島的雛形基本完成。這時期,三十六腳湖所在的古海灣在上升中因灣口為泥沙淤積而形成瀉湖。近2000年內(nèi),蘆洋埔在緩慢上升中形成為平原。</h3> <h3>平潭石牌洋海景</h3><h3><br></h3><h3>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雙帆石”。</h3> <h3>平潭島將軍山觀景</h3><h3><br></h3><h3>將軍山原名老虎山,為紀念1996年初春三軍聯(lián)合演習期間,一百多名將軍登山觀戰(zhàn)之盛況,平潭縣委、縣政府于同年4月1日決定更改山名,使該區(qū)的旅游開發(fā)主題更為突出。</h3> <h3>仙人井</h3><h3><br></h3><h3>東海仙境位于平潭王爺山南麓,在此處,有一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蝕豎井喚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與海洋相通?!跋扇司迸杂兴粕街虚g裂開之大峽谷,喚作仙人谷。</h3> <h3>海壇古城位于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壇南灣組團國際旅游休閑度假板塊,占地面積1047畝,建筑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其中古城核心區(qū)為96萬平方米,其他生活配套2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6億元,是福建省重點文化產(chǎn)業(yè)項目,也是中國首座海島旅游古城。</h3> <h3>海灣美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永善县|
武汉市|
孟州市|
武冈市|
峡江县|
溧阳市|
刚察县|
安乡县|
拉孜县|
朔州市|
清流县|
云安县|
嘉义市|
丹棱县|
鄂托克旗|
江津市|
宜阳县|
盐山县|
华坪县|
阿瓦提县|
察雅县|
洛浦县|
柞水县|
黄骅市|
阿克苏市|
龙江县|
三原县|
乐平市|
上杭县|
马鞍山市|
紫金县|
黄平县|
昭苏县|
绍兴县|
潞城市|
香港
|
平定县|
枣阳市|
孙吴县|
将乐县|